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時間:2023-11-07 10:51:15 飛宇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精選10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1

          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

          1)應用意識;

          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于樂。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秘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睂W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里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后,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信息窗三的內容:《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同分母加減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相對完整地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后續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好基礎。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掌握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

          2、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速度及靈活性。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計算。設計典型的題目,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分析、自我反思能力,讓學生在經歷中學會選擇最優化的計算方法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所在。

          教學方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與中低年級的學生相比,他們在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方面能力更強。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以直觀的情境為依托,生成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使其發現生活中存在著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情況,順利地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情境中暗含數學問題,自然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也很好地建立了新舊知識的“生長點”。

          (2)“探究——研討”法:當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觀察比較—歸納法則,完善認知結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其中,要引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解決問題等多元素材的驗證使學生真正理解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

         。3)合作學習法:在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為每位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幫助學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充分發掘每個人的潛能,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五年級學生在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掌握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是很大。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預計學生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計算方法以提高計算的靈活性方面,容易出現如下錯誤:

         。1)不明確什么情況下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可以使計算簡捷;

          (2)7/9+(2/9—3/4)錯算成7/9—2/9+3/4、5/6—(1/6—1/3)錯算成5/6—1/6—1/3,因此,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及自我反思能力,使其發現問題所在,以實現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正確率、靈活性的目的。

          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時下,“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已深入人心,對孩子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也是勢在必行,前面在信息窗一、二中,學生已經了解到環境污染包括了:垃圾污染、空氣污染。所以,本節課從提問“你了解到的環境污染都包括哪些方面”入手,讓孩子了解到更多的環境污染的內容,以便能從自我做起,保護環境。而后出示“交通噪音情況”調查統計表——信息窗3和綠點的相關信息,在學生觀察了信息窗的內容后,教師提出: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隨機作好篩選、整理,把主要的核心問題板書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不僅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而且也能使學生體會計算是解決問題的需要,感受到數學在自己身邊,發展其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識。

         。ǘ┳灾魈剿,理解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個環節共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探究異分母分數連加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

         。1)從上面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關于異分母分數連加的問題,提問:怎樣列式?從而引出本節課一個核心問題:異分母分數連加的計算。

          此時,教師要給足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當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頭腦中條理清楚了,思路明晰了,覺得有話可說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在全班內交流,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出來?赡艹霈F的方法有:

          ①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即先算1/10+1/5,然后再加1/2。

         、诎讶齻分數進行通分——即先通分成1/10+2/10+5/10,然后計算。

          在交流之后,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的答復,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兩種算法,從不同中找出相同——都要進行通分,從相同中抽取簡捷的思路——一次通分比兩次通分更簡捷,引發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以實現算法的自我優化。

         。2)因為教材中并沒有出現過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教學,所以,對于上面的結論——一次通分以達算法最優化,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針對這種情況,接下來請學生自主解決1/2+2/3+1/4和4/9+2/5+1/18,并在展示算法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一次通分并沒有使第二道題的計算更簡捷(因為找到的公分母不是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數值有些偏大)。此時,教師要及時的拋出問題:什么情況下用一次通分的方法可以使計算簡捷呢?學生在對三道題進行了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交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小結:如果三個分數的分母存在著倍數關系時,可以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例如:第一道題中的10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數,那么可以把10作為三個數的公分母進行通分計算;再例如第二道中的4是2的倍數,也就是說只要是4的倍數,就一定是2的倍數,所以只要求出分母3和4的最小公倍數,就可以把它作為三個分數的公分母進行通分計算。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計算1/2+2/3+1/4和4/9+2/5+1/18,既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優化的算法,同時也是對異分母分數連加計算的一種鞏固、強化。

          第二步:探究異分母分數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

          從上面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關于異分母分數連減的問題,即綠點的內容,并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而后匯報交流,展現思維?赡艹霈F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大多數學生會列式為:1—1/2—1/3。對于這種方法的運算,因為有了計算異分母分數連加的基礎,所以學生基本上都是采取從左往右逐步計算或將三個數通分后再計算的方法。

