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7-03 22:50:13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7篇)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角的畫法》是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和角的分類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按給定的角的度數畫角并能靈活的運用三角板中的角來拼出新的角。學習這些內容,對于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知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許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

          教學難點:用三角板拼角以及靈活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說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畫法的知識接觸很少。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的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用最直觀的教學和總結的三步法讓學生感悟畫角的方法,同時結合三角板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拼出特殊的角。既讓學生學會了畫角,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節課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觀動態的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另外還運用了各種教具讓學生來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了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種角。

          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畫角。

          板書課題:畫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角的畫法

          問: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說明要畫一個指定度數的.角,也要用量角器來畫。

          出示例題:畫一個65°的角

         。1)請同學自學角的畫法,書P42

          (2)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畫一畫。

         。3)說一說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師講解說明。

          2、做一做(P42、2)

          分別畫出45°、105°的角

          讓一名較好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注意畫的步驟。

          3、(1)介紹三角板中的角,并讓學生活動,看能組成那些角,

          (2)讓同學根據三角板中的角,畫一些特殊的角。

          三、鞏固練習

          1、P43、2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列各角,并說說它們分別是哪一種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別畫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ㄒ唬┯螒驅,激發興趣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2+3怎么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ǘ﹦邮植僮,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睆亩僖淮谓沂玖艘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后借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苯柚钚缘恼Z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ㄎ澹⑷n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新課標里提到“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為:

          1、 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 結合具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能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3、 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

          1、 周長的認識。

          2、 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能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樹葉圖片。

          (二)、引導學生學習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三)教學過程:

          一、探索對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學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體圖形,而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會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在第一個層次我采取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以常見的樹葉為例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首先創設一個具體情境:為了迎接五城會的到來,小瓢蟲星星積極開始了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到青葉操場上跑步。用多媒體演示小瓢蟲星星在青葉操場上兩次不同的跑步路線,讓學生觀察跑步路線是否相同,分小組討論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而漲,當學生觀察得出結果:一次沿著青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最后跑到終點剛好跑完一周,另一次還是沿著樹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但是最后沒有跑回樹根,離一周還差一點。在此同時教師揭示周長的概念:剛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樹葉一周的長度,也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兩次不同爬行過程的比較,學生的腦中形成了周長完整的表象。在這一教學層次中不是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合作交流,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長的概念。

          二、動手操作,落實概念。

          在學生的具體觀察,比較后,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后,出示多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使學生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征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了之后,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三、因勢利導,探索發現。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

          在學生對周長有感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組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么辦?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套在圖形上,在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②把圖形簡下來在直尺上滾動③量出各條邊,再把各條邊相加。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滾動剪下來的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組成該圖形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得出該圖形的周長。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

          學生在自身的探索討論下求出了這些圖形的周長,

          這時再出示圖形中較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讓學生求出他們的周長,這對于計算出以上具體圖形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的簡單。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以下幾種做法:

          長方形的周長:

         、4+2+4+2=12(厘米)

         、4×2+2×2=12(厘米)

         、(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

         、3+3+3+3=12(厘米)

         、3×4=12(厘米)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新課標提倡算法的多樣法,而現實生活中正正規規給出長寬求周長的例子少之又少,為了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與生活實際,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唯一,不總結公式。

          四、解決實際問題。

          1、 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圖形,并通過測量移動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邊線移動的過程,直觀地說明每組題中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讓學生直觀的感覺到圖形的周長和圖形大小無關,只和組成圖形的邊長有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2、 伍校長想在咱們學校周圍修上一堵新圍墻,你能幫伍校長算算圍墻要修多長嗎?

