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21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
一段時間以來,在職業教育中,教學改革叫得沸沸揚揚,其中一個最時髦的名詞就是“一體化”教學。
其實,一體化教學并不神秘,說白了,就是把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直以來就是技工院校的突出特色。只不過,在傳統的技工教育中,課程的設置被細分為了基礎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在教學的組織中,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銜接,穩步推進,穿插進行。這樣安排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了,動起手來才能手腦并用,不去盲動。當然,其中也存在理論課與實踐課結合不緊密的問題,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今,搞教學改革,大有推倒傳統教學方式,另起爐灶之勢。比如一體化教學,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上來就把學生放進實訓室,所謂邊動手邊學理論。說起來好聽,但實際效果不佳。理由很簡單,理論知識是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連續性的.,你把所有理論都打碎,揉進實訓過程中去,勢必造成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膚淺和零碎,不利于打牢基礎。
那么,這樣說是不是就不要去搞教學改革了呢?不然,教學必須要改革,而且要不斷地去改。只是要在對傳統教學方式揚棄的基礎上的一種改革。也就是說,對于傳統教學方式中一些精華要保留,對其缺點和不足進行改進和改革。所以說,教學改革不是革命,而是革新。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
在實訓方面,帶著課題,最好是現實的問題去組織教學,應該是一種很好的一體化教學方法。以機電專業為例,我們的機器設備很多,平時的維護維修工作很多。我們可以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組織學生承擔起這樣的工作任務。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學生一定能在完成一個個具體的維修任務中,真正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既鞏固了理論知識,有練就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硬本領。同時,學校還能節約一筆設備的維修維護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2
周一下午,有幸聆聽了教研室王娜老師的關于“踐行教學評一體化,追求課堂實效性”的講座?芍^是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在報告中,王老師講到了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不管什么教學模式,要進行有效教學,就要進行教—學—評一體化。她說:只有解讀課標,才能回答好“把學生帶到哪里?”、“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里?”、“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那里?”這三個問題。只有解讀課標,才能使教師明白我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做到上“明白課”;只有解讀課標,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師的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這三種基本技能。
王老師還談到:細化解讀課標是為了內化課標,達成學習目標。目標、教學和評價要保持一致。目標對課標負責,課標對目標負責,評價對教學負責。目標、課標、評價、教學這四方面之間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我們要根據課標來制定我們的'教學目標,而又要根據目標來設置一些教學活動,在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來進行評價。他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環環相扣,讓我們對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每一項都要弄清楚,銘記在心。
針對評價這塊兒,反思自己的教學,每次講完新課,都會進行當課訓練或檢測,目的就是看看誰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誰不會,一旦發現誰不會就歸結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有一個評價的標準,而且評價不應該只是一種檢測,評價的功能應該是防患于未然的,這是我們的誤區。王老師還提到了課堂評價的現狀:有評無效,評價不具針對性;有評不判,評價不具診斷性;有評無價,評價不具指導性。課堂評價是課堂有效性的可靠依據,是學生學習的證據,如果將之自然地鑲嵌在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就能夠有遏制課堂教學跟著感覺走的盲目性、隨意性。
聽完王老師的講座,也讓我的目標更加清晰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努力踐行有效教學,爭取讓自己的每一節課都上的明白,上的高效。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3
通過閱讀雜志《小學教學設計》讓我學習了一個新的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拜讀完《教學評一體化:促文化品格培養落地》和《基于主題語境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路徑》兩篇文章,讓我知道“教學評”一體化指的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在這過程中包含了教師對教材的思考,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對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對教學效果的預測。通過應用“教學評”一體化,學生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學習路徑,教師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恰當的`指導和輔助,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下面就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策略,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基于課時,目標具體化
清晰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和前提,它具有導教、導學和導評的功能。因此教師在確立目標之前,必須研究教材語境,明確學習范圍,挖掘育人價值。首先,教師要依據《課標》要求,分析教材并梳理出本單元核心學習內容和要求。接著,依據本單元主題語境,綜合梳理學生學情并明確教學起點。最后,分析整合結果,確定本課時具體教學目標,明確教評依據。
二、逆向設計,評價前置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習慣于將評價任務的設計“全后置”,忽視了過程性的評價。本周推介的兩篇文章中都提到“逆向設計”,何為“逆向設計”?它是由美國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提出的理論,將評價任務放置于教學活動之前,而不是最后,這樣的設計確保了教學活動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著,教學評價也能夠及時發揮著反饋和促進作用,從而更有利于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以學定教,學為中心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以學定教”,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從學生的學習角度思考問題,改進教學策略。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實際學情,思考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學,從而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進行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讓學生走進生活,從身邊的細節發現污染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并且結合知識撰寫調研報告。這個特殊的任務讓教學環境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讓學生自主掌握英語知識,并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讓我知道在教學模式中不能忽視過程性評價,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發現還有待學習和改進。今后,還要多加閱讀、多加思考,將學習的教學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完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水平,讓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領域不斷前進。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4
這次的“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遠程培訓學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通過專家對新課程的分析講解以及和同事們的研討交流,使我感覺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因此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要終生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活動,我們要達到:
。1)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并把這種激情轉化為自覺學習的動力;
。2)教給學習方法,使之逐步具備自學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掌握知識。遠程教育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舉措,不同于以往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培訓,它是應用網絡平臺,搭建了一個虛擬的教育空間,在這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中,參加培訓的學員不需要統一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三、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一次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有了緊迫感。要成為一名好教師,我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培訓讓我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5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x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6
