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
暑期里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參觀博物館活動。這次參觀,我感受頗深。與以往的參觀活動有些不同,因為這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我們的營地被安排在位于運河畔的刀剪劍博物館。每天,我們在這里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氣息,學習與交流。
走進這大大的博物館,到處充滿了歷史與文化,“刀劍的歷史”、“刀劍與生活”、“刀劍的文化”、“刀劍制造”、“刀劍欣賞”、“剪刀的起源及演變“等參觀內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種各樣的刀、剪、劍,通過那些有趣的圖畫知道它們有很多種類型,遠至春秋戰國的青銅劍,以及鑄劍的流程,更能體會到鑄劍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時不時地發出了一聲聲驚嘆:如,在剪刀鍛造車間,工人叔叔們在認真地打造剪刀,原來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幾十多道工序,需要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狀、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們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廚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縫阿姨用的`剪刀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剪刀。
參觀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真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古代勞動人民用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去發明、去創造。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2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梁”,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嘩、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桿,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里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游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鑒、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3
姥姥家附近有一座宏偉的博物館,雖然路過無數次,但還沒進去參觀過,所以,一直很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寶貝呢?今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放假,于是,我們一家人終于有機會去博物館看一看了。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我一下子就被大廳里巨大的動物雕塑震撼到了,最大的有2層樓那么高,外觀很像大象,卻又披著大象所沒有的長長的、厚厚的毛,它究竟是什么動物?它來自哪里?現在又哪里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走進了一樓展廳,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篇廣袤的松遼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一片海洋,經過一次次的地殼運動,又演變為古大湖,今天的東北,包括哈爾濱、長春、沈陽這幾個城市,在幾百萬年前都還是大湖的一部分,這個曾經的古大湖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十倍。經過一次次的地理變遷,古大湖面積逐漸縮小,湖水逐漸干涸,漸漸才露出陸地,形成東北的平原、濕地和湖泊。后來,人類的出現、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
但是,大廳里的動物到底是什么呢?到了三樓展廳,答案終于揭曉,通過展廳里巨大的動物化石和考古學家復原的動物模型,我了解到,這種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原來叫猛犸象,成熟的猛犸象體長有6—7米,體高4—5米,體重7—8噸!它們在幾百萬年前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篇富饒的土地上,它們來自美洲大陸,經過很多年、一代代的遷徙才逐漸來到中國東北,但距今大約1萬年左右的時候,這個物種卻從地球上消失了!雖然有人類獵殺、火山爆發、氣候變暖等假說,但關于猛犸象的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不過,我相信,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猛犸象的滅絕一定會找到答案!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防止氣候變暖,才能使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不斷的生存、繁衍下去!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4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學生歡聲雀語地向太倉市博物館走去,因為我們心中都充滿著對莊嚴的博物館的好奇,腳上就感覺裝上了風火輪一般,轉眼間,一幢象帽子一樣雄偉的建筑物矗立在我們的眼前。
一走進大門,“天下糧倉,天下良港”八個大字印入我的眼簾,我心中對太倉的敬意油然而生,對身為太倉人感到無比驕傲。
接著,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第一個展覽區,這里主要陳列的是銅像,有神佛、菩薩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滴水觀音像。這尊銅像是明朝時造的'。它為凈瓶觀音,俗稱“滴水觀音”。高聳的發髻,飄逸的衣裙,婀娜的身姿,悠然立于鰲魚背的設計皆融入了世俗的審美情趣。觀音廣額收頤,眉目清秀,形貌娟麗。神情清慎溫雅,靜穆慈藹。觀音腳下的金鰲,乃是觀音的坐騎,原為海中惡害眾生的龐然大物,后被觀音降伏,只要一聽到觀音的聲音,馬上自悟閉口,馴服以待。其信步怒海,灑甘露于人間的神態,體現了觀音“慈悲”、“救難”和“法力無邊”的神的特質。參觀好了這些神像,使我明白了為什么世界上這么多人信仰佛教,原來他們心中的“佛”是這么美好。
一樓參觀后,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奔向二樓,這里主要展覽著太倉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料。這里有一段非遺的故事讓我感動。它講述了太倉一位老者通過回憶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兒時你奶奶常跟自己在星星下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位老者告訴我們他小時候和家人的美好生活。后來,他的家被日本人炸毀,為了能生存下來,他只好以昆曲為生,走南闖北辛苦度日,中年以后又學習江南絲竹,并代表太倉出國演出。像這位老者一樣堅強生活的太倉名人很多,我心中感到無比敬佩他們,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如此發達,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知識,把他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接著我們去了三樓和四樓,那些字畫讓我感到古代太倉人的文化是如此出色,藝術品更讓我嘖嘖贊嘆。在這些絕美的藝術品中我最喜歡青花釉手工了。釉里紅是瓷胎上用銅料彩繪施釉后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的傳統釉下彩品種,器表呈白地紅花。元代始燒,明宣德和清康熙燒造的釉里紅較成功。在雍正、乾隆期間,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紅,將這兩種釉下彩繪集于同一器物上,在透明釉的覆蓋下,經高溫燒煅而成,改變了以前只繪一色之單調。該盤即為青花釉里紅器,敞口,略外撇,淺弧腹,平底,圈足。胎薄,胎質細膩,器底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章形款。采用青花釉里紅裝飾,內外口沿飾以青花雙圈,盤底中心為一折枝牡丹,周圍飾以三組折枝花卉,都以青花勾勒花邊,其內點以釉里紅彩。此盤青紅兩色互相映襯,顯得分外嬌嬈,令人賞心悅目。看了這些,我感到我們這一代人比起他們的執著鉆研的精神差太遠了,我們有這么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我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我心中一直在問著自己。
時間飛逝,參觀結束了,我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博物館。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安靜了很多。此時人人都在心中歌唱祖國,歌唱太倉。人人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我們要努力學習,讓我們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太倉更加繁榮昌盛。
【學生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5-31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05-18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4-05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范文05-18
參觀國家博物館心得體會10-09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優秀11-07
參觀博物館日記10-17
參觀博物館的日記05-17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