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汽修培訓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汽修培訓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汽修專業課教師,我來到黃梅理工學校已經有三年了,在這三年的專業教學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汽修專業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相對緊密的專業,豐富的理論知識是學習汽修專業的基礎,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是檢驗理論的最佳標準。
理論是基礎,然而如何讓學生學好這個理論確實一個大難題。汽修的理論知識并不像別的學科那樣有趣,它的理論教學是枯燥無味的,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平淡的課堂往往會使一些學習積極性較差的學生昏昏欲睡,這樣就會大大的削弱課堂的教學效果。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不能局限在黑板和粉筆之下。我們要廣泛的使用現有的設備和資源,充實課堂使課堂“活化”。在上課之處先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用來介紹今天這節課所講的零部件的結構或者工作原理,在視覺上先給學生們一個沖擊;然后在結合從實訓室拆卸下來的實物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們對這個零部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共同研究這個零部件;最后由教師總結,舉例說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怎么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說明這個零部件在現實中有什么用,讓學生深刻的記住今天所學的知識和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標準,走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路線。
我們的教學現狀大部分時間是待在課堂,然而汽修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汽修專業必須走向實踐。長時間的課堂教育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這樣會不利于教學。合理的安排實訓能夠及時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的東西有用,只有這樣才能持久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實訓并不能是簡單的操作,這中間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的去指導,讓學生分組實訓,相互監督,發現問題,找到問題,討論問題,同時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的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學生才能學到對他們有用的操作技能。要做到在實訓中檢驗理論,在理論中發現實踐操作方法。不斷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才能有提高。
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汽修專業需要大量的實訓,為了讓學生熟悉每個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內部結構,我們需要不斷的對一個零部件進行拆解和裝配,剛開始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往往只持續了幾個星期以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開始走下坡路。在這一點上我想了很久,我時常帶著學生在黃梅的各大修理廠走動,帶著他們到我們在校外的實訓基地參觀和實地操作,這樣讓學生們保持對汽車的新鮮感,讓學生們感覺到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運,同時我還會時常的夸獎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保持對學習的渴望,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就是我這三年的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有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指正。
汽修培訓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汽車修理員,我深有體會的是發動機的修理,因為發送機是很特殊,是整個車輛行駛的關鍵,也可以說是汽車的心臟。下面我就高壓泵的維修和測定軸瓦間隙的幾點拙見。
高壓泵供油時刻的調整BF6L913C發動機的供油提前角為28”,油泵齒輪上有3個均布的長形孔,供調整供油提前角用。發動機正時齒輪室和飛輪上無任何標志,若拆泵時不作標記,要準確把握供油時刻往往很難,若拆開正時齒輪室重對記號又很麻煩,我們采用以下辦法證明是切實可行的。發動機皮帶輪外徑為240mm,則提前28o所對應的弧長為(280×3.14×240)/360o=58.6mm。
(1)按前述調節氣門的`辦法找出1缸壓縮上止點的準確位置,并在正時齒輪室外及皮帶輪上刻好記號。
。2)再道時針搖轉曲軸(從風機端看,逆發動機運轉方向),使皮帶輪上的記號與齒輪室所刻記號之間的弧長恰好為58mm。
。3)裝上高壓泵端面連接螺栓,排凈低壓油路和柱塞內的空氣,將油門置于最大供油位置,用套筒順時針緩慢搖轉油泵軸,至1缸油面剛剛波動時停止轉動。
。4)按規定扭矩裝上油泵齒輪上的三個緊固螺栓。按這種辦法調整供油提前角關鍵在于1缸上止點的準確位置和1缸油面波動的瞬間,使用這種辦法只會使互缸上止點稍超前(因為5缸進氣門與4缸排氣門重疊10o),從而造成供油提前角略小于28o,建議控制弧長取60-65m。(補償3o)。
關于測定軸瓦間隙的幾點看法曲軸配瓦是發動機修理中的關鍵工序,有的修理工配瓦往往采用千分尺、量缸表測量單個軸頸度量軸瓦間隙。這種辦
法往往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尤其對于燒過瓦或使用了十多年的老設備。因為當軸承座孔(多缸機)的圓柱度接近0.05mm、曲軸彎曲度接近0.05mm時,彎軸對不同心的座孔的相互位置,從圖2可以明顯地看到,盡管單個軸頸量得的間隙在正常范圍內,但每個軸頸的間隙就大不一樣了。雖然修理工的手感、軸瓦的接觸痕跡能對配合間隙有感性認識,但沒有量化,不能作為重要的修理技術數據。怎樣才能工序合理、可靠地配瓦、準確地度量軸瓦間隙呢?我認為,在修燒過瓦的工齡很長的發動機時,應先用量缸表、千分尺測得每道軸承孔及軸頸的圓柱度(有條件的話,最好檢測多缸機的座孔的偏心度大小及曲軸彎曲度大。,在保證各道軸承不發生卡滯、軸瓦背壓足夠的情況下配瓦(若座孔橢圓度超差太多,分界面附近軸瓦刮得太多,會造成軸瓦松動、打轉而嚴重拉瓦)。當各軸瓦接觸印痕及曲軸輕重適合(無卡滯)時,在各道軸瓦對稱方向壓上0.5-0.7mm的保險絲,再測量保險絲厚度,可得出各道軸承的實際配合間隙。因為軸頸最大回轉半徑與瓦座偏心最大、最小處的擠壓,決定了保險絲厚度。顯然這種辦法已兼容了軸及座孔的不同心度,所以這是一種檢測軸瓦間隙的最客觀、最直接的辦法。
這就是我對修理發動機的一點心得體會。
【汽修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汽修專業簡歷范文09-19
汽修專業實習心得體會11-09
汽修商務專業簡歷范文08-14
汽修的個人簡歷范文08-27
汽修專業簡歷表格范文08-30
汽修專業的實習目的范文11-02
企業培訓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05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16
音樂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02
綜合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