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撓自己的4個原因
總是在事情上失敗?這是外界原因還是因為自我的阻撓的原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阻撓自己的4個原因。
1、自我憎惡
每個人都在自我認知程度都有所不同,從自卑到自信、再到自戀,我們每個人都是分裂的,一部分站在我們這一邊,目標導向、積極向上。另一部分——被我父親(心理學家Robert Firestone)稱為“反自我”的部分——是和我們相對立的。反自我是居住在我們腦中的內部敵人。它通過自我批評、自我否定甚至自我安撫的想法來和我們對話,也就是俗稱的“內在敵對聲音”。它的目的就是阻止我們前進,讓我們停留在原地。
這個內在聲音形成于我們的早期生活經驗,與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如何看待和對待相關。如果我們曾被視作負擔或被說成是愚蠢的,那我們將會在頭腦中強化這些想法,并在某種程度上把它當成事實。我們也同樣被早期的環境所影響:如果我們曾經感到痛苦和孤單,長大后就可能感到社會價值感的缺失和不適。
如果我們被告之任務過于困難、或看到的是消極或受害的情緒,我們的內在敵對聲音就會對這些信息發出回響,用經年的時間再回到我們腦中。我們也會模仿或直接承接我們的早期看護者對待他們自己的態度。如果他們是自我憎恨的、膽怯的、或沮喪的,我們也會模仿這些特點,或認為自己長大后也會具備同樣的特征。
2、舒適
內在敵對聲音喜歡把我們限制在一個盒子里,通過指派給我們而不是我們自己掙得的身份來把我們限制在一個格子中。它很狡猾,它會用看似自我安撫的想法來將你淹沒。畢竟,辨別出一個向你大吼你很愚蠢或你很失敗的內在敵人要簡單得多。它十分難以辨認,它對你耳語著:“你自己沒問題的,就做你自己。再吃一塊派,再抽一根煙,你值得這個。你很累了,打開電視,放輕松,今天先不去想你的目標。”
這個柔軟的、猶如來自父母般的聲音提醒我們潛在的危險:“別像個傻瓜。停在安全地帶。你不會得到那個提升。你只會感到失望和受到羞辱。你還想要嗎?”最初聽這種聲音可能感到舒服,但一旦我們向這種壞習慣屈服、不再去追尋我們所想要的',我們的內在敵對聲音就變成自我懲罰式的想法:“你這個失敗者,沒有人喜歡你,你什么也做不成,你什么也不是!”
3、刻板
消極的自我形象是不愉快和具有破壞性的,但我們常常因為它的熟悉感而不去挑戰它。我們基于過去的防御機制來為自己和生活制定規則,我們認為這些規則能夠保護自己,但實際上長期來看卻會傷害到我們。這些防御機制通常是我們在童年時代為了應對某些不理想條件而做出的適應,但在成年時期則會變成一種限制。在家里保持安靜會讓我們在兒童時期避免被教訓,但成人后如果表現的膽怯會讓我們無法做真正的自我,以及更深入的了解他人。
同樣地,發脾氣可能是童年時期能夠被父母聽到的唯一方法,但是對我們的搭檔或配偶大吼只會把他們越推越遠。我們用以自保的防御常常成為了限制我們生活的規則。我們把一切都用 “應該”“不應該”“能”“不能”來看待:“你應該只去約那些會照顧你的男人或女人。不要讓人靠近你。你沒辦法承擔太多責任。你不應該尋求幫助。你只能擁有一個無關創造力的工作。”
4、恐懼
凱利指出,恐懼通常是阻礙我們的根本——害怕未知和不熟悉,害怕失敗,害怕內在敵對聲音被證明是對的或被它壓倒,害怕我們會失去太多或我們將面對痛苦或拒絕。事實上,我們比自己想象的要強韌的多。那個告訴我們無法克服障礙的內在聲音加劇了我們的恐懼。事實上,生命同時充滿了喜樂和苦痛。我們越豐滿的去生活和去愛,我們就注定經歷越多的悲傷。內在敵對聲音將我們與生命的快樂和痛苦相隔離。它使我們慢慢處于一種麻木或不滿意的狀態。要面對我們的恐懼,就必須有意識地識別和努力地忽視這個聲音。
我們所有人都可以更現實、更富有同情心的看待自己。我們可以學習培養自我同情,研究表明它會在各個方面提升我們的生活。Kristin Neff博士的研究表明,比起自尊,自我同情和更好的感情應變能力、更精確的自我概念、關系中更富有同情心的行為,以及更少的自戀和應激性憤怒相關聯。在這個更為中心的狀態下,我們可以更好地追求目標,并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焦慮。我們可以區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別人想讓我們要的。我們可以締造屬于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我們的經歷所規定的那一個。
【阻撓自己的4個原因】相關文章:
別忘了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勵志文章10-30
自己的路自己走09-14
長粉刺的原因06-26
認識自己創造自己成為你自己的勵志文章09-02
電腦卡的原因10-12
嬰兒腹瀉的原因11-02
嬰兒便秘的原因10-25
嬰兒肺炎的原因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