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學說課稿 推薦度:
- 高中化學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新課程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人教版)第三章《烴的衍生物》第一節《醇、酚》第二課時,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并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能力,體現化學新課程“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理念,貫徹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將從以下五方面設計這節課:
一、說教材
1.內容和地位
本節內容從知識結構上看,可分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組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它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從教材整體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學化學里面,教材只著重介紹兩種物質——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烴衍生物,又是酚類物質的代表?梢,《苯酚》在高中有機化學里面也處于較重要的地位。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內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學生在學習乙醇的過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團對有機物主要性質的決定性作用,對乙醇中官能團羥基的性質也已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這一基礎上緊接著安排苯酚知識的學習有其獨特的作用,既能聯系前面已學過的知識,又能為后面烴的衍生物的學習提供方法,作好鋪墊。而苯酚的結構與乙醇結構中都含羥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質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苯酚性質與乙醇性質又有不同之處,本節內容安排在此還有對比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對酚羥基和醇羥基的性質將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理解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境有一定的相互影響,從而學會全面的看待問題,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認知特征并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對苯酚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教育。
c、培養學生關注化學與環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活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
難點: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境的相互影響。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
本節課前,學生已學完了烴和烴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內容,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系有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反應類型,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建構知識體系,在該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苯酚結構與乙醇結構的相同點(都有羥基)為學生對苯酚性質的探究提供了基礎;苯酚結構中與乙醇的不同點(羥基與苯基相連)又為學生的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將該節的內容設計成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通過創設情景——探究實驗——理論推導——反思應用等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實物感知、演示實驗和現代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的機會,體現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
三、說學法
圍繞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類比類推,以舊促新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情景一】新課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學來引入新課,先展示藥皂、苯酚軟膏以及苯酚軟膏的說明書,讓學生閱讀苯酚軟膏說明書,提問: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引導學生初識苯酚,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指導學生動手做探究實驗一,根據苯酚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主動的獲取苯酚物理性質的知識,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把物質的物理性質直接傳遞給學生,顯然,這些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建構比老師將知識簡單地傳遞更易接受和掌握。
【情景二】初識苯酚
【探究實驗一】物理性質
學生實驗:(1)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色、態,并小心的聞它的氣味。
。2)溶解性實驗(溶劑分別為冷水、熱水和乙醇)
重點歸納出苯酚的色、態、味和溶解性。
。3)、產生疑問:在苯酚藥膏說明書中還提到了“色澤變紅”、“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那么,色澤變紅的原因是什么?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說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情景三】結構特點
結構分析:觀察分子模型,類比醇、酚、酸中羥基的性質
【情景四】極弱酸性
【探究實驗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學生觀察到渾濁的苯酚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變澄清,說明苯酚顯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聯系已學過的知識: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劑,溶液會變紅,那么,苯酚溶液也顯酸性,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現象呢?通過演示實驗,發現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顯紅色,學生產生了疑問,苯酚的水溶液為什么不能是石蕊變紅呢?引導學生分析該現象產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樣自然的過渡到二氧化碳與苯酚鈉的反應,指導學生動口向苯酚鈉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時學生既興奮又有很濃厚的興趣,這樣設計既是課堂生動活潑,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驗學生對苯酚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已經完全掌握。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究實驗三】取代反應
接著組織學生討論:乙醇和苯酚同樣含有羥基,但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這說明什么問題?點撥學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結構上分析,并展示他們的分子結構以幫助理解,得出是苯環對羥基的影響,使羥基具有 一定的特性 ,這同時也更進步加深化學環境對官能團性質的影響,突破了難點。繼續設疑,那羥基對苯基是否也有影響?
