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了解古典樂派風格及大師貝多芬”為指導思想。
。ǘ├碚撘罁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都提到音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聆聽和感受音樂,在弘揚民族音樂同時還應開闊視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二、教學背景
。ㄒ唬┙虒W內容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模塊中第八單元第十五節“貝多芬”中的《第九交響曲》。
在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要求欣賞兩首樂曲《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兜诙撉僮帏Q曲》是貝多芬鋼琴杰作之一,學生曾問貝多芬:這首樂曲表達的內容?他答:你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由此可見,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爭性很強的樂曲。
《第九交響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響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他創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熱情和藝術理想。作者引導聽眾通過陰暗和絕望痛苦和沉思、沖突和斗爭,走向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第九交響曲》孕育很長時間(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寫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ǘ⿲W生情況分析
1.本課的教學對象是我縣一所重點中學高中一年級(1)班的學生,全班46人。這些學生大都來縣城幾所初中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古典主義音樂不了解,都知道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對《第九》交響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歡樂頌》的簡單旋律。
2. 有個別是招收來的藝術特長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視唱能力,同學都有較強的求知欲。
。ㄈ┙虒W方式與手段說明
1.導入新課環節——引導法 直接進入主題
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引導學生了解貝多芬生平以及歐洲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特點。為學生進一步進行探討性學習古典主因音樂風格做好鋪墊。
2.新授環節——體驗、分析法
本節課以聆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為重點內容,在感受、體驗的基礎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樂內容。演唱《歡樂頌》主題。了解《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產生的影響。
3.拓展環節——比較、討論法
學生對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讓他們用感受、體驗、分析作品的能力來探究古典主義音樂特征。
。ㄋ模┘夹g準備
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課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課件,和師生搜集的視頻資料,充分認識貝多芬及音樂風格。
。ㄎ澹┣捌诮虒W狀況、問題與對策
學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初步接觸過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運交響曲》。也通過其他學科,了解了一些貝多芬的相關信息。本節課是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作品的深刻內涵,認識、理解古典主義音樂的特征。因此,教師課前對學生的引導和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過高或過大,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引導和激發學生通過作品欣賞,總結古典主義音樂特征。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及《第九交響曲》
第四樂章,體會“自由、平等、博愛”敢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樂觀、勇敢、堅強的精神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在古典主義音樂的鑒賞學習中感悟、體會其中的意境。
。ㄈ爸R與技能”目標
1.初步懂得古典時期重要的音樂體裁-奏鳴曲、交響曲及奏鳴曲式。
2.分析歐洲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特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虒W重點
通過對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響曲》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
。ǘ┙虒W難點
聆聽《第九交響曲》,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理解音樂內容 認識、理解古典主義音樂特征。
五、教學過程
。ㄒ唬⿲
聆聽《第二十三熱情奏鳴曲》引出作者貝多芬。
簡單介紹這首曲子,通過欣賞使學生掌握奏鳴曲相關知識。
(二)新授
(1)介紹貝多芬生平。 (投影短片介紹)
。2)介紹《合唱》交響曲創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紹)
(3)學生演唱《歡樂頌》主題片段
1)聽《歡樂頌》主題片段
2)學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賞《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片段
1. 旋律、節奏的特點?
2. 從樂隊演奏到人聲合唱,音色的轉換,對音樂的情緒有怎樣的推動作用?
