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二章第二節,表面上看本節要說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問題,其根本是要解釋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減數分裂與孟德爾遺傳規律緊密相連,而減數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解決了本節的問題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學學習道路上的一只 “攔路虎”。
2.教材的處理和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量大,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通過薩頓假說和摩爾根的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一是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現代解釋(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如果一節課講完,時間肯定很緊,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也得不到鍛煉,因此我計劃安排兩課時,第一節課完成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證明,并配以少量的練習,第二節課完成對孟德 爾遺傳定律的實質的理解,輔以較多的練習。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對前面內容(孟德爾的兩個實驗和減數分裂)的熟練程度,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胖R目標:認同基因在染色體上(這是理解孟德爾兩大定律實質的前提)
、颇芰δ繕耍后w會科學研究中的“類比推理”的重要性。
、乔楦心繕耍簩W習科學家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當時就是因為摩爾根對孟德爾遺傳理論的不相信和對薩頓的懷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學的真理)。
4.重難點的確定
如果要記住“基因在染色體上”這個結論是非常容易的,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關鍵是要求學生理解體會這個結論的來歷,學會這種科學研究的思路。因此如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學習”,我對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去做實驗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課就不需要探究,這個理念是希望讓我們和學生都形成一種習慣,即對我們發現的問題首先可以提出假設,然后實驗證明,最后得出結論,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這堂課我就準備按這樣一個思路來講授,因為這 節內容剛好符合這樣一個特點,首先是薩頓發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它們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這樣一個現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設(薩頓假說),然后是摩爾根的實驗……,當然 本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啟發式教學方法,比如問題探討中“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答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甚至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通過教師的傳授及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是不夠的,教學任務需要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體協商與對話等教學情境來實現。所以本節課除了傳統的傳授法之外,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協 作精神,主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四.說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請 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這是教材上設計的問題,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學生將遺傳因子與染色體聯系起來,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回答出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哪怕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那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ǘ┬〗M合作學習(通過類比推理讓學生從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上面的導入很容易 過渡到薩頓的發現以及假說,但是要說明一點,假說的提出不是無根據的亂說,而是通過“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因為薩頓發現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這里面需要給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類比推理,并強調其重要性),然后是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與討論”:
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體)嗎?如果你也認為基因在染色體上,請你在圖中染色體上標注基因符號,解釋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P28圖)
這個“思考與討論”必須讓學生來完成,當學生將基因標注在染色體上之后,會發現不管是F1還是F2代,結果與前面孟德爾所做的實驗(還沒有發現減數分裂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這個時候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將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標注在染色體上是一點都沒有問題。
。ㄈ┠柛膶嶒
由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實驗圖解(略)
對于摩爾根的實驗我想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材是關鍵(果蠅)
2、所研究的性狀(紅眼和白眼)也很重要,是一對相對性狀,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3、關注特殊的現象(白眼性狀總是與性別相關聯)是實驗最終的突破口。
4、性染色體的發現推動了這個實驗的進展。
將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位在X染色體上,Y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的實驗現象的導了合理解釋。這里有必要讓學生寫出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的遺傳圖解:
還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在孟德爾對豌豆的雜交實驗現象提出合理解釋之后還必須有一個驗證,即測交實驗,因此這里也需要多摩爾根的解釋進行驗證,這個過程讓學生完成,有利于對前面遺傳圖解的鞏固。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細胞內的四大類有機物,以及對油脂、糖、和蛋白質的鑒定。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節內容是在介紹了生物體內的無機物之后并對以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中物質的代謝、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做了鋪墊。本節課是整個高中生物的基礎,其中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以及對四大類有機物的鑒定是整個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了解了細胞中的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并對組成生物體的無機物有了清楚的認識。對了解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有一定的求知欲。但缺乏有機物的相關知識,以此對各種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尤其是氨基酸之間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高中生在實驗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對各有機物的鑒別實驗。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目標:
