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課是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節識字課。本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洞合那锒纷鳛槿珒越滩牡牡谝徽n,在整冊教材中起著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1.識字、賞詞的學習是基礎,識字的意義在于學以致用,是在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2.本課的內容韻律和諧,易于朗讀,且蘊含著濃郁的文化韻味,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對后面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3.執教此內容時正逢冬去春來,是一年的開春之際,從教材結構編排和時間安排上來說順應了時節特點。4.《春夏秋冬》這一課是一年級下冊的開篇又是識字課,剛開學,學生的學習從識字開始,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這一單元,從學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學生喜聞樂見的猜字謎,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插圖、字謎、形聲字規律等識字,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欣賞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通過欣賞,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感受四季之美,激發對大自然喜歡的情感。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達成實現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學情分析:
作為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由于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同,識字量和識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了解了這些的基礎上我對本班又做了進一步的小調查。
課前小調查:
。1)你是否上過學前班?
。2)看書時你會因為不認識字而苦惱嗎?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
本班有26名學生,情況如下:在課前調查中,你是否上過學前班?56%的孩子選擇的是,這說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識字基礎。看書時你會因為不認識字而苦惱嗎?全班有22人表示為此感到很苦惱,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100%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篇課文?梢姡合那锒募镜奶攸c在學生頭腦中是有印象的,同時也反映出學生愿意認識更多的字。那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感受詞語學習的魅力成為了我本課思考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本課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能力與方法:
通過聯想、圖文結合、多種形式讀記等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賞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知識:
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認識雨字頭和雙耳旁2個偏旁;讀好詞語和短語。會寫“春、冬”2個生字。
三、教學過程
為達成教學目標,本課主要采用互動式與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方式。本節課上,根據學生識字較少,缺乏詞語欣賞的情況,引入了大量美景圖,并設計了畫圖識字,韻律讀詞的活動,從而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機會,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考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包括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通過聯系舊知,遷移導入新課。
環節二:通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環節三:通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環節四:通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下面逐環節進行介紹:
環節一:通過聯系舊知,遷移導入新課。
一上課,先請學生回憶背誦一上課文《四季》,順勢提出問題: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課題《春夏秋冬》。
這一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他們對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認知,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背誦熟知的課文,喚醒學生對春夏秋冬的美好回憶。
環節二:通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這一問題切入到第二個環節的學習。為了讓學生讀好、讀準“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這四個詞語,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讀、同桌檢查讀,小組開火車帶讀、去拼音詞卡讀、看圖配詞讀、圖文搭配連線讀以及最后的配上音樂有節奏的韻律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斷地認讀過程中識記、感受學習內容。
接下來,通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讀詞。例如在認識“吹”時,老師引導:春風一吹,大地一片生機,你會吹什么?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吹”字?學生通過做動作、聯想、加一加、組詞、形聲字等多種記字方法識字。在認識“霜”時通過圖片的引入,強化學生對“霜”字的記憶。
環節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教學資源,多種形式的認讀,在不斷地復現中識記生字詞,每一次的認讀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新一層次的提高。通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圖文結合,加深學生感官——眼看的體驗,強化他們的感受和認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課的教學難度,突出了教學重點。
環節三:通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識記了生字、認讀了詞語也想象了畫面,接下來是不是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呢?這時我又想到了《語文課程標準》里的話,它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實用結合!睆纳钪衼恚缴钪腥,基于這一思考,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環節,“畫圖”識字,韻律讀詞。有了前面的引導、鋪墊,學生基本掌握了圖文之間的聯系,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自主權充分地交還給學生,請他們一起來“畫畫”,通過展開想象在黑板上描繪出一幅美景圖。在學生描繪時,我及時抓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相關信息,相機引導學習“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等短語中的生字詞。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以“畫畫”為學習資源,通過聯想和想象,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詞語、貼圖、識字,在情境中學習,玩中學,學中悟。
最后針對這些詞語、短語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我將學習內容編成輕松有趣的小兒歌,輔以美景和音樂,學生在欣賞、感受中理解,在節奏韻律中學習,學習形式更為活潑,學習內容更利于學生記憶。
