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貧窮惹出的心理疾病
貧窮,在我們看來只是物質上的缺失,但是,貧窮也會惹出心理疾病你知道嗎?
貧窮惹出的心理疾病
貧困夫妻十一娃,因為信奉“存錢不如存人,人多好辦事”,這對夫妻生了11個孩子,從此掉進“黑暗的陷阱”。懂事的大女兒突然有一天像“吃了火藥一樣”,離家出走了。她誓言:“我要讓所有看不起我的人以后都羨慕我。”成績好、夢想著“當兵”的老二,被這個貧窮的家庭秤砣般往下拽,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冰火兩重天”的老五可以突然抄起板凳,砸向80歲的老人,說 “我心里只有仇恨。” 另一方面,她又如水般依戀這個破碎的家,說“我以后一定不會離開這個家,我要照顧他們所有人”。
我們記錄這個灰色的扭曲的家庭,不是新聞人在獵奇,而是希望更多的人、機構能參與反思:這個極端家庭出現的時候,“我們”在哪里?“我們”還能做什么?11個孩子怎么辦?
張杏子很多時候都覺得,這個家快“垮”了。
11個孩子的衣裳、丈夫撿回來的破爛衣服和鞋,被她一道胡亂塞進裝化肥的口袋,活生生壘出一座1米多高的“小山”;中午剛煮過面的鍋隨便用渾水沖沖,在結滿污漬的桶里抓一把米,就開始熬粥;孩子放學回來,尖叫聲、哭鬧聲此起彼伏,她沉默地往灶里添柴,頭也不抬一下。
這個47歲的女人說自己太累了,連“最后一丁點兒精神”也沒了。
一個半月前,四川遂寧蓬南鎮大山深處的三臺村,熱鬧的年味被一場血案攪破。呼嘯而過的警車帶走了涉嫌故意傷害罪的何洪,也讓這個擁有11個孩子的家庭,沒有了爸爸。
哭腫了雙眼的張杏子開始信命。在她眼里,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爺的懲罰”:要不是孩子生多了,家里太窮,何洪哪會帶上兩個小女兒去村里的廟蹭吃蹭喝,又怎么會和守廟人發生沖突。
要不是孩子太多,還沒時間教育好,讓家里在村子和鎮上的名聲“太難聽”,成績優秀的大女兒也不會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扔下學業和全家人,一走了之。
她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生怕一睜眼家里的米桶就見了底,沒有經濟來源的全家“活不了幾天”。她更怕做飯的間隙一抬頭,摸不準心思的老五、內向的老三也學老大,一聲不吭地離開了家。
“這個家不是家,就是一個黑暗的陷阱。”是這11個孩子的母親如今最常說的話。
“不害怕,我心里只有仇恨”
從1996年開始,陸陸續續有11個孩子在這個家庭降生。張杏子不止一次地勸過丈夫,別生了,別生了。可何洪每次都罵她腦子笨:“存錢不如存人,錢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多不求人。”
直到2012年,43歲的張杏子生了最后一個孩子,那是女嬰。在和政府的“談判”中,何洪同意給妻子做節育手術,條件則是解決家里幾個孩子的戶口問題。
“我當不了家,他要生我也只能生。”張杏子低下頭,悶聲道。
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村女人能做的,不過是把白米粥熬濃些,咸菜多放一點點,讓孩子多吃些。
如何填飽肚子,一直是這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何洪經常帶上兒女去村里的廟蹭吃蹭喝,有時候是老五老六,有時候是老八老九。大年初九那天,是老五老六跟著一起去了廟里。
口角也一如既往地發生了。
守廟人脾氣不好,老跟這家人作對,有時候張杏子去收吃剩下的飯菜,他拿著木棍在里面攪來攪去,“看看有沒有偷我們的碗筷”。這回,老五老六又在廟里跑跑跳跳,守廟人火氣躥上來,難聽的話一句跟著一句往外蹦。
