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總結
近日,由學生處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心舉辦的第八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總結表彰會暨心理劇匯報演出在學校A報告廳順利召開。
學校校長鐘世新,紀委書記趙凱,校長助理、黨委宣傳部部長方鵬,學生處處長石峰,副處長李玲玲、郭以飛,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領導,全體輔導員,獲獎學生代表以及各學院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學生處副處長李玲玲主持,學生處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心主任張玉婷對整個活動月活動進行回顧和總結。她說:“本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主題是‘為大腦減肥,為心靈排毒‘,旨在讓學生甩掉不合理信念、減輕壓力,擁有輕盈、健康的心靈;顒訌5月10日至6月10日,歷時一個月,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心理中心共印發了1000份宣傳書簽給學生,書簽包含心理中心地址、預約電話、咨詢郵箱等相關信息,便于學生了解學校心理中心資源,書簽上印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名言警句,提醒學生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中心舉辦了一系列的心理作品征集活動,包括書畫作品、手抄報、沙盤作品、征文等。這些作品的征集和展覽都加大了心理健康宣傳的力度;除了宣傳活動之外還開展了心理健康專題現場咨詢會,邀請心理學教師張玉中老師擔任主講人,現場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本次活動的重頭戲是校園心理劇大賽,學生們真摯而生動的表演獲得了學校和學院領導的認可,獲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除了心理中心統一安排的活動之外,各學院也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形式各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其中理學院和師范學院分別開展了心理健康游戲;學前教育學院開展了團體訓練活動;外語學院組織學生觀看了心理健康影片;文學院舉辦了心理健康繪畫作品比賽;工學院舉行了心理話劇比賽;管理學院開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開幕式、心理健康話劇展演、心理健康與感恩主題作品展、心理班會、閉幕式等一系列活動。學院開展的各項活動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范圍!
學生處處長石峰公布了在525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中各獎項獲獎名單。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131班的宋一官、學前教育學院學前教育144班的楊淼獲得心理健康主題書畫作品比賽一等獎;理學院初等教育(科學雙語)142班的蘇暢、師范學院初等教育132班的程方圓獲得心理健康手抄報比賽一等獎;文學院語文教育142班的徐佳麗、師范學院142班的王家寶獲得心理健康主題征文比賽一等獎;理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141班的崔淼獲得沙盤作品比賽一等獎;在校園心理劇大賽中,文學院心理劇《整容日記》獲得最佳舞臺效果獎, 理學院心理劇《最愛我的人》獲得最佳劇本獎,師范學院《大考當前》爸爸扮演者孟微、工學院《木生水存》爸爸扮演者齊至利、理學院《最愛我的人》小小扮演者段藝琳獲得優秀表演獎,工學院心理劇《木生水存》和理學院心理劇《最愛我的人》獲得校園心理劇大賽團體成績第一名;校學生會心理健康部、理學院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工學院學生會心理健康部、文學院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師范學院學生會心理健康部、管理學院學生會心理健康部獲得第八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獎”; 學生處副處長李玲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心主任張玉婷、輔導員馬金燕、李媛媛、王立爭、王曉雪、李洪武、于璽獲得第八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優秀指導教師”。學校校長鐘世新,紀委書記趙凱,學生處領導和各學院領導為獲獎學生代表和教師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品。
最后是獲得心理劇比賽一、二名的優秀心理劇代表匯報演出。參演的心理劇分別是理學院心理劇《最愛我的人》、管理學院心理劇《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工學院心理劇《木生水存》。這三個心理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大學生,尤其是一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來到大學校園受到一些外界的影響和誘惑,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走上歧路,最終在家人、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走出心靈的誤區,迎接新的生活。
第八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總結表彰會暨心理劇匯報演到此已圓滿結束,本次525心理健康活動月得到了校級領導、學生處領導高度重視,尤其是各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使各項活動準備充分、宣傳到位、開展順利,取得了較好的宣傳和教育效果,實現了活動舉辦之初的宗旨:讓每個學生了解心理健康、關注心理健康、甩掉壓力煩惱、輕裝上陣。
今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引擎之一。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分步驟實施的總體目標: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相關改革取得重要進展,2020年建成較為完備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由此可見,創新創業不僅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行動綱領,也是當代大學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要務。而筆者認為,厚植高校創新創業文化是實現這一教育要務的核心與關鍵。
美國從19世紀90年代起就成為世界最強大經濟體,并且經久不衰,許多學者將此歸因于美國深厚的創新創業文化。美國商務部知識產權官員戴維·卡普斯曾表示,創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美國二戰以來的經濟增長有75%來自產業創新和技術革新。據福布斯網近期發布的一項由國際研究團隊開展的名為“全球創業觀察”的研究表明,美國在2014年,參與創業或者經營企業的人數占到美國總人口的14%,其中,在25至34歲的人群當中選擇創業或者經營新企業的比例達到18%,這兩項數據在歐美發達經濟體中遙遙領先。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不斷創新,只有時時更新的文化才能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如果說普通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文化傳遞、傳播,那么,高等教育在文化的選擇與傳遞過程中則不斷地批判舊的文化,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演進。批判與創造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