道德是衡量行為準則的標準,而法治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道德與法治之間相互關聯,可以說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后天的教育與學習。法律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知曉的,需要師長的告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的文化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孩童時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影響的時候。就好像一張白紙,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們需要在道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為師者,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在點滴小事當中為學生做好榜樣。既要言教,更應身教。
所以,教師應當將道德與法治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基礎,進行更高層次的升華。也就是所說的由淺及深,由表及里。還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通過一些小活動加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將一張張知識點發給學生后死記硬背,更不是一張答卷進行選擇、填空、判斷題的檢測。我們應當注重學生對于道德的理解!蔽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不應當只是記憶,而是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首先要將課堂生動化,有趣的事情才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夸贊表揚的心理,進行課堂學習過后的.小活動,加強學生學習過后對知識的強化。此外道德與法治不同于文化課程,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線,單純的記憶沒有多少價值,真正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為自己的日常行為準則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后關注學習的效益,以及學生的收獲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說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規的文化課程教育方式,注重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導者。做一名有長遠目光,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的內心,用法呵護兒童的成長。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7
今天單位組織去學習新課程標準,在一天的新課標學習中,本人感觸頗深。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進行數學教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在備課組活動或者教研組活動中進行交流。通過自學與交流,我們對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處理“強化基礎”與“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相結合,如何向學生展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課堂教學,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適時指導”的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實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皩W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本學期中,提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是針對高一教學知識背景不完備,知識體系不健全,課時數不足的現象提出來的。應當說這樣的要求符合新課改精神,對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是大有幫助的。
三、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共同發展。
通過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教師們的備課水平。本學期中,我們數學教研組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先讓每一位任教老師獨立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然后備課組再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從板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態、課堂的“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進行研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不斷創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已從單一的終結性考試發展為考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這一轉變,本學期,我校數學組在繼續大力推進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同時,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于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分年級制定了數學學科分類評價標準,從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概念與原理的理解、表達和應用,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活動與課外學習,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等五個方面對學生的數學學。我們采用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更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是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動力,我們在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并努力吸收、借鑒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為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努力。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8
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后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并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后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并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9
8月26日上午,迎來了全員培訓的最后一場講座,由杭州市濱江區教育研究院陳忠文老師主講,主題為《大單元整體教學的路徑》。
隨著20xx年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制定,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言語活動等關鍵詞成為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初中語文教學領域也開始由單篇教學走向群文閱讀,走向大單元整體教學。
陳忠文老師對“大單元整體教學”作出了如下詮釋: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深度學習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出發,以教材單元的核心內容為基礎,提煉單元大概念,構建單元目標體系,向內深入挖掘、向外聯結與拓展,合理規劃單元教學內容,形成單元整體教學方案并付諸實踐。
構建單元目標體系,是實施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最重要一環。陳忠文老師以杭州聞濤中學高嘉誠老師的課例“人物精神的體現方法”為例,具體描述了單元學習終點,8條學習結果分別指向基本特征,學習方法及應用價值。明確了單元學習終點后,教師要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具體的支架,以任務為驅動,創設真實情景,以讀促寫,在問題解決中落實單元學習目標。
那么,大單元整體教學有哪些具體的實施策略呢?陳忠文老師提出了兩條具體可實施的路徑。第一,整合資源,群文閱讀。以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根據課文核心價值和學情分析來開發整合教學資源,新課標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語文老師要緊扣課程標準,在不脫離語文學習目標的前提下,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并根據學生的現實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和改造。
第二,了解規律,掌握方法。統編教材中的單元導讀和助學系統中,對閱讀方法有著清晰而明確的要求,語文老師要按照認知規律,有序地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陳忠文老師分別例舉了八上第四單元整合教學及《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兩個課例,向我們闡釋了怎樣從語言的形式進入作品的核心。
以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以終為始,逆向設計,這樣的新型備課形式無疑給我們廣大的一線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在理解課程標準內涵的'基礎上將其解構,并結合教學現實轉化為具體的課程目標、單元目標乃至課時目標;
其次,要學會提煉單元大概念。單元大概念是聯結知識和素養的中間環節,是實現知識學習與核心素養之間有效對接的最佳選擇。
最后,要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系統化的學習任務。教師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學習,去了解單元核心學習任務背后的理論基礎,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等;另一方面,要緊扣課標、教材和學情,發揮專業共同體的力量,讓目標在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最終才能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0
為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下的深度學習研究,探索關于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實施策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月14日,興隆街小學邀請全國深度學習教育專家崔成林教授作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為主題的報告。區教研室張森林老師參加學校活動。
