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出現疑病癥如何治療才靠譜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疑病癥的治療
我們有時都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身體,可能有或者正在形成某種嚴重的疾病。對于那些有疑病癥的患者來說,對疾病的擔心一直持續數年,并成了日常生活當中的焦點。擔心或者害怕壓倒了一切,使自己幾乎無法集中心思來做別的任何事情。
疑病癥引起的擔憂在早期看來好像還可以理解,甚至有可能是合乎實際的。許多嚴重的生理疾病都是由最小的輕微癥狀慢慢形成的,最開始可能只有極輕微或相對無害的一些癥狀。比如,腦腫瘤是從頭疼開始被人察覺的,心臟病有可能從消化不良開始,中風是從大腿若有若無的麻刺感開始的,皮膚癌可從一粒小黑痣開始,白血病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有輕微的體重減輕和疲勞。
有疑病癥的人會對身體功能的任何變化太過敏感,每一個癥狀或生理感覺都會被聯想成最可怕的病情。實際的可能是,絕大多數頭疼并非因癌癥引起,大多數黑痣都是良性的,大部分消化不良也不過就是消化不良而已。對于有疑病的人來說,這樣的概率所提供的安慰并不能夠使其安心,因為他們會帶著幾乎能稱作確信的態度認為,他是某種超乎尋常的災難特意選定的受害者。他對于反復不斷的生理確認和多次體檢和化驗得出的陰性結論全然不信,固執己見。
國外醫學資料上曾有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30歲的馬拉松長跑運動員每年要參加25場比賽,他看到雜志上有一篇文章講到一位著名的長跑運動員最近在一次例行的賽前準備練習中突然倒地身亡,死因是心律失常。這位馬拉松運動員就開始自己把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律上面了。偶有跳脈就覺得自己的心臟出了故障,可能會有發生類似災難性的心臟病。不久,他就開始每天把60次脈,而且放棄長跑以求安全。
他去看極有聲望的醫生,而醫生經過仔細體檢后和心電圖測驗后安慰他說,他的心臟極好,跟18歲的少年是一樣的。醫生說,他應該繼續跑下去,把這方面的事情徹底忘掉。他一點也沒有感到滿足,他看了很多心臟病專家,并催促他們不停地做廣泛和介入式的檢查和化驗,但結果一直都是陰性的,他的心臟一直受到夸獎。但是,這些話不僅沒有讓他感到些許放松,反倒使他更加著急。他覺得那些醫生一個個都沒有看出問題來,或者是看出了問題但又瞞著他。
不久,他無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很害怕沒有診斷出來但自己又堅信不疑的疾病。他花無窮多的時間來讀醫學文獻和醫學期刊,到網上查詢應該做的化驗和可能的療方。他的朋友開始回避他,因為他完全只考慮自己所謂的病情,所有的談話都集中在他的健康問題上,他也覺得朋友和醫生都對他的問題不夠嚴肅。
疑病癥患者所擔心的具體疾病有所不同,這要看個人以前患過什么病或者有過什么樣的癥狀,或親友當中得過什么病,或者是這個人的醫療衛生知識以及媒體在談什么值得害怕的病。怕得艾滋病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因為HIV感染的早期癥狀非常模糊(疲乏、體重減輕)。新聞媒體對此問題有廣泛報道,人們有可能與艾滋病患者接觸,還有HIV檢測當中有可能出現一些微小但固有的誤診(不管可能有多么小,錯誤的陽性結果還是有可能出現的)。
在門診中,經?梢钥吹竭@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主訴很多,自感癥狀很重,但各種檢查均正常,藥物治療也不見效果。他們由于身體“癥狀”的存在而焦慮不安,擔心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通常為一些疑難雜癥如癌癥、傳染病等),四處求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其實,這種無病自憂也是病,不過它不是什么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疑病癥。
疑病癥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并處于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主訴自己病癥如何如何嚴重。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癥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或不可靠的,總是往壞處想,因此,無法消除內心對疾病的恐懼和疑慮,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醫院,以尋找“更好”的論斷和治療。
疑病癥的產生有患者的個性因素,也有外界環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癥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機制作用的結果,F代社會,人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普遍感到存在著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統和恰當的宣泄方法,這種心理壓力就有可能以軀體的癥狀表現出來而困擾人們。
有疑病傾向或已患有疑病癥的人,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專業的幫助指導。目前有多種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無病自憂的困境。
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病人應攜帶全部病史和檢查資料到醫學心理咨詢門診就醫。采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討論不適癥狀的性質和擔心患病的理由,配合醫生弄清問題。
診斷確立后,醫生應將檢查結果告訴患者,并說明不再進行軀體檢查,同時開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目的在于讓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病人關心自身健康這是正當的,但不要反復強求醫生做重復的、不必要的檢查。
首先應盡量避免可能產生的醫源性影響。醫源性影響指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對病人所起的不良心理影響。醫源性影響有以下幾種:(1)錯誤的診斷;(2)反復檢查和長期不能確診;(3)錯誤的治療;(4)其他。因此,在治療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醫患關系,對患者的疾病和癥狀不要急于否認,也不要對治療輕易下保證。應告知患者不要對治療抱過高的期望與要求;(2)不要遷就病人作進一步檢查的要求,在理解患者的基礎上,巧妙地婉拒不必要的檢查,否則極易引起醫患間對立情緒的出現;(3)治療過程中,當患者出現新的癥狀與訴述時,切不要簡單地把他們歸入疑病癥狀之中,須認真檢查是否確實伴發了軀體疾病,以免延誤治療。
要全面準確地理解醫學知識和有關信息,注意心理衛生。
總之,疑病癥的心理治療要取得滿意的效果,是困難而費時間的。但是,只要病人并非處于精神病狀態和沒有顯著智力缺陷而又愿意接受心理治療,從實踐的角度說,心理治療總是可以有所作為和對病人多少有些好處的。
對疑病癥的藥物治療主要在于解除患者伴發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少數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獲緩解。
【疑病癥的治療】相關文章:
增強信心趕走疑病癥01-15
疑病癥應該如何護理09-03
老年人出現疑病癥如何治療才靠譜03-19
心理疑病癥的原因有哪些?09-19
老懷疑自己有病 疑病癥困擾都市白領10-10
大脖子病癥狀及治療護理方法07-05
旅途精神病癥狀及治療方法12-15
疑病性神經癥治療方法06-09
手足口病癥狀-手足口病預防與治療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