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編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標”為依據,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教材分析
行進間運球是小學籃球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好籃球的一項必備技術,對發展學生的速度、協調、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時期,他們的力量較弱,可塑性大,好勝心強,勇于克服困難,喜歡參加活動性的游戲。
四、教學目標
結合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懂得正確的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方法。
2、技能目標:80%同學能夠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
3、情感目標: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行進間運球的動作和球的落點。
教學難點:全身協調發力和控制球的方向。
六、教法、學法
教法主要采用了講解法、示范法、游戲法和評價激勵法。
學法主要采用了觀察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
七、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
首先,教師用語言導入新課,設定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著,教師帶領學生繞籃球場慢跑
熱身,做徒手操和熟悉球性的練習(雙手拋接球和身體的各部位前后繞球)。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控制力。
基本部分:
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示范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特點和方法(雙腳前后開立,雙腿微屈,身體前傾,持球手五指自然分開,掌心空出,以肩為軸,用手指和手腕控制球,控制好球的落點和方向,另一條手臂撐開保護球。)。
針對本課的教學難點,先采用教師帶領下無球練習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動作,為下一步的練習打好基礎。
分組練習:把學生分成六組,以籃球場邊線為界,讓學生排隊練習,要求學生能控制住球,減少失誤。練習時以先慢后快的方式,等學生進一步熟悉球性,再適當的加快運球速度。
針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安排了一個籃球”運球接龍“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在比賽中得到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練習的
積極性。
把學生平均分成兩隊,前后一臂的間隔,每隊排位同學持球,向前運球,依次繞過全體同學,再傳球給最后一位同學,以此類推,看哪隊學生完成的最快?
結束部分: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在優美的音樂中,教師帶領學生做放松操,達到放松肌肉和心理的目的。
最后,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對表現好的學生提出表揚。
八、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本課的平均心率為120——125/分鐘。
預計本課練習密度大約為42%。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選文緣由
中國是詩的國度,優秀的古代詩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奪目。學習古代詩歌,既能夠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給人以啟迪,又能夠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世代流傳,膾炙人口的佳作。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2、文本魅力
賀知章的詩以絕句見長,《詠柳》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畫,著墨不多,卻意境鮮明,耐人尋味。這首詠物詩,通過描寫春風吹拂下,柳樹的婀娜多姿,對大自然的神奇發出由衷的贊嘆,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呈現出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歌淺顯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調健康又意境優美,形象鮮明。詩的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柳樹的姿態。在詩的后兩句,詩人運用新奇的想象,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生動的比喻,形象說明了柳樹之所以美好動人的原因。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他們能夠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讀懂一些淺顯的詩歌!对伭肥且皇酌鑼懘禾炀吧脑,學生學習詩歌也正逢春天,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對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對詩句內容一定能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準確認讀兩個生字,會寫五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詩歌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學難點:體現在品味詩歌的意境上。
四、說設計理念
1、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范讀、指名讀、挑戰讀、競賽讀、配音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感受古詩的節奏韻律,激起學生美美地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和積淀。
2、始終以美為線索,讓美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詩歌中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樹之美,感受祖國詩歌文化之美。
五、說教法學法
詩歌的教學離不開誦讀和意境的想象。教學中,我采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品賞詩的意境,詩的感情。還采用想象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詩句的內容進行補白。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讀、寫、說”的方法學習詩歌。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誦讀為主線”的原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感受美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好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來連通師生的心。
開課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關春天的圖片,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把學生引入一個萬物復蘇、充滿勃勃生機的情境當中,緊接著揭示課題,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最后解題。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導入方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營造課堂的濃濃春意,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探究美