崔成林教授,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山東省十大創新人物,泰安市功勛教師,泰山學院客座教授。長期致力于課堂實踐研究,在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現代課堂建構方面有獨到見解和實踐經驗,已在國家和省市教育期刊發表論文上百篇。近幾年,崔教授帶領團隊著力深度學習理論轉化,推進深度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崔教授本人也榮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獎”。
崔成林教授從何謂有效、無效以及怎樣才能讓教學有效兩個部分展開。他指出,有效課堂應是考得好的、學生有興趣的、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要打造有效課堂,需教學評一體化的研究,推動深度學習。而加強深度學習,應重視遷移、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及結構化思維的應用,從而更加適應“雙減”要求下的教學需要,提升教學效益和質量。
崔教授的語言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入情入境、指導性強,為老師們詳細解讀了何謂“深度學習”及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原則和策略。教師作為“助產士”,要幫助學生“生產”出新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創造性學習。
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實際案例進行對比分析,讓老師們從思想深度上知道了怎樣做才能實現真正的課堂設計,怎樣做才能實施學生的.深度學習。
為了更好地幫助老師們理解,崔教授不時與老師們進行互動交流,引發老師們一輪又一輪深入思考。大家熱烈討論了如何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課堂中如何實現思維碰撞與遷移,如何讓評價貫穿教學全程、如何設計作業等問題,從而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崔教授的報告將深度學習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把先進的理念融入具體的案例,深入淺出,讓我們對學科核心素養、深度學習和結構化思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為我們埋下了一粒種子,希望這粒種子在我們的精心培育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1
語文濕地第二季第29期公益大講堂學習完了,感受最深的就是兩位老師的講座呈現出了非常一致的矛盾統一,而且越矛盾越體現了兩位老師教研的勇為和有為。
越大卻能越小
馬老師的”勇為“首先體現在選擇了“大”上。他進行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探索!按髥卧苯虒W要求語文老師必須從大處著眼看整體性,要有統領全局的胸懷和眼光。所以大單元整合就意味著高要求的凝聚,需要達到多點的統一與個性的巧妙融合。而“學習任務群”是2022版課程標準提出的新概念,是新的熱點,熱點觸碰者千千萬,要把熱點變為焦點,占領研究的高地,就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艱難。如果把“大”和“新”結合起來研究,就更具有挑戰性了。但馬老師恰恰選擇了如此,足見馬老師之勇為。
馬老師的”有為“體現在他能在大視野中聚焦,化大為小。他仔細研究教材中每一個單元的單元導語,研讀導語中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的指向意義,從而找出了大單元教學的一般路徑:提煉主題、明確目標、組織材料、設計任務群、評價反饋。在談到設置學習任務群這一路徑時,馬老師又提出了具體的四點要求:貼近學生實際、體現學科屬性、要有挑戰性適切性、打通學法和活法,讀寫融合。然后結合自己研究的實例——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學習任務群和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任務群來闡述這一路徑具體實施的方法。從理論到實踐,有高度有梯度更有可操作度。
馬老師大道至簡,道不遠人。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
越冷卻選越熱
陳荔老師的講座在第一期時我就認真學習了,當時就被陳荔老師在走停往返的選擇中顯現出的教育情懷而觸動。這一次的講座,陳荔老師一開口就給人一種厚重之感,這種厚重中似乎融含著一份責任的憂慮。果然她的講座選題: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與評價。語文綜合性學習正如陳荔老師說得被許多老師忽視。至少在我的周圍,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有的`老師干脆跳過去,有的老師找一些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題目讓學生來做,以題代教,有的老師下載課件照搬一下,課就算過了。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遭遇冷門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陳荔老師遇冷而研究冷,這就是勇為的表現。
陳老師的研究入冷而熱出,越冷她卻研究的越熱鬧,而且這種熱鬧是扎根的熱,是追本溯源的熱。她首先從《教育評價》《心理學》《課標》等許多資料的闡述中讓大家明確“綜合”的概念以及綜合的意義。由此她得出研究結論:學生越早有機會獨立進行綜合,他們就越早感到,學校對于他們以及他們將來在更廣闊社會中的生活幫了大忙。
陳荔老師一頭扎進綜合性學習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中,找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個性,提供知識、技能、思考力、判斷力相互關聯的機會、提供從情境中獲取知識技能的機會。理論研究越透徹,教學實踐的設計就越合理,越接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陳荔老師隨后結合自己研究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具體實施辦法來進一步呈現活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這樣的研究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實現的。如果一個不熱衷于此項事業的人是絕對不會有如此的行動和結果的。所以陳荔老師的研究讓我看到了矛盾在她身上的高度統一——越冷卻選越熱。熱愛、熱衷、熱情。她用她的熱一點點融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堅冰,讓綜合性學習呈現出明析的樣子,語文老師們看的越來越明白,越來越覺得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為而應為之。
陳荔老師迎冷而開,獨辟蹊徑,創一條可循之路,值得追尋。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2
在20xx年xx月xx日全市的大教研活動中,我們學習了聶老師關于統編教材單元教學的教學,單元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式,此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克服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并能夠高效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省時省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學一課再學下一課的教學模式,不言而喻,此種教學方式耗時多,投入多,回報少,效率低的教學方式。社會不斷進步,也要求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進。單元化的教育方式是實現資源優化的一種最優方式。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是把課文按單元編排的,同時秉承著“易教易學”的'原則。按單元劃分,可以將相同體裁的內容同時講解,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思維記憶,同時可以舉一反三地使學生自己在搜集相關知識上有所擴展。
此種教學模式的安排,使每個教學單元都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而每個單元有存在著普遍的三個層次:從教讀到自讀,從課內到課外,從閱讀到寫作,內容繁雜豐富,安排得科學合理,重點突出明顯,目標明確簡易。此種方式還保證了學生在教學的過程的積極性和獨立性的探索,是培養其探索以及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過學習反思以往的教學,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四季美景”為例,它包括教讀課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自讀課文劉湛秋的《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詩歌四首。對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進行系統化的設計,《春》側重于朗讀、修辭的欣賞、感情的體會;《濟南的冬天》著重于對比手法和結構的分析;《雨的四季》傾向于文學小評論和仿寫等,進而促成學生的語文學習思想體系。
同時拓展閱讀篇目,例如高曉聲的《充滿活力的春天》、錢鐘書的《夏夜》瑪拉沁夫的《草原之冬》等。這些文章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敘述四季,豐富了“四季”的內容和寫法,更能讓學生領悟“四季”的真諦,從而獲得人生的啟迪,并且為寫作張本。
總而言之,單元教學是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它的實施將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減輕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而對于教育者來說,不僅省時還省力。單元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有利于教師,可以說,單元教學模式是實現師生共高效的捷徑。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3
8月28日上午,本人有幸聆聽了華東師大崔教授別開生面的一場精彩報告,感嘆不已。全新的思維,獨特的語言,典型的個例和幽默風趣的演繹風格,撕開了課程改革中不便觸摸的面紗,道明了爬涉征途中的是非與取舍,可謂高瞻遠矚,撥云見日。其中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確定與實現的論述,視角獨特,褒貶中肯。讓我感悟最深的要數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底線”觀點。
眾所周知,教有法而無定法!霸u”有沒有法?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但如何去評,評價的對象,選擇的角度、指標、權衡等不同,評價的要求和結果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如何體現評價的.激勵性,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問題。長期以來,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重心習慣傾向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以完整的內容呈現和理性目標的有效實現為主要評價指標,經常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身心投入音樂體驗的評價,造成音樂課有“音”無“樂”的傾向,這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悲哀的事情!
