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說課稿集合8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內能是熱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教材通過對比、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等多種形式,從宏觀的機械能拓展到內能,再從物體分子熱運動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內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討論內能的改變,進而引出熱量的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分子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還為下一章學習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ǘ┙虒W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ㄈ┙滩牡奶幚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體驗等學生資源,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和實驗出發,讓學生深入淺出的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識比較匱乏。因此,教學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借助實驗等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從學生的體驗、經歷和身邊的事物來建立和強化內能的概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什么是內能、內能有什么特點、內能是怎樣變化和量度的。
三、教學目標
。ㄒ唬┱n標要求
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了解內能和熱量。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ǘ┤S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了解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過對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觀點看世界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上主要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輔之以演示實驗法來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體驗樂趣,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學法上綜合運用自主學習、觀察與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方法,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程序
我計劃本節課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分析類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應用概念——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
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裝有熱水的暖水瓶,瓶塞彈起”的視頻,再根據這一情景提出三個問題:
。1)瓶塞彈起時是否做了功?
。2)能夠做功的物體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那么推動瓶塞做功的能量來自哪里?
。3)你還能舉出哪些日常生活中 ,“熱”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跳動等) 本環節的教學,主要通過觀察和分析瓶內熱空氣推動瓶塞彈起做功的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里“熱”對外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環節:分析類比,建立概念這個環節,我計劃安排兩個教學活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內能概念。 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分析兩個對比情景“運動的瓶塞”、“熱運動的水分子”和“發生形變的彈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學生自主總結并填寫對比表格,建立與形成內能的概念。 運動的瓶塞有動能 熱運動的水分子有分子動能發生形變的彈簧有勢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勢能在此突出過程與方法,延伸,觀察生活,舉例。。。。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讓學生根據機械能和內能的概念繼續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彈簧恢復原狀沒有形變時,是否具有機械能和內能。分析得出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然后,再讓學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內能,得出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再追問學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熱到沸騰的過程中,水的內能怎樣變化?初步得出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
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類比,細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來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順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內能的概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活動是小組合作,歸納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先是小組合作,盡可能地想出各種辦法讓一段鐵絲溫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組為獲勝。我深入學生之中,積極的看、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根據需要給學生適時、適當的指導。然后組織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列舉出來的方法進行分類,總結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組間相互競爭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培養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說課中如何說,講課中如何做? 第三環節: 深化提高,應用概念
首先讓學生體驗對手呵氣和搓手時手的感覺,再從能量轉移和轉化的角度分析它們分別是通過什么方法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并通過能量流向圖建立和形成熱量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觸發思維的興奮點,引發探究的欲望和動機,打開探究之門,我計劃先組織學生做演示壓縮空氣做功的實驗(這個實驗在空氣壓縮儀里放入半顆火柴頭,現象就會非常的明顯和震撼),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討論分析,得出外界對氣體做功,筒內氣體內能的變化。接著讓學生猜想,如果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會怎樣變化?并通過讓學生感受籃球放氣過程中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來驗證猜想。(實驗時,把氣針插入籃球,讓學生先感受一下籃球內氣體的溫度,再把氣針對著風車的風葉,看到風葉轉動,說明氣體對外做功,再讓學生繼續感受籃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
最后組織學生演示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以及用“冰露”礦泉水瓶分組實驗、觀察、體驗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該實驗中通過做功使內能變化的兩個過程。
知識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因此這一環節的教學,借助了學生體驗性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學問,物理來源于生活,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并讓他們通過親歷科學實踐活動,體會到科學實踐活動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樂于參與各種科學實踐活動。 第四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談一談本節有什么收獲或感想?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該環節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思想、觀點,實現思維飛躍的舞臺,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布置課外小實驗:自制彈射器
找一段兩端開口的小塑料管,從塑料管的一端塞進一個用水浸濕了的紙團(要塞緊),從另一端推進一個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個簡易的彈射器就做成了。試試推進活塞,比比看誰能把紙團彈射得最遠。
布置這一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小制作,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并為后面熱機的學習做個鋪墊。
六、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功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以教學的邏輯線列出了課題“第二節 內能”及三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
一、內能
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三、熱量
七、教學設計反思
新課改提倡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通過交流與合作,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本著新課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本節教學設計能注重從學生已有的體驗、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過程,領悟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并對概念加以理解和應用。通過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實現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知識與思維能力得以共同發展。使“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經歷過程,體驗方法,勇于探索。 教學方法上,本節教學設計能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交互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評價,多賞識、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ㄒ唬┍究蛟诮滩闹械牡匚缓妥饔
