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5篇(推薦)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7月27日至7月30日,我參加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網絡培訓。本次培訓以中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著重分析了教材部分知識內容的修訂,使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第一天上午,生物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曹老師,對新課標“新”在哪里做了講解;下午趙師談了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第二天上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編輯室譚老師對《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進行簡介。從第二天下午至第五天,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的吳老師,王老師,包老師,劉老師等幾位老師對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 《遺傳與進化》,選擇性必修1《穩態與調節》,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教材做了系統全面分析。這次培訓為期4天,緊張有序,現將自己的收獲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簡要總結如下:
一、對新課標所要求的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獨特性和復雜性,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并以此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科學思維,如能夠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翱茖W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學生應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增強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實踐能力;在探究中,樂于并善于團隊合作,勇于創新。“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與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中的特殊貢獻,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以核心素養為指導進行教學,能夠使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高中生物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維度,其中,生命觀念是基礎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觀念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過程,最終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學。生命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但機械性的背誦并不能使學生對生物學概念進行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概念之間的聯系和邏輯關系,注重對概念本質的理解,避免機械、狹隘、死摳字眼的概念教學。
然后,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都要全面考慮核心素養任務的針對性落實,在擴展、深入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對比傳統應試教育,機械的背誦、做題會限制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對于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不應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要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還可以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創設。通過不同的情境設計探究活動,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最終得出探究性學習報告,并可以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整個過程中,教師更多地作為組織者、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提高探究實踐活動的可行性。
再次,生物學是一門實驗類的學科,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離不開科學實驗的進行。實際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體會一切理論都來自于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在保證實驗操作的安全性和規范性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對于教材的實驗步驟進行改進,對比改進前后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發展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注意與學科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教學過程中穿插著社會熱點問題,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教材在知識內容選擇與學生活動設計方面的修訂情況
。ㄒ唬翱茖W家訪談”更新訪談對象
實驗教科書每本書開篇的“科學家訪談”,用科學家現身說法,以培植學生的科學精神;用我國科學家為例來體現我國科學研究的成就,以幫助學生養成愛國情懷。因此,教材修訂時予以保留。鑒于實驗教科書中“科學家訪談”介紹的科學家多數年事已高,因此本次修訂時對訪談的科學家做了更新。新教材5本書訪談的科學家分別是施一公院士、袁隆平院士、許智宏院士、方精云院士、楊煥明院士。他們都是各研究領域的杰出人物,所做的科學研究工作與各冊教材主體內容有密切關聯,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學生易于理解的,因此對這些科學家的訪談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ǘ┙滩闹R內容的變化情況
考慮課程標準關于必修的內容要求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而且實驗教科書使用十多年來,一線師生普遍認可其總體框架結構,因此必修教材的總體框架結構不做顛覆性的改變。同時,根據課程標準內容要求的`變化和一線師生對實驗教科書所提的建議,對必修教材章節內容做局部微調、優化。選擇性必修三個模塊跟原有教材相應內容比則有較大的變化。原《穩態與環境》模塊被拆為兩個模塊——《穩態與調節》和《生物與環境》,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時翻一倍,內容有增加,因此這兩本教材的內容都需要進一步充實。
《生物技術與工程》主體內容包括原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除了生態工程之外的全部內容,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有關微生物應用的內容,以及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發酵工程的部分內容等,編寫時對有關內容進行了整合。
全套教材在知識內容方面主要有以下變化:
必修1《分子與細胞》在維持基本框架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微調。
第1章“走近細胞”,刪除了“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并將“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提前到第1節,充分闡述了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內容略有調整,修訂后的五節按照知識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依次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細胞中的無機物、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教材中關于水、蛋白質的內容略有增加,闡述更為透徹。
第3章“細胞的基本結構”,將教科書第4章“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移到了“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一節,將細胞膜的功能和結構整合在一起。這樣既符合教師的教學習慣,也能更好地體現結構與功能觀。