1.四大有機物的相應特點,及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及脫水縮合生成肽鏈的過程,以及此過程中有關 氨基酸、肽鍵等數目的計算。
3.了解油脂、糖類和蛋白質鑒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 能說出對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能力目標:1.通過思考與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觀察和模仿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3.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1.認同生命的物質性,逐步形成唯物主義論的觀點。 2.認同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4)重點和難點
通過教材分析得出本節課的重點是 難點是 重點:糖的分類
氨基酸的結構、脫水縮合的過程。 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難點:氨基酸的結構,脫水縮合的過程。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本節課充分借助多媒體動畫,把蛋白質多肽鏈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點評法和點拔法
本節課把點評法和點拔法自始自終貫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目的在于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適時得當的點撥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
3、自學導思法
本節課依據“自主學習”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歸納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質壁分離的條件、三種跨膜運輸的區別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較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分析、互相討論,發揮群體智慧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本節課學生將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設計實驗、分組實驗、觀看動畫、結合教材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2、實驗探究法:
在生物小組課前完成滲透作用探究實驗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實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我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進行點拔,以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四.說教學程序
(1)導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提問我們每天用餐時你有沒有想過每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用幻燈片展示各種常見的食物)。同學們一起說出各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構成生物體的四大類主要有機化合物。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機物呢?留3分鐘時間讓同學們自學碳化合物的內容,指導學生和前邊無機物相比較總結有機物的概念,并舉例說明。PPt展示各種有機物的碳骨架,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有機物的結構。
(2)情境:我們吃饅頭的時候嚼在嘴里會感覺有甜味,這是什么原因呢?PPT展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胰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從而引出單糖、二糖、多糖的概念,并舉出常見的實例(棉花、土豆)。同時指出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糖原和淀粉是植物和動物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
情境:圖片展示:北極熊,企鵝、海豚等是怎樣來適應寒冷的生活環境有的?;細胞膜中的磷脂;干旱地區植物葉面的植物蠟,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請同學們試圖并總結脂質的種類及其作用。
情境:圖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蛋白質瘦肉、羽毛、指甲等實例,以及酶、抗體等與生命活動有關的蛋白質,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屬于生物大分子,是有一些更小的有機物組成,留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閱讀蛋白質合成及結構,小組討論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并回答,什么是二肽,什么叫多肽?最后老師講解指正,動畫顯示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以及肽鏈折疊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質分子。加深學生對蛋白質分子形成過程的理解?梢宰寣W生做游戲來演示脫水縮合的過程。
人類或是其他的生物體之所以能在地球生繁衍,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在所有的食物體內有遺傳物質—核酸,讓同學閱讀核酸的相關內容,回答問題。
我們知道了生物體能的四大類有機物,那么怎樣鑒定呢?或是怎樣鑒定一種食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分小組分別進行四大類有機物的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小組間討論交流實驗心得,總結結果,并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小結:新課講完后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內容總結。
鞏固和反饋:進行課堂練習達到鞏固的作用。布置作業本著由簡單著手的原則,主要布置簡單的題目,最后留兩道選做題,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調理清楚.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ǘ┙M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
新陳代謝與酶
(二)課型
探索性實驗課
(三)教材內容及位置
現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45~48頁
(四)課時安排
本節重點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與酶的發現史聯系起來的,可采用講述法。酶的特性是通過探索性實驗實驗四、實驗五,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和總結得出。
根據教參,講述和實驗約2課時。如果將兩節課分開,不利于整體教學,因此,我計劃用兩節連堂課在實驗室內完成該節全部教學目標。
(五)編排意圖
教材緒論說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既然是化學反應,就有催化劑。教材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通過探索性實驗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也是讓學生知道實驗是生物學的學習研究和實踐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聯系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過多種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學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觀察唾液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本節從酶的發現史入手,簡單介紹過程,總結得出酶的概念,再通過實驗得出酶的特性,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其它生命現象奠定基礎。
(七)教學目標
1、酶的發現(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實驗五: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趯嶒炈模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標是按《大綱》要求確定的。
(八)教學重點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的特點