這一環節,我首先飽含深情的范讀詩歌,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感知文本內容。接著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字形記清楚,把詩歌讀流利,找出自己認為寫的美的詩句反復讀一讀,大致了解詩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學生自主學習后,我利用生字卡,開火車、回音壁等多種方式檢查指導認讀生字,指導學生寫好“裁”等難寫的字。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自己認為寫的美的詩句,說一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感受詩人筆下的柳樹之美。這樣設計使學生自己去獨立動動腦,動動口,動動手,在自讀自悟、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掌握字詞的音、形、義,整體感知文本內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質疑問難,品讀鑒賞——品析美
俗話說,學貴有疑,這一環節首先讓學生質疑問難,我根據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以“作者為什么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把靈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品析。在層層推進的線索中,以“美”字為著眼點,通過指名讀、挑戰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美美”朗讀,引導學生在詩中透過字里行間尋找美、體會美。通過對“碧玉”、“綠絲絳”等詞的反復咀嚼,使學生對詩句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學生說 “碧玉”寫出了柳樹的嫩綠,多惹人眼呀!有的說“萬條”寫出了柳枝的茂密。還有的學生說“絲絳”寫出了柳枝的輕柔美麗。學生在理解詩意中,真正領會詩中用詞的準確與精妙,感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使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它的神奇靈巧。教學中,以詩眼“裁”字為突破口,將該字與“剪”字相比較,幫助學生體會到那“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內在意蘊,引發學生想象“春風還裁出了什么?”學生將已有的對春天的認識,在腦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學生有的說裁出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說裁出了各色鮮艷的花朵;也有的說裁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還有的說裁出了我們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滾、放風箏、嬉戲的笑臉。最后,讓學生體會這首詩不僅描寫春天的柳樹,而且還寫出了詩人愉悅的心情。這一過程,拉近了古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豐富了古詩的意蘊,使學生體會到春天那萬物蘇醒,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讀中入境,體驗升華——想象美
古詩作為一個整體,傳達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這恰恰是一首詩的精髓所在。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吟誦,邊吟邊想象詩歌的意境,然后讓學生交流讀詩時,眼前浮現的景象。此時的詩歌,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一幅幅活的畫。有的學生說,我看見一位詩人正在作詩,旁邊有一排排柳樹,一陣微風吹來,柳枝搖搖擺擺。有的學生說,我看見波光粼粼的湖面,岸邊的柳條垂下來特別美。接著我通過優美流暢的語言和課件描繪我眼中的景象,通過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樹,配上吟誦《詠柳》的音樂,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了古詩的意境美,使他們置身于古詩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華,認識柳樹美,春風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讓學生做一回詩人,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詩。這樣有利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利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領悟詩人把對柳樹的贊美,升華到對春天的贊美的創作用意。
(五)趣味作業,遷移運用——拓展美
學完這首詩后,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趣味作業,
①我會唱。
、谖視。
③我會寫。讓學生自主的選擇作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美化家園》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這一單元設立了“我們的大地媽媽,花草樹木點頭笑,我和動物交朋友,美化家園”四個主題,旨在讓學生建立初步的生態意識,重視自己生活的環境。而《美化家園》這一課從學生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懂得合理妥善地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初步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開展變廢為寶的環;顒,為美化家園,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本課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妥善處理垃圾,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第二課時是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創造,變廢為寶,美化家園,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設計理念
我們生活的環境日趨惡劣,資源開發貧乏,環保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而環保意識已成為衡量一個民旅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如果學生從小就能培養起牢固的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的習慣,則有利于提高我們全民族的素質,有利于環境的治理和資源的保護,也有利于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心理學家羅杰斯堅決反對硬性灌輸和機械訓練的做法,主張建立一個從兒童實際出發,重視兒童參與、體驗,激發兒童內在情感的道德教育氛圍。因此,在《美化家園》的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實踐、收集資料、動手操作”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現探究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作用,有效地使外部學習活動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認識,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驅力。
三、說設計思路
(一)、引情激趣,啟發參與
正確的道德認識要以情感為基礎,良好的道德動機要用情感去激發,自覺的道德行為要用情感去催化。因此在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秀麗的焦作風光,讓他們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隨即又插播“布滿垃圾,令人發嘔的小河;遍地果皮紙屑的街道”的錄像。這樣,通過直觀形象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對比鮮明
的視覺效果影響下,自然而然地生發出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調查垃圾來源的興趣,奠定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這一道德行為。
(二)、重視實踐,增強體驗
兒童道德素養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他們生活的教育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所以,課前,我組織學生圍繞“垃圾從哪兒來,對我們生活育哪些影響?”這一問題,讓學生走進社區、工廠、街頭巷尾等地分組進行調查訪問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如:拍照、觀察訪問、統計數據等。在調查訪問中,學生們