          新課標里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求出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圓柱體物品大量存在于幼兒周圍,幼兒在生活中、建構中經常接觸它們、使用它們,是幼兒熟悉的,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模糊的,不能很好的與實際相結合,因此,在大班幼兒認識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顒觾热菡J識圓柱體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既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通過圓柱體的認識可以進一步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和區分周圍物體,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想象。

         。ǘ 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要求“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苯Y合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展水平,我確定了以下三個貼近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活動目標。

          1、認知方面: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會辨認圓柱體。

          2、能力培養;觀察、比較、發現圓柱體與球體的不同,并樂意講述自己的發現。

          3、情感態度:養成整理材料的良好學習習慣。

         。ㄈ 重難點

          根據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感知圓柱體的特征,會辨認圓柱體。通過讓幼兒動手進行探索式操作,在操作中有目的地充分體驗,再進行集體教學,組織討論,引導發現,運用課件條理歸納,最后再分組操作,在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中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ㄋ模┗顒訙蕚

          根據《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用不同感官、不同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過球體。

          2、物質材料準備:

         。1)教具:若干圓柱體形狀的物品、小球;課件,多媒體設備;“圓柱體家”。

          (2)學具:每人一塊小圓柱體積木,一個圓形紙板;筆、記錄紙;棉線;硬幣每人10個。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我除了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幼兒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采用集體教學與分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運用操作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學習上的支持。

          三、說學法

          同時,我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官學習,即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記錄、討論、練習等學習方法,從感知入手,以感知體驗為主要渠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通過視覺和觸覺的聯合行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發現圓柱體的特征,與教師、同伴交流圓柱體的特征,并通過判斷、練習等一系列過程,不斷獲得圓柱體的知識和經驗。

          四、說活動過程

          綜合以上內容,結合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我將活動設計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環節。

         。ㄒ唬╅_始部分

          1、讓幼兒玩球體、圓柱體物品,對比感知不同點。

          活動一開始,教師以請幼兒玩玩具的形式引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在玩中調動已有球體知識去對比、感知圓柱體的特征,從而明確兩種幾何體的區別。

          2、師幼共同歸納球體、圓柱體的不同點。

          教師提出問題:你剛才玩的玩具是什么形體的?球體、圓柱體長得有什么不同?滾的時候有什么不同?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再做示范歸納。

         。ǘ┗静糠

          1、操作記錄,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教師讓幼兒動手進行探索操作,操作前提出“你們覺得圓柱體上下這兩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呢?上下是不是—樣粗的呢?”等問題讓幼兒思考,為幼兒的感知、測量環節有效地設置了懸念。之后讓幼兒帶著問題,通過用圓形紙片比上下兩個面的大。挥脠A形紙片比一比、用棉線量一量等操作和觸摸,觀察積累有關圓柱體的多種體驗,使感知活動有目的地進行,逐步深化,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2、分享討論,歸納圓柱體的特征。

          從幼兒學習特點出發應該是操作探索在前,演示、講解在后,在分組操作的基礎上,進行集體教學,組織討論:圓柱體到底長得什么樣?教師用課件演示,讓幼兒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把在分組活動中分散的、表面的、感性的體驗進行整理、條理歸納,引導幼兒發現:圓柱體上下都是一樣大的兩個圓形、側面一樣粗,放倒了能滾動。這樣有利于感知經驗的升華和認識的深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觀察判斷,辨認圓柱體。

          出示課件,讓幼兒從各種圖形中辨認圓柱體。辨認變式、非正置的圓柱體物品,既鞏固了圓柱體特征,又改變了幼兒只對典型特征的圓柱體單一、刻板的認識,使幼兒克服思維定式,進一步形成相應概念,鍛煉思維的靈活性,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4、聯系生活,說說圓柱體的物品。

          幼兒到了大班,表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因此可在積累感知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運用表象學習數學。讓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說說有哪些東西像圓柱體,如:牛奶罐、薯片筒、圓鉛筆等等,雖然大小高低不同,但都是圓柱體形狀的。這樣在感知的基礎上發散思維,有利于幼兒能動地建構圓柱體的知識,也能讓幼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5、 分組活動,鞏固深化對圓柱體的認識。

          幼兒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于練習活動,因此教師讓幼兒借助分組活動,深化學習。根據目標和不同幼兒的需要,提供程度不同的材料,使材料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1)操作:用許多硬幣變出高矮不同的圓柱體。