環節四:通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一生受益的法寶。在指導書寫這一環節,我不僅注重學生的書寫質量,更關注對他們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引導和培養。這一環節中,學生首先通過觀察、交流感受漢字的整體結構和關鍵筆畫,然后在教師范寫與書空的過程中感受每一筆的寫法,最后落實在書面上,親自體驗,描一個,寫一個。書寫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過互相評價,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在修改中進步,在鼓勵中成長。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以觀察課堂生成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整節課。
2.課堂結束后,觀察學生書寫的字跡是否工整,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能從實際行動中真正去熱愛大自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3.激勵性語言評價。
五、教學特色
與以往教學相比,本設計的特色之處在于: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結合課內外,采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創造性地選擇以“畫畫”識字、學詞和韻律賞詞、讀詞為教學資源。
(一)根據學生情況安排教學
根據課前調查,44%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識字存在一定困難。全班84.6%的同學會因識字少影響自己的閱讀。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落差較大,因此,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學習是主動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貫徹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
。ǘ┬纬苫雍腕w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整堂課中,既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又有情景體驗。多種形式的讀,欣賞和想象,讓學生們敢說,愛說,這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憑據,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繪畫當中,展開想象,學詞貼圖,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拍手說兒歌,在音樂和美景中,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從而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教材簡析]
《三個小伙伴》是鄂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愛和奉獻”篇中的一篇課文,該童話講述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三個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伙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后,三個小伙伴非常高興。故事告訴孩子們“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課文語言簡潔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有“語文味”,通過情景創設,互動閱讀等多種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體現語文的“讀味”,;在教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實現圈點批注的“寫味”;在語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實現品詞品句的“品味”。
[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懂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興趣地合作表演好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會三個小伙伴互相配合、各顯其能,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從中明白事理。體會三個小伙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制作課件能表現文本內容、動物頭飾。
[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情境圖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三個小伙伴,他們去干什么呢?在說話的練習中相機理解生字詞“一起”。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栽樹吧。
情境圖二,樹上的葉片上含有生字,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說課的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中的第三篇課文《菜園里》。本課以一幅菜園豐收圖為背景,配有九個蔬菜名稱,和一首帶有六種蔬菜特征的韻文組成。本文極具生活特色,體現了讓學生生活中學語文,培養觀察能力的意識。本課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瑯瑯上口,非常適合朗讀訓練,在朗讀中又能豐富學生對圖中蔬菜名稱加以鞏固。
說學生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少跟著父母一起去田里、菜市場,對于各種蔬菜的認識也是來自于飯桌上的。又因為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結合圖片展示蔬菜及名稱,有利于學生認識生字,感知生活。
結合本課的特點,學生的學情,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們的特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隨父母去一次菜市場,認識一些蔬菜,并制作一張你認識的蔬菜的卡片。2、課件,生字卡片,蔬菜圖卡及詞卡。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說教法:因為本課以識字為重點,把看圖、識字、學詞結合起來了,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了。所以我打算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習生字、新詞,解讀來自生活的信息。在朗讀教學中,我采用領讀、開小火車讀、你聽我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識字教學中,我采用課件演示和教師板書相結合,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說教學過程
遵照學生從直觀到形象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為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興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一位名人曾說:“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如:我課件出示買菜畫面,并出示九種蔬菜的實物:“這節課我們要給它們貼上標簽!边@種實物的出示,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形象教學,又調動起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九種蔬菜。
當學生為九種蔬菜命名感到為難時,出示兒歌,通過小組讀、討論,判斷九種蔬菜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在教學前,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引發學生積極質疑,主動探究、思考的習慣。
三、主動識字。
在認識了各種蔬菜后,利用給蔬菜貼上標簽的游戲,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教師用“用什么方法來記這些字呢?”既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權力,又能讓學生在原有生活實際基礎上快樂地識字。識字后,通過各種游戲讓學生加以鞏固,真正做到“樂中學,學中樂!
