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1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1、力的描述;
2、重力及其測量;
3、重心與穩度。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度;教學的難點是重心與穩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和動態)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m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教師總結本節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后布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文章來
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2
《重力與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節的內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測量、重心與穩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體,并貫穿于物體整個運動過程,對重力的學習有助于研究物體運動,所以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力學的重點內容,是物理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涉及到動力學部分。本節內容是力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是對力學習的基礎上對常見的力--重力的進一步學習,有助于對力的認識和掌握,也為后面的力的合成與分解,以及力與運動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力的三要素來表達一個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與物體穩定相關的兩個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懸掛法來測重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4. 通過實驗探究和實驗對比的方法來研究解決穩定與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錐體爬坡實驗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習質心,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應用。
2.通過穩定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已經學習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還運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習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過都是一些比淺的,知識感較膚性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很難理解質心這樣的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在這里學生將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質點、重心與穩定,特別是質點高一的學生比較難接受。
對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較熟悉,學習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于高一的學生對小實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做實驗,并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不同的緯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樣的。
2、重心的測量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3、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難點
1、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2、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得出穩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演示實驗——錐體爬坡,給學生一種與他們認為不一樣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錐體會從低往高處滾動呢?)讓學生思考并引起學生的興趣,向學生說,學完了今天的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新課教學
力的描述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力、以及力的三個要素,在這里只是為學習新的內容——而準備的知識基礎的,由于我們對力的學習都從三個要素來學習的,所以,對重力的學習也要從三個要素開始,而力的學習已經是初中,經過了暑假,學生會生疏了,在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復習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后面的重力的學習打下基礎。對與一個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及其測量
由于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的測量,同時也知道了G和m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里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清楚重力和物重兩個概念,并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兩者的關系(正比,比值為g),同是也讓學生測量重力是用什么儀器,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在這里有一點與初中不一樣的是初中時沒講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樣的。對于方向,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生清楚的理解豎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區分開來。
重心與穩定
由于重力與穩定比較抽象,因此將此定為我講課的重點,由于用交點來測重心所在直線很容易讓學生誤解,而且中心是應用很廣泛的針對,因此我才用實驗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在初中學生已經有學了,在這里不僅要教給學生什么是重心,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懸掛法來測量物體的重心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應用,使學生清楚原理。通過上面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在上課時的引入,這時,可以讓學生領悟重心的奧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激發。
另外一難點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穩定問題,通過讓學生擺放物件進行探究。
課堂練習:課本P62:1、2
三、小結
1、力的描述是通過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2、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3、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用G=mg來計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4、對于物體,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5、物體的穩定與物體的重心高度、物體的支面面積有關,重心越低越穩定,支面面積越大越穩定。
四、作業P62:3、5
五、板書設計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何矬w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9.8N/kg(g不同緯度的取值不同)
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物體的重心,(用懸掛法測量)
重心和穩定: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
越低越穩定,支面面積越大越穩定
六、教學效果預估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可以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了解到g的取值情況,知道用懸掛法來測量重心,能把物體抽象成一質點,這對于后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并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到與穩定相關的因素。
【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12-07
《重力》說課稿07-20
初中《重力》說課稿11-12
初中重力說課稿11-11
關于初中重力說課稿10-24
初中重力課堂說課稿12-07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11-21
關于初中重力說課稿11-24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11-24
關于初中物理重力的說課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