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障礙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適應性障礙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適應性障礙是人群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一般是因環境改變、職務變遷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個性,而出現的一些情緒反應、及生理功能障礙,并導致學習、工作、生活及交際能力的減退。此種心理障礙常見于入伍新兵、大學新生、移民或災民之中。
癥狀發生
研究證明,適量的刺激對于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是有益的,但過多、過強、過長的心理壓力或刺激可影響人的心身健康,如致心因性精神障礙、心身疾病、神經癥以及誘發或加劇內因性精神病或軀體疾病。適應性障礙是指遭受日常生活的不良刺激,又由于具有易感個性,加之適應能力差,導致適應性障礙。其主要表現為,以出現情緒障礙為主,伴有適應不良的行為或生理功能障礙,而影響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習、工作、生活及人際交往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適應性障礙是人群中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一般是因環境改變、職務變遷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個性,而出現的一些情緒反應、及生理功能障礙,并導致學習、工作、生活及交際能力的減退。此種心理障礙常見于入伍新兵、大學新生、移民或災民之中。
障礙表現
適應性障礙的主要表現:
1、抑郁:考上大學的激情蕩然無存,對一切不感興趣,自卑、自責,睡眠障礙,食欲減退等。
2、焦慮:緊張不安、心慌氣短,無所適從。
3、行為障礙:新生中出現曠課、遲到、早退、逃學、尋求刺激等。
4、軀體不適:腰酸背痛,肢體麻木,消化不良等。
5、社會性退縮:逃避現實,獨來獨往,學習成績下降,效率低下,學習能力抑制,生活能力減退,回避社交活動。
臨床特征
一般是在環境改變(如移民)、地位改變(新工作崗位)、突發事件(患病、離婚、喪偶)等情況下,個體不能適應新的情況而出現的心理障礙,表現以情緒障礙為主,也可伴行為障礙或生理功能障礙。一般成人以情緒障礙多見,而青少年則以品行障礙多見。在兒童可表現退化現象,如尿床、幼稚言語或吸拇指等形式。癥狀出現通常在應激事件或生活改變后一月之內。病人一般有個性缺陷,心理障礙持續時間在半年以內。臨床上常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以情緒障礙突出表現的適應性障礙:多見于抑郁者,表現情緒低落、沮喪、失望、對一切失去興趣,也有以緊張不安、心煩意亂、心悸、呼吸不暢等為主。
(2)以品行障礙突出表現的適應障礙:多見于青少年,表現為侵犯他人的權力或違反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如逃學、斗毆、破壞公物、說謊、濫用藥物、酗酒、吸毒、離家出走、過早開始性行為。
(3)以軀體不適為突出表現的適應障礙:患者可以疼痛(頭、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便秘、腹瀉)或其他不適為突出,而檢查又未發現軀體有特定的疾病,癥狀持續不超過半年。
(4)以工作、學習能力下降為突出的適應障礙:患者原來工作學習能力良好,但出現工作能力下降,學習困難。
(5)以社會退縮為主的適應障礙:患者以社會性退縮為主,如不愿參加社交活動、不愿上學或上班、常閉門在家,但不伴抑郁或焦慮。
基本分類
兒童適應障礙
實際上適應問題一直貫穿著整個兒童期,他們兩三歲就離家上托兒所,以后又去幼兒園,然后上學,上學后又面臨著考試、評三好學生、選班干部等問題,有時又會因為莫名其妙地“犯錯誤”而受到批評,這些都會給適應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兒童造成問題,有些父母讓孩子中途轉學,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等,也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壓力,而一些更嚴重的情況如父母感情不和、離婚、親人死亡或受虐待更會造成兒童嚴重的適應障礙。