四、讀中感悟。
字詞的教學離不開文本,學習字詞又是為了能更好地朗讀、理解課文。字不離文,文不離字。在學生學會了本課要學的生字、新詞后,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到文本中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環節。本課的兒歌瑯瑯上口,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因此,我通過合作組讀、同桌讀、對讀、齊讀、指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蔬菜的特點,體驗讀書的快樂,同時通過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文本是教材,并不是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我在最后學有空間的情況下設計了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兒歌,給你知道的蔬菜編兒歌的環節。既讓學生再一次鞏固了識字,又強化了學生對其它蔬菜的直觀形象認識;既培養了美感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對教材的拓展、延伸、補充,確實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六、寫字。
一堂課中,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寫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后的幾分鐘里,我安排了“卜”“心”的書寫教學環節。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識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努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一、說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中的一首詩歌。詩歌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通過本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北京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析學情
低年級學生對首都北京有一種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學中要點燃這種激情,巧妙利用,引導學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誦中感受北京。由淺入深,不斷提高。鑒于大部分學生沒有親自去過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北京的風光,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為情感的激發創造條件。
三、說理念
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入手,以活動教學為主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一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3、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
四、說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椎》要求,結合新教材重點和學生特點,《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為:
1、知識目標
鞏固13個生字、8個詞語及2個偏旁,會寫“足、走”2個字。
2、技能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培養。
3、情感目標
(語文課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朗讀教學是重點;讀好詩中的長句子,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感情是難點。
五、說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在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首先出示北京的掛圖,配以優美的語調講解北京的各景點,并配以悠揚的樂曲,之后請學生靜靜地聆聽《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歌,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引發出學生的情感。我還通過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帶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獲得與作者相似的情感體驗。
2、以情育情,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教學時,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表達抒情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一旦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便會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壯觀”一詞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錄像,對于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學生來說,這一刻,他們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們神情專注,已經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赐赇浵,我借情續情,請學生把剛才看到的升旗場面讀出來,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升華,我又抓住時機請學生一起體驗:如果你現在站在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現場,你會怎么做?接著,借勢請學生再欣賞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心里話::現在,你最想對北京說些什么呢?通過相互的交流,學生的情感再次與課文中情感產生共鳴。最后,我和學生一起誦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無聲勝有聲,愛國之情已經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了。
3、情感的升華:
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目標、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學生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后,學生已經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滿了對北京的向往。
六、說教后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學習規律,在教學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真正從學生出發,使學生快樂求知的有效手段之一。
2、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新鮮、有趣、貼近學生,希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里》。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一)教材理解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磮D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學生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后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范讀時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第二環節:生字認識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采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重點指導“三”、“四”、“十”和“里”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里”的聲母是邊音,(這里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并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第三環節:了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煙村四五家”并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后,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么?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梗ㄕn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課間休息:做識字游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松。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并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并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在這里,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后,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 教材分析