          第二方法是個別學生會想到1—(1/2+1/3)。對于這種方法,教師在指出它屬于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后,要及時追問:應先算什么?通過知識、方法的遷移,學生能夠獨立計算出1-(1/2+1/3),這樣學生在親歷計算的過程中,能體會到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

          第三步:歸納運算法則,完善認知結構。

          在學生親歷了異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總結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以完善學生對分數加減法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練習,鞏固應用。

          練習題的設計原則是:練出學生的興趣,練出學習的質量。所以分別安排了“基礎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和“趣味性練習”等,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1、基礎性練習:完成自主練習第一題,練習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方法計算,爾后讓學生在組內交流,主要交流其具體解題過程,在交流時,注意啟發學生尋找簡便方法。如—+可先算+,再減。+(-)和-(-)可以將括號內外的分數一次通分。

          2、拓展性練習:自主練習第三題,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趣味性練習:自主練習第五題,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發現?此題意在鞏固所學新知,旨在引導學生有所發現: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在分數的運算中同樣適用。為下節課繼續探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速度打下基礎。

          (四)課堂小結:

          到此,本課知識已經學完,通過看書質疑進行小結。小結時,結合板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回顧整理,并通過自評或他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

          我的說課結束了,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的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者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讓計算變得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并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的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一方面讓學生根據直觀圖理解連加、連減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以此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從而讓學生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計算的障礙。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也就是第一步的得數口算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應該不因難。但是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板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從這兩個多月的了解,有幾乎一半的學生尤其愛動,注意力很不集中,良好的聽課的習慣還沒有養成,有待了解的情況還很多。所以今天這節課我是懷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而上的。

          三、說教學理念

          1、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四、說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六、說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上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未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是他們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充分的給學生提供了觀察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建構知識。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動畫情境。同時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

          七、說學法:

          1、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踐。

          2、觀察討論、探討法。

          八、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介紹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聽說啊,豆豆在家表現可好了,經常幫媽媽干家務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幫媽媽做什么事呢?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學習連加

          2、揭示課題連加

          3、學習計算順序

          4、學習連減

          5、補充課題連減

          6、學習連減算式的運算順序

          師:這個算式又該怎么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匯報

          小結連減的計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想一想

          2、知識的應用

          3、拓展應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作業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4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于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說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系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質疑問,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有位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個農場他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經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來幫爸媽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雞?(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說。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該怎么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說一說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說)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只?

          列示:8—2—2=4

          師: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于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說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說總結反思:

          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的例題,第58~5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區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活。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一來列式?

          你能給這樣一來的算式取個名字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在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背鍪纠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鼓勵在具體、鮮明的情景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2、能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口算:

          2、怎樣列數學算式?

          老師手持兩束氣球進教室,一手:藍黃藍紅;一手:紅藍紅紅。

          師:今天老師特地帶來了一些氣球,獎給表現最好的小組。特別是上課聽得認真,發言積極響亮的同學。這些氣球漂亮嗎?誰告訴大家有幾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師肯定學生的說法,給予鼓勵)

          機動方案:

          (1)生說出加法算式,則教師板書如上,提出3+1+4這個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起來研究的。

          (2)生沒有說算式,則引入喂小雞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學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1:5只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雞。誰會列式?

          操作2:又來了1只。

          師:這下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生:又來了1只。誰會列式?生說,教師板演 5+2+1=8,該怎么運算呢?生同桌交流,匯報:強調加了幾次。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5加2再加1等于8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地三個數,算出結果。

          (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當作小雞來擺一擺,說一說嗎?)

          3、練習;做一做:左邊第一題:先根據圖意思擺好小棒,邊同桌討論,邊把算式寫完整。

          (二)連減教學:

          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直接出示書上的連減圖片:讓學生看圖同桌說說圖意。請學生上臺來指著圖說說。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4只。

          列式:8-2-2=4,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讀讀這個算式;8減2再減2等于4。

          練習:做一做右邊一題,看圖列式說圖意。不擺。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可以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

          5、小結;像這樣連著減的算式叫連減。

          三、鞏固深化:

          完成練習十一第1、2、5。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我們可以運用連加連減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7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形式和素材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與生活相關的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動中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提高探究活動的實效。據此,本教學設計重點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充分發揮情境圖的作用,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設計借助教材情境圖,讓學生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較、反饋等方式,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本教學設計在教學新知的過程中,以討論、比較不同的列式等方法讓學生經歷新知的獲得過程,從而完成知識的構建,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是同學們在周末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照片。(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1情境圖及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28個

          34個

          22個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情境圖,你能發現什么信息?