聯系前面已學的知識:苯與液溴的反應,推測:將濃溴水加入苯酚中會發生什么反應呢?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三,根據已有知識學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應,那么,是幾元取代呢?引導學生回憶甲苯與濃硝酸反應的產物,類比類推苯酚與溴水反應的產物是三元取代。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苯和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的條件和產物現象,并與該反應對比,哪個取代反應更容易?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苯酚更易取代,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這個事實,我從苯和苯酚的結構上對比說明,由于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得苯酚中苯環上羥基鄰、對位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環的性質與苯的性質有了差異,加深對難點官能團對所處的化學環境有影響的理解。
【情景六】顯色、氧化
回顧情景一,學生們通過分析色澤變紅可能是苯酚與空氣中某些成分反應了,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這兩點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學性質,也就緊扣這節課的重點,以下就圍繞這兩點來展開,首先,我引導學生們分析空氣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與苯酚發生反應的物質是水和氧氣,設問:苯酚是與水反應而色澤變紅的嗎?根據剛才的探究實驗一,學生很容易判斷出苯酚變紅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既然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那就可能是與氧氣反應造成的,因此,在這個猜想下,我做演示實驗一,很快同學們觀察到苯酚液變紅了,該實驗證明了苯酚確實因與氧氣反應變紅,學生們推斷出苯酚具有還原性,接著我就追問:既然苯酚具有還原性,那么,除了能與典型氧化劑氧氣反應外,還能否與其他氧化劑反應呢?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我們學過的氧化劑,從學生羅列的氧化劑中我選擇了兩種:溴水和三氯化鐵,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溴水與三氯化鐵在本節的出現顯得很自然,
性質小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帶著剛才的思考、討論的結果再次梳理思路,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最后用一道習題來運用本節課的知識。
六、反饋練習:
。1)苯酚與濃硝酸反應可生成一種烈性炸藥,請寫出化學方程式。
。2)選擇合適的試劑和儀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課外探究
設計實驗證明葡萄和葡萄飲料中含有酚類物質。通過這個生活小常識和一個課后實驗,加強學生對酚類物質的辯證的認識。
八、說板書
。ㄒ唬、物理性質:
1、無色、特殊氣味的針狀晶體;
2、常溫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二)、分子結構:
(三)、化學性質:
1、極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顯色反應:遇FeCl3溶液顯紫色(檢驗苯酚)
4、易被氧化:
(四)、用途: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簡析
本節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教參建議安排一學時來完成教學。本節內容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高中化學的重點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詳細講述集氧化性、還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此部分很多內容與日常生活、環境問題有密切的關系, 能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教材從“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它對人類有危害嗎”這兩個問題開始,引出本節的主要內容,并依次介紹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等知識,知識編排得有條理。其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別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實驗——測定雨水的pH等內容,與現實生活環境密切聯系,需要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此外,通過本節的知識,向上可以和第一節硫的知識聯系,向下可以和第三節硫酸的知識和第四節環境保護的知識聯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價為主線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和整章知識的系統化,同時,可以鞏固和提高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認識。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攀箤W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剖箤W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⑶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強環保意識,做珍愛家 園——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標
、排囵B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
、婆囵B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提高對元素 化合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桥囵B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扰囵B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化害為利的科學思想。
3、情感目標
⑴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以實驗事實為依 據,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
、仆ㄟ^對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 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㈢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教學難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確定
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師自身素質等三方面的因素來考慮。其原則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文中安排了2個演示實驗和1個家庭小實驗,有很多內容與生活環境有關,再結合高一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基礎知識等實際情況,采用情境激趣法、隨堂實驗法、演示法、對比法、自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
三、學習方法的指導
1、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
在學習“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時,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恒定律推寫“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還原性。
2、對同類知識運用對比法,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時,通過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類型、穩定性、與品紅溶液作用、與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項目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程序
㈠新課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學錄像,然后提出問題: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什么物質?它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它有哪些性質?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觀看了錄像后,容易回答出第一個問題,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讓學生留下懸念,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注意力引向新課的學習。
、嫘抡n教學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賹W生實驗:將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 SO2的顏色、狀態,并聞氣味。讓學生回答并板書。
、诶孟鄬Ψ肿淤|量的大小比較,引導學生得出SO2與空氣的密度大小關系。
、蹖W生實驗:將另一只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 生按課本【實驗6—1】的方法完成實驗,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并 得出結論。讓學生回答,教師說明并板書。
、芡ㄟ^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變紅”這一現象,引導學生判斷是屬于SO2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的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 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邊講邊板書。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哦趸蚺c水的反應
、僖龑W生得出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
、诟鶕岸趸蛉苡诘斡凶仙镌囈旱乃校顾芤鹤兗t,長時間放置后, 溶液又重新恢復紫色”這一事實,說明亞硫酸的不穩定性,進而說明“二氧化 硫與水的反應”的可逆性,并簡單說明“可逆反應”的特征。
、蹚土暋八嵝匝趸锏耐ㄐ浴。
、茏寣W生判斷“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分析二氧化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引導學生得出二 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 的學習。
、贫趸蚺c氧氣的反應
、倮醚趸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寫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反應條件與反應的可逆性。
、谥v述SO3的性質。
、酆唵握f明二氧化硫還能與氯水、溴水、碘水、KMnO4等強氧化劑,H2S等還原 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④演示:【實驗6—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這一化學性質的學習。
、嵌趸虻钠仔
