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群體心理
社會群體生活是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群體心理,就成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那么社會群體心理又是什么樣的呢?
事件回顧:多名男子當眾按倒女性扒衣
8月23日,網傳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嬉水節狂歡現場有女孩遭到性騷擾,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23日上午,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在嬉水狂歡開始后不久,在各大微博、論壇就有網友爆料,有數名女性被數名男子當眾按倒在地,還被扒掉了衣服。
網上熱傳的圖片顯示,一名20來歲的女子倚在一名男青年懷中哭泣,其上身已經不著片縷。這名男青年緊緊護住該女子,眼睛觀察著周圍。在另一張圖片中,幾名身著制服的民警保護著一名疑似遭到侵犯的女子離開現場。
為什么是多人襲胸?
恐怕最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這種對女人的性侵犯行為,居然還是多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參與的。難道說這些人是彼此相互認識的同伙嗎?目前事件正在保亭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調查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事實被夸大了,幾十人是沒有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涉案人員有十多人,以未成年人居多,其中有些是互不相識的。
而在以往的新聞中也出現過類似案件,比如鬧洞房中眾人對伴娘進行了類似的性侵犯,此類新聞不絕于耳。我們不僅要問,人類文明社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混亂的群體鬧劇?
個人與群體心理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對婦女襲胸,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襲胸和性侵犯的念頭,并且會立刻屈從于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愿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
當個體融入整體,我們確實會變得更無私,更有犧牲精神,但代價是理性的消退與責任感的喪失。因為判斷是大家共同做出的,個人不用承擔結果,于是,群體更容易采取極端的解決方案,更自戀,也更暴力,并因此而引發危機。
正如一百多年前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所說:群體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異質性群體中間,又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在群體中間,傻瓜、低能兒和心懷妒忌的人,擺脫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
首先,群體的普遍性格特征受無意識支配。“人們在智力上差異巨大,但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無意識的深層結構中,包含著時代相傳的無數共同特征,它們構成了一個種族先天的稟性。于是,在嬉水節,男性面對渾身濕透的女性的軀體,扭動的曼妙曲線,就會誘發起對性的本能?赡艹赡耆诉能克制住,但是對于未成年的青少年來說,很難。
其次是由傳染現象導致。這對公眾情緒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同時還決定著它所接受的傾向。在群體中,每種感情和行動都有傳染性。情緒極端者的言論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因而他們的言論受到越來越多的鼓勵和追捧,他們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聲勢日益浩大。而那些理性的'聲音則淹沒在了其中。而那些中立者則受到了情緒的傳染,情緒極端者的隊伍越發龐大。
我們可以設想到在現場肯定有理性的聲音,但被嬉水節的嘈雜給淹沒了,尤其是帶頭襲胸的行為引起旁觀者的亢奮,刺激了他們的情緒。這種情緒逐步擴散,傳染給了當時群體中的每個個人。
遠離鬧哄哄的群體 保持理性
最近由于釣魚島的事件,反日情緒也極大感染著整個中國社會群體。各地紛紛出現憤青反日打砸案件,遭遇損失的個人和商家不計其數。由于躲藏在集體中,個人所做的犯罪行為都很難問責,人開始喪失理智,屈從于不良情緒和原始本能,做出與文明社會不相符合的事情。我們應當強烈譴責這種逃避責任的不良行為。每個人必須為自己做出的行為負責,不管你是身在何處。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而不是烏合之眾中的一份子。
【社會群體心理】相關文章:
心理書籍推薦:《心理罪畫像》05-12
心理測試:你是否心理老化07-03
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07-26
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疲憊06-27
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08-21
談判心理04-18
心理測試心理測試有什么好處07-06
文章:心理負重與心理健康07-27
心理健康:關注青少年心理06-28
2.5心理健康及心理輔導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