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主要教學內容
。ń虒W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了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ń虒W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教學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與非自發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過程的特征
3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么物理量發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偽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為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沖突引出“證偽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為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偽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征的方法:“證偽”
證偽: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偽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偽假設一。
4.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匯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偽”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并不是必須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證明”實驗說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為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過程應表現為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偽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并說出證明或證偽的理由。
7.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說明:△s>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證偽”實驗說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唯一標志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取決于△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制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為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在化學2中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本節學到的鈉是一種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種金屬元素,學習本節內容對以后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可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做進一步鞏固;而在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可為后繼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ǘ┙虒W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能說出鈉的主要物理性質;認識鈉的還原性,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并會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實驗,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探究活動,親身參與實驗的操作,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反應過程
教學難點:由于學生以前沒有看到過鈉,更談不上鈉的化學反應了,燃燒后得到的過氧化鈉化學式特殊,學生比較難以接受,因此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應該由點到面,能夠學會幾種金屬之間性質的比較具體情況,以及金屬的性質和金屬原子的結構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都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說學情
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初步建立了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基礎,但學生觀察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于抽象思維階段,但還需借助直觀演示等方法進行學習,因此本課注重實驗探究。
三、說教法
。ㄒ唬┙虒W方法
1.實驗法。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我演示和學生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
2.談話法。在做實驗的同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展開討論?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
3.講解法。在做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對重要知識點及難點進行講解。
。ǘ┙虒W用具:
實驗儀器:燒杯、鑷子、小刀、濾紙、坩堝、鐵架臺、火柴、酒精燈、滴管、玻璃片
實驗試劑:金屬鈉、蒸餾水、酚酞
四、說學法
1.實驗探究。通過做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
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探究
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1.發現問題
通過多媒體展示網上新聞-- 一炸起千層浪 珠江"水雷"迷團待解,播放"水雷爆炸"的模擬視頻。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鐵桶中裝的什么物質?為什么會爆炸?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從而為本節課的講授打好基礎,同時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出假設
通過新聞可知,鐵桶內裝的是金屬鈉。通過直觀的認識,引起學生對實驗時鈉的用量的重視。接著請學生從一個化學專業者的角度,根據新聞中描述的有效信息對鈉的性質做合理的假設和推斷。
3.實驗求證
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問題如下:怎樣取用金屬鈉?應取多大的鈉塊?我對實驗過程進行指導,告知學生用鑷子取鈉塊置于玻璃片上,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綠豆大的一塊鈉。
接著進行實驗。問題(1)鈉能與水反應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驗證鈉與水反應后生成的溶液成分。請學生邊實驗邊記錄現象,同時交流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
問題(2)鈉能不能燃燒?把一小塊鈉放入坩堝中加熱,()會有何種變化。寫出鈉與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過氧化鈉的方程式,同時請學生標出電子轉移數目與方向。由此,鞏固氧化還原反應舊知識,明白反應條件對結果的影響。
再次提出問題:鈉的化學性質為何如此活潑?使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確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
4.得出結論
通過提問的方式請同學描述:
。1)在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原因;
。2)推測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3)鈉燃燒時的現象及原因。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提取化學信息的能力。
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出鈉的物理性質:
。1)金屬鈉外觀像石頭,灰白色。鈉很軟,可以用小刀切開。(硬度小)
。2)切開金屬鈉的斷面,能觀察到金屬銀白色的光澤,但光澤很快變暗,重新變成灰白色。(易被氧化4Na+O2=2Na2O)
(3)金屬鈉可以與水劇烈的反應: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⒆兂晒饬恋男∏颍ㄈ埸c低且反應放熱)、四處游動、發出咝咝的聲音、有氣體產生、有白色煙霧產生等,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變紅(生成氫氧化鈉)。
。4)得到的氣體是氫氣,可由元素組成進行分析。
(5)鈉燃燒時發出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的固體,過氧化鈉。(有的略帶黑色)
請學生書寫出鈉與水、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數目與方向,改寫為離子方程式。從而鞏固化學用語,復習氧化還原知識及離子反應知識。
(三)拓展應用
我提出問題,使學生將本節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能根據新學知識指導生活生產實際。問題如下:1.鈉應當如何保存?2.鈉著火時能否用水撲滅?為什么?3.如果金屬鈉著火,該用什么滅火?