實驗教學是訓練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故本節的能力培養與知識教學同等重要,同為重點。
(九)教學難點
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的實驗。
(十)教學關鍵
正確的認識來源于正確的認識方法和過程,對本節內容,學生知識的獲取來源于正確的實驗操作而總結的結論,故應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程序,引導學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是本節關鍵所在。
二、學情分析
(一)現有基礎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生物》時,本應有多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體條件限制,許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生物學科基礎差,前后聯系不強,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個實驗”,給本實驗操作有一定難度。
(二)學習動力
高中學生正處青春期,好奇心強,加之才開始接觸生物實驗不久,所以學生對實驗教學喜而不厭,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又可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積極性。
(三)學習能力習慣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和其它條件限制,學生習慣于偏重書本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習題解答,而不注重實際操作的訓練。這種狀況短時間內還無法糾正,學生往往抽象思維能力強,實驗技能差,實驗時習慣于得出“先入為主”的結論,達不到探索性實驗的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須在實際課教法上采取相應措施。
三、課前準備
(一)實驗分組
宜將操作能力強與書本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合理搭配;選擇實驗能力較強、組織紀律性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以帶動各組實驗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準備
1、實驗器材:
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體積分數為3%過氧化氫2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氯化鐵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實驗現配),熱水。
2、其它器材:
試管、量筒、燒杯、試管架、溫度計、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火柴、衛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實驗員準備。
(三)預試實驗
教師必須先做預試實驗,可驗證或修正實驗步驟等,使實驗的關鍵和難點能心中有數,以便調控實際教學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講述法
通過教師的語言闡述,讓學生知道一些有關本節內容無法驗證的知識,也便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實驗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確結論。
(二)實驗法與演示法
實驗法與演示法是生物直觀教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使學生手腦并用,從感性材料獲得感性認識,從現象中總結出結論,同時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在實驗中,老師演示方法步驟的關鍵和難點是必不可少的。故兩種方法是本節課聯系的主要教學方法。
(三)發現法與對比法
探索性實驗要求課前不必預習,以避免“先入為主”,通過教師指導、設問;學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實驗中發現現象。同時,對實驗前后的認識和現象進行對比,再進一步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得出酶的高效性、專一性等,從而培養基礎技能和訓練思維能力,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五、學法指導
(一)強調規范操作
規范的實驗操作具有科學性強、效率高、目標一致,節省材料等特點,故應提倡并強化操作程序,糾正錯誤的操作習慣,提高實驗效果,以達到實驗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二)指導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取實驗現象的重要環節,指導學生觀察要具體、細致,且忌目無重點。
(三)引導討論、歸納
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適當地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六、教學程序
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先用講述法學習酶的定義,再用實驗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對酶特性部分,教師講解宜少而精,大量時間應由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突出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實驗四與實驗五同時進行,所以,進行實驗時宜采用分段式,即講解一段,學生獨立操作一段,學生總結出結論后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具體如下:
強調幾點:教學與實驗一并進行,要遵守組織紀律,一切聽從指揮。
(一)組織講解酶的發現
1、酶的發現史
2、酶的概念
(二)組織教學酶的特性
1、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統一講解和演示
、俸單觥皩嶒炘怼保哼^氧化氫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為H2O和O2
、诤單瞿康囊螅簩W會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規范操作:按預先標明的步驟規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驟,不說明結果。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偌尤脒^氧化氫酶液和FeCl3液后,應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觀察實驗現象。
、谙蛟嚬軆纫好嫔戏椒湃肟煲绲男l生香時,動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氣泡中,以免使衛生香潮濕而熄滅。
、圻^氧化氫溶液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應提醒學生注意,加藥品時切勿濺到皮膚上。如果濺到上面,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掉。
、墚敺謩e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已知數量的Fe3+和過氧化氫酶分子后,哪個試管產生的氣泡快、多?(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⑤哪個試管內反應產生的氣體能使熄滅的衛生香猛烈地復燃?(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拊嚬苤挟a生的氣體各是什么?(均為氧氣)
(3)引導總結得出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實驗五:
(1)統一講解和演示
、俸單鰧嶒炘恚旱矸酆驼崽嵌际欠沁原性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還原性糖。還原性糖能夠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淀,用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鑒定有無還原性糖。
、跍\析目的要求: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學反應,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垩菔緦嶒灢僮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僦苽涞目扇苄缘矸郾仨毻耆鋮s后才能使用,如果溫度過高,會破壞淀粉酶的活性。
、谧⒁鈨芍г嚬軕旁谒疁貫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會降低化學反應速度。
、廴绻诱崽堑脑嚬芤渤霈F磚紅色沉淀,要指導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時間過長,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還原性糖,影響實驗結果
b、試管未洗干凈也會影響
c、蔗糖本身不純凈
、苤笇W生正確使用酒精燈,杜絕隨意用火。
、菰趯嶒炦^程中,兩支試管的顏色發生怎樣的變化?