第二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綱,也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濃縮、結晶,是從總體上體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內在的有機統一的重要內容,因而在本書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節是講述世界的狀態是普遍聯系的問題。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這個問題是辯證法部分的邏輯起點,也是第二課內容的邏輯出發點。第一框主要內容講述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其中,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去改變事物,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兩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對于初學者來說,當然就成為難點了。由于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意義,對于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ǘ┙虒W目標
識記:聯系的概念。
理解:
、偈挛锏穆撓导仁瞧毡榈模质强陀^的。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是人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谑挛锫撓档目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聯系的客觀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但是,并不是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聯系就無法改變,而是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運用:用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等。
、倥囵B學生從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去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
、谂囵B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但缺乏辯證思維,遇到問題不會變通。通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聯系的,引導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世界觀,學會運用聯系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ㄈ┙虒W重點
為什么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
。ㄋ模┙虒W難點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于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哲學常識第一課講了唯物論,第二課接著講辯證法,它是第一課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論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質、本原的物質性,而本課說明唯物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即物質世界的辯證性。學生現在往往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內容孤立開來,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我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對話教學相結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我設計一個相對小但又具體的事例――前階段我們這里發生的霍亂實例,作為對話教學的入口,貼近學生實際。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和歸納,使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哲學。遵循從特殊到普遍的認識秩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系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后又讓他們用所學的理論試著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生活邏輯和哲學邏輯相結合。
思維訓練法——理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具體事例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動,獲得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體現在過程中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出示兩張霍亂弧菌的照片,猜猜是什么?這就是這段時間讓我們很多人心煩意亂的霍亂弧菌。你們害怕它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討論。有學生害怕,因為霍亂弧菌侵入人體后,會引起人腹瀉、嘔吐、脫水等,嚴重的可能致使人死亡。有學生覺得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為我們可以采取措施預防霍亂。
2、講述新課
得出:1、聯系的含義
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霍亂在嘉善有流行的趨勢呢?如果你是疾控中心的領導,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引起霍亂?學生討論后歸納如下:
原因一: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接下來簡單介紹社會上有些人認為霍亂發生是神懲罰人類的潘多拉盒子說和盲年說,學生可以得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是臆造的聯系,違背世界是客觀存的物質性原理。我們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給事物。
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預防措施來阻止霍亂病菌擴散,但是能消滅它與人類的聯系嗎?為什么?
得出:3、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既不能強加也不能否認。具體聯系是有條件的。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一個概念,兩個原理。
五、課堂作業
運用: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哲學道理,談談我縣應該怎樣從根本上預防霍亂的再次發生?
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聯系是客觀的,但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我們掌握了霍亂與人的客觀聯系,可以通過做好環保工作,防止霍亂再次發生。這樣進一步使學生樹立作為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道理。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副板書主要用于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信息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信息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并感受到信息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信息技術
2.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通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為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暬仡櫍5分鐘)
通過提問復習信息的四個特征。
。ǘ┰O置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系。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信息,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系。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于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游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信息及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為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ㄈ⿲W生自學并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盡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信息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信息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信息時代
3.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制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通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么?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么或做什么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甄別有用信息、無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4)遵守信息法規,培養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游戲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布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并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舍,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余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后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信息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跨欄跑的動作要點,70%的學生能跨過3~4個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跨欄跑的練習方法,發展速度、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勇敢、果斷、不畏困難,勇于進取的心理素質和體育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攻欄時擺動腿大腿屈膝高抬,過欄時起跨腿收髖屈膝。
【難點】
克服恐懼心理以及全身的協調用力。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導入:同學們好!還記得跨欄小王子是誰嗎?對!就是劉翔!