現在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原因除了作品陳舊、形式呆板、方法單一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無法深入體驗音樂作品本身,無法喚起學生對作品的共鳴并從中獲得音樂帶來的美的感受。按照教學目標要求,作品介紹了,歌曲學習了,技巧掌握了,學生在被動中完成了學習任務,但是,對音樂內在的美的個性體驗和感受經常被目標要求所忽視。
崔教授的“底線”觀點中有一條:認真聽課的學生沒有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就要想想你的課是否有問題。我想,首先是音樂教師提供的音樂作品和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其實,作秀的音樂課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所謂有條有理、內容豐富、準備了很久、在同一班級上過多次的優質音樂課,學生已麻木,對音樂和音響沒有了感覺,這樣的音樂課,獲獎可以,但絕對不是好的音樂課。因為,這樣的音樂課有“音”無“樂”。
因此,評價音樂課,確實不能只從理性指標是否實現來衡量,應把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本身并獲得美感作為評價底線,至于選擇什么作品,通過什么途徑,以何種方式呈現就顯得不是十分重要了。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4
近日有幸學習了廣州市南沙區教育發展中心籍歡歡老師的講座,收獲頗多。籍老師以新課標背景切入,強調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亟待革新,并依據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定義,主張一線教師應思考語文課的綜合性實踐性,嘗試將課程理念架構于學習任務群中,在目標導向下實現學教評一體化,促使深度學習的達成。我將圍繞以下三點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凸顯課程理念,強化學科特點
在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將學科定義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逼渲,綜合性強調語文課程的復雜系統,它包含了語言、文字、文學、文章、文化等多個層面。籍老師認為,因為各個層面之間不具有遞進性,而具有交織性,因此課堂實施有一定難度。而關于學科的實踐性,籍老師解釋因為語文課包含了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多個活動,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應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多維度的課程理念勢必包含了多元的育人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從現實中尋找要素,將生活作為基礎,設置情境,依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為實現課程統整,籍老師主張設置包含“基礎型”“發展型”“擴展型”的三級階梯式學習單元,并建議在每一個學習單元中,盡可能涵蓋多個學習任務群,這些任務群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制定不同的側重點,彼此之間既要體現連貫性及延續性,也要體現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當然,課程整合不能局限于課程或教材內容,要根據核心素養要求,積極創設情境、設計任務,采取激發、促進、引導、關注、鼓勵、倡導、支持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合作,開展探究。
二、圍繞目標導向,探求一體化模型
在新版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關注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這個愿景較為宏觀,想要落地需要再課堂中建立一種模型,可供一線教師參考和使用。籍老師認為,模式的建立離不開明確的目標,以目標為核心導向,探求學教評一體化模型,可以提升課堂質量及效率。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領悟,籍老師首先對“教學評一體化”及“學教評一體化”二者進行了對比和辨析,為一線教師清晰解讀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概念與術語。籍老師認為此二者本質相同。要使得學、教、評三者目標、內容、方式保持一致,必須在設計的起點考慮到學習目標的制定。籍老師列舉了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例子,強調目標即評價,教師需要進行學習目標的具體化分析,確保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評價精準到位。對于一線教師來講,需要改進思路,從以往刻板流程中跳出來,以教育目標理論為指導,嘗試讓學習、教學、評價之間保持一致,使設定的目標、呈現的內容及方式相契合,在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過程性和整體性的平衡,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這樣才能形成邏輯嚴密的閉環。
教學評一體化的落實,可分三步走。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課標、研究理論,形成對學科的基本認識;其次,要遵循模型,從模仿開始,提供一個可借鑒、好應用的框架;最后,要發揮區域特點,優化升級,實現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課程內容重構。
三、巧用項目學習,彰顯區域特色
該講座最吸引我的,還是關于理念如何落實的舉措與建議方面。籍老師以南沙區的教研探索為例,介紹了該區初中語文深度學習項目推進路線及成果。根據區域特點,南沙區制定了名為《以“寫”為中心的深度學習》的實踐探索,這個標題直觀地啟示我們,目標的制定,要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為解決教學思維陳舊、目標制定隨意化、教學內容碎片化等問題,籍老師從2014年起便架設以”深度學習”為內核的培訓建設框架,并在隨后的幾年中持續性推進項目落實。圍繞深度學習的五個特征: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聯想與結構、遷移與創造、價值與評判,搭建連貫的教學實踐四步模型,繼而形成環節分明的模板。而在進一步實施時,教師需要關注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及持續性評價的反饋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在素養導向學習目標的引領下,聚焦引領性學習主題,展開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與活動,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體會學科基本思想,自主地建構知識結構。
籍老師也強調,學教評一體化是語文課程實施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一招,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不能僅看效率,因此單元學習不能一刀切,這樣會導致學習內容和結構割裂。想要落實讀寫整合,需要在突出學科特質的基礎上加強課程內容整合,這一點只能循環漸進,不能貿然求新。所有教學改進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能夠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養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就像教育的意義,最終也是作用于人。能夠使學生成為既有扎實學識基礎、又有獨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肩負未來的人,是每一名教師的終極目標。作為入職四年的教師,在這場講座里不僅收獲了理論知識,也在籍老師語重心長的勸慰里,反思自省,找回從教的初心,找回對語文的熱愛。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5
