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培訓幾點體會
這幾天,我有幸參加了博興縣教師暑期培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認真聆聽了縣內各歷史同仁的精彩發言,這些老師對教育理論、教學理念的精辟闡述,對課堂教學案例的獨到分析,使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并認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有很大的收獲。
首先,對“課感”的認識變得明晰了。以前對“課感”的理解很是模糊,只認為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一種感覺。具體怎樣的才是“課感”?沒有深入的思考。培訓期間,老師們用簡單易懂的`事例,對“課感”做了深入淺出的全面的解釋!罢n感”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直覺感知,是對課堂教學過程靈敏而強烈的感覺、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作出迅速、準確的反應。同時也是學生對課堂學習過程靈敏而強烈的感覺、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其次,對“課感”的生成有了較深的認識。教師“課感”與教師的個人素質有很大大關系,“各人的悟性是有區別的”,也許十年的老教師還不如一年新教師。學生“課感”生成除了學生自己的素質以外,更重要的能激發學生“課感”生成的是教師的引導。如何引導學生“課感”生成?這是需要我們教師認真思考。個人認為第一,教師在課前對課堂教學要進行認真、深入、細致的預設。預設什么?預設一種情境,通過這種情境來引導激發學生“課感”生成。通過這些情境的設置,使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通過探索獲得知識和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愉悅心情。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達到“課感”的“動態生成”。
每一堂,所進行的時間、地點和面對的對象都不一樣,即使是上的是同樣的內容!罢n感”它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是會隨時間、地點和對象而發生變化的,雖然有時這種變化比較微小。因此,“課感”沒有固定的模式,它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第三,學教案是“課感”“動態生成”的“抓手”。學教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公開的透明度的方式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增強了教學的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通過對學教案的精心設計和實施,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化。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我們學教也非常重視學習資源,成為學習情境的創造者,學習過程的促進者!睂W生由教學內容的“復制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思考者、體驗者。通過教學案的實施使課堂成為“思想與思想的激烈碰撞,心靈與心靈的真誠交流,生命與生命的精彩對話”的“生命場”。
【歷史教師培訓幾點體會】相關文章:
2.音樂教師培訓體會
3.教師崗前培訓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