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版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
這個寒假,我又認真學習了一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使我收獲頗多,思想得到了升華,也為我提供了教學改進的方向。
課標在“前言”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就告訴我們,語文學習要重視理解,更要重視運用,因為學是為了用。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落腳點就在于正確運用語言文字。
課標十分關注閱讀。我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孩子和家長要求最多就是讀書,我認為讀書的好處很多,可以增大孩子的識字量,培養孩子對語文的感知能力,而且從書中讀到的道理對孩子的影響可能不是一個年齡段,而是一生。在要求孩子們讀書的過程中,我會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閱讀要求,隨著他們知識量的增加,我也會增加閱讀難度。
課標對于各個學段的學習內容都有著全面的`要求和說明,是符合學齡兒童的認知特點的,切不可因為爭優爭先而人為拔高。
此外,我們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平時,老師應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異同。老師應該時常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既是尊重學生的表現,也是可以及時了解到自己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多和自己的學生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理論只有應用到實踐中才能發光發熱。課標的實施是復雜的,任務是艱巨的。在學習實施課標的過程中,我要不斷的發現、調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實課標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
今年有幸參加了由天水師范學院承辦的國培計劃初中語文的培訓,本次培訓周期長,資源豐富,教授專家眾多,內容切合實際,示范性強,簡直是雪中送炭,促進了語文教學的新課程改革的步伐,讓我深受感動,啟發頗多,下面就我最近十幾天的培訓心得加以總結。
一、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國培計劃
本次國培計劃中小學語文期間,牛振乾碩士給我們講解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讓我們明白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產生、發展歷程,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教師專業的發展問題和過程,教師職業的角色和形象等一系列長期困惑不得其解的難題,讓我們擺正了教師的心態,改變了傳統教法的老觀念,為以后的培訓和語文新課改打開了方便之門;天水師院教育學院院長李艷紅教授帶著病體給我們講授了《教育公平與西部農村教育發展》,在課堂上,李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農村教育現狀,突現了農村教育的不公平,農村教師隊伍現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列舉了學生眼中的好老師的幾條標準,讓我們感到自我實現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斷實現理想,老師的地位才會不斷升值、提高。
當然還有吳彥文博士的熱情洋溢的.講述,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更為有幸的是杭州師大教授語文大師江平教授給我們講述了《義務教育語文教學規律探索》,他給我們講述了“規律”的概念,參與式培訓采用了“頭腦風暴”式的互動探索,讓我們受益匪淺,還作了“語文”的功能,與文化的關系,與思維訓練的關系,語文中的語感,這些都是我們所見未聞的,見所未見的鮮為人知的常識;還有謝文武教授、郭昭弟教授、王德軍艦手偶、李聰亮教授、西北師大的靳健大師的講解等,他們的講解各具形態,令我目不暇接,心中為之大受感動,對我啟發很大。
二、學員積極參與國培計劃初中語文培訓
在本次培訓中,我們初中語文班共四十個學員,來自定西市隴西縣和臨洮縣的四十個學員都積極參與了每一堂培訓課的互動探索活動,在課堂上,大家分成六個小組,分組討論,各抒己見,表現出熱烈而活躍的熱鬧場面,令授課的老師專家感動不已,把我們這次的語文培訓搞的扎實有力,嚴肅而不乏活潑;學員們互相認識,互相學習,熱情洋溢,充滿了美好的設想,深刻地表達了這次培訓的重要意義,因此,在課堂上大家積極記錄筆記,認真聽取專家們的講解重點,并利用課余休息時與專家討論不懂的問題,下載專家們的講義,課后及時地寫下當天的學習筆記。
總而言之,本次培訓雖然剛開始不久,但讓我們不收獲甚豐,感受頗多,啟發很大。我相信,在以后的培訓學習中,我們會更加有力、準確、全面地投入到培訓研修中去的。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币虼耍趯嵤⿻r,我們需要在教學上做一些嘗試:
一、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支持者、幫助者,而非灌輸者、說教者、支配者,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
二、在相互研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
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同桌的兩位學生發揮各自學習的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二是小組合作研討,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最好,把前后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于進行合作活學習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討論法、情景表演法、實話實說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
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并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并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梢姟罢n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4
一、新版課標與2003年相比,新的課程標準變化有:
1、新舊課標內容的變化:
、傩掳嬲n標進一步明確了語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語言文字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谛掳嬲n標新增了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及育人功能的具體闡述;
③新版課標對高中語文課程性質不僅保留了舊版課標中對語文素養、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終身學習、個性發展等的要求,還提出了對傳承和發展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新要求。
2、新舊課標理念的變化:
、傩掳嬲n標在強調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本的理念;
、谛掳嬲n標在強調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的理念;
、坌掳嬲n標在強調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的同時,還提出了注重時代性、多樣性的理念。
3、新舊課標實施建議的變化:
、僭诮虒W建議上,為了與核心素養理念和學習任務群相呼應,新版課標做了相應的調整;同時,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比如:通過創設綜合性學習情境,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強調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通過提高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能力達到與課程共同發展的目標;
②在評價建議上,新版課標和舊版課標都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恰當性;
③新版課標增加了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和地方和學校實施本課程的建議。其中對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主要從測試與考試目的、命題思路和框架、命題和閱卷原則三方面展開。
4、新舊課標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建議的變化:
、傩掳嬲n標突出強調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附錄部分具體體現在:在舊版的基礎之上把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增加至72篇,在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也強調文化經典著作、古代小說、古代劇本等的閱讀;
、谛掳嬲n標在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語言文字理論著作,極大的豐富了閱讀內容,為學生課內外閱讀提供了較大的`選擇。
二、新的課程標準的亮點
1、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本次課標修改的重點之一,不僅在語文課標里提出來了,還要求其他學科結合自身特點,豐富充實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內容。語文新課標指出,抓住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文化、培養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優勢,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的目標。
2、凝練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新版課標在舊版課標的語文素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新版課標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凝練、整合成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者不是獨立的存在,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項的基礎。新課標指出,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文化獲得的過程;語言文字作品是人類重要的審美對象,語文學習也是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3、建構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本次課標修訂的一個亮點,也是組織課程的綜合方法。語文學科學習任務群有18個,即: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思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漢字漢語專題研討,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研討,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跨文化專題研討,學術論著專題研討。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生活和日后工作對語言運用基礎能力的需求,還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關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語言文字運用新視角,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文課程的實踐能力。
學習任務群在教學模式上也與原有的教學模式有著較大的區別,在這個過程中,以專題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學內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為綱,也不求完備、系統的知識,突出強調整體閱讀、學會思維與表達、提升鑒賞能力;教學方式,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是主體。
4、優化語文課程結構
舊版課標把高中語文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新課標在這一基礎上優化了語文課程結構,增加了選修性必修課程。故現行的高中語文課程結構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這三類課程分別安排7—9個學習任務群,并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現金文化方面的內容詩中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
5、明確學業質量標準
新版課標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生學習具有導向性作用。新版課標指出,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它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總體刻畫學生學業成就表現。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的關鍵特征,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
