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本節課選自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本教材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針,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本節課所學的 是FLASH( Dreamweaver )制作過程的重要內容,主要學習 的靈活運用,是在學生對 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訓練,激發學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FLASH( Dreamweaver )作品的靈感。
2、教學目標:(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分三個方面)
、僦R與技能:(1)學生通過 操作練習,熟練使用 ;
(2) 學生通過 操作練習,熟練使用 ;
(3) 結合前面知識,特作包含 的作品。
、谶^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教師引導、動腦思考、交流與實踐操作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2)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矍楦、態度與價值觀:(1)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本課內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在協作與交流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價值。
3、教學重、難點:(如今信息技術學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們更要考慮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過程,本著這一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本節課學習,熟練制作 ;
難點:學生通過交流與實踐操作掌握 技巧,并做到與 學科完美整合。
二、說學習者特征
1、學生是 八年級的學生;
2、學生已經學習了 ;
3、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識;
4、學生善于和同學交流,能夠虛心學習他人長處;
5、學生強烈希望自己能夠制作一份FLASH( Dreamweaver )作品。
三、說教學策略
1、信息技術綱要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當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本課的新知識環節中的學習目標是以任務方式出現的,例如 。
2、本課內容比較抽象,我本著直觀性教學的原則,多次采利用直觀演示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比如在 。
3、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 。
4、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增強分析問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新課程改革教學理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采用“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協作提高、觀摩欣賞”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と耄
廣播 游戲(播放 視頻、播放 動畫),學生帶著無比的興奮觀看完游戲(視頻、動畫),我提出:這樣的視頻(動畫)我們也能制作,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制作一件這樣的作品。那就讓我們馬上出發吧。
這樣的設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成功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ǘ┨骄啃轮
本環節以任務驅動式展開分層教學。
任務一: ,
由我來通過屏幕廣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過程,讓學生們觀看我我操作過程中作品的變化是什么?(這樣設計是為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給學生 分鐘,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對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加以強調、說明,同時肯定學生的成績。(我這樣設計目的是及時對學生的操作成果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確定自己的方向)
任務二:如果 ,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操作呢?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時必要的補充,完成書中設定的任務。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不能將結果簡單地塞給學生,而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然后互相討論補充,教師總結。
任務三: ,這是與 學科有關的問題,這個任務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日積月累”后,與同桌交流討論,然后制作演示,適時請幾名同學談一下自己的操作過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學生在交流中彌補自己的不足。
任務四:我們生活中真實的 是這樣嗎?學生回答后,接下來我們共同來學習制作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借助老師的直觀演示學習 。
(三)協作提高:本環節是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升華,是本節課最具閃光點的一環,在這時里既應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討論,又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創新,所以我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了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完成本組的一件個性作品。
。ㄋ模┯^摩欣賞:在這個環節里,我請學生通過屏幕廣播功能去欣賞學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評一評,虛心的學習他人的長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梳理所學知識,加深記憶的目的。)
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書中***練習。
五、說評價:
本節課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采用如下三種方式進行,一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操作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二是在小組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的互評過程;三是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完成自我評價。
總結:
本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過渡語: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動畫方式之一:動作補間動畫,學生學完本節課內容,對于學習后面的形狀補間動畫的內容,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過渡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