加入淀粉的試管: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加入蔗糖的試管:淺藍色不發生變化
⑥保溫5分鐘的目的是什么?(保證有足夠條件供酶分解)
(3)討論總結
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確: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對蔗糖不起催化作用,從而得出酶只有專一性,也推導出酶的多樣性特征。
(三)課堂小結
1、通過講述法和實驗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適宜的外界條件。
2、糾正實驗課中學生的不正確操作。
(四)練習設計
1、本節練習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學程序中的設問,讓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各小節實驗的總結提問。
3、課后練習
、偻瓿蓪嶒瀳蟾鎯陨系木毩,落實基礎。
、谕瓿梢粋探索性實驗:酶的活性受溫度和PH值的影響。
七、板書設計
正板書(大黑板)
新陳代謝與酶
1、酶的發現史:1773年斯帕蘭札尼實→1836年施旺→1926年薩姆納→1980年切赫
2、酶的意義: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2)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合物的反應
注:由于酶的專一性,反應也如此復雜,酶具有多樣性
(3)酶需要適宜的條件
適宜的溫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適宜的PH:絕大多數酶在PH=7的環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書
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
實驗五: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础礈p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小結,在初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節,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著密切關系,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分裂過程較為復雜。先通過概念的敘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后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減數分裂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征,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并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為后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后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復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染色體動態。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來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學生已經學習了制作臨時裝片、高倍鏡的使用及細胞膜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且本節課也是后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雖然學過了高倍鏡的使用和細胞膜,但由于線粒體等細胞器比較小,它們的內部結構很難細致的觀察到,并且功能也較抽象,因此這節課采用顯微投影、動畫等直觀方式深入學習,以降低這節的教學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
2、通過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提高動手能力;通過對各種細胞器結構圖的觀察及分析,提高觀察、分析和類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認識,初步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幾種動物細胞的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五、說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將采用:模型和多媒體展示等直觀教學,實驗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認識細微的結構并理解抽象的功能。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放映某玩具工廠忙碌的車間的視頻,并提出問題:
。1)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各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生產出來的?
。2)細胞中也存在類似的部門或者車間嗎?
(3)細胞中的各種“車間”是怎么樣的?試著舉例說明。
我提問前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存疑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可以說出“分工合作”這一關鍵詞,并且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的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對于第三個問題,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此時便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引出課題: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2、新課展開
。1)結合學生之前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鏡的操作基礎,引導學生規范操作實驗,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同時請學生記載和描述觀察到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分布和形態,之后展開組內和組間交流討論,通過高倍鏡觀察細胞,解決細胞中有什么結構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微觀世界的細胞。
一方面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顯微鏡是之前學生熟練掌握的,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難,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化站”,認識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是之后學習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基礎,因此用這種動手操作的方法能讓他們在直接經驗中初步直觀感知這兩種相對重要的細胞器,同時鍛煉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生物現象的能力。
(2)借助顯微投影和功能動畫,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看的過程思考:
、倬粒體和葉綠體有哪些形態,由幾層膜構成,膜分別有什么特點?
、诰粒體和葉綠體功能是怎樣的?是怎樣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由于線粒體、葉綠體又比較小,只通過上述的觀察實驗,學生不能深入的觀察到雙層膜以及內膜向內折疊增大酶附著位點等等這些特點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會采用顯微投影的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它們真實細微的形態并嘗試畫出這兩種細胞器的結構。而這兩種細胞器的功能是動態的`,抽象的,因此我將采用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功能動畫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結合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和課本內容,解決細胞內還有哪些細胞器、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分別是怎樣的問題。
由于剩下的細胞器并不少,學生不能系統的回答上來,這時請學生在學完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立體模型及功能動畫,并請代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這兩種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這兩種在結構和功能上略有相似的細胞器。之后請學生以喜歡的方式介紹其他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采用這種多元半自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鍛煉他們用直觀的方式表達抽象的概念,也能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4)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兕惐葰w納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異同點。
、诳偨Y歸納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這四大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對于內容相對比較分散的這節課來說,系統的歸納和總結能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3、小結作業
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并安排課后任務: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材料,嘗試制作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并且將問題延伸擴展,真正讓學生發散思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采用圖畫式板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有助于學生記憶和復習,板書如下。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僬f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诶斫庥醒鹾粑c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壅莆沼醒鹾粑形镔|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了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偻ㄟ^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谕ㄟ^學生自主閱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蹖W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芡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系,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葸m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系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僭诮虒W中,通過聯系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谠诮虒W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秘。