喝多了的何洪沒忍住,和守廟人扭打在一起;艁y中,守廟人拿刀砍向了何洪的后腦勺。
誰也沒注意到,13歲的老五突然抄起板凳,朝80歲的守廟人砸了過去。
啪啦一聲,守廟人倒地,發出幾聲哀嚎,紅色的血慢慢流出。一旁的何洪撲了上去,給了守廟人致命一刀。
“不害怕,我心里只有仇恨。”老五平靜地說。
這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說,自己已經“受不了那些人的欺負了”,她見過守廟人不停羞辱家里人,母親卻只低著頭不敢辯駁;她見過村里人來數落家人,還威脅“你要敢打我,我喊我兒子抓你們”;她見過上幼兒園的弟弟被老師要求背對黑板一學期也不發書、見過跟自己最親密的老六被單獨安排在最后一排、見過班上同學一見到她就喊“×××來了,快跑,哈哈哈”。
事實上,何洪在修廟時,曾幫著挑水、砍樹,出力,廟里的人曾許諾,他可以去吃飯。“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對我們。”老五咬著嘴唇說。
她也曾努力想要融入學校的集體,可她穿得太臟了。這個青春期的少女曾沖著母親大發脾氣,“給我錢,我要請同學吃飯”。
錢最后是要到了,可老五說,“我在學校沒有朋友”。
當著記者的面,她握緊拳頭,朝七妹的腦袋狠狠砸去,“就像這樣,仇恨!”她仇恨學校嘲笑她的人。
似乎每個村里人都不訝異老五的拳頭。有村民說,自己親眼看到老五帶著弟妹來偷自家的果子。他生氣,想教訓下個頭最大的老五,結果,“你一兇,那個老五比你還兇”。
“太嚇人了,這么小的女娃娃,哪個惹得起嘛。”他給自己兩個兒子下命令,不要再跟何洪家的孩子一起玩。
血案發生前,老五整日帶著弟弟妹妹滿村轉悠,他們看到李樹就去摘果子,路過苞谷地就掰幾根玉米棒子,鄰居家的田地對他們來說更像是游樂場。
直到鄰居找上門,張杏子終于發現了幾個孩子干的“好事”。有人在屋外破口大罵,“一根苞谷吃不飽,一張賊皮背到老”,她在屋里默默流淚,摁住孩子,一句也不敢還口。
這個外地女人已經把訴求降到了很低很低,“只要娃娃不討人嫌就好了”。鄰居罵完,她哭著訓斥孩子,不準他們再偷東西。
但小孩的舉動已經在這個上千人的村落,傳開了。
提起這家人,一名正在犁地的村民忍不住皺眉,“太沒教養了,跟這些娃娃是講不通道理的”。
村子有關于這家人的各種說法。有人說,何洪是“罪魁禍首”,“他一天到晚都喊那些娃兒去偷東西”;還有人神神秘秘地說,計生辦的人曾經都給張杏子上了環,又被何洪取下來了;還有人懷疑,這家人不停生娃,就是無賴想靠政府養起,“一家人都莫出息”。
張杏子越來越覺得這一切都是“老天的懲罰”。“丈夫最初為了補貼家用,連死人錢也賺”。方圓幾里有人過世,都是他去給死者理發修面,家屬要一把火燒了遺物,他卻搶著拿回來,為的是給家里省幾件家具。
“這不就是報應嗎!”眼淚啪啪往下掉,她的喉嚨快發不出聲響了,這個矮小的女人說自己“從來沒做過什么壞事”,只除了一件,“娃娃生多了”。
“我要讓所有看不起我的人以后都羨慕我”
上初中的大女兒仿佛一夜間多了不少心事,可張杏子只是感覺“很久沒和老大說說話了”。她太忙了,女兒的生日是很難想起的,如果記起就煮個雞蛋。11個孩子的名字她也常常搞混,她說自己腦子“不好使”,家里撿的狗連名字也顧不上取。
她常安慰自己“大女兒最乖,沒什么問題”,以至于沖突爆發的毫無預兆,一度讓這個農村婦女“搞不清狀況”。
那個下午,懂事溫順的大女兒像“吃了火藥一樣”,向張杏子噼里啪啦發泄著心中的委屈,女兒聲音很大,眼淚唰唰地流。
“一個禮拜吃飯只有10塊錢,我天天在學校餓著肚子看人家吃肉,你曉不曉得!”
“從小到大一件新衣裳都沒得,天天臟兮兮的,沒得朋友,老師還把弟弟的位置調到最后一排,我們一直被人家看不起!”
“你曉不曉得,你們生這么多娃兒,別人天天都在背后嘲笑我們!”