創新創業文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社會文化層面的自覺與必然的選擇與強化。高校教育在引領社會創新創業文化方面具有其獨特優勢。大學是知識人才的聚集地,是前沿科學、尖端技術、先進文化的發源地,在引領社會文化發展中有人才和知識上的有利條件。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使命,大學生是支撐未來社會進步發展的高素質生力軍,大學生也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最富創新精神的青年群體,他們是大學引領社會創新創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不竭動力。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穩定增長帶來兩個重要命題,一個是如何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的問題,一個是保證大學畢業生高效就業的問題。當今的高校教育,單純強調培養掌握高級知識的專業人才已經變得不合時宜,更需要強調知識與能力的有機結合,品行與素質的協同提升,把握人才培養基本標準與鼓勵個性化發展相協調。
我國高等教育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采取的是適度超前發展的政策。2015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達到749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如此龐大的大學畢業生規模,可喜的方面,這是我國最大的人才紅利,但另一方面,因為社會經濟正處在轉型時期,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相對不足,大學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顯得異常嚴峻。
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將是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途徑。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調動蘊藏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的無限潛力,造就一大批新興初創公司,既是大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完善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未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希望。比如長沙理工大學專門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等專門機構,加強創業政策、創業實踐的指導,取得了良好成效。長沙理工大學維吾爾族學生阿迪力等3人創辦的“夢想起航商務電子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時間,帶動了110多人就業,2015年預計產值達1億元;學校108名學生通過眾籌方式創辦的“無樹時光餐廳”,亦獲得較好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反響,他們的創業故事都受到了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創新創業文化需要通過多角度多途徑培育
高校教育培植創新創業文化的基本途徑亦無外乎組織有效的教育教學。1991年,東京創業創新教育國際會議從廣義上把“創新創業教育”界定為:培養最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傳統高校教育側重于知識的發現與傳遞,創新創業教育卻是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育活動,側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對人們生產生活需求的敏銳把握,對人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要求更高,其有效實施面臨的挑戰性更大。
一是重視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目前,很多國內大學都進行了積極嘗試,建設了類似于初創公司孵化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或者大學生創業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提供必要的硬件條件。同時,要搭配相應的服務、扶持、獎勵、資助和管理制度體系,即建立鼓勵創新創業的軟環境。
二是重視學生社團組織的紐帶作用。不要嘗試去教會魚兒游泳,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到位而不越位,鼓勵學生自我覺醒、自我設計、自我成長。要積極發揮學生社團的廣泛帶動和發動作用,讓興趣相投、目標相近的人凝聚起來,形成一種交流、互助、啟發的合力。
三是重視榜樣的教育力量。大學科研活動中也強調創新,但更主要的還是知識創新。換言之,大學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并不具有經驗的優勢。因此,在進一步加強大學教師國際化、工程化的同時,要積極聯系發掘知名校友、成功企業等社會資源,特別是聯系更具有話語權的、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取得成績的人士,通過創業講座、實地考察、企業實踐等途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四是正確理解創新的適度性。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而言,片面強調技術的創新和領先性既不現實,也無必要。蘋果電腦并非電腦的發明者,卻是讓電腦更具人文藝術氣質的領先者。阿里巴巴并非互聯網的創建者,卻是讓中國互聯網更商業化的領先者。某種程度上說,對社會需求的敏銳把握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更是初創企業生存和成長的關鍵。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席Kelvin K. Droegemeier最近評論道:“中國擁有大量的非常聰明的頭腦,然而中國人并不擅長將發明創造轉化為產品,而產品才是創新的標志!贝苏Z固然尖刻,但委實令人警醒。我們認為中國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雖然距離我們的預期目標尚遠。在我國打造創新型國家的征途中,高校應當扮演主力軍的角色,而厚植創新創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使命,這本質上是文化傳承創新的一項基因工程,讓創新創業成為我們民族社會文化中發乎于心、流淌于血的東西。
9月22日,江蘇省政府公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該省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補貼標準從2016年起提高到每人1500元。
江蘇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對到蘇北指定的縣以下(不含縣政府駐地)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達3年以上(含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按有關規定給予學費補償。探索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于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江蘇提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對于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
【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總結】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工作總結05-04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工作總結范文08-10
2016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工作總結07-02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工作總結報告07-16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工作總結范文3篇04-19
活動月總結07-28
安全活動月總結07-28
教研活動月總結12-01
安全活動月總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