。ㄈ┙虒W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并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自主閱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采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一)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ǘ┲庇^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ㄈ┍容^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ㄋ模w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發面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有氧呼吸的階段 場所 反應物 產物 釋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征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煉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溫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征。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細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與細胞》這一模塊的第六章第一節內容。這一節分兩個課時,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細胞周期的概念和有絲分裂的過程及意義。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幾章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后,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另外,細胞增殖、細胞分裂、細胞周期、有絲分裂等概念與必修2中有關減數分裂的內容聯系很密切,同時,有絲分裂作為細胞分裂的一種基本方式,是學生以后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定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復制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
。ǘ┙虒W目標
1 知識目標: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3)、概述有絲分裂的過程和各階段的重要特征,尤其是DNA和染色體規律的變化。
2 能力目標:
1)嘗試用模擬實驗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2)憑借有絲分裂過程圖,圖文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
3)通過分組構建染色體模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能力。
4)通過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 )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實驗結果的討論,使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 通過細胞增殖過程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生物進化觀點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ㄈ┙虒W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2.教學難點
。1)細胞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與物質運輸效率的關系。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 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3、重難點的突破策略:
1 通過染色體模型觀察與制作,設計模擬實驗和制作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2 編順口溜(例如:膜仁消失顯兩體)幫助學生記憶有絲分裂各階段染色體的行為。
3 利用曲線圖形象化的來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攻克重難點。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1高中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初中已有了較大發展但還不成熟,已形成了較好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
2 學生初中時已學過“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但對細胞分裂的了解還非常淺顯,總體來說高一學生生物基礎知識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學生對于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為基礎,從培養興趣方面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教法設計
1)、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抽象復雜,我會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2)、探究式教學法:通過模擬實驗探究,指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及對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實驗數據,并引導學生用聯想的方法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上。 -------采用“探究—發現”
3)、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4)、模型教學法:利用自制的染色體等物理模型以及數學模型,以曲線描述數量變化規律,以圖解突出重點。
三、說學法
課堂上采用自學法、討論法、歸納法、模型構建法等,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設疑導入:通過圖片與日常生活現象引出生物學問題,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創設問題情景,討論“與鼠相比,大象的個體很大,是不是組成大象的細胞體積特別大?生物體為什么能由小長大?”等產生原因。
1 歸納:生物體的生長包括:細胞生長---增大細胞的體積 和 細胞增殖---增加細胞的數量
2 質疑:為什么生物體大多數是由很多體積小的細胞組成的 ,不是由少數體積大的細胞組成?為什么細胞不能一直生長形成大型單細胞生物?
3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深入思考,培養質疑求實的態度,又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新課講授
1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探究實驗(預習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規范操作,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瓊脂塊表面積和體積之比,NaOH擴散的體積/整個瓊脂塊的體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注意要學生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正的細胞上。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方法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結論: 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相對面積也越小,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
結論遷移: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細胞的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思考與討論:既然細胞越小,細胞相對表面積就大,細胞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高,細胞體積是不是越小越好?
(細胞體積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細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結構(如核糖體)和物質(如酶)所需要的空間決定)。
2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引導學生回答一下問題:
。1)細胞增殖的意義是什么?細胞以什么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細胞周期?細胞周期分為那幾個階段?時間分配如何?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細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抓住關鍵詞“連續分裂的細胞”,理解哪些細胞具有細胞周期哪些細胞沒有。并結合模擬動畫,使學生充分認識細胞周期的起止點及各個時期的特征! ------突破重點難點
請學生回答下列圖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個細胞周期?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理解各個階段染色體的行為是關鍵。
(1)通過模擬動畫,展示高等植物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動態圖,讓學生對有絲分裂形成一個整體連續的印象。
(2)分組讓學生在課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紙片等材料簡單制作染色體模型來表示各個時期的變化,選取制作較好的進行展示。
然后老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繪圖,逐步的示范講解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變化,尤其要注意染色體行為的變化。同時配合使用染色體模型來表示染色體形態的變化。(如:間期時染色質呈細長的絲狀。前期染色質縮短變粗成染色體,并且每條染色體上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各個時期DNA和染色體變化并用函數圖象表示出。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各時期特點,可以借鑒一些順口溜。
間期:DNA復制,蛋白質合成。 分裂期: 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后期:點裂數增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歸納總結 細胞增殖(板書設計)
一、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細胞的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二、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1、細胞周期的概念
2、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
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后期:點裂數增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反饋運用 習題1、2、3、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系學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我認為上這堂課時,通過聯系生活舉例,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模擬實驗引入課堂,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使學生嘗試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模擬實驗法。這種探究學習、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正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索知識。
(3) 本節內容抽象,難懂,我對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優化,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細胞分裂的連續性。黑板繪圖和染色體模型的應用又克服了多媒體轉瞬即逝的缺點,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改進不足之處
。1)這節內容較多,教師要做好時間上安排,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對模擬實驗方案的討論可適當安排在課前預習階段。
(2)教學過程中有太多的學生探究、觀察、思考歸納等活動內容,時間較難把握。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8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07-29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匯總9篇07-24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07-24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08-09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08-02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三篇07-08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08-15
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07-19
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07-15
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