相信“雙減”二字大家都不陌生,并已深深印在腦海里。王校長也曾經在校大會上不斷強調:“雙減是學校特色發展的必走路徑,是學校發揮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也是全面優化學生學習過程,著力實現高品質的學習成果!焙偌磳⒔咏猜暎行覅⒓恿他}湖區小學英語教師“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評一體化”寒假培訓英語專場學習,更深刻感受到“雙減”是當前和今后的一個重要政治任務,“雙減”是引導教育回歸本真,回歸高效,回歸質量的必經之路。
一、試卷命題方向更注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人民路小學的解曉芬老師重點分享了小學英語試卷命題設計及作業設計,眾所周知,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我們要更應該關注學生過程性評價,我們培養的不是考生,而是培養新時代真正會學習的人。試卷命題依據也應該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全面遵循了科學性、明確性、全面性、整體性、創新性的原則,重點考查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的'能力。命題要求也從原來的聽力和筆試上增加了口試,由此可見英語口語的重要性,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能將英語作為口語交際的工具。
新學期希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時不拘泥于教材,一切活動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即做到活用教材。課前給學生話題進行口頭展示,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課中提高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創編對話,達到學以致用;課后歸類總結,學會知識的總結和重建。努力為學生創設口語運用的環境,增加學生口語實踐的機會。
二、分層作業設計要注重趣味性和層次性相結合
作業設計是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總體和個體的特點及需要,為了更好地達成教與學的任務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形成核心素養,主要由教師布置,學生單獨或者合作完成的工作或者活動的總稱。
分層作業設計是我們一直探討和學習的話題,寧一靜主任分享了“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優化設計,她從分層作業的內容、分層作業學生的需求、作業評價體系以及雙減達成效果、作業設計應該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等方面重點闡述。尤其是分層作業要重點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讓我感受頗深,再聯系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在作業設計中能夠做到分層教學,但是在分層作業設計上還是缺少趣味性,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作業書寫的積極性。
通過本次學習,讓自己更好地對分層作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基礎性、理解性、記憶性、應用性、實踐性和生活性作業應該相結合,既能夠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又達到了拓展和實踐的運用,以此來喚起學生做作業的激情,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和積極性。
三、作業設計要注重評價與反饋相輔相成
我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都是作業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作業反思,如何讓評價和反饋更高效的輔助于我們的教學,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個問題。
考慮到自己的班級比較多,每天一節英語課,每課教學任務也不同,作業的有效評價和及時反饋成為了日常教學工作的一個不足。我認為作業評價和反饋應該從作業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完成情況、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的理解思考方面、作業書寫方面、英語配音發音方面、教師評語方面,爭取讓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作業評價和反饋是不可分割的,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反思自身教學的有效渠道。只有反饋和評價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輔助教學。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了校外培訓負擔,但同時也為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只有不斷反思自己,才能實現課堂增效、才能精準教學、合理教學、高效教學。讓“雙減”落地,讓“教育”歸真,自己一直在努力踐行。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6
“雙減”背景下,要求我們的教學教法都要有相應的調整,隨著半年多的實踐,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在雙減的道路上我們不斷摸索前行。七年級數學組每周三的教學教研工作在張鳳雙組長的帶領下火熱進行。
一、張老師首先結合各班平時的上課班級測試、健康體檢等具體情況
不斷的探究雙減下,教學教法的調整與改變,深度學習,深度教研,增加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是減負增效的核心陣地,“課堂增效”是“學生減負”的根本!半p減”之后的課堂教學改革,就是將傳統的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傳授知識基礎上并指導下的以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訓練式、思辨式學習方式。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加強推進分類、分層教學改革的研究并付諸實踐。
學生作業本就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完成學業任務。教師不應只重視自己的教,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學。學生學的情況要通過學生的作業來檢驗,更是通過學生作業的情況來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促進學習。
二、繼續優化作業單的設計
雙減以來,我們一直探究學生作業單的設計,如何使作業單更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落地實施。目前作業單內容分為基礎類,鞏固類,探究類幾部分,時間嚴格控制在20分鐘以內;基礎類題目主要涉及到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運用,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熟悉一節課的知識;鞏固類題目是對課上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練習及運用,更一步扎實基礎;探究類題目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的練習。
三、組內各位老師分享自己的培優方案,以及對奮進生的策略分析,方法分享
高素梅老師指出對于學生平時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們在群里進行接龍,由小組長和課代表負責總結;王超卿老師指出學生的作業及課上紀律的養成離不開班主任的幫助,各任課老師應該和班主任緊密結合,通力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張組長指出各班要抓好尖子生的培優,中等生的拔高和不及格學生的動員鼓勵工作,結合體檢,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爭取下次都有提高。針對這次體檢,每位老師都給學生進行了評價分析,使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到錯誤及改進措施,尤其是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同學,更加強調要做好計算和課本練習。各位老師都堅持每天自習課進教室,抓好碎片時間,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四、張老師根據教學進度對下周教學重難點進行了精細化講解