課文《李子的核》是一篇敘述性較強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從沒有吃過李子的萬尼亞在李子的誘惑,好奇心的驅使下吃了一個李子。在孩子因為害怕而不敢承認的情況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事情的一個發展線索和爸爸的這個巧妙方法是怎么會讓孩子從不敢承認到最后無意識的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個難點。為了屏除課堂內教師煩瑣的講解,讓學生反復讀文,在讀文實踐中,解決難點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并在讀文實踐中,聯系課文的有關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說規范的話,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二 學情簡介
滬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李子的核》說課稿:課文講述的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一個道理:要做誠實的人,學生在讀了課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如果課堂上仍反復圍繞“誠實”這個觀點,課堂教學的氛圍一定會變得枯燥、煩瑣、沉悶,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從中也讓學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發展順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三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指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讀準平舌音“算、滋”的發音,學習部首“皿”。
以往從讀音到筆畫、筆順、偏旁、結構、字義,看似嚴謹,可學生對那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卻毫無興趣。其實識字在成為閱讀基礎的同時,閱讀也是幫助識字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所以漢字的教學萬萬不可脫離語言環境。同時由于識字量、教學時間等因素,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對需要強化的生字進行重拳出擊,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別對上海學生而言是發音上的一個難點,教師應該關注。并結合課文內容,聯系實際讓學生看圖學習部首“皿”。
目標二: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并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萬尼亞兩次說話時不同的語氣,根據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要提高語文知識能力,都離不開閱讀。在讀時字字咬準,句句讀對是朗讀的基本要求,也是整個一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傳授朗讀技巧,緊扣文意,幫助學生聯系實際,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
目標三:能在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讀懂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感悟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這是一篇敘事的課文,萬尼亞的心情變化離不開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而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也離不開萬尼亞的行為和想法。為了要讓學生了解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滲透“要讀懂課文,一定要聯系上下文”的學習方法。
四 教法:
1、在快樂中識字 在識字中學習
在教學初,李子核的實物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到了學習生字“核”上,讓學生交流各自的記字方法。在落實部首“皿”的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書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皿字底的一般書寫規律。
但我們是否就只是為了識字而識字呢?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識字來滲透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漁”。在學習“核”時,要求學生看教師板書,并跟著書空,學習部首“皿”時,幫助歸納帶有“皿”的字,結合字形來了解字意思。前者培養了學生靜心看,認真學的習慣,后者滲透了學習要時常歸納的方法,并幫助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字形意結合的特點。
2、閱讀教學以讀為本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見的基本訓練方式。它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訓練項目。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以聲釋意的活動,在教學中學生對生字的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都可通過朗讀去獲得,去感知。
1)讀的形式多樣——自由散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
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沉浸再讀書中,課堂內書聲朗朗,情意濃濃。學生在反復讀文中認識了生字,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人物心情的變化,真正提高讀書的效益。
2)讀有層次 有指導——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
讀通課文中的句子,目標是在識字上;第二次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整體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講述課文講述的事情;再讀課文,質疑問難目標定位在了解課文的內容上。第三次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反復讀文的基礎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現了爸爸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與眾不同之處。帶著自己的疑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聯系上下文,發現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處。通過重點指導朗讀萬尼亞說的話,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加以體會。通過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培養學生靜心讀書的好習慣。
3、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出發
教學環節的'設計不能脫離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否則再精彩的教學設計也只是教師一人的作秀。
在識字教學中,結合課文生字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重點放在了讀準“算、滋”的讀音上,反饋初,有部分學生不能咬準字音,但通過反復的讀詞、讀句、讀文,全班都能達到讀準字音的要求。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萬尼亞并不是一個貪吃的孩子,組織學生交流平時吃李子的體驗,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從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闡述得非常的誘人,萬尼亞一個從來沒有吃過李子,經過反復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個李子吃的行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溝通,這也是爸爸沒有批評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讓他承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爸爸為什么這么說”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在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時,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在了解了萬尼亞的心情后,學會對要求讀出的語氣一氣呵成。
五、學法
1、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是通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質疑同樣是一種能力,學生如何運用,運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 主動的質疑中掌握知識,學會思維,發展智力,這便是質疑教學法!毒拍炅x務教育語文課程》在課程實施方面也明確規定,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強調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課上我主要培養學生“讀思中質疑”,在讀思過程中質疑,既能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進行主動的探究,又能促進學生學、思、疑、問、悟的結合。當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課文時,他們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產生一些針對強的具體問題。在本堂課上,當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爸爸說的話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質疑。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問: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謊了,不是罵我,就是打我。可是課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謊了,為什么不打也不罵?有的問:不但不打不罵,反而是擔心孩子吃了李子核會肚子疼?還有的直接就質疑爸爸說的話是不是真的……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既領悟了課文的內容,也體會到了孩子不是個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用了一個“嚇!焙⒆拥姆椒,讓孩子說出實話。
