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1-03-27 14:11:51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漁父》,我將從教材、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流程設計這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說教材

          《漁父》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面人生”中的一篇課文,本板塊還選了《報任安書》這篇文章。這兩篇文本在內容上既對立又統一,它們是“生存與毀滅”的選擇問題,有較強的互補性。

          本專題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閱讀作品,能讓學生對重大人生問題有思考和追求;學生能對問題展開探討,學會辨證地思考,周密地說理,有所發現和創新;學生能通過經典文本學習,思考“直面人生”的豐富內容和表達上多樣的方法;積累經典文本中的名句,歸納整理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與文本展開對話”和“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結合本專題教學目標和文本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能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較準確地將本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谕ㄟ^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③體會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所運用的方法及其好處;

         、芡ㄟ^對比閱讀,學生能對屈原和司馬遷的不同人生選擇作出自己的評價,能對人生問題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三說重難點

          重點;能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較準確地將本文翻譯為現代漢語;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難點:體會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所運用的方法及其好處,并通過對比閱讀,學生能對屈原和司馬遷的不同人生選擇作出自己的評價,能對人生問題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四說教學方法

          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較淺顯,翻譯理解的難度不是很大,因此重點在問題探討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主要采用誦讀,引導,點撥,研討等方法。

          五課時設計

          因為這篇文章相對比較簡單,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莎士比亞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的發問。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報任安書》,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而兩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詩人在踽踽獨行,憔悴的臉上寫滿孤獨的悲憤。當他的心被憂慮撕裂的那一刻,他選擇的是縱身躍下汨羅江。其熱血化作滔滔波浪,隨著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潤了整個民族的靈魂!他,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寫作背景

          找一位學生介紹,之后出示PPT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詩人和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者,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為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輔佐了楚懷王、楚頃襄王,在鄭袖、張儀的離間在兩次被流放到江南、漢北。

          背景:屈原在最后一次被流放時,秦將白起攻破楚國的都城——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在湘潭一帶游蕩,遇到一個漁父,在和漁父交談以后便懷石投江。

          2、找學生范讀課文,注意字音和斷句。

          漁父(fǔ)淈(gǔ)餔(bū)歠(chu?)

          醨(lí)汶(mén)枻(yì)濯(zhu?)

          3、結合注釋,學生自由讀,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1)古今異義詞:PPT,板書

          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至于(到)、可以(可以用來)

          (2)詞類活用:

          鼓枻而去(鼓,名詞用作動詞,敲打)

         。3)特殊句式: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

          屈原既放(被動句)

          游于江潭(狀語后置)

          是以見放(被動句)

          行吟澤畔(省略句、狀語后置)

          圣人不凝滯于物(被動句)

          自令放為(被動句)

          4、疏通文意

          學生翻譯,其他同學補充指正,學生齊讀,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ㄈ┚植糠治

          1、文出現了幾個人物?全文是以怎樣的形式展開的?

          生明確:漁父和屈原兩個人物。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詩人和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者,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漁父:不知姓名和來歷,駕一葉之扁舟,垂釣于江上。

          全文是以人物間的對話形式展開的。

          2、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表現了屈原怎樣的人格?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來回答。(以四人為一小組,明確發言人,小組內成員討論5分鐘,其他小組成員在別人回答的基礎上可以補充。)

          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保且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的特立獨行者,“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還刻畫了一個矢志不渝地堅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現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漁父這一形象,那么漁父是怎樣一位形象?塑造這一形象有何意義?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小組內成員討論5分鐘)

          漁父規勸屈原“不凝滯于物”,要“與世推移”。當“世人皆濁”時,他開導屈原“淈其泥而揚其波”,當“眾人皆醉”時,他規勸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舉”,漁父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與世推移的處世態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此外,當屈原表示不贊成他的處世態度時,漁夫只是“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不復與言”,也刻畫

          出他不慍不火、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塑造這一形象,對屈原來講,具有襯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堅持理想、堅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4、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運用了怎樣的方法?有什么好處?