          (同學們分成三個組幫助農民伯伯,他們收獲了很多大南瓜)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的.情境圖,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養成愛提問題的習慣。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學生獨立思考,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

          預設

          生1:第一組比第二組少收了多少個大南瓜?

          生2: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收了多少個大南瓜?

          生3:三個組一共收了多少個大南瓜?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你們能解決哪些問題?

          (問題1和問題2比較容易解決,可以讓學生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

          師:(針對問題3)第三位同學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大家有信心解決問題3嗎?請大家認真思考,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

          (生匯報算式:28+34+22,然后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有三個加數的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先獨立計算28+34+22,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算法)

          師:這種方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呢?

          (學生匯報不同的算法,教師用課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師:比比看,這幾種算法有什么區別?哪種方法更簡便?

          (學生進行算法比較,說出哪種算法更簡便及理由)

          師:讓我們一起來總結連加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好嗎?

          (師生共同總結)

          3、學習效果檢測。

          師:連加計算同學們掌握得怎樣?讓我們來檢驗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6+25+17=54+20+16=

          (計算后小組內進行匯報,師指名板演)

          設計意圖: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及豎式的簡便寫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要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構建。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8

          課題: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這些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悉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并聯系實際情境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棒、卡片、小黑板、數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出示掛圖

          二、知識探索

          1、教學例1。

          引導學生看圖,弄清圖意。

          2、教學“連加”、“連減”的含義。

          連加能解決連續兩次“合起來”的實際問題。

          連減能解決連續兩次“去掉一些”的實際問題。

          3、教學連加、連減。

          讓學生理解其意義和運算順序,要充利用例題插圖,盡力把插圖改造成連續“合起來”,連續“去掉一些”的場景,讓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同時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加、減法含義列出算式。在計算連加、連減時,仍然要聯系實際問題的打算與步驟,領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把連加、連減算式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白運算順序。

          初學連加、連減兩步計算時,可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寫在算式下面的()里,再把()里的數與第三個數相加或相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順序,以后要學生逐步習慣把第一步得數記住,再連貫地算出第二步得數。

          三、知識應用

          想想做做的題目,要讓學生觀察、交流圖意,聯系圖意列式計算,體會連加、連減的含義,加深理解運算順序。

          1、第1題中的虛線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第3題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學生作出符合圖意的解釋就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先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表示9只鴨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處河里還有4只。

          3、第5題學生可能列連加算式,也可能列連減算式。可以讓學生交流、討論,體現多樣性。

          四、知識總結

          能力檢測

          課本第6題。

          練習與測試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口算; 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1.2過程與方法:在生活情境中學習,使學生喜歡學習、樂意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2 教學難點:

          (1)把第一步加或減得出的結果記在腦子里,再參與第二次運算。

          (2)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2.3 考點分析: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再進行運算,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工具

          課件、小棒、三角形、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出示10之內的加、減法,請同學們口算。

          2、出示圖片,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并計算。

          探索新知

          一、學習連加

          1、引導觀察

          師:同學們,芳芳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雞)

          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認真看發生了什么事?出示來了2只雞的圖片。

          誰能把圖意敘述一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5=2=7)

          師:請同學們再觀察,又有怎樣的變化呢?出示又來了1只雞的圖片。

          2、交流、匯報。

          ①問:你看到了什么?誰能把圖意敘述一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小組交流。

         、趯W生匯報。

          生:芳芳在喂5只小雞,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共有幾只小雞?

          生: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3只小雞,共有幾只?(提醒學生,跑來的小雞。)

          學生說出算式:5十2十1

          教師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3只是一起跑來的嗎?不是。

          3、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加”

          師:像這樣一個數加上一個數再加上一個數,叫連加。

          板書課題: 連 加

          4、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問:5十2十1=8,你是怎樣算出數的?