在學生主動參與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得以解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2、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
兒童說話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情,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必須從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學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啟蒙和過渡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教師必須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培養兒童的說話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說話,減少說話的難度,我創設情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話。如:看著媒體上李子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吃過的李子說說李子的誘人。接著,說說看到了誘人的李子,萬尼亞在李子跟前走來走去,他會想些什么。這些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得說話不是一座空中樓閣,說話就是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規范地說出來。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說標準的普通話,說禮貌的話、完整的話。這樣創設情景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口頭說話、口頭作文的教學任務。
3、認真傾聽
聽和說是一對“雙生子”,培養良好的聽話習慣,可以促進說話能力的提高,經過多年觀察,我發現一些不善說話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會聽老師講話,不善聽同學發言。因此不利于吸取別人說話的優點。為此,我們要求學生在聽話時主動調整自己的大腦,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聽清說話人的每句話、每個詞,盡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對聽到的話還要進行重現、總結、評價,區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覺記憶某些需牢記的要點。
六 實施
在教學設計時,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注重朗讀興趣的激發。
2 注重認真聽,培養說話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冰花千姿百態和晶亮潔白,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以讀促學,使學生認識體會冰花的美麗多姿、晶瑩透亮、潔白無暇,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生分析:
剛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對生動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課文寫的是北國特有的景致冰花,對于生長在北方的的小朋友來說,冬天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賹W會本課6個生字,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勰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偻ㄟ^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谕ㄟ^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4、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5、理論依據: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及課內外知識的緊密結合。
6、說教法、學法
。1)指導觀察法
(2)多媒體演示法
。3)朗讀積累,說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后再啟發發揮想像力,照著書上的樣子說一說冰花還像什么?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蚰芰Φ那ㄒ啤?
7、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早上學冷不冷?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自由回答。
師:冬爺爺給我們準備了一份精美的禮物,那就是美麗的冰花!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親切的談話,由學生的生活導入,從而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接著,我讓學生拿出一周之前布置的作業:拍攝冰花的照片,學生把各種姿態的冰花照片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語文課內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強調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打破傳統語文課分析課文的教學模式,努力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二、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冰花的美。
我在網上收集了大量的冰花圖片,配上美妙的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這些冰花給學生視覺上的美感,并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去感受作者描寫冰花的語言美。
三、貫穿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
讓學生帶著美的感受去朗讀美文,更能引起共鳴。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讀書方法:如男女生比賽讀,同桌讀、小組讀、跟老師比賽讀等形式,把學生的朗讀落到實處,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點,在朗讀感受冰花的美,作者語言的美。
四、讀中評價,給予鼓勵。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評價、生與生評價、都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滿足學生的進取心,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評價的語言也要豐富,避免單一的評價方式,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如;聽了你的朗讀,你把冰花的千姿百態展現在我們眼前,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了。
五、抓住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想象力訓練和語言訓練。
1、出示文本的重點句:他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重點句,我通過給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冰花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冰花的冰花的美,從而讀出冰花的美。]
2、師說:冰花是千姿百態的!隨后又出示了許多冰花的圖片,請同學們觀看,發揮想象力,說說這些冰花想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很自然地聯想到許許多多的事物,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幻燈出示句子:像.像像.。句式練說比喻句,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使學以致用,及時拓展,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借此滲透比喻句的概念。這個練習要求不能太高,應充分考慮到各各層面的學生,以激發想像為主,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
3、感受了不同姿態的冰花,引導學生讀書
教師質疑:冰花還美在何處?重點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瑩、潔白。
[設計意圖:這些詞語體現了冰花的多,質地和色澤的美這些詞語時,我及時出現了冰花透明光亮,數量和多的圖片,借助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挖掘詞語的含義,直觀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細心體味去理解,然后指導朗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在啟發學生心智
師:看到這樣美麗的冰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驚奇、贊嘆!