          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反問(強調人物的堅定決心)

          5、擴展

         、偾蜐O父分別體現哪個派別的處世主張?

          儒家道家

          入世出世

         、诎讯邔α⑵饋淼哪康氖鞘裁?

          作為對比和襯托,表現屈原的潔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的品質。

          總結:這是一次靈魂的對話。

          6、比較閱讀

          屈原與司馬遷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一個毅然赴死,一個忍辱而生。他們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選擇?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談談你的認識。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隨波逐流,“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塵!,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動選擇死亡,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司馬遷隱忍茍活,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為自己規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記,成就人生的大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生,一個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對后世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

          7、自由討論你怎樣看待屈原和漁父的處世態度?更欣賞哪一位?

          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

          總結三位人物

          屈原選擇了壯烈的死,以死明志,表現了不屈的氣節。

          司馬遷選擇了勇敢的生,以生踐志,表現了堅韌的意志。

          漁父選擇了超然的活,以隱守志,表現了自由的靈魂。

          這三種不同的人生選擇都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了文天祥、聞一多,用他們的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么叫做堅貞不屈;所以有了韓信、勾踐,用他們的行動向我們驗證了什么叫做堅韌執著;所以有了陶淵明、柳宗元,用他們的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什么叫做瀟灑豁達。

         。ㄋ模┙Y課

          那么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又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讓我們珍愛生命,用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氣節來提升生命的價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忘擁有一份超然與豁達,享受生命的魅力。

         。ㄎ澹┳鳂I設計

          1、背誦文中的名句;

          2、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識(古今詞、活用字、特殊句式)。

          我的說課講完了,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謝謝各位。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課部分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詠懷古跡》(其三)

          (一)、說教材

          《詠懷古跡》(其三),選自《杜詩洋注》,這組詩共五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是詠嘆昭君的出塞之作。詩人杜甫游歷昭君村時,觀古跡而抒己懷,詠嘆自己同昭君一樣,不被賞識,遠離家鄉的悲苦。

          《詠懷古跡》(其三),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二課。這個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學習這個單元,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審美情趣;要注意聯系不同的時期、不同創作背景和不同的創作風格解讀,注意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們在初中已經學過杜甫的詩歌,對杜甫的生平以及杜詩的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將文本設置為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

          2、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借詠古跡、古人所抒發的深沉怨恨。

          再結合本詩的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古詩鑒賞是高二學生的薄弱環節,很多同學在做題時無法準確理解詩歌情感;因此,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品味本詩的語言和意象,體味詩歌的情感;教學難點設置為掌握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的深沉怨恨。

          (三)、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紀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于這個理念,再結合本篇課文的文本特點,我確定了本課堂的教學指導思想: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

          具體做法:一、朗讀法,學生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并配以PPT圖畫展示啟迪學生。

          二、以提問法為主,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三、以講授法、討論法為輔,讓學生理解領悟詩歌情感,完成教學。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下面正式進入模擬授課環節。

          二、授課過程

          (一)、課程導入

          1、向學PPT展示與昭君有關的圖片引出昭君出塞的故事,進入課文《詠懷古跡》(其三)。

          首先讓同學們欣賞昭君圖,引出典故“沉魚落雁”中的“落雁”。

          王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們多用沉魚落雁來作為美女的代稱。其中的落雁一詞即指的是王昭君,再從昭君出塞圖引出“昭君出塞”的典故。

          昭君出塞: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后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

          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并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后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后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問題,昭君為什么愿意離開漢宮去遙遠的匈奴?