針對每一節的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討論找到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進度的同時要緊抓教學質量。
學生在七年級上冊中學到了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相關知識,結合余補角性質可以推出相交線中對頂角相等的性質,而這一性質和鄰補角定義為后續的計算和證明提供了前提條件。
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位置關系,由角的數量關系得到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為后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及坐標的表示做鋪墊。后面垂直出現在平行線的判定中時,學生容易出現因為垂直所以平行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糾正這一不嚴謹性。利用垂線的畫法可以得到三角形和一些特殊四邊形的高,在求面積時應用廣泛,是常作的輔助線之一。應用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可以證明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本章學到的垂線段最短的性質與七上學到的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將作為求最短路徑問題的依據,借助平移及后續學習的軸對稱的知識作出最短路徑的選擇。
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是學習推理說明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也是中考考點之一,多以選擇填空計算為主,難度不大,在解答題中為一些重要結論提供前提條件和基礎結論。平行線的性質是今后得出角的關系的重要依據,在計算和證明中應用廣泛。它和判定經常結合使用,由角之間的關系得出直線平行,進而再得出其他角之間的關系,或是由直線平行得到角之間的關系,再得出其他直線平行,這就為后續的三角形全等、相似、四邊形性質等的有關證明提供了可以轉化的條件。例如:求方位角的度數問題需要借助方向線的平行關系進而得到角的關系來加以解決,這些都是平行線的性質的重要應用。再有由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角定義可以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說理。
教學教法,我們持續研究;雙減路上,我們繼續前行;相信我們的努力終會有更大的收獲。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7
11月9到12日,我有幸去杭州參加“千課萬人”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理想課堂”研討觀摩活動。走進“千課萬人”的會場,我被這恢弘的氣勢所震撼和折服,未來的四天我將在這欣賞著小語名師的教學風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著新課程、新理念的洗禮。
為期四天的活動,共安排了21節觀摩展示課,5堂講座。晚上也安排了報告,真正的體現出“千課萬人”活動的大容量、大視眼。四天的時間里,讓我近距離的感受了名師們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高超而又樸實的課堂演繹,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極大地震撼,帶給我不一樣的情緒和不同角度的思考。讓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薛法根老師執教的《珍珠鳥》,這是一堂精心預設但又看不出一點預設、充滿藝術又不露藝術痕跡的課。他在課堂上態度謙和,微微弓著背,身子總是向前傾著,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既老成持重,又不失幽默風趣。課上的指導了無痕跡,讓孩子全心投入,學有所得,創造出師生互通共融的美好境界。兩節課的時間里,孩子們與薛法根老師由當初的陌生,漸漸變得親近起來,直到課尾的依依不舍,我深深體會到大師匠心與用心。
蔣軍晶老師執教的閱讀課《馬褲先生》主要圍繞“夸張、諷刺”兩個關鍵詞來走入文本,去尋找馬褲先生的哪些要求最夸張?諷刺效果最好?同時結合茶房的反應就把馬褲先生庸俗、毫無公德心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蔣老師也通過創設情境,多次讓學生扮演文中人物,通過朗讀來走入人物內心,同時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讀中,入情入境,使馬褲先生的形象更加豐滿。
孫雙金老師執教的《開天辟地》一課首先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衛填!薄昂篝嗌淙铡薄版隙鸨既铡绷鶄成語為切入點,讓孩子在反復朗讀中發現詞語的規律(誰?做了什么?),發現神話最大的特色(故事很神奇)。很巧妙地將文體意識滲透在常規的讀字讀詞中。然后,孫老師在課題“開天辟地”上大做文章。天地本來是在一起的(板書:天地),后來被一個神打開了,劈開了(板書:開辟)。同時讓學生將課題讀成“開辟天地”“天地開辟”“開天辟地”,感知漢語的魅力,感知神話的魅力。接著,孫老師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圍繞“天地是怎樣打開的呢?”這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將故事概括為“混沌一片——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生萬物”四個情節,讓學生理清了故事敘述順序,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孫老師試著讓學生復述故事內容,學生通過簡要復述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進一步地感受到了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
趙志祥老師的儒雅和睿智將學生帶進了《春江花月夜》的唯美的情境中,他的引導語言之美,背景音樂之美,圖片之美,師生朗讀之美使會場的老師們猶如身臨其境,意韻深長,令人回味。
竇桂梅老師的《戴嵩畫牛》一課靈魂大氣,活實兼備,追求融通、自由和美的境界。依托文本語言,鏈接資料信息,關注學生活動,站在學生立場,以輕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課文、理解課文。
王崧舟老師的《湖心亭看雪》一課,充滿了詩情、詩趣,這篇文言文的意境和人物的精神境界,學生很難理解。王老師通過"讀——品——思——賞"把孩子們帶進了詩意的課堂引人入勝,盡顯大家風范,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名師帶給了我很多的思想與感動,讓我享用不盡,受益匪淺。我需要慢慢的理解,然后把所見,所想,所得帶到我的課堂中去,做到真正不虛此行。感謝這些名師帶給我們的精神大餐!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會積極總結經驗,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8
三月的暖風吹開了大地,名師的引路指明了方向。《禮記》有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有幸利用周末的時間參加了伊旗教育體育事業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語文學科的培訓,通過本次培訓,學到了新的知識,對于語文教學有了新的思考,也獲得了新的成長。
本次培訓內容全面而細致,包含了語文教學中的各大重要的領域,每一位專家的講座和課例都凸顯出了統編版教材要突破的難點,同時關注熱點話題“雙減”的落實。
吳勇老師以《統編小學語文“單元習作練課堂”課程構建》為主題,關注統編版教材以單元為主題的編排結構,重視在教學中落實學生閱讀理解與語言表達內容的均衡,立足單元表達要素進行教學的整體規劃。該課程的構建圍繞四個節點,分別是:鋪墊訓練、靶心訓練、補償訓練、提升訓練,這四個節點訓練形成完整的訓練體系,落實訓練點,有訓練的目標和序列,有梯度,體現了循序漸進的能力訓練特點。通過教學讓學生從“外知識”的掌握到“內素養”的形成。通過觀摩吳老師的課例以及認真傾聽他的講座,認識到寫作教學要有目的.、有路徑、有序列。只要我們能循著吳勇老師指明的方向,在“語用”的視野下,更扎實地運用統編語文教材,扣緊語文要素,系統訓練,能夠讓學生會寫習作,能寫習作,愛上習作。