3. 為什么貝多芬把人聲加入交響曲中,人聲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
。ㄈ┛偨Y
通過欣賞學生總結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特征:
繼承德奧民間優良傳統,確立了主調音樂風格,在音樂創作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古典類型的奏鳴曲式、交響曲、室內樂和歌劇的規范。他們的創作以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為特征,構成了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
。ㄋ模⿺U展
課后作業
寫一片聽后感,鞏固學習成果,鼓勵繼續探究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ㄒ唬┰u價方式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完成分類依據的選擇和分類結果的確定之后。
(二)評價量規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這節課是一節以合唱為主的欣賞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這一指導思想,組織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節,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從學生熟悉的音樂入手,引起興趣,并深入認識。讓學生參與熟悉主旋律,引起學生對作品的共鳴,使學生得到完整的藝術享受。培養學生自主分析、鑒賞的能力。
八、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了講授、體驗、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分析、鑒賞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完整的藝術享受。
由于自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還有差距,因而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足。另外在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方法方面還有待于多加思考。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二、說課程標準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為: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學習并逐步掌握樂器的基本技能,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演奏形式實踐,并能進行互動式的排練。
三、說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積極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我們要在教學中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2、在音樂欣賞和樂器練習中,讓學生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互相討論,
來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演奏水平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
四、說教材
本節課屬于自編教材〈〈演奏〉〉中的一節起始課,包括三方面內容:初步認識揚琴;介紹揚琴起源發展及音色;學生掌握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這堂課,有利于〈〈演奏〉〉這一模塊的更好開展。
五、說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踐和欣賞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于身邊的事物,創設情景。
3、知識技能目標:學習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六、說教學重點難點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說教學方法
教法:導學法 激勵法
學法:體驗法 探究法
八、說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演奏揚琴曲〈〈龍船〉〉
學生活動: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聲音的節奏型來練習擊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皿當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裝水的酒瓶),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九、說教學構思
1、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通過各種方式練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掌握揚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揚琴一臺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組
十一、說教學過程
1、導課:這一環節我運用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
a、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樂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樂器的話題,再進一步明確本節課要走近揚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b、回答問題:
這是一個什么組合? (女子十二樂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樂器? ( 古箏. 二胡.笛子. 揚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樂的魅力)
(師):這一段精彩的演奏,讓我們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仙境,這就是民族樂器帶給我們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認識其中的一種樂器——揚琴
( 板書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2、分節教學:
在這一教學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采用聽,想練結合的程序來體會.
a、多媒體展示:揚琴的起源、發展、結構、音色特點。
b、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1)借助多媒體把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來,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課桌當成揚琴進行練習,通過觀察發現在模仿過程中,學生會出現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確,夾臂等常見的毛病。
(2)借助實物揚琴示范,詳細介紹正確的持竹方法:將琴竹的四分之一處放在自然彎曲的食指的第一關節上,大拇指自然彎曲,用指肚偏上一點壓力在琴竹上,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兩手輪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鍵敲擊琴弦發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夾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導。(敲揚琴就像拿菜刀剁豬肉,全靠手腕上下揮動)
(3)啟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聲音, 創建節奏型,鞏固揚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練習)
馬蹄聲 | XXX XXX |
噠噠噠 噠噠噠
鐘表聲 | XX XX |
滴噠 滴噠
知了聲 | X.X X.X |
知了 知了
鳥叫聲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師講述故事,學生按不同場景,擊出不同節奏型。
一名軍官騎著馬從遠方奔馳過來| XXX XXX |,他看了看懷表,
心情很激動| XX XX |,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親人,他已經忘記了炎熱,哪怕知了在不厭其煩的鳴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門前那棵大榕樹上的小鳥在嘻鬧 | XXXX XXXX ︳似乎在歡迎他的歸來。
3、達標測評:
a、學生分為八組,每組一套碗(瓶),探討不同大小的碗(瓶)通過敲擊發出不同音高,給樂器按音高排序。
b、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閃爍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兩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為克服重難點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為何》是諾拉·瓊斯的經典爵士樂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樂發展進程中具有標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納到高中音樂課程必修。