          《西京雜記》載:漢元帝因宮女太多,不得常見,就讓畫工為宮女畫像,便于隨其臨幸。宮女們爭相賄賂畫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畫工就故意把她畫得很丑。后元帝實行和親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憑畫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臨行時,才發現她青春貌美,閑雅大方。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將畫工處以死刑。

          可見,昭君因畫工毛延壽從中作梗不被君王賞識,然而根源還是漢元帝昏庸——只憑畫像寵幸宮女,不見真人。

          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同時,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劇是歷代文人常常詠嘆的題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追溯歷史,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2、從標題“詠懷古跡”中的“詠懷”二字確定詩歌類型。

          詠史詩:大多是詩人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而作,凡是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敘述、評價、憑吊或借國家興亡寄托個人懷抱的詩歌,都可以稱做詠史詩。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提問:作者是對哪個歷史人物進行敘述從而寄托情感的?

          答:王昭君(首聯“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中的“明妃“得出)。

          3、提問:既然這首詩是詠史詩,請同學們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情感的那個詞語?

          答:主旨落在'怨恨'二字。(尾聯“分明怨恨曲中論”中的“怨恨”得出)。

          理解詩人如何借詠嘆昭君的事跡來抒發自己的深沉怨恨?帶著這個問題鑒賞詩歌,品味詩歌語言和意象,理解詩歌情感,掌握詩歌的藝術手法。

         。三)、賞析詩歌

          1、首聯賞析,理解詩人如何引入歌詠對象昭君。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提問:請同學們描述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

          “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案啊北臼且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唐宋詩醇》評為“破空而來,勢如天驥下坂,明珠走盤”。

          提問: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引出歌詠對象昭君。

          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本來是用來烘托生長英雄的地方,詩人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

          2、鑒賞頷聯,說說它們寄托了那些情感?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出自唐代李白的《王昭君二首》

          李白的詩,對王昭君的不幸充滿著惋惜、同情。

          提問:接下來同學們找意象,悟情感。體會王昭君是如何的不幸,她的怨恨具體指什么情感?

          一別漢宮便與北方的荒漠連在一起,最后只留下孤獨青冢向著漠漠黃昏。

          “紫臺”與“朔漠”形成對比。“紫臺”指宮廷,“朔漠”即北方的大漠。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

          “青!薄包S昏”,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黃昏時廣闊的天空連著大漠,卻獨有一個青冢,何等空曠凄清。

          “紫臺”與“青!钡纳蕦φ,“朔漠”與“黃昏”的意境渲染,營造出濃濃的悲涼蕭瑟的氛圍,透出了強烈的悲劇色彩。

          “一去”與“獨留”形成對比,“一”與“獨”同義互文,將生前昭君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梢,昭君是多么孤獨。

          “連”與 “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

          頷聯營造出悲涼蕭瑟的氛圍,與前兩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鮮明對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3、鑒賞頷聯,說說它們寄托了那些情感?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辭·昭君怨》

          提問:同學們從這兩首詩中體味詩人對昭君不幸根源的看法。

          在王安石、白居易的詩中把怨恨指向了昏庸的皇帝。

          提問: 接下來請同學們找意象,悟情感。

          “畫圖”揭示了昭君悲劇的根源: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異域的悲苦命運。

          這兩句從昭君命運的轉折點說起,寫她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丑化昭君,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后,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于父子的懷抱!翱諝w”一詞,突出昭君遺恨之深,并深寓詩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則傳神地渲染出魂歸時凄涼清冷的環境氣氛。“春風面”、“月夜魂”,將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著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兩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對仗工巧,又蘊含著無窮感慨:生前已經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后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當然,詩人寫昭君,也是寫自己。在對昭君埋沒宮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之時,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4、尾聯直抒胸臆,升華情感。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劉長卿《王昭君歌》

          千載以來,琵琶彈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雖死,其怨難平,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芭谩,本西域胡人樂器,漢劉熙的《釋名》說:“琵琶,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 故詩人稱其樂曲為“胡語”。傳說漢武帝嫁公主(實為江都王女)于西域烏孫王,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后人把這些與昭君的故事攙合起來,寫出《昭君怨》等琴曲,于是,就有王昭君慣彈琵琶的說法。