張中良老師以《素養導向的言語任務情境設計》為主題,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落實,以大單元教學為主題,以教材主題為主線,將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并與課外同主題內容有機鏈接,由單篇習得到課內整體習得,再遷移到課外的應用,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真正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同時,在教學中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豐富多彩、充滿趣味、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通過本次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語文自身特點為出發點,將教學目標結合進來,不能只是為了情境教學而教學,而是要保證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情境真正結合在一起,而且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展示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還要以課文的具體情況為依據,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使教學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吳建英老師以《談統編版教材古詩文以及文言文教學》為題,明確了中華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點明了古詩文的教學價值,強調教學中要抓住“美是詩的本質”這一性質。教學中要回歸文本,感知“文體之美”;因聲求氣,誦出“音律之美”;顯象造境,“見”到“意境之美”;揣摩化言,品悟“語言之美”;知人論世,回味“意蘊之美”。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能有美的震撼,心靈的洗禮。
魚利明老師以《從快樂讀書吧到快樂讀書吧》為題,并且通過課例讓我學到了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方式以及具體的做法,閱讀之前要讓學生克服閱讀“恐慌”,從片段入手,循序漸進;進入閱讀后要進行多種閱讀方式推進閱讀;通過記錄進行深入閱讀,呈現多種閱讀成果轉換閱讀收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眱商斓膶W習,收獲可謂滿滿當當,又一次對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要以各位名師的引領為努力的方向,深入的研究教材,將各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扎實落實各單元的語文要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19
今天看到了不同學科的7位老師進行說課展示,耳目一新,別開生面。專家們的點評鞭辟入里,深入淺出。
首先通過大家的說課,我再一次回顧了說課的基本流程。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說板書設計等環節,也教會我今后如何規范說課。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開頭兩位美術老師的展示。當年我是以文科文化生的身份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的,所以對于美術并不是很了解,但是現在正好在帶美術班,所以對這個方面的知識尤為感興趣。王陳丹老師讓我知道了“意象藝術”這個名詞,毛舒攀老師讓我看到人物面部表情的豐富性。同時兩位老師的PPT制作的非常精美,值得我學習,而且很多視頻技術是我還沒有掌握的,還值得進一步探究。
本次我印象最深刻的說課是武漢中學馬奔老師的《鏗鏘玫瑰亦多情》,因為同樣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最近也在備這一單元的課文,所以聽起來就會有很多的感慨。這個單元從屬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這個學習任務群,其人文主題是“苦難與新生”,了解完這些,有利于我們們確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把握大方向。
我十分認同馬老師所擬定的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文中對人物進行的各方面描寫學習運用刻畫人物、體現人物之“情”的手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發展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促進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維水平的提升;并且馬老師還在課文教學中帶領同學們感受兩位女性身上所體現出的'人性美和崇高的家國情懷之美,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z中,不忘記傳承、弘揚人物身上承載的中華優秀親情、革命文化,這個教學目標就很好的落實了了核心素養的要求。
在七位老師發言完畢,專家們點評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認為自己和這七位老師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主動鉆研教學的精神還不夠。在自己工作之余,沒有主動擠出時間來開展自學,系統地學習學科領域內的前沿知識,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不足。課堂中對古文的講解不夠透徹,很多東西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每次在上完一節公開課之后,放松對自我的要求和標準,不能及時寫反思反饋。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雖有計劃,但很難按計劃實施,時常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感覺。其實這種說課既是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教學思路,同時也是自我復盤,提升理解的過程。
其次我的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要培養開拓進取精神。新老師在教學路上會面對很多的困難,需要不斷克服,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像本次說課活動中的物理杜老師,她在展示環節當中,我就體會到她的物理實驗遵循了真實性原則,感受到了這種反復實驗的執著,堅持獲得最為真實的數據的精神。我的語文雖然不用實驗,但是在詞句的探索,文章的剖析等等方面都需要一種創新開拓的精神,開創拓展的干勁,而不是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
我的語文課堂算是比較常規的,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實行的是單篇教學,對于群文閱讀和大單元設計的思考較少。同時情境化教學又是當前的一個教學熱點,回顧這個學期的教學,在這方面下的功夫確實還不夠。我對自己的教研要求還不夠嚴格。在這些方面,我應該向前輩教師們多學習,多和青年老師們探討交流,自己也去多看看語文相關的前沿雜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斷抓落實。
活動中每位老師都講得非常好,專家評點一針見血,絲絲入扣。這次活動的質量毋庸置疑,讓青年教師們獲益頗多。希望自己能夠借鑒這些老師身上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的說課技能,教學技能,培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20
近日,再次翻讀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我認為,身處新課標時代的一線語文教師,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實踐、運用,教師有“應為”——主動適應新課標,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一、應主動研讀。
