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高中語文小說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是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論是從思想性還是從藝術性看,都具有極高的欣賞性,堪稱千古佳作。《項鏈》以其精巧的構思,出色的心理描寫、意味十足的結尾被廣泛傳誦。學習本文,可以讓我們進一步體味作為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學習本文,可以為學習《陳奐生上城》打下基礎;學習本文,還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外國小說的無窮魅力。學習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可以從思想上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確定教學目標
1、確定依據
1)那么鑒賞小說可以從小說的人物形象、小說的語言、小說的主題、小說的結構及小說的描寫技巧等方面著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對小說的主題、小說的結構及小說的描寫技巧進行鑒賞。
2)本文的特色:本文構思特別精巧,作者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由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了逆境的曲折經歷,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節。這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一次又一次的擺布著瑪蒂爾德的命運,開著瑪蒂爾德的人生玩笑;演繹著瑪蒂爾德的命運悲劇,數贍柕碌男睦,瑪蒂爾德的性格,瑪蒂爾德的命運均在這曲折的情節中實現。
鑒于上述原因,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A、知識目標:1、分析小說的情節,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2、分析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評價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發掘人物的精神世界。3、整體閱讀小說,客觀、全面地評價瑪蒂爾德的形象。
B、能力目標:1、訓練學生抓住線索,快速梳理小說情節的能力。2、培養學生多角度審視小說人物的能力。3、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開思維的翅膀,培養學生仿照原文風格寫作的能力。
C、德育目標:體味人在物質與精神世界中的執迷和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在現實的限制下的無奈、荒誕與虛幻。以及由此產生的人的本性的堅持和女扭曲。從瑪蒂爾德身上吸取和發揚人性中善的力量。培養學生的同情心、責任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將與自己有關,要學會關心、尊重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瑪蒂爾德的解讀,傳統的理解,人們常常從單純的階級論出發,忽略了從人性的角度去詮釋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導學生鑒賞和評價瑪蒂爾德這樣既有虛榮心又有誠實、堅強、善良品質德復雜人物,是本課重點;探求隱藏于悲劇后面的根源是本文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介紹對莫泊桑作品的情節的相關評價。
<二>、品讀本文情節和心理描寫
導入新課后,要求學生抓住項鏈這一線索,在項鏈前分別添加6個不同的字來概括本文情節,再由學生找出情節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體現“處處出人意料,處處又合乎情理”的情節特點的。賞讀情節后,要求學生按照情節找出描寫瑪蒂爾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據此指導學生初步探討瑪蒂爾德的性格。
<三>、重點難點的突破:
1、仿寫:
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要求突現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A、如果沒有那份請柬。B、“啊!假的”
2、結合課后題對瑪蒂爾德定位,并要求從原文找出依據,同組討論后,選派代表發言。
3、形象對比分析:將瑪蒂爾德與簡愛對比分析。引導學生發現瑪蒂爾德追求的不合理性。
4、引導學生對瑪蒂爾德德的肯定評價。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A、俗語說:“人無完人,金無赤足”;B、多面人。
<四>、作業
續寫該文,注意盡量模仿原著的寫作風格。
五、板書設計:
情節————心理————形象
羨項鏈——痛苦不堪愛慕
項借項鏈——忐忑不安虛榮瑪
失項鏈——驚慌失措堅強蒂
鏈賠項鏈——悲苦不堪誠實爾
還項鏈——輕松欣慰善良德
識項鏈——當頭一棒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鑒于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ǘ┙虒W目標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ㄈ┙虒W重點: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征(感性思維為主),擬采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并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并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
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后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范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ㄒ唬 導入(2分鐘)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于“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ǘ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后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并茂的朗讀,并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么?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于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耪Z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比绱斯鉂、瑩潤、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诏B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弁ǜ校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
。2)風格流派、文體;
。3)名句填空;
(4)對相關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
。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鑒賞。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中第二單元的宋詞,通過學習本課,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提高鑒賞宋詞的能力。
學情分析:高二學生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所以要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教學目標:依此學情,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的創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谀芰δ繕耍簩W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提高鑒賞宋詞的能力
③德育目標: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
、芊椒繕耍赫b讀法;講授法,不斷啟發學生從而把握全詞意境;討論法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從而針對性的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了解蘇軾的豪放詞風和情與景的自然結合,難點是體會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學方法: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本課的關鍵。
。1)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2)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ǎ常├枚嗝襟w直觀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變遷,同時加大隨堂訓練的容量,以適應高考的分量。
學法指導:教是為了不教,學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⑴指導學生自主學習。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最大限度的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獨特的個性,創造性的思維。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養成質疑探究的習慣。⑷“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名人名篇,強化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為高考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上片以講授為主;下片以討論為主.