具有了經驗型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但思維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鉆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獨立學習能力,興奮性較高,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大,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要多關注學生情緒的波動,給予正確的指導。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習了逐幀動畫,對動畫制作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補間動畫的概念的會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區分元件和實例。能夠利用動作補間動畫制作動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動畫的形式,初步感受補間動畫的制作一般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電子相冊的形式,回顧過去,從而樹立珍惜時間的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語: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紤]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
重點:學會制作簡單的動作補間動畫。
難點:關鍵幀的運用,動作補間動畫的制作方法。
五、教法學法
過渡語: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交給學生如何發現真理,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才是教學的境界,
所以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演示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學習的力量源泉,是學生能力培養與提高的前提。有了興趣,才能喚起學生求知X,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探求未知領域。在導入環節,首先我將聯系生活實際的導入方式,上課之前我將首先請同學們利用上節課作業我要求大家帶的照片,做一個自我介紹,而后,我利用Flash制作的電子相冊來進行自我介紹。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利用電子相冊的形式,讓電子相冊更形象、直觀、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我提出問題,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做一個“炫酷”的電子相冊呢?那我們就利用Flash中的動作補間動畫的這個技巧來制作吧。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動作補間動畫》
設計意圖:新課標告訴我們,信息技術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收集和處理信息,以支持學習、探究和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就設置了和生活相關的內容,既吸引學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和生活的聯系。
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
本課主要分為文字的修飾和段落的修飾兩大部分,從內容上主要是對文字的字號、字體、顏色的設置,以及設置段落的對齊方式、行距等。課程通過任務的完成,來激發學生對文章修飾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也使學生初步感受WORD的強大功能。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的修飾;
(2)掌握段落的對齊方式、行距的修飾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探究學習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識;
(2)學會評價作品,交流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行為與創新: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個性化的修飾。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文字的修飾。
難點:段落的修飾。
4、課時安排
1課時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電腦的學習已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對于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練度。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也已經學習了word軟件的基礎操作,對word軟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
根據具體情況,本課我采取到的教學方法有:
(1)任務驅動。建構主義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2)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借助小組合作討論,通過觀察,自己發現問題,親自嘗試、合作解決、最后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教師為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2、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準備。
1、一篇經過不同修飾過的《寫給祖國的歌》詩歌。
2、網絡機房。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比較分析導入法具有簡潔、直觀、省時的優點。
在課程的開始,先向學生展示課件中兩篇不同修飾過的文章,一篇經過修飾,一篇是純文字。通過兩篇文章的呈現,向學生設問: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讓學生在觀察中,歸納總結出文章修飾的特點。
2、新授
課文內容,是將其分成字體和段落兩大塊。我將其細分為5個任務,每個任務層層遞進式,其中字體、字號、顏色的修飾比較簡單,段落的對齊方式和行距的任務學生理解相對困難。
基于學生已經認識過WORD,并對WORD窗口、菜單欄、工具欄有過認識。在任務提出后,我會將學生以2人分成一組,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嘗試改變文字的字體、字號或顏色,比較改變前、后的效果。教師則對學生操作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情況。
在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探究性學習后,每個小組匯報操作中遇到的困難,請已會的學生上前操作,解決問題。全班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演示操作,以集體講授的方式,告知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的學習中,掌握多一種的操作方法。
當所有小組都沒有疑難之后,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完成文章的修飾。這時由于接受過幫助,學生的操作會相對熟練,所以給定的時間可以較短一些。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探究本課重點之一:字體、字號的修飾,在學生第一次匯報過程中,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
1、為什么要修改字體、字號?
2、修改了之后又有哪些好的地方?
為了學生理解本課難點之一:居中的設置,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居中”有什么作用?
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解釋字號大小和不同磅數的行距,使學生對WORD中的大小有感性認識。
3、教學評價
學生交流作品,我會從字體、字號的大小合適、顏色的合適、文章的整體修飾效果等方面引導學生互評。評價的結果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好在哪里。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總結
(1)引導學生自我闡述學習心得與成果。
(2)教師要提醒學生:適當的使用字體、字號、顏色及行距的設置,可使文章美觀,不能過于夸張,適得其反。
5、課后作業
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激發愛國教育,試寫出一篇《祖國頌》,并對文章進行修飾。
【中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中小學體育說課稿12-08
中小學音樂說課稿11-09
中小學足球說課稿11-11
初中說課稿《信息技術》11-03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12-21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07-31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08-28
中小學數學說課稿11-08
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稿范文12-28
信息技術的小學說課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