、偻ㄟ^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穩定,在一定條件下, 被漂白的物質又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谕ㄟ^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類型、穩定性、與與品紅溶液作用、與 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項目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 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厶釂枌W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是否表現了SO2的漂白 性。作出解釋。
3、二氧化硫的用途簡單講解。
4、二氧化硫的污染
、僦笇W生閱讀課文和看錄像。
、谝龑W生討論如何評價二氧化硫,并指定學生分甲、乙兩方對二氧化硫的利弊 進行辯論。
㈢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書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教育學生要加強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㈣布置作業
P129 第五題。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SO2與水反應 SO2 + H2O ? H2SO3
b、SO2與堿的反應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亞硫酸鈉)
SO2 + Ca(OH)2 == CaSO3↓ + H2O
SO2 + CaSO3+ H2O == Ca(HSO3)2
2SO2 + Ca(OH)2 == Ca(HSO3)2
(2)還原性
a、與氧氣的反應 催化劑
2SO2 + O2 ? 2SO3
△
(SO3 :無色固體,熔點(16.8℃)和沸點(44.8℃) 都比較低。
SO3 + H2O = H2SO4 ( 放熱) ——工業上制硫酸)
b、與鹵素單質的反應( Cl2、Br2、I2 )
SO2+Cl2+2H2O==2HCl+H2SO4 SO2+Br2+2H2O==2HBr+H2SO4 SO2+I2+2H2O==2HI+H2SO4
(3)氧化性——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的反應
+4 -2 0
SO2 + H2S == 3S↓+ 2H2O
氧化劑 還原劑
(4)漂白性: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但生成的白色物質不
穩定。(鑒別SO2)
2、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胖圃炝蛩
⑵可以漂白白紙漿、毛、
絲、草編制品等。
⑶殺滅霉菌和細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劑。
二、SO2的污染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是電化學中的重要知識。初中化學已經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的一些知識,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較系統深入地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該節內容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知識的提升與拓展,又為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該節分為兩課時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并能夠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正是基于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教材開始的幾個設問,把學生帶進了“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探究之中。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課中“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概念。
、谀軌驅懗鲭姌O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賹W生通過對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基本過程和方法,初步養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谀軐ψ约禾骄吭姵馗拍罴靶纬蓷l件的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賹W生通過探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奧秘,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谫澷p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能源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能源觀。
3、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對電池也有所了解。學生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學生對本節課會有所期待。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采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教學離開了實驗,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課主要采用了實驗探究法、再結合問題探討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教學中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便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學法指導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需要,采用分組實驗探究、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等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實驗→觀察→討論→推測→驗證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原理和構成條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并學會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學程序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ㄒ唬﹦撛O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建立新思維
我邀請學生一起動手利用西紅柿,蘋果讓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在這個現象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1)引導學生復習金屬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提出問題:
鋅和稀硫酸反應的類型屬于哪一類?
這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用雙線橋法表示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以及數目?
。2)通過分析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作出大膽的假設:如果讓鋅失去的電子在閉合回路中發生定向移動,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電子定向移動的閉合回路,得到銅鋅原電池的裝置圖。
。3)通過分析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說明產生電能,依據能量守恒原則,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那么電能到底是什么能轉化而來的呢?和學生一起分析從而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這種通過問題情景的引入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又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入學習主題,避免思維的盲目性。
。ǘ⿴熒,傳授新知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分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兩部分。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分組探究,再結合設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1、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教學:
教材中“構成原電池的條件”這一討論題,問題過于空泛,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單純的討論可能會無從談起。因此,我在這部分內容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依據之前設計出的銅鋅原電池裝置提出問題:如果更換銅鋅原電池中的部分電極材料,那么電流計的指針依舊會發生偏轉嗎?得到實驗方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設計的實驗方案,我把學生分為四大組,共八個實驗,通過分組對比實驗,根據實驗現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討論,得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
原電池原理教學時,我采用問題引導,動畫演示,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微觀示意圖,使學生直觀的觀察到原電池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如電子的定向移動,電流的流向以及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引導學生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通過電流的方向來確定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并和學生一起討論總結判斷正負極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大腦中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最后利用銅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解釋在新課之前的實驗現象,說明蘋果,西紅柿中含有電解質溶液,和銅片,鋅片以及導線共同構成了一個原電池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使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通過這個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三)練習鞏固內化新知(見學案)
。ㄋ模⿲W生小結升華新知
課堂小結,讓學生在學案中自己小結,能使學生體會到一堂課中的樂趣和收獲,老師做要點補充。
。ㄎ澹┎贾米鳂I
1、(必做題)課本44頁1題、2題
2、(選做題)制作水果電池。
五、板書設計(略)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 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置問題: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元素與原子的關系如何?