第4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將實驗教科書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移走后,重新組織的兩節分別為“被動運輸”“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闡述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的更新。
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四節順序依舊,但是具體內容,包括ATP、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等內容,都有更新。
第6章“細胞的生命歷程”,將實驗教科書第4節“細胞的癌變”的內容移入了《遺傳與進化》;關于有絲分裂的內容明晰了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全能性定義改為:細胞經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產生完整有機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和特性。
必修2《遺傳與進化》繼承實驗教科書的組織主線——人類探索遺傳物質奧秘的歷程,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做了一些調整。課程標準在“遺傳與進化”模塊增加了表觀遺傳、生物進化的證據等內容,原在必修1安排的“細胞的癌變”也移到必修2,因此,必修2的內容有所擴增?紤]到課時有限,因此將實驗教科書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刪除,有關育種的內容簡化后分散到各章節相應內容中。教材在“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一節,用一個黑體字標題的內容、一頁半的篇幅介紹表觀遺傳。為落實課程標準具體的內容要求,第6章內容有較大的變化。首先,由于要有機融入“共同祖先的證據”,因此增加“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作為第1節,這樣本章的立意就不再是介紹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而是介紹“生物的進化”。第二,實驗教科書的兩節內容重新組織,將“自然選擇”的內容單獨成節,闡述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從而更好地凸顯“進化與適應觀”。
選擇性必修1《穩態與調節》共五章,分別是“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免疫調節”“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與原必修3前三章內容相比,由于課程標準內容要求的變化,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免疫調節都由一節擴充為一章,內容有較多擴充。特別是神經調節的內容,由于對分級調節、人腦的高級功能都各安排了一節進行介紹,因此這部分內容擴展較多!爸参锷顒拥恼{節”一章,也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增加一節“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
選擇性必修2《生物與環境》共四章,分別是“種群及其動態”“群落及其演替”“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人與環境”。其中關于種群、群落的內容都有所擴展,增加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群落的主要類型的內容。為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原屬于選修3的生態工程整合安排為“人與環境”一章。生態工程由原選修3的一章精簡為一節,內容大大簡化。
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共四章,分別是“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發酵工程的主要內容對應原選修1和選修2部分內容;其他三章則對應原選修3部分內容,胚胎工程安排在細胞工程一章。在“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一章內,新教材根據國家近年出臺的有關政策和文件,明確了經過審批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與傳統作物的并無差異。
。ㄈ┱稀灮瘜W生活動與教材正文內容關聯的學生活動,整合為兩大類,從而便于教學。
將實驗教科書中的“實驗”“探究”“模型建構”“模擬探究”等整合為“探究·實踐”,將“資料分析”“資料搜集與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整合為“思考·討論”。整合之后,教材正文中的欄目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觀察、實驗、制作等動手操作的活動:“探究·實踐”,一類是基于資料、不需要動手操作的活動:“思考·討論”。兩類活動均做了修改和完善。“思考·討論”類活動更加聚焦各章節重點學習內容,全方位地更新資料、完善思考討論的問題。“探究·實踐”類活動則根據教材修訂之前的調研結果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刪減、增補、改寫等,其目的是增強活動可行性,提高活動的教育價值。以下重點介紹“探究·實踐”類活動的修改情況。對必修模塊兩本教材中的“探究·實踐”活動,進行精簡并提高活動的可行性,同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增補個別實驗。
《分子與細胞》刪除3個實驗,調整1個實驗,補充1個實驗。刪除的3個實驗為: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操作難度大,效果不理想),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價值不大)。其中“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改為思維訓練“運用模型作解釋”,保留其發揮思維訓練的價值!坝酶弑讹@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則按照課程標準要求調整為“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增加“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該實驗可以說明酶的專一性。
《遺傳與進化》模塊,將“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探究活動改編為“思考·討論”活動,降低難度;“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增加一個活動“模擬減數分裂中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增加“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的活動,意在讓學生通過該實驗加深對較為抽象的“自然選擇”的理解。
對選擇性必修模塊三本教材中的“探究·實踐”活動,在實驗教科書中可行性好、教育價值高的活動保留并完善,同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取舍、補充。為了提高探究活動的可行性,有的實驗調整了實驗環節,明晰了實驗步驟;有的增加了備選的實驗材料。例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刪除了蘇丹Ⅳ染液,減少了實驗操作環節;調整備選實驗材料為梨勻漿、葡萄勻漿等7種。增加關鍵實驗操作或實驗現象的圖示,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例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增加三種有機物與相關試劑的顏色反應;在“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中,增加了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圖像,等等。為了營造開展實驗探究的情境,一些實驗增加了相關的情境導入。例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前增加這樣的一段話:“正因為不同食物中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含量有很大差別,我們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我們的食物來自各種生物組織。那么,怎樣檢測不同生物組織中的營養物質呢?通過下面的探究實踐,你可以嘗試檢測不同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網絡培訓,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思考。當然,在實踐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也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摸索、調整和改進,在完善學生學習體系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最終成為一個有思想、敢質疑、實踐能力強、有崇高社會責任感的人。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2
