•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生活微心理之鳥籠效應

        時間:2020-11-20 09:07:53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生活微心理之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只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只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后,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掛上一只籠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么東西嗎?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只鳥回來養。原因是這樣的:即使這個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并不別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回來相配。經濟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只鳥與籠子相配套。

          鳥籠效應放在企業里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對整體而言,它可以說明企業的戰略應該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時候應該“順勢而為”,企業有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資源,往往就決定了戰略的大方向。

          企業的戰略必須和企業的能力、資源相配合,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戰略實際中是不可能落實,要善于發現企業中存在的類似問題,比如組織結構中是不是有虛設的崗位等等。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活微心理之鳥籠效應】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心理效應12-10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效應09-07

        我們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10-04

        考研心理調節之規律的生活11-22

        心理學與生活之佯笑11-02

        心理學與生活之知覺10-30

        十大銷售心理效應07-17

        營銷五大心理效應06-19

        戀愛心理效應有哪些12-15

        戀愛心理學效應11-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2019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

            生活微心理之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只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只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后,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掛上一只籠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么東西嗎?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只鳥回來養。原因是這樣的:即使這個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并不別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回來相配。經濟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只鳥與籠子相配套。

              鳥籠效應放在企業里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對整體而言,它可以說明企業的戰略應該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時候應該“順勢而為”,企業有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資源,往往就決定了戰略的大方向。

              企業的戰略必須和企業的能力、資源相配合,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戰略實際中是不可能落實,要善于發現企業中存在的類似問題,比如組織結構中是不是有虛設的崗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