女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張杏子用手使勁兒摁住“疼得要裂開”的胸口,好像下一秒就沒法呼吸,老大的話像刀子一樣在割她,“我要出去打工了,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我要讓所有看不起我的人以后都羨慕我”。
17歲的老大扭頭走了,那是2013年。
家庭的傷口越撕越大。老四自從去年在職高被人捅傷后,一直在家休養。半年前,老四開刀后,為了止疼,何洪做主讓醫院給孩子打了過量的止痛針。
一回家,張杏子就發現兒子變了:臉肥了一圈,舌頭總像被夾著,說話也不清晰了。更可怕的是,老四的脾氣“變差了”。
夜里,動過刀的腸胃開始發疼,老四把木板搭成的床搖得丁零當啷,他怒吼幾聲,站起身,一把提起十一歲的妹妹,像“老鷹抓小雞”一樣,狠狠地砸向地面。
張杏子勸不住,她的聲音吼再高,也沒人聽她的。這個頭發凌亂、眼睛布滿血絲的母親,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老五老六撲上來,和摔了老七的四哥扭打成一團。
她知道,“老四以前不是這樣的”,雖然成績差一點,但對弟弟妹妹卻從來沒有壞心眼。去年因為媒體報道,才讓老四和輟學在家的老二有了去讀職高的機會。
何洪當時特別興奮,為了湊800元學費,他把幾個兄弟家又跑了一遍,可臉上始終是笑著的。
在那之前,因為低保、戶口、溫飽,何洪常常“求人”,他從親戚家求到鎮上、縣里,不斷地作揖、下跪、磕頭,還時不時寫信打電話,他家里的電話薄堪比縣鎮機關部門辦事通,從縣領導一路到村支書,每個人的辦公電話和私用手機,他都有。
每封寫給政府的信的結尾,他都說,“希望這群無辜的孩子在黨的陽光下能夠生活、成長、成才”。
張杏子回憶,打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何洪的薄荷水生意做不下去了,他的主業變成了“天天跑政府”,“除了求政府幫忙,我們還能做啥子?”
但在政府的眼里,這是“無賴”的表現。蓬南鎮一位副鎮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政府也相當頭痛”。他說,何洪“很無賴”,隔三差五就到鎮政府要補貼,如不同意就到縣里信訪,“我們很多時候只能息事寧人”。
靠這辦法,何洪“求”來了頭幾個孩子的戶口,和全家一月880元的低保。
可唯獨他最關心的“孩子的出路”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何洪對最大的兩個兒子有過很多設想,從考大學到開挖掘機再到學技術,他的中心思想是“賺錢”。所以,那個能送兩個孩子去職校學技術的機會,他想都沒想,一口便應了下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在職高,兩兄弟被學校的小混混盯上,收保護費不成,對方動了刀子,老四急眼了,撲上去搶刀子。
他的血也流了一地,整個宿舍都是紅色的,腸子外翻,二哥每次回憶起眼眶都是紅的,“老四傻啊,造孽啊”。
老四回來還沒過完春節,父親也進了看守所,這個家眼看著,就要垮了。
剛滿18歲的老二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成熟了”。他撿起了父親的電話薄,用破塑料袋分類裝好弟弟和父親的材料,沿著父親的路子開始向村上、鎮上、縣里求人。
因為媒體的曝光,何家人已成了當地“丟人的事情”,有人沖著這個男孩罵道:“你父親是殺人犯,你們一家都是渣滓,不配得到政府的幫助。”
1米6出頭的老二最近一個半月瘦脫了形,為了“救”父親,他自己翻出破了邊兒的法律書籍,每天跑完政府就回來看,盡管,那上面的內容對他來說更像是“天書”。
這本不該是他要走的路。
成績中上的老二被父親寄予了“考大學當能人”的重任,后來家貧輟學,父親也送他去安徽,“跟著村里人見見世面”。因為年紀太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再回到村里時,這個少年平靜地接受了父親新的安排——跟著他“跑政府”,順路撿垃圾。
他不止一次地在街上碰見了以前的同學。每次,他都會提提背簍,弓著身子,把頭埋得很低,腳步加快,躲同學。
“幸運”的是,好幾回都跟對方擦肩而過了,也沒人喊住他。