師:讓我們再來學習第一句。
還是通過喚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感受來理解什么是驚奇?就是驚訝、奇怪的意思,小童和我們有一樣的感覺。接著出示小童的話。指名讀。引導喊出驚奇的感`覺?梢赃呑x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這又是一次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詞語的例子,朗讀時加上動作更能提起學生們的興趣,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動態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5、在學句中相機學習生字他、它她。
教師指著句子中的他問:這個他是指誰?學生說小童。教師解釋:他是個男孩子,所以用亻。緊接著啟發學生,你會不會記他字?學生肯定會用上一課中的她來記憶,教師抓住切入點,再追問下去:文中她是指誰?學生異口同聲大海。教師點撥:作者把大海比作媽媽,媽媽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師再指著句子:它在課文中是指誰?學生答:冰花。師:冰花是人嗎?生:不是。師: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寶蓋頭的它。隨課文識字,可以將字的音、形、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字是本單元識字的難點,把它們放在課文中,結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獨厚的現成的語言文字環境來,將字音和字形相結合著來理解,直觀生動,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及時練習,鞏固加深,實現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課文《美麗的小路》。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學目標,第三是教學環節。
【教材分析】
(點課件)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睹利惖男÷贰肥且荒昙壵Z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要保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c課件)這堂課我想讓學生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先、干”等6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為為難的地方。通過反復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c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采用情境導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后,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它美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著說說這兒美麗的景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c課件)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介紹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點課件)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文中的生字較多,我主要利用課文的學習,分散到兩課時或三課時中識字。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次,讀準字音。
。、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學生由于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于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愿學習。
。、根據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凈、生”等。
。础⑦M行識字方法指導?衫檬熳旨悠缘姆椒ㄗR字,例如:爭取的爭加兩點水變成了干凈的凈。汽車的車加上兩只的兩變成了車輛的輛。形近字比較法識字,如:堆積的堆和推開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凈的干。反義詞比較法識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較法識字,如:九個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雞的雞和積極的積。
5、通過識字游戲鞏固漢字。游戲能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三、朗讀課文,促進感悟
。c課件)接著進入朗讀課文,促進感悟的環節。這是學生本課學習中的難點。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
1、比較讀:
老師范讀“我會讀”里的句子,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問號、句號、感嘆號的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然后學生練讀,體會這三種句子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
例如: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兔姑娘和鴨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嘆:“啊,多美的小路!”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麗的物品時是怎樣的心情,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
。场⒈硌葑x:
在理解了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將課文的5~8自然段來演一演。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劇組,先分小組演,再在全班抽小組進行比賽,評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學頒發“最佳表演獎”。課本內容的表演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得到施展。我覺得這也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更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四、指導寫字
。c課件)在指導寫字的這個環節中,我覺得重點指導的是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例如:明字和凈字要注意寫得左窄右寬。“起”字和“趕”字的走字旁,筆畫要伸長略平些,注意要寫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五、欣賞、拓展
。c課件)在欣賞、拓展環節中,我安排一個說話訓練,讓孩子們想象說話。出示多媒體課件,啟發想象。幾個小朋友在美麗的小路上,一個老爺爺正和他們高興的說著什么?可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說話,更鼓勵說出與課文不同的句子,鼓勵說出跟別人說的不同的句子。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六、課外作業
。c課件)最后,我結合課文,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
如何為學校“美容”?