(二)新課教學
1.元素概念
通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導出。
2.學生討論
、僭氐姆N類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②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3.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關系?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4.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余種;并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布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么粒子一定改變?什么粒子一定不變 ?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四)本節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
A.硅 鋁 氧 B.鋁 硅 氧 C.氧 鋁 硅 D.氧 硅 鋁
2.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 )
A.核內質子數不同 B.核外電子數不同 C.核內中子數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3. 水是由__ 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4.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 課后作業
1.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2.查閱資料,了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于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電解質有強弱之分”、二是“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并存在著電離平衡。要求學生在已經學過化學平衡理論并了解電解質發生電離和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電離常數的知識,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學習這部分內容也為后續學習水的電離、溶液酸堿性、鹽類的水解奠定了知識基礎。
(過渡: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一談我所教授的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有關電解質、化學平衡的知識,為本節課認識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一個可逆過程奠定了基礎。同時,弱電解質的電離的知識屬于化學原理性知識,理論分析是研究、闡述理論問題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對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也很有幫助。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電解質有強弱之分,能應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了解電離平衡常數,能用電離平衡常數解釋有關離子濃度的問題。
2.通過對電解質概念的學習,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學平衡原理對電離平衡的指導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與方法。
3.通過本節的學習,了解物質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辯證關系。
(過渡: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難點】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過渡: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培訓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同時考慮到化學原理性的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我的課堂中,我還應用了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
(過渡: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的`三個環節來展開:分別是導入部分、新課講授、小結作業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里我會結合學生必修中所學知識提問:什么是電解質,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什么,不同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是否有區別?從而引入本節課。
這一導入方式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既能做到讓學生回憶原來所學知識,又能讓學生對于新知識并不感到陌生,符合教學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學原則。
環節二:新課展開
這一環節中包含有以下的幾個知識點:強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電離平衡常數。我會依次展開這幾部分的教學。
強弱電解質
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鹽酸強,除了濃度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在此基礎上,設置了以下實驗:測定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和醋酸的pH值,對比與鎂條反應的現象有何不同。在學生進行了測定、觀察了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我會提問溶液的pH值的大小與溶液中的哪種離子濃度有關,鎂條與酸反應實質是在與其中哪種離子發生反應。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即可發現,濃度相等的醋酸、鹽酸中,H+濃度并不相同。在這里我會提出這是因為HCl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醋酸不完全電離,溶液中是分子、離子共存的,引出強弱電解質的的概念,并介紹一些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第一課時,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的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物質的分類》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包括了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和分散系及其分類兩個內容。物質的分類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的新內容之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更是伴隨新課程而生的一個內容。新課標中要求根據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進行分類。在整個高中化學必修1和必修2中,本節課起到很好的承先啟后、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對分類法的學習能夠對以往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并且為今后將要學習的更為龐大的化學知識體系奠定重要的基礎。同時學生學習了這種分類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學中以“族”的概念來學習化學知識,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類別的視角去研究化學,從而使得化學知識更具有生活性。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學生處于初高中的過渡時期,對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物質的組成及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有機物、無機物、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的相關知識。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而高中涉及到的化學物質很多,學生不會根據其性質進行分類學習,從而加大了學習負擔,增加了學習難度。本部分教學內容正好對學生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和提高,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使原本瑣碎的'知識將會系統化,學習也會輕松很多。本節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深入了解化學的世界有著深遠的意義。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夠運用“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這兩種常用的方法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評價和反思,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自己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分類,感受到分類法對化學科學研究和學習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學習生活中中進行實際應用。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常見的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
【難點】
常見的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應用。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學方法
本部分教學內容少,也很簡單,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沒什么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教之無味。而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所以本節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采用的活動探究式教學中每一個活動以問題作為情境,采取多種小組活動,通過學生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與共享,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學會總結歸納。
【過渡】接下來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六、說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此環節中我準備采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超市購物引入“分類”的話題。由于本節課的課題很簡單,也很生活化,只是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化學知識也更具有系統化,便于以后的學習和教學。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此環節我將采用“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出發點,結合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參與新知的建構。