兒童適應障礙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們可能出現軀體化的癥狀,如腹痛、惡心或者頭痛、嘔吐等;也可以表現為對父母的反抗,對他人的反抗和敵意,顯得沖動,好斗等;有的孩子則出現拒絕上學或逃學、離家出走現象;也有的孩子會出現強迫、焦慮行為;最嚴重的情況是孩子產生抑郁情緒和輕生念頭,甚至產生自傷自殺行為。
雖然表現各異,但這些表現都是因為孩子對新環境、新情況,以及各種生活事件的不適應造成的。孩子產生了程度不等的心理應激,本來平靜的心境被搞的震蕩起伏,內心環境的平衡被打破了,他們感到緊張、焦慮和恐慌不安,他們的心理應激很容易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孩子的個性不同,所在家庭環境的寬容程度和教養方式不同,也就使得孩子對應激的反應方式各不相同,這就出現了上述各種各樣的適應障礙。
其實,遇到新環境、新情況或遭遇挫折時,孩子都會做出本能的適應努力,這時只要家長對孩子充分理解和寬容,以更積極和更耐心的態度加以疏導,讓孩子以適當的方式充分表達其內心的苦悶和煩惱,或事前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心理準備,都會使孩子降低心理應激強度,增強適應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后,孩子會做出新的調整,給自己重新定位,從而最終適應變化了環境。這時,孩子獲得了新的平衡,臉上又會綻開燦爛的笑容,父母的擔心和憂慮也就告一段落。
大學新生適應性障礙
適應性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也可伴有行為障礙或生理功能障礙。大學新生適應性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情緒障礙,高中階段的那種奮進精神和激情消失殆盡,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出現睡眠障礙、食欲減退等,有些自認為考得不好或錄取學校不理想的同學還會產生自卑、自責的心理。
二是焦慮傾向,面對新生活,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情緒緊張不安,心煩意亂,也可有心悸、呼吸不暢癥狀。
三是社會性退縮,不愿融入新的集體,逃避現實,躲避社交活動,怕與陌生人交往,習慣于獨來獨往,閑暇就喜歡閉門獨處,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在這種退縮和孤獨中減退。四是行為障礙,會出現一些違反校紀校規以及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如逃學、曠課、遲到、尋求刺激等,而其中許多人在高中階段則很少出現這種不良行為。五是軀體不適,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腰酸背痛、肢體麻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癥狀。
如果遭受不良生活刺激,又具有易感素質,加之適應能力差,便可導致適應性障礙的發生。針對大學新生而言,誘發其適應性障礙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個體心理素質不良和環境變化兩個方面。具體的因素因人而異,如:升學既定目標未能實現、對新學校感到失望、對新的學習方式或管理方式不適應、遠離親人得不到親情的'撫慰、原有的優勢喪失(如高中階段處處“冒尖”,但天外有天,進大學后卻在某些方面遜于他人)、城鄉學生巨大的文化差異、貧困生的經濟壓力等均會使剛進大學校門的新生產生心理落差,如果調節不當,不能及時排解內心的不良情緒,便會產生心理偏差,繼之則會形成心理障礙。
適應性障礙在大學新生中較普遍,但大部分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排解,一般多在半年內慢慢消除。為了將其消極影響降低至最低限度,新生入學前,家長或老師要給予這方面的指導,防患于未然,盡可能避免產生適應性障礙;入學后,學校要對新生給予更多的溫曖,提供必要的幫助,家長則需經常與子女保持書信或電話聯系,使其獲得更多的感情慰藉。但如果適應性障礙癥狀比較明顯,則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可視情況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及行為治療,并可適當服用一些鎮靜安神類的藥物,以調整情緒,促進睡眠,消除軀體的不適,同時要定期去進行心理咨詢,直至正常為止。如果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抑郁癥狀,則還需要配合進行藥物治療。
再婚性適應障礙