在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拿下了當時的110欄的世界冠軍,更是一舉打破了前人所創下的記錄,成為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創造了中國人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的神話,引得無數國人為之歡呼,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刻!
今天呀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跨欄跑技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快、靜、齊。
(二)準備部分(7分鐘)
1.組點著地游戲熱身
方法:學生成一路縱隊在直徑為15米的圓上慢跑,慢跑過程中根據老師說出的數字以身體的任何部位進行組點著地。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示范
提問:誰來說一說跨欄時哪條腿是擺動腿,哪條腿是起跨腿?(先邁過欄的是擺動腿,后者是起跨腿)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
2.講解
動作要點:擺動腿要抬、伸、壓;起跨腿要蹬、展、拉。
3.練習
(1)跑動中欄側起跨腿過欄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2)跑動中欄側擺動腿“攻擺”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3)跨3-4個欄練習。
糾錯: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會出現“跳欄”的現象,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大家可以標出適宜的起跨點,控制起跨距離,起跨腿要充分蹬直,不要過早離地。
4.檢驗—優生展示
(1)游戲:以體育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薦出兩名代表進行展示
(2)評價:表揚做得好的,鼓勵有不足之處的,幫助其改正。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欄架15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高中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新文化運動》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ㄒ唬、教材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9課。本課內容包括《新青年》的創辦、“新世紀的曙光”兩個子母的內容。新文化運動上承北洋軍閥統治,下啟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跨越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時段,在本冊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ǘ⒔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志和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培養學生多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于方法:在感知理解新文化運動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掌握對歷史現象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的過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賞析本課插圖的過程,學習以圖證史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而不斷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激發學生對名校的向往之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知識儲備,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ㄋ模、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影響。
依據: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實的意義,學生應重點掌握。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在思想領域的一次探索,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學生應該重點掌握。
因此,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影響”作為本課的重點。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
依據: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由于初中學生認識問題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的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歷史事件發生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并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將此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不像七年級學生那樣對歷史課充滿新鮮與好奇,也沒有九年級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更由于功課的增加以及觀念上的影響,他們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開始下降。同時,他們又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的創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與主動性逐漸下降的情況,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情境創設,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情感升華,以人物帶事件教學法為主,輔之以閱讀指導法,圖表法,合作探究法。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ǘ⿲W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展示幾張北京大學的代表性照片,提問:大家了解北京大學嗎?了解它的歷史嗎?知道1915年的北京大學發生了一件什么重要事情嗎?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ǘ┬抡n教學
充分利用本課涉及歷史人物及作品多的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度,我將本課設計成“北京大學杰出人物”展,將各個子目的內容融入各個展廳,我就是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校史館“北大杰出人物”展的導游。
第一展廳:北京大學校長
首先帶領學生進入第一個展廳:北京大學校長,在本展廳中我著重介紹1916-1927年間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介紹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以及在這一理念下聘請新文化運動領導者來北京大學任教的史實,激發學生對名校的向往感,從而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奮發學習的動力。
接下來提出問題:蔡元培都聘請了那些人物?他們到底有哪些才能,做出了哪些貢獻才使蔡元培先生要聘請他們去北大任教呢?設置懸念,帶領學生進入第二個展廳。
第二展廳:新文化運動旗手