          尾聯正面寫昭君的怨恨。昭君之怨,主要是一個遠嫁女子永遠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杜甫當時身處異地、遠離故鄉的處境和昭君相似,從詩題《詠懷古跡》可知,詩人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

          (四)、結合創作背景,歸納主旨意蘊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詩歌的主旨實際上是詠古跡以感己懷。雖表面寫昭君的“怨恨”,寫昭君生于長江美域,歿于塞外荒漠,去國之怨,難以言表。但聯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于郁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處不相似。顯然作者在懷古傷己,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主旨: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五)、板書設計

          詠懷古跡.(其三)

          昭君 杜甫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遠離漢宮,身死異國 無辜遭貶,漂泊西南

          畫圖省識,環珮空歸 不分忠佞,有家難歸

         。ㄇлd之怨) (深沉怨恨)

          (六)、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布置

          1、總結詩中所用的藝術手法,理解詩人借詠古跡、古人所抒發的深沉怨恨。

          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對比鮮明,對仗工穩。

          2、作業布置

          背誦及默寫這首詩歌。

          完成相關練習。

          預習下一首詩歌。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囚綠記》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三課,本文是一篇散文,現代作家陸蠡按照“戀綠--囚綠--釋綠--念綠”的思路與講述了與常春藤相處的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生活現狀以及真摯的心愿。含蓄地指出了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文章構思新奇,詳略得當,語言含蓄,深沉厚重。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了如指掌,還應該對學生情況有所把握。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高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所以找出本文的行為脈絡并不困難。但是他們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態度把握還比較膚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重點對這一方面進行引導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品味文章中的語言,學習象征的寫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3.體悟作者對綠的摯愛之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學習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學習象征的寫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體悟作者對綠的摯愛之情,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講授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睘榱思ぐl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設置情境:同學們,我們常說綠色象征著希望、象征著生命,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愛。由于喜愛,不少人則有了將一抹綠色“占為己有”的想法,然而當綠色被囚禁時,生命之色便開始發黃、發枯,不再有活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囚綠記》這篇文章,看看文章中的“綠”是否遭受了同樣的經歷。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然后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情感。

          其次,我會讓學生來介紹作者,我來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最后,我會讓學生尋找文章的寫作思路。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讓學生有感情地再讀文章,找出文章中所說的“綠”指的是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會進行明確:作者寫到:“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庇纱丝芍,文章中所說的“綠”指的是常春藤的枝條。

          2.緊接著我會讓學生思考:“我”為何如此喜歡“綠”?在學生思考后我會指定學生作答。并且明確學生的答案,因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3.順勢我會問學生是否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就要據為己有呢?文中的“我”為什么要“囚”綠?我會讓學生在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我來對學生交流的結果進行總結:“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因為“我”喜歡這抹綠色,希望“綠”可以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4.最后我還會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我”“囚綠”的結果如何?“囚”住了那抹綠嗎? 學生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能夠齊聲回答沒有囚住。然后我會帶領學生一起來分析他們所找的具體的語句。“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鼭u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背4禾俦弧扒簟敝,它還是固執地向著以前的方向生長,而且在被“囚禁”的情況下,常春藤開始變得沒有升生機和活力。不得已,只能“放走”這抹綠色。

          (四)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會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這種“囚綠”的行為,思考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情感?(前后四個人討論后回答。)最后我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升華本節課的情感。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后寫的,回顧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外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之所以囚禁這抹綠色,一方面是因為喜歡,另一方面是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永遠向著陽光,可以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想囚禁這株常春藤。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同時也揭示出了常春藤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生命的不可侵犯。在此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結合學生所談感受,再次回顧本課的思想,體會作者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并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诖,我將作業設置為:運用象征手法寫一篇文章。

          七、說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文必是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的第二版塊“經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專題的學習方法是問題探討,而這一版塊的重點是“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作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經典作品對自我成長的意義,理解讀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讓學生從基本的讀書求知意識逐步上升為自我完善、服務人類的精神追求,并總結“問題探討”這種學習方式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變化。