今日上午九點半,雷老師在縣釘釘教研群發起了直播,帶領我們一起觀看了北師大程曉堂教授的有關英語課程發展新方向的講座。同時也對本次新出臺的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做了一定的分析。
程教授的講座重心放在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也是一直困擾我們一線教師的一個難點。他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逐一向我們闡述了英語課程要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舉例和觀看個例視頻,程教授生動形象地講解了其內涵以及關鍵點。語言能力中的六個Ican……文化意識中不僅是跨文化認知,更要有文化態度和行為選擇,這一點我們在寫教學目標時可以聯系思考。我感觸最深的是思維品質部分,在日常教學和公開課教學中也讓我困擾的一個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在他舉的幾個缺乏思維含量的課堂互動和作文,這些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會覺得是非常不錯的作文模板,程教授的幾個反問讓我茅塞頓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學生一個固定的思維框架,給學生思維的'發散上了一把鎖。反思自己的平時教學中確實經常會提出一些過泛或不符合學生真實情況的問題,一些很明顯是“Yes/No”的答案,學生根本不需要思考,結果課堂還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了。這一點,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花更多時間在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上了。
雷老師最后幫我們總結和分析了新課標改革后的內容。未來的英語課占比越來越低,考試難度卻越來越大,無疑給我們的教學增加了很多壓力。我們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要求,從教學生知識到教學生能力,閱讀也能增加孩子們的詞匯量。最后雷老師鼓勵了我們英語教師要堅定地走下去,給我們打了針“強心劑”。相信,不管教育怎么改革,我們依舊會保持這份初心,虔誠和熱情的對待英語教育事業。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3月16日、17日,分別由華南師范大學外文學院的徐曼菲副教授、黃麗燕教授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了主題為《基于語境的中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和《中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設計與實施》的兩場講座。我通過線上的方式認真地聆聽學習,詳細地記錄筆記。徐蔓菲副教授深入淺出對基于語境的英語語法教學研究作了理論和案例分析的講解;黃麗燕教授進行了主題為《中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設計與實施》的講座。兩場講座結束后,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20xx年3月16日,徐副教授圍繞主題——基于語境的中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分別從主要的一些相關概念和理論,探討為什么要基于語境進行教學的重要性。接下來徐副教授提出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如教材、學生、教師等方面,指導廣大一線教師如何提升基于語境的語法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即學習理解——反思重構——遷移創新,最后邀請徐曼菲副教授的工作室三位老師進行案例分享。在語法教學中三位案例分享嘉賓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特別強調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融入,這正是新課標核心素養的其中一個要求,也是在語法教學中大家容易忽視的點。
語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且難學的知識點,這正因為這點在語法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老師們往往會想著創設一些情景或語境為語法教學服務,在語境的創設上徐副教授提到了語境必須要利用“形式——意義——使用”的三維語法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有意義的,不僅形式有趣,內容更要突顯主題,否則只注重形式的有趣性就會讓語境的創設顯得無意義。創設語境,通過語境讓語法內容“活”起來,大概就是徐副教授講的有意義的語境。
20xx年3月17日,黃麗燕教授為我們作了《中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圍繞教學評一體化,分別從什么是課堂評價(what)、為什么要開展課堂評價(why)、如何進行課堂評價設計以及如何實施課堂評價(how)四個方面使大家了解了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相關理論及課堂評價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最后邀請了黃麗燕教授工作室的四位老師分享在實踐中如何進行課堂評價的實施案例。
通過本次講座,我學會了課堂評價的真正含義,那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一種診斷、判斷、反饋、調控的過程。那我們為什么要進行課堂評價呢?黃教授分別從assessmentforlearning,assessmentoflearning,assessmentaslearning三個方面進行解釋,并強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評價與教和學之間的關系,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實施。課堂的教學評價活動應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接下來黃教授為大家介紹了證據中學設計理論,同時分享并詳細解釋了課堂評價設計的四個步驟,即測評目標——行為表現——情境任務——評價標準。黃教授特別強調,設計教學目標非常重要,一堂好的課就是老師必須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實際一定要對照教學目標并多教學活動進行相對應的評價。講座中黃教授分享了常見且實用的課堂評價活動、設計的方法、評分方法以及什么是高質量的課堂評價。
正如黃麗燕教授所說的,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個教學設計就是一個邏輯推理,教學目標如何跟教學活動呼應,教學目標又如何跟教學評價呼應以及評價活動跟教學目標之間的呼應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思考,并通過大量閱讀相關文獻,開拓設計思路。通過兩場講座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類似的機會去開闊眼界,豐富自我。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4
高中數學課程的目標應該是獲得“四基”,提高“四能”,發展“六素”,形成“品質”。理想的數學教學應該是把握數學的本質,把握學生的認知過程,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出恰當的數學問題,啟發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從而去發展數學的學科素養。新課程標準重新建構了結構化的數學課程內容,要求我們教師整體把握課堂內容,整體把握知識內容,整體把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整體把握數學的核心素養。
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數學的整體性,知識的系統性。我們進行單元設計的時候要注意整體設計,依序實施,整體評價。
2、邏輯性原則:邏輯的連貫性,思維的遞進性。關注每節課之間或者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邏輯關聯和先后順序,確保它符合數學的發展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形成教學和學習的階梯,使我們的教學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推進。單元內的.各個課時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3、主體性原則:符合認知規律,促進素養發展。