在本展廳中,我設計了“圖文結合說歷史”和“論從史出”兩個活動環節,讓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旗幟,主要陣地及前期的部分內容,培養學生多方面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一板塊:“圖文結合說歷史”。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PPT展示陳獨秀的照片, 《新青年雜志》、《新青年》的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的講述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口號,主要陣地等基礎知識,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第二個板塊:“論從史出”。精選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章《警告青年》的核心內容作為材料,并就此提出問題:這段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指的是什么?反映了陳獨秀的什么思想?讓學生帶著問題,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分析材料,教師適時做點撥,從而讓學生歸納出這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理解科學與民主的含義,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前期部分內容(即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新文化運動不僅包括思想革命而且也包括文學領域的革命,帶領學生進入第三個展廳,一起去感受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
第三展廳:“文學革命”主將
在這個展廳中我設計了“知識馬賽克”和“合作探究”兩個自主活動,讓學生識記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代表人及其作品,合作探究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掌握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第一個活動:通過PPT展示胡適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文學改良芻議》的核心內容,魯迅的照片及《逛人日記》的封面,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總結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即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上個展廳的內容,完成“知識馬賽克”,達到對新文化運動內容這一重點知識的掌握。
接下來,提出問題: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進入第二個活動。
第二個活動:通過播放錄像《世紀中國》中“袁世凱祭祖、祭天、復辟帝制”的片斷,自然引入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分析,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引導總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各方面原因,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觀點。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那么這縷“新世紀的曙光”是什么呢?中國的知識分子又是怎樣學習和傳播的呢?下面進入第四個展廳。
第四展廳: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首先通過展示李大釗的'照片,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的核心內容節選以及《每周品論》的封面照片,讓學生感知新文化運動后期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史實,使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后期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回顧前面內容,從而全面掌握新文化運動前后期的內容,為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做好鋪墊。
在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和內容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評價新文化運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接下來引導學生全面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影響的一般方法:把歷史事件放入歷史長河中,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去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生發言,教師引導總結,最終形成對新文化運動客觀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形成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習慣。
(三)知識小結
在完成參觀后,用課堂問答的方式總結全課知識,以提綱形式展示,便于學生掌握。
。ㄋ模┱n堂練習
通過設計“趁熱打鐵”活動來檢測本課的學習效果,從而查缺補漏,達到改進創新,鞏固知識的效果。
。ㄎ澹┱n外拓展
通過設計“史海拾貝”環節,通過設問,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歷史積淀。
以上就是我對《新文化運動》的說課設計,在講述過程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地位與作用
《政治生活》教學目的: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著眼于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所應有的文化素養,著眼于現實生活中公民與國家的關系,以學生能夠感受到的并能參與的政治生活為起點,說明人民享有和行駛民主權利,感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和價值,形成正確的政治觀點。因此第二單元引導學生明確: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決定。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的內容有內在的聯系。人民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管理、行駛民主權利的表現,也是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徑。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為第三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知識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該框是學生學習《政府的職能》、《政府的責任》以及《政府權力:依法行政》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權力行使:需要監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與政府的關系;體現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因此該框教學在本單元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的確立
以新課程核心理念為指導,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識規律,確定本框教學目標為:
、僦R目標:把握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認識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了解"陽光工程"及其意義。
、谀芰δ繕耍和ㄟ^社會關注《焦點訪談》,分析政府接受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的能力;分析權力的運用可能兩種結果,初步培養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特別是學生有關的生成資源,提高學生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矍楦小B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認識人民監督政府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培養積極參與民主監督的政治素養;了解相關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的信息,體會政府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課程標準內容第二單元第6條"評價一項加強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改革措施,說明政府的權力不能濫用,行使權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權力行使需要監督的合理性和途徑分析;因此:為什么要監督政府?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成長經歷和認識水平所限,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行政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系、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等問題不理解;特別是在實際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以及現象依然嚴重,增加了該框教學的難度。因此: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難點。