無論是離異還是喪偶的人,再婚是理所當然的。大多數再婚的人,婚后都能適應夫妻生活,甚至是十分和諧美滿,但確有一些人出現不適應的情況。這種不適應不僅反映在家庭人際方面,更主要的是反映在新婚夫妻的性生活方面。
有這樣一位青年婦女,丈夫去世不久,出于生活需要,半年后再婚。她對新丈夫各方面都比較滿意,新丈夫也比較疼愛她,可以說不次于前夫。但當他們過性生活時,她總有說不清的難受和別扭。一到晚上,燈一閉,眼一合,前夫的形象就出現在眼前。新夫的性欲比較強,兩三天就有一次性要求,而且每次都持續半小時左右。她想拒絕,但辦不到,于是只好忍受著折磨,絲毫樂趣也談不到,甚至產生厭煩之感。她處在一種欲進不能,欲罷不得的狀態下,非常痛苦……
類似的例子很多,不僅是妻子,丈夫時而也有如此不適應的反應,很影響夫妻的感情,使一方產生很大的誤解,但又不好解釋清楚。有時,從本心講是想盡量適應,但意不由己。
上述現象,稱之為“再婚性適應障礙”,是純心理因素造成的,這就如同有些從舊居搬入新居的人一樣,房子雖好,就是住著不舒服,為此產生焦慮和抑郁的人不少。
怎么解決這類適應障礙,一般有兩條出路:一是設法與新配偶從思想認識上溝通;二是解決個人的心理困擾。但為了不影響感情,避免引起對方的誤會,通常以排除個人的困擾為主。
所謂的困擾,自然是起自前后配偶的對比問題。還以上面那個婦女來談:她的前夫是個科技人員,比較內向,也比較固執,但對妻子的感情細膩,很體貼。在性生活方面要求淡些,而且做愛的時間也短。而后夫是搞文藝的,人外向,是個樂天派,感情豐富但粗擴。性之所至欲縱難收,不過對妻子還是十分滿意十分愛的。二人相比之下,她更喜歡后夫這種性格。
為什么她更喜歡后夫卻不能在性生活方面與之和諧呢?這中間既存在過去與現在的性生活模式問題,又存在某種心理上的對前夫的愧疚問題。很顯然,前后兩個丈夫的性模式是有差距的,這差距需要通過與現夫的長期相處才能適應。通常再婚者,無論是男方女方都不愿主動甚至是在被動的情況去透露與前配偶之間的性問題。因為這會給自己與對方帶來尷尬和不愉快,更有回憶或緬懷之嫌。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采用非語言性的溝通。再婚夫婦都應在結婚之初去熟悉對方的性習慣,并盡量主動去適應對方。本例中這位丈夫可能是大外向了,以為對現妻的愛就是頻頻的性生活,殊不知妻子既往性生活是平淡的,那么他就應該改換愛的方式,或減少性生活的頻率,通過慢慢地帶動誘導,最后達到和諧的目的。
至于這位再婚的女性,首要的是調整心理狀態:有沒有必要去愧疚呢?一個青年喪偶的人,再婚是必然的人生之路,既是再結婚,就會再有性生活,這種思想準備,在重新尋找配偶時就該有充分的心理醞釀,這位女性可能在這方面想得少了些。
按一般規律,離異者再婚后出現的性不適應要比喪偶者好得多。因為離異大都是感情創傷,離異者不可能有什么愧疚的想法,而喪偶多為感情的流連。當然這也和從獨居到再婚的時間長短有關。
愛人的死亡是人們最痛苦的一件大事,尤其是急性死亡(如急癥或意外)。由于沒有準備,所以不可能有像“久病床前”那樣厭倦疲憊的心態。配偶的死亡,在慢性疾病情況下,在彌留之際,通常都會勸說健在者,在他(她)死后重新安排其婚姻生活,這對以后的未亡人來說是有相當安撫作用的?墒潜疚睦袐D女的丈夫是急性病身亡的,不僅沒有留下任何遺囑,而且卻說了:“今生今世我只愛過你一個人。”拉著妻子的手咽下最后一口氣。請想這位再婚婦女能不有愧疚的心理嗎?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此。當現夫要求同房時,她腦中必然浮現出當年與前夫相聚時的種種情景,這對她的性生活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干擾因素。改嫁和“從一而終”的觀念有著矛盾沖突,這對喪偶再婚的婦女是個不太好過的“關”。
在解決這些心理問題時,主要的是消除舊觀念,一定要面對現實,既然決定再嫁,就要對現愛人負責,不能舊情難忘,要把過去對前夫(妻)的愛轉奉給現夫(妻)。當同房時,要更多地想到你只屬于現在和未來,而不屬于過去;要屬于活著的人,而不屬于死去的人;要屬于現在愛你的人,而不屬于過去曾愛過你的人。
為清除對前夫(妻)的流連回憶,建議再婚者,與配偶同房時,不妨在事前多做愛撫行動,加強對現配偶的印象和感受,在充分適應對方的性興趣同時,也應即興的表達個人的性愛好。再婚之初,彼此都會考慮到對方的狀態,從而相應地改變過去的習慣模式。如果出于不好意思,尤其是女方,往往勉強順從現夫的需要,一再遷就,勢必出現不適應的障礙,等到新婚期已過,再想改變就會困難重重。
目前,婚姻登記處,只對未婚男女進行婚前性教育,而對再婚男女沒有任何相應的措施。也許行政部門以為,“他們已經是過來的人了”,因而忽視了他們實際上也存在著的各種困惑問題。因此,面對這類困惑,也應對再婚者進行婚前再教育。
治療方案
(1)心理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認知療法,也可用精神疏泄療法等,必要時定期心理咨詢。