新課標時代的每位教師都是課標的研究者,應主動、細致研究新課程標準。我關注到本次新課標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6個學習任務群: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與“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任務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均給出了細致的指導,教師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二、應積極實踐
新課程標準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教師可以參照新課程標準,率先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中展開實踐。例如,學習任務群中的“整本書閱讀”我們班之前就有所涉獵,但是缺乏具體的指導,總覺得開展的浮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完成整本書閱讀的目的。那在接下來的高年級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怎樣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提示,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圖書推薦交流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注重考查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完善新課程標準在具體教學指導中的作用產生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這就是一線教師最具體的`“應為”。
三、應改變觀念
觀念需要積極轉變,因為觀念指揮行動。執行新課程標準,教師要有主動改變的自我意識,不要固守舊經驗,應主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例如,可以主動去了解,作為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是什么?新課程標準中出現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有哪些?只有做到明確觀念,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才能夠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教師應努力在研究與實踐中改變自我,實施精準教學。使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評”保持一致,明確自己“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具體可執行的教學方案,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這是對新課程標準最有益的補充。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 21
今天參加新學期第一次語文學科培訓學習,我的思想上掀起了新的頭腦風暴。
聆聽了幾位老師的作業設計展示,“大概念”單元教學以及河南省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等內容,讓自己眼前一亮。
有談到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徜徉自然,趣味識字的單元教學作業設計和課時教學作業設計的;也有中高年級的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的設計,都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思考。我看到了優秀語文教師的不凡,更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低年級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面對的卻是初學者,老師根據學段特點和課標要求,設計符合本年齡段特點的教學內容及作業設計,識字之趣、品詞之樂、擷句之美六站式教學,看拼音識字,生活中識字,字典中識字,活動中識字,積累中識字,以不同方式將識字教學貫穿始終,實現了趣味教學和生活中的語文相結合,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提現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學有所獲,走進語文,走進生活,獲得了美的情感體驗。
最喜歡韋慧鴿老師的單元教學設計和課時設計,結合本單元主題設計這些扣人心弦的板塊:讀懂你——找到甜蜜的方向;了解你——探索甜蜜的路徑;擁抱你——走穩甜蜜的階梯。讓學生明確單元學習的目標及課標學習要求,注重能力目標和習慣目標的培養。學生走進文本,尋找那一刻的感動,摘錄課文中的場景和細節,體會那一刻的心酸,感受那一刻的溫暖,延續那一刻的幸福,銘記那一刻的感動。在學習中去發現你愛我的點點滴滴,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中你愛我的場景,體會你愛我的每一個細節,表達你對我的'愛,這份深刻而又細膩的情感體驗,由課內到課外,由別人到自己,有感動別人到感動自己,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熏陶了學生對愛的認識和升華。由心動到說出來,再到寫出來,完成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也讓語文教學和生活最接地氣,原來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是最有生命力的學科。語文中滲透了藝術,滲透了情感,滲透了德語,更滲透了人文情懷和教育的真諦!
張鳳英老師既給我們進行了理論闡釋,又進行了課例品析。站在學者的高度深入淺出的解讀文本。給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從析讀到研讀再到鑒賞,從語言表達到文本二次解構以及對文本的挖掘鑒賞來解讀文本。告訴我們一節好課的標準:學生獲取了哪些知識?學生思維有哪些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有哪些提高?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和生長點,無形之中對教師的備課、上課和自身素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雙減政策之下,教師的成長和提升尤為重要,增質提效,減負減壓,教師背負著雙重使命。這是新時代教師面臨的嚴峻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不辱使命。張老師同時也展望了語文教學和吟誦的密切聯系,課內與課外,儒學與道學、哲學、美學之間的千絲萬縷。對童話和神話比較區分,以及小學課本中神話教學的編寫意圖和宗旨,做了高度的剖析和概括,古詩教學的方法和要領,遵循的章發都做了精辟的指引和講解。引領我們在教學中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設計課堂教學,讓學生古詩學習中領會故事中的文化內涵,歷史故事,人文景觀,家國情懷。領略語文學習的別有洞天。感受語文學習的獨特魅力。
趙飛燕老師一首詩經《蟋蟀》開啟了新學期的學習之旅,穿越時空,古今相照,好樂無荒,良士瞿瞿。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河南省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從研讀課標、解讀教材、了解學情、設計教學四個方面做了具體的講解和點撥。指出當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給予了方法的指引。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做了重點的講解。最后又從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兩方面做出具體的要求,特別強調了教學評價的必不可少。目標達成,學生素養的發展,教師素養的發展、課堂教學的反思都涵蓋在教學效果中。
這次培訓如沐春風,潮平岸闊,風正帆懸,我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刻苦鉆研,虛心學習,深入領會文件精神,研讀教材,把握課標,認真備課上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向優秀教師奮進,在語文教學的沃土上開枝散葉,碩果飄香。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體會05-23
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感悟(通用23篇)08-11
新課標教學評一體化培訓心得(通用14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