總之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要原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引發問題;又要高于學生,對于學生存在問題進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引導;最后回歸學生生活,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參與對政府的民主監督。
二、說教學方法
1、教學基本理念:依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力求貫徹并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導"的教學觀。注重過程性,以問題為中心,關注問題,引發問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進行探討;注重實踐性,力求采用多種教學實現方式,營造良好的互動氣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注重開放性,為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和視野,從而引導學生調查、思考,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活動中,體驗活動,增長學習能力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此根據學生的生心特點和認識規律,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環境,讓學生共同參與課堂,相互交流、溝通、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體驗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民主性和依法執教,我綜合運用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知識,引導學生去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
、谥v授法。針對教材的重難點,采用系統講授的方法,以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正確理解。
、蹖嵺`教學法。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特別是調查本地政府在政務公開方面的做法,來分析本地政府是否敢于接受人民監督以及怎樣接受監督,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選用幾種不同教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做到教學與學法相結合。
、俑鶕究蚪虒W內容特點和學生的成長經歷,指導學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提煉問題,加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谶\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
總之具體的學法融入于教學過程中,體現在教學環節中。
四、說教學思路設計與環節處理
(一)、教學基本思路:依據新課程理念,以學生問題為中心和教師引導分析有機結合,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結構上,對于教材細節部分進行適當的調整,挖掘并整合學生學習資源。
(二)、教學過程
環節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學內容:群眾喉舌 政府鏡鑒)
復習依法行政基本觀點后,引導學生思考:若政府沒依法行政怎么辦?運用多媒體播放已看過的《焦點訪談》視頻。
探究一:為什么《焦點訪談》備受眾人關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社會公眾關注問題。(學生舉例事先準備有關案件,教師點評學生具有社會參與意識。)
環節2、情景分析 (教學內容: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探究二:閱讀材料二則:原廣西玉林市委書記李乘龍說:我的權力太大,監督機構對我形同虛設。原江西省副省長說:我當上副省長以后,天馬行空來去自由。
問題:①作為高級政府官員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違法亂紀、濫用權力的現象? ②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什么重大意義?
學生分析①后,教師引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進一步設問:是不是說所有掌握權力的人都是腐化分子呢?若不是,請舉例說明。
。ㄟ\用對比方法)把上述材料和學生的回答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在運用權力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前者腐化,后者造福一方,這說明了什么?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一: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特別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政府的權力是法律和人民賦予的,政府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人民也有權監督政府。
學生先分析②(培養學生擴散性思維),進而指導學生閱讀并完整回答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探究三:既然對政府權力監督和制約有必要性且意義重要。那么
我國歷史上對于權力監督有哪些機構?
、诼撓诞斍盃顩r如何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
歷史科代表回答問題①后,教師分析:對于權力的監督問題,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對此都有深刻的論述, 引導學生看書P47頁,師生討論觀點一和觀點二。
總結:在今天,我們的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與過去相比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自然過渡到對問題②,讓學生先談。()教師分析:正如同志曾經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很顯然,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關鍵就在于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教師講解,突破難點)
、 ⒖棵裰。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真正約束掌權者的行為。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社會民間反事例
ⅱ、靠法制。實現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確保權力按法律行使,合理運行。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與政府相關的法律法規。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兩者缺一不可。(板書)
(對于學生舉例事例的有效信息進行板書,目的在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監督渠道或方式的探究。)教師歸納總結: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就必須建立健全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要求學生見書本圖形分析,按監督主體的不同進行劃分。(運用多媒體播放《審計風暴》視頻)
課堂練習:(展示例子,讓學生判斷監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監督體系理解)
探究三:(針對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疑問引發的)我國的監督體系如此完善,為什么社會上的的現象依然嚴重?