(2)藥物治療:對抑郁、焦慮明顯者可酌情使用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物。
相關報道
成小學生易患"適應性障礙"
本報在6月8日以《沒媽陪讀,女童說啥不上學》為題,報道了于洪區彰驛鎮的9歲女童小凡,因為沒有母親陪著,不愿上學的事。醫大二院心理門診的王旭梅主任為小凡確診為“適應性障礙”,許多家長打來電話詢問,“適應性障礙”是什么病?什么樣的孩子會患上這種心理疾患?6月13日,記者再次采訪了王主任。 小學生易患“適應性障礙”
據王主任介紹,大約有30%—40%的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很不適應,醫學上把這種心理上的“水土不服”稱為“適應性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也可伴有行為障礙或生理功能障礙。如果這種不良的現象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和消除,孩子就會出現退縮、厭學、孤僻、焦慮或羨妒及攻擊性行為等偏差。
該院曾接治一例病例,小學女生趙某某,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母親對她有著過高的要求,總希望她成才,使孩子對學校有恐懼感。于是,孩子每天上學都被媽媽強拽著才進校,每天都是這樣上學。
王主任介紹說,對于這種孩子,家長要給他們描述一個客觀、事實的小學形象。學校教師也要特別關注這樣的學生,在班內多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其他孩子主動地與她一起活動、玩耍,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盡快地適應班級集體的生活。
愛表現也有“問題”
還有一個病例,某小學男生于某某,從小聰明伶俐,非?蓯,但自控能力較差,喜歡表現自己。他的父母也是教師,平時很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常讓他表達自己的觀點,養成孩子張揚的個性。經常在上課時,老師的問題還沒問完,他就一下回答出來了,大家把目光轉向他時,他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
王主任說,這類孩子有獨特的個性以及敏捷的思維方式,是非常難得的。但要讓孩子明白,在學校學習需要一定的規則,不能還像在家里時一樣隨意,老師的眼光看到的不只有你。另外,小學生在課堂常常用大量的時間傾聽教師的講課,四肢則相對處于一種閑置的狀態,一些好動的孩子們便出現一些令教師頭痛的紀律問題,如有些學生拿著一枝筆或一塊橡皮玩得津津有味;有的有說有笑;有的甚至站起離開座位……對此,學?梢院侠淼匾M游戲等活動,減緩孩子們學習的緊張程度,使他們好動的本性得到再次滿足,也可化解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難題。
大人間的關系不要強加給孩子
有一個特別要強的母親,無論在工作上,還是持家上都比孩子的父親能干,她常常在孩子面前貶低孩子的父親,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認為父親一無是處。孩子認為“母親是自己的驕傲,并要做母親那樣的人,”因此對母親崇拜有加,而對父親冷眼相對。父親在孩子的受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病例中,這名小患者因與母親過于親密,他雖然是個男生,行為舉止卻像個女孩子一樣。
對這種孩子,家長要非常注意,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互相貶低對方,要培養孩子學習父母雙方的優點和長處,使孩子健康成長。
【適應性障礙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毒蕈中毒臨床表現及治療11-01
肩周炎的臨床表現及治療08-17
痔瘡的臨床表現及治療08-10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及治療方法10-21
腸梗阻的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08-17
焦慮癥的臨床表現及治療11-11
治療癲癇的方法及護理方法07-14
休克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11-08
頭暈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07-17
痤瘡的治療方法及護理辦法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