         、傩〗M合作探索方法。

         、谛〗M匯報。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來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劢處熆偨Y計算順序和方法。

          師板書:在5+2的下面劃一條橫線,并把得數7記錄在橫線下面,再在7+1的下面劃一條橫線,寫出得數8。

          師再演示一遍課件加深算理。

         、茉俪鍪拘⌒軋D片,以此為例講述連加。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連加的運算方法與過程。

          5、做一做:

          學生擺小棒,先擺出4根小棒,再擺出3根小棒,最后擺出1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怎樣列式計算呢?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學習連減

          1、出示掛圖

          問:先有幾只雞?

         、倮蠋熞苿2只雞,表示走了。

          問:走了幾只?還剩下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2。

         、诶蠋熢僖苿2只,表示又走了2只雞。

          問:又走了幾只?還剩下幾只?

         、蹎枺赫l能說一說這剩下的4只雞是怎樣算來的?

          問:那么也就是說是幾減幾再減幾?

          隨著學生回答,老師在8-2的后面接著寫“-2”。

          2、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減”

          師:這道題是從1個數里先去掉一個部分后,再去掉一個部分,也就是連續去掉兩個部分,這就是要學習的新知識:連減。(板書:連減)

          師:算式讀作8減2再減2。

          3、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師:連減的算式怎樣算呢? 誰能根據連加的計算順序,說說這道連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計算過程

          師板書:在8-3下面劃一條橫線寫上5,在5和2的下面劃橫線,相減得3。

          指名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再出示海鷗圖片,以此為例講述連減。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連減的運算方法與過程。

          4、做一做:

          學生擺圓片,擺出9個三角形,先拿走5個,再拿走3個,還剩幾個?怎樣列式計算?

          5、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你用連加連減來計算的問題?

          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的第1題。

          2、練習十四第2題。

          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圖意,將算式補充完整。

          3、練習十四的第4題。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學生先說題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填在書上,指名學生說,集體訂正。

          4、練習十四的.第5題。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5、做:填上數使橫行、豎行的三個數相加都得9。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口算,初步體會到了計算的變化。通過本課的學習將會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口算和計算能力。這節課的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下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同學們課后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先梳理,然后進行歸納和總結,把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方法牢牢的掌握,多練、多算提高自己的運算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 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7 頁的內容及第109 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 一8 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掌握三個分數連加、連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規范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個分數連加、連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把整數化成假分數,再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誰能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例3 。電視臺少兒頻道各類節目播出時間分配情況如下:

          (l)請學生根據所給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計算的問題)

          學生自己將所提問題及解答過程寫在練習本上,集體交流。

          (2)老師提問:前三類節目共占每天節目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學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老師巡視,并請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一:4/15+1/15=(4+1)/15=5/15

          5/15+7/15=(5+7)/15=12/15=4/5

          方法二:4/15+1/15+7/15=(4+1+7)/15=12/15=4/5

          引導全班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種方法,并作出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交流,達成共識:用三個分數直接相加比較簡便。

          (3)出示問題:其他節目占每天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學生思考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板書:1-2/15-12/15

          請學生試著計算。老師提問:“1 ”應化為分母是幾的分數?為什么?請學生將計算過程板演出來:1-2/15-12/15=15/15-2/15-12/15=( 15-2-12)/15=1/15

          提問:如果將2/15換成3/15,請你算出結果。

          學生計算:1-3/15-12/15=(15-3-12)/15=0/15

          提問:0/15是多少?你能解釋嗎?

          小結:分子是0,根據分數與除法關系,用除以任何整數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數都等于o 。

          2、完成教材第107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09 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 題。

          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 頁練習二十一的第6 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109 頁練習二十一的第7 題。

          學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完成教材第109 頁練習二十一的第8 題。

          根據學生課前的調查進行解答。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安排時間,高效應用時間的教育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注意在計算分數連加、連減時,用幾個分數直接相加或相減比較簡便。另外,如果被減數是“1 ”時,將被減數化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假分數再計算,當分子出現o 時,這個分數就等于o 。

          板書設計: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4-18

        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4-15

        關于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一年級說課稿人教版04-05

        小學一年級連加應用題06-20

        小學數學雙減工作總結08-11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6-10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雙減活動總結(精選7篇)01-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