4、創造性原則:發揮教師特點,創新教學方式。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們對于數學的理解,對于教學的理解,對于學生的理解都有我們獨特的詮釋,我們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這些來進行單元的重組和整合,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通過本次線上學習,我對單元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可以幫助我較宏觀地把握教材內容。單元教學設計可以直觀地反映單元內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在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明確各知識點的內在關系。我個人覺得單元教學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單元內容的教學主線或主體思路。單元教學設計,它包含一個單元或是一個章節的內容,需要多個課時來完成,在教學形式上可采用多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覺得應考慮的更宏觀,相對于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來說,分析的較為粗略。而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內容上來說,只是對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進行設計,在時間安排上只需一個課時,在教學形式上,一般只采用一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慮的更全面、更具體、更細微,以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次培訓很實用,讓我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新的魅力。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5
在井岡山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這次培訓邀請了兩位主講人,一位是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的王艷春老師,另一位是沈陽市第十二中學的包廣軍老師,由于這兩位老師都有實際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經驗,所以這次的培訓跟我想象培訓有所不同,但卻是我所向往的培訓方式。這次培訓并沒有枯燥的理論宣講,更多的是教學成果的分享和失敗案例的探討。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課程和現實課程
理想課程和現實課程是有差距的。新課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進的。當在現實課程中由于受條件的限制是無法完全實現的,比如說教學條件的限制、班級人數的限制、地域條件的限制,當然最主要的一點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們在新課程對待新課程的態度上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現實。第三、更平和。
二、尋求學生個體對知識的建構,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傳統教學中,教學是從外部向學生灌輸明確的知識,學生無法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智慧,無法產生對知識的發現與創新。因此,新課程提出:恢復個人在知識建構中的合法身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體會到兩者的區別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設現在廚房有很多東西要放在柜子里,傳統的教學是這樣做的:把學生帶進廚房,老師根據自己的思維放一遍然后跟學生說:油是放在這里,鹽是放在那個位置。你要記住哦;二新課程應該是這樣的,老師把學生帶進廚房,告訴學生有哪些東西,然后說你喜歡怎么放就怎么放。這兩種教學,哪個學生更能夠記住東西放在哪,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堅持的勇氣
新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各種困擾,比如說學生的不適應,家長的不認可,甚至有的時候連自己都不自信,都對自己都產生疑問:我這樣的教學到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沒有作用呢?這時候我覺得應該要有堅持的勇氣,應該要堅信自己的努力是能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的。當別人在觀望時,你堅持了,你就走在了課改的前沿了。
這次培訓我通過學習不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改革之路不會暢通無阻,新課程改革是挑戰,同時改革更意味著機遇,讓我有機會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我將滿懷信心地投身新課程教學。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6
多次參加高中統編教材培訓,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觸與思考。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這次參訓的心情,我想,沒有什么比“自豪”更為恰當了。
這次培訓安排了四場講座,在課程表中,我驚喜地看到了“《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與課例分析》賈玲”,驚喜之余又毫不意外,這只是近年來賈玲老師引領優秀的西安中語人,進行“整本書閱讀”實踐探索所收獲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正是這份“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勤勉,讓我們在迎接新課程新教材到來之時,多了一份自信與從容。
費孝通先生的學術著作《鄉土中國》是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五單元“整本書閱讀單元”的選本。這一單元包括的主要欄目有“單元導語”“導入語”“閱讀指導”和“學習任務”,在“單元導語”部分,提供了閱讀整本書的要求、建議以及對于《鄉土中國》這本書特殊價值的介紹,指明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激發閱讀興趣、閱讀期待,給學生提供了學術類著作的閱讀方法與策略,對學生展開深入學習(如“文獻檢索”)提供“技術支持”。本單元旨在以閱讀為核心,以任務為引領,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更多地指向建構經驗,養成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落實課標中學習任務群1“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目標與相關要求。學生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涉及的書目主要為文學類經典,還包括少量科普類作品和紀實類作品,在閱讀方法、閱讀經驗的積累方面,也更傾向于基礎性、普適性;進入高一,學術著作的整本書閱讀,對師生雙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作準備,扎實研究,方能順利接軌。
從那本厚厚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到《鄉土中國》教學實踐,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汗水,每一步,都踏得沉穩堅實。
賈老師在講座中,對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角色進行了細致的闡釋:教師是“先讀者”,是“導讀者、設計者、組織者”,是“陪伴者、指導者、幫助者”。要起跑在先,全程陪伴;指導到位,但絕不越位。這也正是“整本書閱讀”攻堅團隊,幾年來的身體力行,所收獲的一項經驗成果吧。
教壇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正是這熱烈、急促的夏,才肩挑起了春華秋實,才連通了夢想的萌發與收獲。讓我們在這忙碌的時節,用汗水澆灌希望。相信,碩果累累的金秋就在前方。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7
近年來,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已逐漸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也成為了高中生物學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作為一位高中生物學愛好者,我對新教材的使用有著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在這里,我將分享一些我對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的體驗和心得。
首先,新教材的編寫具有更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相比之前的教材,新教材更注重知識的層次和邏輯性,將知識點有機地連接起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遺傳學這一章節中,教材先介紹了基本的遺傳原理,然后引入到連鎖遺傳和雜交等進階知識,最后再以基因工程為背景引發對倫理道德的思考。這樣的設計使得生物學知識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學習更加有條理和高效。