。ㄋ模┱n堂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布置作業
1.請學生設計檢驗鈉和水反應生成氣體的裝置圖。
2.從鈉的用途和鈉的制取角度,試著追查新聞中提到的這些鐵桶可能的來源或去處?
六、板書設計
略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要講的這節課是《*****》。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 說教材
。ㄒ唬⒔滩暮單觯ê喴f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
章節)
。ǘ、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ㄈ、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為貫徹實施《****教學法》,結合校學生實際學情確立如下三維目標:
。ɑ蛘哌@樣銜接: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節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ɑ蛘哌@樣銜接:依據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2、難點 ***********是本節課的難點
3、確立依據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蔽矣X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
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ɑ蜻@樣銜接: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ㄒ唬、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我通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二)、教學手段
。ㄈ⒔虒W媒體的運用
。ǜ鶕虒W內容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于漁)
三、說學法
。ㄒ唬、學習方法
。ǘ、能力培養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ɑ蛘哌@樣銜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課的安排如下:)
(或者這樣銜接: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于駕馭教法,指導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科學地接受知識。
本節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ㄒ唬、新課導入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ǘ、新知識的學習
。ㄈ、檢測訓練
。ㄋ模、總結鞏固
五、說板書設計
。ò鍟O計時要體現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
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于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電解質有強弱之分”、二是“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并存在著電離平衡。要求學生在已經學過化學平衡理論并了解電解質發生電離和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電離常數的知識,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學習這部分內容也為后續學習水的電離、溶液酸堿性、鹽類的水解奠定了知識基礎。
(過渡: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一談我所教授的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有關電解質、化學平衡的知識,為本節課認識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一個可逆過程奠定了基礎。同時,弱電解質的電離的知識屬于化學原理性知識,理論分析是研究、闡述理論問題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對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也很有幫助。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電解質有強弱之分,能應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了解電離平衡常數,能用電離平衡常數解釋有關離子濃度的問題。
2.通過對電解質概念的學習,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學平衡原理對電離平衡的指導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與方法。
3.通過本節的學習,了解物質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辯證關系。
(過渡: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難點】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過渡: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培訓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同時考慮到化學原理性的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我的課堂中,我還應用了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
(過渡: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的三個環節來展開:分別是導入部分、新課講授、小結作業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里我會結合學生必修中所學知識提問:什么是電解質,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什么,不同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是否有區別?從而引入本節課。
這一導入方式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既能做到讓學生回憶原來所學知識,又能讓學生對于新知識并不感到陌生,符合教學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學原則。
環節二:新課展開
這一環節中包含有以下的幾個知識點:強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電離平衡常數。我會依次展開這幾部分的教學。
強弱電解質
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鹽酸強,除了濃度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在此基礎上,設置了以下實驗:測定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和醋酸的pH值,對比與鎂條反應的現象有何不同。在學生進行了測定、觀察了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我會提問溶液的pH值的大小與溶液中的哪種離子濃度有關,鎂條與酸反應實質是在與其中哪種離子發生反應。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即可發現,濃度相等的醋酸、鹽酸中,H+濃度并不相同。在這里我會提出這是因為HCl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醋酸不完全電離,溶液中是分子、離子共存的,引出強弱電解質的的概念,并介紹一些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離子鍵,位于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的第一課時。接下來我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進行說課。
一、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②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偃绾涡蜗蟮乇硎驹拥淖钔鈱与娮?
②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式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
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二、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板書設計
化學鍵
一、離子鍵
Na+Cl2=2NaCl
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
成鍵本質:靜電作用
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相互作用:靜電作用
形成條件: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化合。
存在物質:離子化合物
二、電子式
1、定義: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
2、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
離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離子化合物:
AB2型離子化合物:
A2B型離子化合物:
注意:
1.離子須標明電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寫,相同的離子要單個寫。
3.陰離子要用方括號括起來。
??”寫成“====”。 4.不能把“?
5.用箭頭標明電子轉移方向(也可不標)。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07-22
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07-17
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7-15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錦集9篇07-14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錦集5篇07-13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錦集8篇06-21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8-06
高中化學說課稿錦集九篇06-23
高中化學說課稿錦集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