語文學科學業質量水平一共分為5個等級,每個水平內部又有4個具體要求。水平1和水平2是必修課程學習的要求,水平3和水平4是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習的要求,水平5是選修課程學習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水平2是語文學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依據,水平4是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水平5則是為對語文課程更有興趣的學生所設的較高要求,修習情況僅供參考。
三、針對新課程改革中的新變化,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地采取新的教學措施。
1、課堂教學的目標定聚焦于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在新課程理念指的導下,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應努力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學目標從單純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轉向情感、能力、審美情趣的同步發展。語文課堂既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著眼于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發展,因此我們要敢于“跳出”語文看語文。
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與寫相結合。我們語文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用“以讀為主、自悟自得、讀法滲透”為特色的現代閱讀新模式代替以“內容分析、煩瑣提問、寫法分析”為特征的閱讀教學舊模式,使閱讀教學返璞歸真,成為真正的閱讀能力訓練課,語言文化修養課。教師在閱讀指導上,要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出發,注重誦讀、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大課堂”。開放語文課堂,實施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搞好課堂閱讀教學改革,“向45分鐘要質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把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課堂教學,把學生的閱讀視線限制在課本上,F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課堂上所獲得的內容遠遠達不到廣泛閱讀的標準,所以閱讀課堂教學必須是開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教學資源,跳出教材,放大閱讀范圍,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大課堂”。引導學生讀書報雜志、“電子書”(電腦、網絡、光盤)和“無字書”(自然萬物、人情世故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閱讀、積累感悟、提高能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學生其他素養的發展必須通過理解和運用語言來實現,我們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堅守屬于自己的那塊領地。讓我們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5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閱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說,對閱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閱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于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閱讀命題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于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初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
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并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得學什么,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边@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胺椒ā、“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在喚醒主體意識上,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不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課堂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堅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方式;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于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這幾年之中,課改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齊放!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是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而的活潑與可愛,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靈光閃現、不乏更多了一些對生活、社會的深層思考,同時也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綜上所述,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再一次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1、改變傳統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著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2、于情境中輕松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
3、探究學習以人為本。
新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于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如果認識到此為止,語文就可能陷入“純工具論”的誤區或“工具理性主義”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為某種需要而轉換職能、失卻本我,嬗變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語文就異化了。
語文作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體的人、社會歷史的人緊緊地聯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離開了人,語文就不復存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語文離不開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語文為個體的人所掌握,又顯示個性、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語文反映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語文又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是依托“文”來體現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
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著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決定著語文教學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真正價值。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主人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于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說,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6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4、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薄啊痢痢,我對你提個意見!薄拔覍λ胁煌目捶,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愿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7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8
通過這次學習活動,我清醒的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于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
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說、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教學,同時又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訓練,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訓練的形式就是聽、說、讀、寫。四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約,相互滲透。處理得當,則相互促進;處理不當,則相互掣肘。
一、閱讀教學離不開聽、說。比如,課堂上的復述、問答、討論等,既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又是聽說訓練。這樣的聽說,既反映了學生的理解,又體現了學生對理解的表達。離開聽、說,閱讀教學則無法進行;閱讀教學,又為聽、說訓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極好的機會。為學生的說提供了材料。讀得懂,則有利于說得明白,有利于聽得懂;說得明白,聽得懂,又會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理解與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訓練,就是這樣自然地融合在閱讀教學之中的。
二、閱讀教學離不開寫作!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即是說,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閱讀的吸收與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表達。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逐步積累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認識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的種種方式,了解寫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等,并從中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同樣,習作教學也會對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表達,其結果就會比在閱讀中得到的認識又提高一步,再去閱讀,他所關注的不僅是文章表達了什么,還要關注文章是怎樣表達的;了解這樣的內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形式來體現,就會把理解文章內容和理解表現形式變為自覺的閱讀行為。
由此可見,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需要我們平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使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我將為此而大膽嘗試和努力奮斗。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9-24
語文課標解讀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08-12
初中語文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精選9篇)09-02
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09-27
小學語文課標解讀培訓心得范文(通用6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