其次,新教材更加關注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在傳統的教材中,很容易陷入紙上談兵的局面,學生只是被灌輸知識點而缺乏對生物學的實際應用的.理解。而新教材則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教材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和案例,還鼓勵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和演示等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學的原理和概念,并能將其運用到實際問題中。這樣的教材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再次,新教材充分融入了現代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學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新教材緊跟時代的步伐,將科技與生物學有機結合,通過信息化手段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生物學。例如,教材中大量使用了圖表、動畫和實驗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和易于理解。同時,教材還引入了一些基因測序和生物工程等現代生物學的前沿技術,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研究的興趣,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新技術。
此外,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傳統的教材中,學生主要是接受知識的輸入和吸收,缺少對實踐的引導和培養。而新教材則更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的問題和思考,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學習生活科學,思考科學問題和發展科學思維。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總之,新教材的使用給予了我全新的學習體驗和成長空間。通過新教材的學習,我感受到生物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培養了我實踐和創新的能力,開拓了我的科學視野。我相信,在新教材的指導下,更多的高中生物學愛好者將能夠獲取到更多有趣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8
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對青少年的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作為老師研讀新課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英語課程的性質、課程的目標、教學以及評價的有效方式等。只有我們采用了合理有效地教學以及評價方式,才能后得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雷詩杰老師的組織帶領下,20xx年4月23日我和南昌縣小英人一起觀看了程曉堂教授的關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的講座。
首先,程曉堂老師帶我們了解了新課標中一些重要的修訂內容,這包括重新界定了英語課程的性質;提出了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設置了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目標;優化了英語課程的內容和教學要求以及重新規劃了英語課程的實施路徑。緊接著,程老師和我們分享了核心素養的演變、內涵與構成;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的內容六要素及其邏輯關系;英語學習觀;考試評價與改革等幾個方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老師在談到思維品質時提供的課堂實例時,讓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和學生的互動是否也缺乏思維含量,導入問題是否能利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創造“真實課堂”。總之,程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最后,雷詩杰老師結合程曉堂老師的講座為我們進行了總結,雷老師提出:從“雙減”到新課標,英語教學正在經歷著巨變;新課標以后英語課時量減少,但是考試難度越來越大;英語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朝著“真實課堂”的思路在轉變。
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必須明白研究新課標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一定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9
近年來,學校重點培訓我們新的高中課程改革,讓我們提前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了解新課程改革的概念,各學科的模塊設置,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模式,以及對學生的評價方法。通過這次培訓,特別是在聽了孫健教授解釋了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情況、機遇和挑戰后,我真的受益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啟發和深刻的思考。
此次我組的培訓學習主要是針對高中英語必修和選修模塊的闡述,內容側重于選修模塊的開設,校本培訓課程的開發。要求我們跳出傳統英語學習的舊框框,接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改的幾天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我得到以下幾點感悟與體會:
在新形勢下,教學時間的減少,我認為這是每個教師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在解釋知識的過程中,如果知識點解釋太多,害怕時間不夠,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相應的聽力和聽力能力不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如果解釋太少,害怕學生不會使用,考試成績低,很難處理這種矛盾。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變這種情況!改變,不一定在短時間內有效果,但不改變一定沒有效果。
如何鍛煉和理解學生的聽力和聽力能力,使學生健康(身心健康)成長為一個具有高度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國際公民,這是新形勢下英語課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英語課程改革的瓶頸。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有一個健康教育、綜合教育的概念。如果老師本身沒有這個概念,這種教育意識,你就不會很好地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不會很好地關注整體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愛自己、愛家、愛國主義的思想可以默默地讓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形成自己的經驗,內化在自己的心中。
其次,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應該具有很高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有涉略與了解各學科之間的能力,并能很好地“寓教育于教學之中”。
再次,英語教師本身要有良好的搜集材料,運用資料的能力。搜集資料并不僅僅指搜集有關本科目教材的資料,也要搜集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的教育資料,也可以通過自身的經歷與體驗,“寓教育于教育之中”。
最后,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是不可忽視的。哲學上講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阻礙事物的發展。同樣,一種不合乎情理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則會影響教學效果,阻礙學生的進步,最終影響一代人。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只能適合某一特定階段,并不能成為永恒。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在教改過程中只有不斷地、認真地、用心地去實踐并總結,才會形成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講課風格,只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真正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在一種學生樂學,擅學的氛圍中,讓學生健康成長----這樣的課我覺得是一堂好課。單純的知識講授是不可取的。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0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參加了20xx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網絡培訓會。其培訓的模式新穎,充分發揮了遠程教育的作用,讓廣大教師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優質的學科培訓資源,共享網絡學習資源,大大提高培訓的質量。在本次信息技術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每個模塊的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通過培訓學習,覺得收獲頗多。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各個模塊的培訓知識,發覺自己以前的想發異常幼稚。針對我校的實際,要按照大綱要求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并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覺到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鎮小學的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實現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有的價值。