這個18歲的少年說,自己已經逐漸忘記“要去北京當兵、保衛天安門”的夢想了,盡管手機里還存著合肥高樓大廈的圖片,但他心里清楚“再也不可能看到那樣的風景了”。
這個家庭秤砣般拽著掙扎向上的老二,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了。
被現實“催熟”的他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初中“考過年級前30”的他頭一回發現,“求人辦事好難好難啊”,難過了任何一道考題。
“不曉得哪門回事,我爸爸想讓我們家人多力量大,結果我們一家現在是村里頭最讓人看不起的家庭。”他苦笑。
“存錢不如存人,真是想錯了”
老二手里有幾封父親從看守所寄回來的信,信上是出人意料工整的筆跡,父親絮絮叨叨地告訴兒子,“一定要保護照顧好媽媽”,“要守法,犯了法很可憐,法律沒有人情可講,像水電一樣無情”……
“存錢不如存人,真是想錯了。”每一封信都有這樣的感嘆。
“哎,可惜晚了。”張杏子嘆息道。
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沒有人勸得住曾經的何洪。 “這些娃兒出一個能人,就可以帶一群,到時候一家人都致富。”何洪三言兩語,打發走了來勸說的嫂子。
當勸說的對象變成計生干部時,何洪的態度依舊強硬。“我們窮,交不起罰款,他們也就不管。”嫂子還記得,有一回,計生干部都把張杏子綁到了手術臺,后來,“兩口子硬是又哭又鬧跑脫了”。
張杏子說,其實跟著何洪從上海來到四川時,她就想好了,要生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女雙全最好”。
之前在上海洗了好幾年盤子的她還想過,以后要讓孩子好好讀書,“再莫去洗盤子,讓人家笑話”。
不過這些,她始終沒和丈夫說過。事實上,夫妻倆的交流很少,何洪當過挑夫,挑好幾里路的東西才掙一兩塊錢,此外,還給牲畜看過病、給過路人賣薄荷水。她也沒閑著,鎮上哪里辦酒席,張杏子都會去打下手洗盤子,“跑得比哪個都麻溜”,為的只是走時能帶幾個剩菜,讓家里的孩子開開葷。
夫妻倆太忙了,忙到老五老六自己學會了說話,老八老九自己學會了走路。
被摔壞的老六只會傻呵呵地笑,吃飯的時候,她會端上一碗粥,跑到鄰居家門前,一邊吃一邊沖著別人笑,粥順著嘴巴往下掉, “精神已經不行了”。
她的后腦勺留下了一道如同蜈蚣般的印跡,那是赤腳醫生何洪給女兒做完“手術”后留下的針印。
家里窮,醫院是去不起的,用藥都是高中文化的何洪自己挑的,就連妻子生小孩,也是何洪接生。
衛生常識和家教一樣,幾乎沒在這個家庭存在過。
張杏子懷著小孩照常干農活,好幾次生孩子當天早上還在割豬草,生完孩子,她不知道什么是“坐月子”,也沒肉可吃、沒奶可喂,還要天天把手浸在冷水里給娃娃洗衣服。
后來去鎮上幫廚多了,她第一次聽說還有產假這種東西。
“我們懂不起啊,都是我們當媽當爹的害苦了娃娃,讓他們沒吃到好的,沒得營養。”何家的孩子個頭都比同齡人矮小。老七11歲了,只有1米出頭的個子,像幼兒園的孩子。
老八老九快滿10歲了,至今仍在讀幼兒園。血案發生前,何洪天天嘆氣,家里現在沒有一個孩子能把書讀好,或許“一個能人也出不了了”。
唯一讓夫妻倆欣慰的是,孩子雖然調皮干了壞事,可是,老五老六總會把學校發的免費營養餐里的牛奶帶回來,給還在幼兒園的弟弟妹妹喝。每天接送老八老九的任務,也落在13歲的老五身上。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只要不提及那些歧視、羞辱,老五都是“溫柔”的。有記者來訪給家里帶來食物,她會笑著邀請記者留下一起吃晚餐,細心地詢問,記者在哪里住、方不方便,甚至邀請記者“留下來一起住吧”。
就連一向沉默的三女兒也迅速地挑起了家里的擔子,這個平時住校的17歲姑娘,周末默默幫母親割豬草、做飯、帶弟弟妹妹。一次,干完一天的活兒,老三躺在母親身邊,低聲嘆氣,“媽媽,我不曉得我考不考得上高中啊,好緊張”。
張杏子下意識地脫口而出:“你好好讀書,平時多花點時間學習,就行了嘛。”
話音剛落,張杏子自己卻哭了,“都怪我們,你周末都要干活,哪有時間學習啊?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當媽老漢的責任,娃娃有啥子錯嘛……”
三女兒沒有回她。
“上一代的事情不管對錯,已經來不及了,至少把這一代教育好行不行?”