          二、說學情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探討了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習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閱讀經典,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

          教學重點:閱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取教養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四、說教法學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討論交流的問題探討教學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要想從蒙昧而走向智慧,從自然的人成為社會的人,成為有教養的人,只有讀書學習,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識積累。人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追求。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賴于人開掘潛能,運用智慧,產生先進的思想,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有學習的需求和讀書學習的欲望。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獲得教養的途徑是什么?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的《獲得教養的途徑》,聆聽大師的教誨。

          二、對“教養”的理解

          1.黑塞認為教養是什么?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嗎?

          明確:“精神和心靈的完善”。

          教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即“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養是“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不帶有功利色彩,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認為哪些行為是有教養的表現?學生暢所欲言后歸納。

          明確: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養的內涵非常廣泛,當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內容,此外還有: 一個有教養的人,當熱愛大自然。 一個有教養的人,對歷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為人,我們走過了怎樣曲折的道路。 一個有教養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還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遠大的目標。 一個有教養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經典

          1.作者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是什么?

          明確:研讀世界文學,也就是閱讀經典。

          2.你讀過經典嗎?你為什么認為它是經典?你覺得什么樣的作品才稱得上為“經典”?

          學生分組討論,推舉代表回答。歸納:

          真正的經典,不怕被世人忘卻,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熱評,也不會使讀者淺嘗一口即束之高閣。經典作品是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經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經典作品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3.為什么要閱讀經典,經典對我們的人生有何意義。

          請一位學生閱讀課文第二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邊用筆畫出重點語句。

          明確:研讀世界文學,能讓我們“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保坝辛缩r活的意識和理解”,“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系,使自己的心臟隨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

          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四、怎么讀,才能讀出經典的意味?

          作者認為,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具體的方法去讀經典呢?學生討論后回答。

          明確:態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寫的“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杰作的偉大的。

          具體方法: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閱讀經驗說,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深入,就能不斷地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的閱讀。

          教師:黑塞倡導的讀書觀是“愛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這是有價值的閱讀。

          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讀經典?我的經驗是,不妨把經典當作閑書來讀。也就是說,閱讀的心態和方式都應該是輕松的。千萬不要端起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清·王國維)

          五、教師進行小結,并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小結: 教養是一些習慣的總和,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片子。教養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閱讀經典,能夠讓教養在我們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夠的時日,就將自然而然地散發出香氣。

          同學們,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心的強健,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導反思:我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嗎?

          六、拓展:你的心中是否存在這樣一本經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讀卻總是沒有讀到?如果事實如我所說,同學們,當我們學完了《獲得教養的途徑》這篇文章后,你是否為了教養,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為了更加明確生活的意義,有了一種更強烈的想讀書的欲望?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詩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 讀林庚先生的《說“木葉”》,我首先想到這樣一段話。誠如林先生所言,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的”,他們似乎參透了深奧的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創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學”的解答的。

          林先生在這篇詩論中所給的結論是: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詩人“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成為令人玩味無窮的“精妙”的詩歌語言。在吟詠之間,那些“潛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讀者,感染啟發著讀者,讓人情思靈動,視通萬里。就比如文中所說的“木葉”,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就是“樹葉”。然而,“木”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起了葉子”,這樣,也就有了“落葉”的暗示,還有顏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詩句便“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讀著它,甚至“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之于“樹葉”一字千里的差異。 林庚先生深諳詩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詩歌創作與鑒賞的玄機,撩開了詩歌神秘的面紗。我們將會在一種“潛在的'力量”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參悟深蘊其中的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

          二、教法探究

          1、小組討論研究。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文的教學目的是: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3、培養學生把握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教學重難點為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詩中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同學們知道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明確“落木”即“落葉”之意后)那杜甫為什么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呢?”“木”與“葉”有何區別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林庚的《說“木葉”》來解開這個迷吧。

          二、整體感知 把握全文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來理解全文)

          1、 四人一組討論尋找你認為能表現文章行文脈絡的疑問句,并加以整理。

          2、 以小組為單位追尋上述問題的答案。 問題設計 (1)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的滋味。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

          探究學習: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本植物的通稱。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會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樣,“木”也就給人以落葉之感。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能給人以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 (2)課文說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為語言形象的潛在力量,這些潛在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結合起來,就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文中說到的“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有怎樣不同的意味?