通過本節課歌曲的學習與感受,學生能夠感受爵士樂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教學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通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通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了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欣賞,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難點是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新課教授——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分別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樂《茉莉花》請學生感受音樂的不同,從而順勢導入到本課《爵士樂》的學習。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新課教授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針對學生身心的特點,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學生發先歌曲的特點、體會情緒,并能夠通過進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走進爵士樂,介紹爵士樂的相關內容,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形式,并了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
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及演奏樂器。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之美。同時,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后,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我會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四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并請同學們搜集關于“爵士樂”的材料。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通過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標
根據高中音樂課新課標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渡先ジ呱酵酱ā肥且皇浊嗪;▋,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赌_夫調》是陜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夫的復雜心情。
2、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二是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導入: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然后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展示目標、導學達標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第一步采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第二步然后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 閱讀音樂知識,了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并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課的內容。
五、總結反思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教學內容在安排上要盡可量緊湊豐富,要力求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師生互動的充分性和從容性可能會不夠。對“和”—作品技術背后的文化內涵的引導方式還可再改進。學生參與方式還可進一步豐富,參與的機會可進一步增加。這些要要依據實際上課情況調控和改進。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百鳥朝鳳》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樂全一冊藝術與欣賞第三單元第二十三課,這是一節欣賞課,通過賞析作品,體味民族音樂的藝術美麗,了解嗩吶這一民族樂器的特征和風格,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并培養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能力等。
學生在學唱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探究音樂。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音樂知識,感受音樂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并能夠自由表達所思所想。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著重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通過學習《百鳥朝鳳》,培養保護自然、喜愛自然的感情,以及對于民族音樂的了解和喜愛。
2、通過聆聽、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體會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意境。
3、能夠清晰分辨出音樂中嗩吶模仿的不同種類的鳥的叫聲;能夠清晰分辨出各樂段的主題旋律。了解嗩吶的樂器風格和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賞析音樂,感受音樂形象,聽辯和區分各樂段的主題旋律。難點是了解民族樂器嗩吶,體會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1、教法:自主探究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2、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視聽結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感知樂曲——探究樂曲——鞏固提升——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采用音頻導入和師生提問的方式,播放各種鳥類叫聲的音頻并引導學生想像鳥類的形象,并討論音樂中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來進行藝術創作的樂器,順勢引入今天的課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知樂曲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播放一遍樂曲《百鳥朝鳳》,并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的情緒是歡快跳躍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隨后我會為學生們簡介作品《百鳥朝鳳》的相關知識和嗩吶的樂器背景知識,輔助學生熟悉樂曲。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請同學們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要弘揚民族音樂、強調音樂實踐,這在我們的探究學習中也需要有著重體現。
這一環節,我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學生通過“整體感受—分段賞析—完整體驗”的步驟學習,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各段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嗩吶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識要點。其中,對于各樂段的主題風格和表現形式,通過聆聽學生就比較容易能夠總結出,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討論和概括即可。但對于第二樂段中嗩吶的炫技演奏技法,是這節課的分析要點,在這里我會選擇啟發問答、講授法、互動討論法的方法來進行引導。隨后我還會請同學們模仿第二樂段中不同鳥類的叫聲,來感受嗩吶的聲音特點和風格。最后再通過完整聆聽,帶領同學們對作品形成一個完整的感知過程,并請同學們來談一談這首歌曲所傳達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過一步一步的教學推進,學生能夠發現這首歌曲表達了對自然的歌頌和贊美,并從所感所悟中培養對于民族音樂、民族器樂的熱愛。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的把握和體會,我會請同學們聆聽鋼琴版本的《百鳥朝鳳》,并自由討論一下,兩種演奏風格有什么樣的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學們又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不同版本作品的聆聽和對比,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同時提高音樂欣賞、表現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引入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和關注。同時,將自己對于《百鳥朝鳳》的所思所想總結成小短文,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請同學們在歡樂的樂曲中結束本節課的課程。
七、說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合集六篇07-08
高中音樂《音樂與電影電視》說課稿范文10-23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合集6篇06-13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10篇06-20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八篇06-15
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06-18
湘版高中音樂說課稿11-04
大班音樂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