          (2)作業單:按箭頭方向用紅筆沿虛線連成一個圓柱體;找出四周的圓柱體,從1開始接著編號,將個數寫在方形的格子里。

         。3)操作:從籃子里找出圓柱體的物品送到“圓柱體的家”,不是的說說理由。

         。4)作業單:說說哪些物品像圓柱體,像的打“√”,不像的說說理由。

          活動前交待幼兒按規則、要求操作,在操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有利于幼兒從各自不同的程度上向前發展,又鞏固加深他們對圓柱體的進一步認識。

          (三)結束部分

          1、以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的活動情況。《綱要》指出,評價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因此不管對能力強的還是弱的都給予積極評價,培養自信心,不抹殺學習興趣。

          2、組織幼兒整理活動材料,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做準準備。

         。ㄋ模┗顒友由

          1、數學區:繼續投放作業單讓幼兒感知和尋找圓柱體

          2、美工區:用長方形紙做圓柱體,利用圓柱體紙筒進行制作活動。

          3、體育游戲:趕小豬——用棍趕“小豬”(球體、圓柱體)。

          4、家園配合:引導幼兒繼續尋找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

          一個數學知識點不是只依靠一個集中數學教學活動就能解決的,數學教育還應與生活、游戲結合起來。因此,教師設計了延伸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游戲中進一步深入進行多方探索,持續積累經驗,鞏固所學知識;同時讓幼兒回家尋找有關圓柱體的物品,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厘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厘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厘米,最后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后,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這樣有利于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后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系,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厘米, 1毫米之后,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厘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后,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桿高 10米 ,鉛筆長 10厘米 ,身高 120 厘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采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厘米,最后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厘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厘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厘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厘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游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后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F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于學生對1分米、1厘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ㄒ唬┱f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ǘ┙虒W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面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ㄈ┙虒W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因為這是今后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征,探索求證圓的特征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ㄒ唬┘とぃ

          生活導入(西瓜、奧運五環)引出圓是平面圖形。用圓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觀,例舉生活中的圓。

         。ǘ┏醪礁兄

          1、設疑引起思維沖突:直尺畫圓(圓的特征)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2、通過看古人畫圓、多媒體畫圓、嘗試畫圓,師板演,二次畫圓,總結圓規畫圓(畫圓步驟:定點、定長、旋轉圓規)定點不能移動,定長不能改變。

          (三)認識半徑

          老師想把剛才畫圓的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畫出來,應該從哪一點畫到哪一點,用手指,可一畫幾條,無數。區分圓上、圓內、圓外。

          (四)認識直徑

          讓學生上來用直尺擺,還可以怎么擺,無數條,關鍵是什么。

         。ㄎ澹┱J識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里,一條半徑,再畫一條、再畫一條,通過量一量,得出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相等。再通過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徑、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得出:D=2RR=D/2

          為什么有些圓大有些圓小,是不是你們的圓規質量有問題?

          定長決定大小,定點決定位置

         。╈柟蹋

          找一找,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ㄆ撸┩卣梗

          生活中的圓的作用,車輪,把對圓的認識延伸到點的軌跡,為后續學習作鋪墊。

          這一練習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意在學生對圓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就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加以驗證。學生積極思考、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極大地被調動起來。

          這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悅,增強信心,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的。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征,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三、教學反思:

          我能按新課標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習方式,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以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每個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導語清晰、連貫能吸引學生。

          圓的認識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線平面圖形認識的擴展,是對曲線圖形的初步認識.本課的教學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引入學習內容,加強操作實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注重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習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簡要歸納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學生感興趣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車軸放在輪的中央,讓學生帶著生活中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觀察圖片、觀察實物,最后引導學生概括圓的概念。整堂課始終處于現實背景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啟發學生原有認識,構建數學模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在對圓的各部分認識中,還是對圓的特征的探索,教師都讓學生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動,去進行自主探索發現,獲取圓的有關知識,掌握圓的特征.注重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

          3、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中的工具作用,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創設學習情境,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全國一等獎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一等獎說課稿06-07

        小學數學說課稿一等獎模板03-28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一等獎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加法一等獎說課稿(通用15篇)12-07

        小學數學一等獎說課稿優秀(通用10篇)11-06

        小學語文一等獎說課稿04-23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數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說課稿一等獎03-10

        小學《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一等獎03-14

        動與靜的小學說課稿一等獎03-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