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對他們所關注的環保這一問題就會有更直觀的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課堂上,各小組匯報各自的調查情況,如:機動車尾氣排放調查組,城區垃圾站調查組,街頭巷尾調查組的代表出示各種照片、數據資料、文字記錄等方式匯報調查結果。我也適時出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進行點撥、引導,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認識到生活中大量的垃圾是由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制造的,當然也包括自己。而垃圾的產生不僅給人們帶來視覺污染,而且影響環境衛生,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三)、圖文并茂,游戲內化
本環節設計旨在讓學生初步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突破重、難點,該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l、聯系自我,反省自身
當學生對垃圾來源及對人類的影響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趁此提出:人類每天都在制造垃圾,我們該如何處理垃圾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無所顧忌地說出自己在環保方面的得與失,將品生課程與兒童自身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亂扔,不亂倒垃圾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2、形象講解,增長知識
學生在反省自身時,會提出這樣的困惑: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呢?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出示了形象直觀的垃圾分類及其處理辦法的圖文資料,并結合資料為學生介紹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三大類。可回收垃圾指紙類、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等,能被人們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果皮、飯菜余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它們可填埋、堆肥。而有毒有害垃圾指電池、水銀溫度計、油漆桶、藥品等含有化學成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物品,要進行綜合處理,但由于我國處理垃圾能力低下,垃圾處理的方式一般都是填埋、堆放或傾入江河湖泊,據統計,每年全國固體廢棄物堆產量達60億噸,占地2萬多公頃,更有甚者一節小小的五號電池能污染2平方米的±壤,雖然我圖地大物博,但垃圾卻在和人類爭土地。這樣通過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及數據展示,不僅把知識化難為易,而且震撼了學生的身心,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初步懂得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建立環保意識。
3、游戲體驗,品質內化
游戲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活動,它不僅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氣氛起作用,更是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重要作用。于是,我設計了一個“把垃圾送回家”的游戲,首先我出示用紙箱做成的分類垃圾箱模型,擺放在講臺前,再發給學生一些卡片,上面寫著生活中常見垃圾的名稱,如廢紙、飲料瓶、果皮等,讓學生有次序地把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最后讓其他學生檢查垃圾是否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對垃圾進行分類,并且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道德行為,使保護環境這一道德品質得到進一步內化。
(四)、想像創造,升華情感
想像是創新的孿生兄弟,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原來丟棄無用的垃圾,如果人們能發揮想像,把它們打扮一下,處理一下,它們不僅會變成我們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而且還美化了環境,減少了資源浪費。因此,我以誘導啟發的方式,分三個環節來激發學生進行想像創造,開展變廢為寶的實踐活動。
l、作品展示,啟發想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的動力。對于天真、好奇的孩子來說,直接讓學生想像創造,學生會覺得麻煩,難適應,往往容易挫傷孩子創造的欲望。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利用廢品所做的小擺設,如飲料瓶做的花籃,用樹葉或碎布做的貼畫等,通過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插上想像的翅膀廢物也能變成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
2、合作創造,變廢為寶
“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計謀廣”,我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利用教師為他們準備的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再創造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又培養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生們先自由結合成小組,確立組長,定下創造主題,然后組長根據組員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分配任務。這時教師要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小組適時點撥、指導,真正起到“扶”的作用。在學生自由創造的同時,我播放一段輕音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開拓思維的想像力;同時也給學生帶來創作的靈感。
3、交流展示,升華情感
孩子的思維是獨特的,他們所想的,所做的,有時候連我們大人都感到驚奇。原本丟棄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充滿童趣、稚嫩的作品,也許有些作品還很粗糙,但各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教師我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增強參與活動的信心。課堂上,我爭取讓每組代表都來介紹本組作品的設計意圖,在交流展示中,學生不僅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
而且深化了自己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五、說總結語
當學生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在悠揚的樂曲中娓娓道出本節課的總結語:“同學們,要讓大地綠起來,要讓天空藍起來,要讓鳥兒唱起來,要讓環境好起來,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老師相信,只要每人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加美麗”。這一段結束語用美好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環境的向往,對于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美化家園
從我做起
這樣的板書不僅簡單明了,重點突出,而且能給學生以強烈的警示:美化家園,人人有責,促使學生把課內所學拓。
【【熱門】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編3篇】相關文章:
【熱門】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6篇06-06
【熱門】說課稿初中范文六篇05-30
【熱門】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7篇06-11
【熱門】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三篇06-23
小學英語《Pizza and Hombutgers》說課稿范文01-31
《雪孩子》小學說課稿范文12-18
小學美術《亮眼睛》說課稿范文11-19
小學語文《窮人》優秀說課稿范文11-17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稱贊》范文11-17
小學語文《灰雀》說課稿范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