這次培訓使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通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鉆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很實用,培訓結束后,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更長時有效的為教學工作服務。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1
20xx年x月XX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XXXx版高中英語教材線上培訓的課程。此次課程圍繞英語基礎教育展開培訓,就老師們感到困惑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給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提供了很多實用而又有效的建議,為我們以后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幫助。此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XXX教授就在主題意義探究中,促進學生“得意與得語”協同發展這個話題進行解讀。XXX教授指出,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防止鐘擺現象,既不能“重意輕語”,也不能“重語輕意”,我們要敢于邁出自己教學的舒適區。接著XXX教授提出了新課程教師的教學困惑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新課程的語言知識教學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對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教學提出了詳細的指導,并促使我們思考得意與得語的關系,這對我們以后的.教學有著實際的指導意義。最后的案例分析讓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在教學中如何做到兩者的結合。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創新,力求做到得意與得語兼得。
XXX教授就依托文本分析,做好新教材教學設計展開培訓。提出教師在做文本分析時所存在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案。錢教授指出,在做文本分析時,要關注教學內容,要關注話題,圍繞主題進行教學,要引導學生理解或歸納提煉主題,還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從學生實際出發,將老師讀得轉化為學生所得。XXX教授則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以及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提出了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這讓我們開始反思原來的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同時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
本次培訓,讓我感觸頗深,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好地優化自己的課堂,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生物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并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說能喜歡生物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系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的,當然這笨并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通過這幾天學習過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系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鉆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搜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并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于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于“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系。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傊,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并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并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3
高中生物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依存關系。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的教材不斷涌現出來,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交互式教學工具。本文將對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的使用體驗進行總結和分享。
新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全面性。相比于以往的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體系化和深度挖掘。不僅涵蓋了基本的生物學概念和原理,還介紹了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例如,新教材在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化學等方面的內容更新及時,使我們對這些前沿領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實驗教學、小組討論和探究式學習等。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內容時,新教材引入了細胞模型實驗,讓我們親自動手制作和觀察細胞模型,加深對細胞結構的理解。
新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通過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實踐任務,我們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我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的內容時,新教材要求我們去實地考察當地的生態環境,并通過數據分析和實驗設計等方式,來研究保護生態環境的相關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態學的原理,又能培養我們良好的環保意識。
通過使用新教材,我深切體會到高中生物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關于生命和環境的科學。新教材的內容豐富性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我愛上了生物學,并激發了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希望未來的教材能夠不斷完善和更新,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機會。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4