何洪被抓走已經一個半月了,張杏子變得有些神經質,她會朝任何一個向她搭話的人哭訴,丈夫是被冤枉的。
這個47歲不善交際的母親不放過一絲機會。她求前來采訪的記者給兒子找個工作,求學校的老師不要再針對年幼的孩子,甚至對跑來看她笑話的中年婦女,她也忍不住哀求,“那你幫幫我兒嘛,幫幫我們嘛”。
有好心人來訪,張杏子必會拿出家里最拿得出手的食物——土雞蛋。她為客人煮一碗面,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意,一口氣放了4個雞蛋。
這個農村婦女心里還有個“卑微的愿望”——等老大回來。大女兒走后,只在過年時回家,盡管曾經“頭也不回”地離開,可每次回家,大女兒總是不忘買好肉、水果、米面油,甚至會給鄰居帶水果,“請他們平時照顧一下媽媽”。
今年大年初一,大女兒回來了,雖然嘴上沒說,但張杏子看得出來“老大對弟弟妹妹的關心”,她買了許多吃的。
可坐下來沒多久,弟弟妹妹就爬到大姐的包旁,開始往外翻找還有沒有吃的,本子、手機……統統被扔了出來,大女兒臉色通紅,沖著母親大吼:“你看看,你們把弟弟妹妹教成啥樣子了!”
大年初四,跟母親最后扔下一句“都是你們害了這個家”后,大女兒走了。后來,連家里的電話也不接了,如今,沒人知道她在哪兒。
5天后,她的父親倒在血泊中,進了看守所。
白天,整個家只留下了“每天都心神不寧”的張杏子,和精神時而失常的老四。有那么一瞬間,她打算把小一點的孩子送走,一個人回老家?神R上,她就放棄了,“我好怕他們把娃娃抓起,賣他們的器官,一想到我就怕”。
只是如今,她再沒有力氣為兒女做任何事了。這個急速衰老的母親,頭疼、肩疼、腳也疼,路走得歪歪扭扭,重活都干不了了。
不過在她還有不多的一點力氣時,夫婦倆終于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把最小的老十一送給了親戚撫養,再不過問。
“學校也只能盡力幫他們減免學雜費,再提供午餐,其他的我們也做不了。”蓬南鎮小學一位副校長很為難,“這家人的娃娃心理健康肯定很重要,但我們一個農村學校,哪有這種資源來幫忙哦”。
在外人眼里,似乎沒有一雙手能真正幫助到這家人。
“我最擔心的還是娃娃的問題啊。”11個孩子的堂哥說,“這些娃娃不教育好,以后很有可能成為社會渣滓了呀!”
“上一代的事情不管對錯,已經來不及了,至少把這一代教育好行不行?”他急促地問。
4月初的川東山區,草木郁郁蔥蔥,金黃的油菜花讓整個村莊顯得生機勃勃?赏筒嘶ㄉ钐幾撸拍馨l現藏在油菜花田后的這個家庭,陰冷破舊的氣息揮之不去。
老五時不時會去村里的路口,她在等大姐和父親的歸來。盡管,她甚至“有點記不清大姐樣子了”,但她“從來不恨大姐”。
相反,這個小眼睛姑娘用力地睜大了眼睛,“我好想她”。她的眼淚涌了出來,“只有她在,這個家才是完整的”。
“我以后一定不會離開這個家,我要照顧他們所有人。”站在油菜地旁,大風吹起她的亂發,老五一字一句說道。
【貧窮惹出的心理疾病】相關文章:
貧窮的名言07-10
英語不好,惹出大笑話來了03-23
關于貧窮說說03-30
關于貧窮的經典說說05-07
關于貧窮的句子07-05
爆笑二貨惹出來的冷笑話11-26
心理疾病本質04-02
心理疾病介紹11-16
了解心理疾病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