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實用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實用,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實用1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他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ǘ⿲W情分析
本節知識的教育對象時小學三年級學生,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學生要接受知識的變化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四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ㄈ┙虒W目標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ㄋ模┱f教學重點
由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了認識,并且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應為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概括抽象能力,并會熟練應用公式去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ㄎ澹┱f教學難點
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和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將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因此我把教學難點定為,讓他們應用所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去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根據讀講精煉教學法的理念將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1、情景教學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出問題,即讓他們考慮長方形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如何計算的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來,所以我打算運用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3、充分運用課件、學具的輔助作用。
三、說學法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我將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匯報的活動,總結推導出計算公式,從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實現本機可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節的內容學習中也掌握了周長的`概念,因此我創設“學校有兩個花壇,小明想知道這個長方形花壇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誰來幫幫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的用已學知識來思考所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將舊知與新知達到很好的銜接,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比如學生會想到用繩子去圍的方式;會想到用尺子量邊長的方式,通過復習導入的方式,既回憶了舊知,有開拓了思維,從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
。ǘ┳灾鲗W習,探究新知
1、為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總結歸納等環節,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已有認知,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并且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他們的思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會得出幾種不同的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據學生列出的式子,我會讓他們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學生討論后,我出示課件,總結學生討論的結果,課件內容如下:
長×2+寬×2=長方形周長
長+寬+長+寬=長方形周長
(長+寬)×2=長方形周長
在此基礎上,反問學生: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有了長方形做鋪墊,請學生說出剛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學生可能會說出如下的計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學生通過總結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養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變化過程,又為進一步揭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做了鋪墊,有利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達到教學目標。
。ㄈ╇S堂練習,鞏固新知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在本節課中的練習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鞏固,讓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的“做一做”,并選定幾名同學去黑板板演來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還安排了與實際問題相關的題目,目的是加強他們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呢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ㄋ模┱n堂小結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形成一個系統的思路,對前面的探索過程加以梳理,引導學生說出: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長和寬,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邊長。設計的目的是不僅讓學生掌握公式,還要讓他們明白與問題的聯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請學生回憶本堂課所學內容,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以明確本節課的重點,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實用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發生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有一類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這類現象成為確定性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本節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以及自身的體會使學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難點: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1.教具準備: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
2.創設情境:
元旦節晚會上,學校準備了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學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設計意圖]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選擇性更少的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板書學生的方案:
全放紅球全放白球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小組合作,進行摸球試驗,并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匯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
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摸完后,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么。
4.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匯報試驗結論,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匯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6.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根據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匯報,說說判斷的理由。
拓展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7.鞏固學習效果
通過教材108頁1、2兩個題目鞏固學習效果
8.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課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實驗總結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實驗,首先讓同學們進行猜測可能性,然后進行驗證,最后再鞏固總結可能性,這樣會起到更好地使同學們接受的效果。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實用3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掌握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并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其意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與學法
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整個教學過程著眼于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六、教學過程
《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被谶@點,我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因此我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一上課我激趣問道:“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幾個呢?你能用掌聲表示嗎?”學生興趣盎然的拍手兩次。我繼續問道:“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幾個呢?”學生均能用響亮的掌聲回答。接著,我故作為難狀地說:“有1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幾個呢?”這時學生不能用完整的掌聲回答,孩子們面面相覷。有的不由自主地說“半個”,我不失時機的說“對,是半個“,半個該怎樣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朋友――分數。從而巧妙地引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一環節為學生創設了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鎰邮謱嵺`,自主探究。
1、認識1/2。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生活中的物體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嗎?”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各種紙片,折出它們的一半,并說說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認真地折著、說著,個個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接著,請學生上臺演示匯報。有的學生說:“我將圓形對折,一份就是這個圓的一半!庇械恼f:“我將長方形對折,一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边有的說:“我把長方形這樣對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睂τ谕瑢W們的種種折法和語言表述,我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這時我揭示課前的疑問: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接下來指導分數的寫法、讀法,并讓同桌相互交流,寫一寫,讀一讀,引導學生對二分之一的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
這一環節是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大膽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落實了新理念。
2、認識1/4。
在學生初步理解1/2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張紙的1/2,還能折出它的幾分之一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的會說:我能折出這張紙的1/3;還有的說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機總結:像1/3、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接下來,分小組合作學習,拿出準備的正方形紙,折出它的1/4,并涂上顏色,看哪組折法多?我也參與到學生中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交流。然后小組展示成果。
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人人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一起分享學習成果。又通過展示作品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使學生的觀察、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得以發展。
3、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分數知識的基礎上,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已不再是難事。我出示情境圖:快看,小猴子和小豬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時候,它們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2,小豬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這個西瓜的1/4才行!彼鼈儌z誰吃得多?為什么?有的學生會毫不猶豫地說:“小猴吃得多,因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豬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蔽覞M腔熱情地鼓勵這個孩子:“你真了不起!”接著,我又把問題推向更深層:“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看誰能從這些圓中發現規律?”這一挑戰性的問題即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再匯報交流,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把同樣大小的物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分的份數越多,那一份就越。环值姆輸翟缴,那一份就越大。
這一環節通過圖文并茂的生動故事,使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點燃了學生的探索火花,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的獲取知識。
、绶謱泳毩,鞏固提高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我設計了五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
1、看圖寫分數
2、判斷圖形中的陰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圖比較每組數的大小。
我設計這三個練習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讀、會寫、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分數,鞏固本課所學基本知識點。
4、結合生活實際用分數說一句話。
設計此練習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5、折一折:用一根繩子,反復對折,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這是一道趣味性、開放性的練習。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蔽以O計此練習避免了少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㈣質疑反饋,總結評價。
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的自己學的怎么樣?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揚或需要改進呢?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會說,我知道了分數也是一個數;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分數;還有的會說我這節課學的很開心等等。
這樣做,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說課稿01-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06-10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1-21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參考01-14
數學小學三年級上冊《地磚的周長》說課稿01-16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說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