近期,我參加了一次生物學新教材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感受到了培訓的收獲。在這里,我將分享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和心得,并對新教材進行一些評價和展望。
首先,在這次培訓中,我對新教材的內容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新教材不再側重于傳統的知識灌輸,而是強調生物學概念與實踐的結合。新教材將實驗、案例和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科學探究。這種改革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經驗,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培訓,我不僅學到了最新的生物學理論知識,還了解了一些創新實踐案例,這為我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其次,在培訓中,我深感課程設計的重要性。以前的教材設計大多是教師中心的,由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然而,新教材倡導的課程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和實踐探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培訓中,我親自參與了一些設計任務,深刻體驗到了這種設計模式的優勢。通過小組合作,我與其他教師一起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設計,并在培訓中進行了展示。這個過程不僅增強了我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還培養了我設計課程的能力。
再次,培訓中的實踐環節讓我體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新教材重視實踐和探究,通過實驗、觀察和探索,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在培訓中,我親自參與了一些實驗和觀察活動,例如在實驗室進行組織結構觀察、室外生態系統調查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讓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生物學的知識,還激發了我對科學的熱愛和興趣。我相信,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加牢固,將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最后,這次培訓讓我對新教材的未來發展有了一些展望。新教材是對傳統教材的更新和改革,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新教材還需要不斷更新迭代。我希望未來的教材設計能更加貼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更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我也希望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總的來說,這次生物學新教材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對新教材的內容和設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體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并對未來的教材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對于教師來說,不斷學習和更新是必須的,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適應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我相信,通過新教材的引領,生物學教學將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也將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提升。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15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高中新教材已經在各個學科中推廣使用。作為生物學的學習者,我有幸參與了新教材的學習。新教材以其新穎的教學理念、科學的知識內容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的看法。
首先,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以往的教材中,生物學以紙上的知識為主,缺乏實踐的環節。而新教材通過加強實驗、觀察和調研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生物學中的概念和原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將來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以往的教學中,生物學被認為是一門純粹的理論學科,缺乏創新性。然而,新教材通過引入問題解決、研究命題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新教材讓我們分組進行觀察和討論,從而激發了我們對細胞分裂機制的思考和研究。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第三,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生物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新教材通過編寫一些綜合性的案例和問題,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時,新教材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態系統中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四,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新教材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實驗、討論和展示等任務。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學習遺傳學的`過程中,新教材要求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實驗和討論,在合作中提高實驗的效果,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的社會工作打下基礎。
最后,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新教材中,除了傳授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道德素質和健康意識。通過講解一些生物學中的倫理問題和生態環保問題,新教材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倫理判斷和環保行為,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同時,新教材講解和普及一些健康知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成為有道德觀念和健康意識的公民。
總之,高中生物學新教材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綜合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新教材的指引下,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原理和概念,培養更多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相信,隨著新教材的進一步推進和應用,我們的生物學學習將會更加有趣和有益。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教材高中培訓心得體會08-07
語文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高中04-23
高中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5-04
高中化學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13
高中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0-09
高中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1-07
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7-12
新教材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05-11
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7-05
(薦)高中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