1.交叉分類法
教師通過問題,在初中化學中我將元素、物質如何分類,引出化學中“分類”的概念。提出學習任務,將Na2CO3、Na2SO4、K2SO4、、K2CO3進行分類,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自主學習到交叉分類法的相關知識。
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有機物、無機物、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對物質的組成及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復習舊知識的形式引入分類話題,再讓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物質進行分類,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用到新知識交叉分類法,學生也會自主地學會交叉分類法。此時的老師只需簡單的提點,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輕松化。
2.樹狀分類法
教師通過分配任務,大家分組閱讀P25頁第一段,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完成圖2-3。然后選擇下列合適的物質填在物質類別上,HCl、 H2SO4,CH3COOH,NH3H2O,Ba(OH)2,KNO3,NaHCO3,Cu2(OH)2CO3。學生通過分組合作,查閱資料,探究學習,師生通過共同交流,學會樹狀分類法,并可以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完成化學分類圖。
本部分是整節課的亮點,是本節課的高潮。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對學過的知識重新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分類的方法過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學會了把它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從低層次的無意識使用到高層次的有意義建構,實現了思維上的質的飛躍。
3.化學反應的分類
通過復習初中四種基本反應,找出它們是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分類的,引出化學反應又可以按照新的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因為本板塊教學內容簡單,學生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對剛學過的分類知識進行進一步強化應用。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在知識學完后為學生呈現幾道道物質分類的題,鞏固所學知識,并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1.課堂小結
先采取學生小結的方式,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再結合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結課。由于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化學學習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2.布置作業:
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本節課的課后作業預留了必做題、選做題的方式,以及學生自主實踐類題。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讓學生學會學有所用。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物質的分類》說課稿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采用的是綱領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1.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體驗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1.3、重點、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課堂的重點
難點: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以及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二、教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三、學法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讓學生自發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8
一、對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立
1.教學內容: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第五章第四節《化學鍵》第一課時包括:①化學鍵,②離子鍵,③共價鍵,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于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于今后學習氮族元素、鎂鋁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關于離子鍵的內容——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于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復習初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后,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4.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2)能力目標:對立統一論思想:陰、陽離子構成了離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宏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難點: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確立依據:化學鍵存在于微觀結構中,我們無法進行觀察,只能通過CAI演示,使學生去了解形成過程。這部分內容屬于化學基本概念,這在高考試題中也屬于重點,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處理
內容調整:這節課先講解化學鍵相關的知識,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放到下一課時去學習。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ㄕ故菊n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
。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
。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
。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見有機物,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學生感覺親切、熟悉!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指出:必修模塊的乙醇應該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學素養,學生借助乙醇這種熟悉的有機物,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之——烴的含氧衍生物,認識到有機物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識基礎,了解有機化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認識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知道了乙醇的組成、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一些用途,但是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宏觀表象階段,只是在烯烴的學習中開始從微觀結構認識物質。因此在乙醇的教學設計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結構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與乙醇分子、氫氧化鈉和乙醇鈉的對比,滲透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科學分析方法。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乙醇化學性質的教學采用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列舉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能完成乙醇與氧氣、與鈉反應的實驗操作,并能正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通過師生共同歸納,初步學習羥基、官能團等概念,并能解釋羥基對乙醇化學性質的影響;
(4)通過閱讀、交流加深對酒駕、乙醇汽油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的認識,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學重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和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3.教學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四、教學指導思想
新教材特別強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為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借鑒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主要采用認知同化的學習模式,即先探明學生已經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礎上對已有知識進行拓展、加深。
五、教學過程
教學第一環節——討論、交流,激活已有知識
學生依據學案,分組(4-6人)交流關于乙醇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已有知識,最早完成學案的小組到展示臺展示,之后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質疑和和補充,教師參與總結。對于乙醇的分子結構,大部分學生正確寫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不規范的加以糾正,在此引導學生:乙醇屬于烴嗎?并與乙烷的分子結構作對此,引出烴的衍生物的概念。對于乙醇的物理性質,學生總結的比較全面,而乙醇的化學性質,學生只能寫出乙醇燃燒的方程式;對于乙醇的用途,學生知道的還是相當多,在此基礎上,借助兩個新聞標題為學生介紹了乙醇汽油的利與弊,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節約了石油資源,解決了我國的能源危機,然而乙醇汽油的生產消耗了大量玉米,從而出現了汽車與人爭糧食的社會現象,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警醒,培養學生的辯證意識。
教學第二環節——關注生活現象,提出新問題
由3名學生到講臺表演我準備好的臺詞,也可以課前演練一下。
甲:你買新車了,請客!