導語設計:三國是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其中赤壁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光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個為這一戰所激動著的人來到赤壁,當年的沖天火光、震天喊殺聲仿佛又能縈繞于腦海。赤壁之戰后八百多年,一位偉大的天才人物來到赤壁,寫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戰一樣流傳千古的偉大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為偉大的天才人物就是蘇軾。
示范朗讀:激情充滿壯志豪情
檢查自主學習的效果:熟悉課文內容以后,指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查閱資料,由學生口頭介紹作者;在個性化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篩選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與高考接軌。
(多媒體顯示:字詞積累,隨堂訓練。)
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盡可能地再現當時
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生史學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知識,這似乎把語文課講成了歷史,也不知得當與否,算是一種嘗試,還望各位前輩提出批評意見。至于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板書設計: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用多媒體顯示如下板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上闋赤壁奇景波濤洶涌山勢險峻
下闋懷周瑜儒將風度非凡膽略
抒己感慨人生如夢壯志未酬
要先給學生方法: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拓展延伸: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全文總結:江月是永恒的,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人只是滄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暫,又何苦讓種種“閑愁”縈回我心呢?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的詩人浮現在我們眼前,在他的自解中仍有一腔豪邁之情。
遷移應用:學以至用。讓學生了解蘇軾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教學效果預測:總之,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從以下幾點可見這堂課的效果①沒有將文質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幾大塊,維護了散文的整體美。②突出了新課標以“學”為主,而不是傳統的以“教”為主,從復述故事到板書設計,從質疑到評價,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③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終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能力。⑤使學生樹立了“以人為本”、“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課部分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詠懷古跡》(其三)
(一)、說教材
《詠懷古跡》(其三),選自《杜詩洋注》,這組詩共五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是詠嘆昭君的出塞之作。詩人杜甫游歷昭君村時,觀古跡而抒己懷,詠嘆自己同昭君一樣,不被賞識,遠離家鄉的悲苦。
《詠懷古跡》(其三),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二課。這個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學習這個單元,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審美情趣;要注意聯系不同的時期、不同創作背景和不同的.創作風格解讀,注意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們在初中已經學過杜甫的詩歌,對杜甫的生平以及杜詩的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將文本設置為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
2、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借詠古跡、古人所抒發的深沉怨恨。
再結合本詩的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古詩鑒賞是高二學生的薄弱環節,很多同學在做題時無法準確理解詩歌情感;因此,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品味本詩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教學難點設置為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的深沉怨恨。
(三)、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紀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于這個理念,再結合本篇課文的文本特點,我確定了本課堂的教學指導思想: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
具體做法:一、朗讀法,學生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并配以PPT圖畫展示啟迪學生。
二、以提問法為主,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三、以講授法、討論法為輔,讓學生理解領悟詩歌情感,完成教學。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下面正式進入模擬授課環節。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這篇《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如此簡潔雅凈的語言是極好的誦讀材料,所以我把背誦本文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我所執教的是一個平行班,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多數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包c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焙玫膶肽軤I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由于本課作者是位書法家,故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你們最喜歡誰的書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回答點撥各段大意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敘述蘭亭集會的盛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環境及景物、天氣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簡潔雅致,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這些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個“樂”字為基調;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 “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仍然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當前士大夫階層中“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體現了作者積極的人生觀。接著文章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將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這部分以一個“悲”字為基調。
同時,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問題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第二課時的作業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5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八篇06-1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07-20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07-1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07-1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06-24
蘇教版高中語文《登高》說課稿模板12-02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十篇07-2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07-27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