          探究學習:“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給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的感覺;而“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甚至還讓人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葉”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屬于沉沉的陰天,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澳救~”是“木”與“葉”的統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而“落葉”,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來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3)第4、5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特征?

          探究學習:“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4)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探究學習: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恐怕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論文。標題擬為“說‘木葉”’,文章選取古詩中的“木葉”意象作為論題,在結構安排上由引古詩到探意蘊,先排除古詩人考慮文字洗煉的因素,再從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尋其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有關“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并逐層深入,探幽發微,既體現了作者的科學態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說‘木葉”’的擬題應該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5)課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也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探究學習:一是作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析理有憑有據;三是調節文氣,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涵。

          3、 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 探究閱讀 融會貫通 只要提到“木”字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引發人們的感傷情懷。以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

          作業;可以以古詩歌中常用的物象為例,如:月、松、梅、蘭、竹、菊、等進行有目的的詩歌鑒賞,仔細體味詩歌的精妙。

          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關“月亮”的古詩 (2)班級交流。 (3)鑒賞研究,寫成小論文。

          參讀作品: 曹操《短歌行》,劉禹錫《石頭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靜夜思》,杜甫《月夜憶舍弟》,孟郊《古怨別》,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會給詩歌創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聯想意義也最容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了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廊硕际,‘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焙笕耸芮澳救~”詩句的影響,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種“流弊”呢?古代詩歌還有沒有類似的常見意象呢?請找出來,作專題研究。

          研究方法: (1)閱讀古詩,找出一兩個常見意象 (2)作比較賞讀。

          (3)召開詩歌鑒賞研討會 參讀書目: 《詩集傳》《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詩集。 3.在我國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古代詩歌中寫 “梅”的不勝枚舉,所表現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請找出一些,試辨析并交流.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并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队炅剽彙肥钦n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為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三)鑒于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重點:學習名句鑒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為這是從鑒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為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為什么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復吟

          聯想想象悟主旨再現意境體詩情

          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

          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新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注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篇目——《再別康橋》。(課件展示題目)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对賱e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詩歌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因為它始終回蕩著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標:

          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領悟詩情,賞析詩歌畫面、詩意美。

          教學難點: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由于高一年級學生對詩歌鑒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老師應將鑒賞搞得生動活潑,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愿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鑒賞作品的習慣。加上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美的,反復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并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以利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容。

          學法:反復誦讀品語言,聯想想象賞畫面,知人論世悟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步驟來完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一步:導入新課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相關劇照 ,這樣能引起同學對劇情的回憶,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作者簡介。

          力求創新,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活、情感經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這一步驟即所謂“知人論世”,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師范讀,并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再讓學生伴隨優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熏陶和語感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第四步:激發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每一節詩歌相配的優美圖片,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詩意選畫面。再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詩歌,結合圖片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詩歌內容,并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重要意象,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的點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第五步:比較閱讀,體會建筑美。

          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筑美,我選取了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進行結構上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現本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筑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作者與康橋的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較為輕快的情調。為了便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詩中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篩選了以下幾個將離愁寫得黯然銷魂的詩句,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以便學生把握本詩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以突破教學難點:

          課件展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七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配樂試背全詩,再次整體感知詩歌的詩意美。

          第八步: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詩《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并留課后作業:從內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四、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相關文章: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07-18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07-14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06-22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07-17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7-17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06-21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06-1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7-19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6篇07-14

        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07-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