這樣既拓展了語文課程資源,把凈化校園、環保知識收集宣傳引入語文學習的園地,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了學習、展示的舞臺。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9
一、說教材
《 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地3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六行兩句,課本配有兩幅插圖,通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本課的安排,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現將《家》一課第二課時擬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會讀《家》這首詩。
。2)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并結合圖理解字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四、說學情
學生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過通過觀察、思考、聯系生活,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五、說教法
這節課采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簡筆畫、游戲、教學掛圖等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讀、主動、自覺地為解決問題而讀,如通過同桌讀、男女生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等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有利于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了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本節課“讀”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本課詩句優美,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主要讓學生通過誦讀,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親切的感受,在讀后兩行時,要讓學生帶著在祖國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先用簡筆畫畫出一間房子,然后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呀?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出:家。讓學生說說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家?讓學生通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細細體會,美讀欣賞。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通過朗讀,讓學生結合觀察圖,在讀中體會詩句的意思,把你認為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理解,試著讓學生把一句話換成別的說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后進行討論,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師相機出示全詩,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觀察,比較他們之間的聯系,能過很好地突破重點,理解難點。
3、游戲復習,擴展訓練。
(1)做找朋友游戲。指名幾個同學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找出相對應的家。通過游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
。2)擴展練習,除書上介紹的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最后集中訂正。
(3)小結(由學生完成)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簡練精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復述課文,本板書又是一個從讀到說的轉變,同時為學生說話、寫話提供了提綱。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0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為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仔細觀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說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啟發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仔細觀察,善于思考道理。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2、難點:
。1)理解“奇怪”“自言自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知道花生在地里結果的這一特點。
四、說學生
1.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表演對小松鼠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積極探討。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景,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開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瞧,它來了!大家看看是誰啊?———(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誰還愿意和它說說話?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會想到一個什么詞?聽他在跟你們說什么?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的話---謎語)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樣東西,你們能幫我找找嗎?這件東西啊,它是“紅房子,麻帳子,里面有個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嗎?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4、那就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題目《小松鼠找花生》,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鼠”“找“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
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師指導有些長句的朗讀。
3、誰愿意來比賽?(各小組選一個學生分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花生開花的畫面)隨機教學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畫面的景色。你喜歡這些小花嗎?為什么?課文里指什么鮮艷,鮮艷是什么意思?
課文里的“格外”一詞,應怎樣理解?可以換成哪些詞?
設計意圖: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換詞理解“格外”“鮮艷的()”的教學,注重了低年級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2、這些花真美,我們看到了,小松鼠和鼴鼠也看到了,聽他們在說什么呢?
3、帶上你做好的頭飾,當一當小松鼠和小鼴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加以指導。)
4、哪只小松鼠準備好了,可以上臺表演呢?(請學生表演讀。)
5、聽了鼴鼠的話,小松鼠可真高興,這時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啟發學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樹上長滿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師引讀:小松鼠很高興,他想:
設計意圖: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
第三、四自然段
看著鮮艷的花生花,聽著鼴鼠的介紹,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興,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又怎樣呢?
1、理解“每天”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想象理解,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兩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時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這么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這時候小松鼠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語”
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理解運用“自言自語”這個詞。
1、是誰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幫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說的時候要注意說出你的理由。
2、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資料: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狀復葉。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長,鉆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我國栽培極廣,黃河下游各地最多。
。ㄋ模、再讀課文、回歸整體
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避免逐段逐句地進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學習的主體性.
。ㄎ澹┞撓瞪睿卣寡由
1、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紅薯、藕……)
2、課文里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小朋友們只要你再動腦筋,還會有一個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為題目再編一個故事嗎?試一試吧!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會給別人以補充和幫助,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但由于能力有限,會有許多遺漏與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一定會虛心接受。
七、說板書設計
看到——花生開花了
小松鼠等啊,等啊——沒看見一個花生(花生長在地底下)
自言自語——誰偷走了花生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10篇】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九篇09-23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9篇09-15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7篇09-14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6篇09-12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8篇09-11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五篇09-11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5篇09-05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七篇09-22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集合6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