乙:當然!
甲:干一杯!
乙:我開車,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沒問題。
乙:三杯五杯也沒問題!
(甲、乙喝酒狀)
甲:喝多了嗎?還能開車嗎?
乙:沒事。再喝幾杯也沒問題!
丙(上):酒精測試!喝了這么多酒還開車,扣車,罰款!
乙:時代不同了,汽車還喝酒呢!我喝點酒不算什么。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著呢,沒喝多。
通過表演,我提出了以下問題:1、你對甲、乙二人的行為有何評價?2、從這段對話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質的關鍵詞,提出你想進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質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酒駕的危害,珍愛生命,增強社會責任感。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主要觀點有飲酒不能駕車,不應該勸開車的人喝酒,酒后駕車是對生命的漠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等等。但也有的同學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開車嗎之類的問題,我對學生的發言充分肯定,然后為學生出示我國關于酒駕的界定標準和處理規定,學生對酒駕的認識更加全面。
對第二個問題,經過學生的互相啟發和教師的點撥,提出的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是:
。1)飲酒后,乙醇在人體內發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2)交警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原理是什么?我把這兩個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進行逐一解決。
教學第三環節——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學生最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體內的變化。我為學生提供了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圖,乙醇進入人體后,絕大部分在乙醇脫氫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因此飲酒的人很快出現面紅耳赤的現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腦的中樞神經,隨之出現心悸、惡心、嘔吐、四肢不協調等癥狀,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機酒后肇事的罪魁禍首。一段時間后,乙醛又被氧化為乙酸,最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這種變化在人體外用銅或銀作催化劑就能實現,接下來我為學生示范了操作過程,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我對課本中的的實驗做了簡單改進:將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改為了小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一是對學生來說插入銅絲更容易,防止插入過慢銅絲變冷,對學生來講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
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并對比實驗前后液體氣味的變化。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銅是催化劑,實質是乙醇和氧氣發生了反應,生成了有刺激性氣味的乙醛,并給出乙醛的結構,學生通過對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結構,從原子守恒的角度書寫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這一過程,學生對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學生在描述現象的時候會發現做過催化劑的銅絲更新、更亮了(如果學生發現不了就需要老師點撥一下),那么如果想把舊銅器變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為學生展示了銅銀在焊接時的圖片,對于銀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說,可以把銀器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就會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舊銀器,你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的情緒又變得高漲起來,他們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機會可以讓他們學以致用了。
教學第四環節——驗證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
交警是如何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呢?鑒于重鉻酸鉀氧化乙醇的應用價值,高錳酸鉀作為有機化學常用氧化劑的重要地位,再加上這兩個實驗易于操作,現象明顯,我把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給為學生分組實驗,學生親身體驗乙醇的還原性,不僅能與氧氣發生反應,還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教學第五環節——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
乙醇的氧化反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識可以借助于網絡平臺。因此,我為學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鈉”的相關信息,乙醇鈉是制造二十余種西藥的原料,之后我提出問題:水可以與金屬鈉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那么由乙醇如何獲得乙醇鈉呢?學生觀察發現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我順勢拋出另一問題: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另一種產物是什么?如何驗證?學生想到氫氣的驗純、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并提出了與教材相同的實驗方案。但是以往實驗中,由于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切取的鈉塊較小,大試管中的空氣很難全部排出,氫氣的驗純需要較長的時間,鈉塊太小產生的氫氣量較少則導致實驗失敗,因此我對本實驗也做了改進: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將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放入其中,再將注射器活塞裝上,之后輕拉活塞,使乙醇進入注射器中,可以觀察到鈉與乙醇發生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將注射器內不純凈的氣體排出,迅速倒轉注射器,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以將乙醇排出,待鈉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輕推活塞,點燃產生的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減少了鈉的用量,無需驗純,點燃時現象明顯。通過這樣的實驗設計,驗證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并對比了鈉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之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并書寫方程式。
歸納整理:總結了乙醇的化學性質,通過對乙醇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情況的分析引出羥基、官能團的概念,初步認識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途徑有很多,要善于從化學視角留心生活中的問題,并想辦法加以解釋或解決。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二、乙醇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1)催化氧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與強氧化劑的反應
-----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3)燃燒反應
2.乙醇與鈉的反應CH3CH2OH+3O
【高中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5
高中化學說課稿09-11
高中化學《硝酸》說課稿11-19
高中化學說課稿06-15
高中化學說課稿優秀06-06
【熱門】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11-14
【熱】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15篇)11-29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精選2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