教師引導與視頻相結合,回歸情景導入,展現我國各級政府善于接受民主監督,解決群眾難題,改進政府工作的良好形象。目的是引導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問題,期望未來成長為制度建計者。
環節3、情景回歸、參與體驗(教學內容:為"陽光工程"喝彩)
探究四:什么是陽光工程,目的何在,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結論:作為中學生,我們要有監督意識,學會監督政府;正如偉大領袖曾經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課堂總結:分析本課基本觀點,明確知識結構,升華學生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監督政府而努力嘗試,為將來成為制度設計者而努力讀書。
作業設計:調查永安市政府或鄉鎮政府政務公開的相關內容,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版書設計:
原因(必要性、重要意義)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措施(機制與體系)
"陽光工程"(目的與意義)
。ㄈ┙虒W反思:
1、課前集體備課程,事先預計本框教學有一定難度,且學生可能受社會負面影響較大等;所以課前組織學生有意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問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認知思維能力,關注困惑點,所以在教學中能引起學生興趣,并充分調動整個教學,組織流暢。
2、在教學中,以問題探究的形式來啟發學生,體現了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思路設計,引導學生程度恰當,認為符合新課程教學。
3、在教學中,基本上能把握教材,利用學生所收集的材料特別是學生的生成資源,并加以整合,做到課程把握與開發相結合,感覺處理很滿意,學生反映也良好。只不過課前準備也有點累,但能獲得學生認可也值。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1、 本章及本節的地位與作用。
《電功和電功率》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章之一,在這一章里,講述了兩個重要的電學概念(電功和電功率),一個重要的電學定律(焦耳定律),這些知識不僅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的基礎,而且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本章有兩大特點,一是綜合性強,不僅要綜合運用前面的歐姆定律、串并聯知識,還涉及到了一些力學問題(如本節中的功);另外一個特點是與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節課都是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講了知識后又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所講的電功,除了具有以上兩個特點之外它還是對初二功的知識的延續,而且也是后面繼續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廣義的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所以無論從大綱的要求上看,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的擴展上看,本章和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對本節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形式。
。2)掌握電功的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和讀數方法。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3、 重點與難點。
作為一節概念課,從概念的建立到運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綱對電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層次,所以把電功的概念和公式作為本節的重點。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難獨立地研究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必須通過教師適當地點撥才能完成,所以把實驗探索過程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二、 說教學設計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物理概念課的一般授課流程都分以下三個階段:
在本節課中,我利用了一個實物(電能表)和一個實驗(電動機提升重物)引出電功這個概念,這樣引課會使學生感到電功這個概念并不陌生,而且與學過的知識(機械功)也有聯系,同時也為最后揭示電能表的應用打下了伏筆。
接下來是概念的形成階段,這是本節的核心,在分析電功的實質時,我強調電流做功要引起各種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熱、發光;或發生化學反應等等。通過實驗、微機模擬等手段,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有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由于書中的實驗可見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通過電動機做功,利用電燈發光來增加感性認識,利用投影電流表和電壓表來增加可見度,并采用先猜想 再實驗 最后總結的探索式教學模式。另外,在實驗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滲透,即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還通過微機動態顯示研究電路的過程,再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包辦,目的是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于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盤轉動一目了然,直觀而有效。最后介紹一度電的作用,目的是為了滲透節能意識。
為了鞏固電功的概念,我設計了一組程序題,通過這組由淺入深的形成性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題的訓練(練習題另附),目的是提醒學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個因素,更不能顧此失彼。
小結中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思想三個方面總結,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概念的認識為主線,運用實驗、微機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三、 說教學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 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盡可能再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在先物理思維,使學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的教育。
2、 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困難,但在備課時我發現了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在定性實驗后直接給出電功公式,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展知識的辦法來解決,所以我便著重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擴展知識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里不必講得過細、過深。
高中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運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解析我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分析
“地球的運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三個部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課堂教學達到分析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目的,在知識層面要求明顯高于本章其他教學內容描述地球宇宙環境、說出地球圈層結構等教學要求,我認為本節課應該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的中心內容。我們都知道“談天是為了說地”,在簡單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的基礎上,我們從地球運動這一內容入手來向學生描述整個地球的一般特征,回歸“說地”這一地理學的本質要求。
由于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高,教材在本節課中知識量極大,安排了很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對于解決這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由于高一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對地球運動相關知識的理解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同時也與在學生心里形成地理課就是簡單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的地理學習觀念形成很大的沖突。因而如何將本節課的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說理的知識生活化,把知識量極大的教材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模塊,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構架下完成相關知識的重構與理解,完成相關教學要求,而不至于讓本節知識成為學生地理課程學習面前難以逾越的障礙,喪失地理學習的興趣將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二、說教學目標
參考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基本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說出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點,識記太陽日、恒星日、恒星年、回歸年、國際日期變更線等基本概念
。2)通過讀圖理解地球自轉線速度,角速度的變化特點和地球公轉的軌道以及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狀況
(3)理解黃赤交角的含義和由黃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能夠闡述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過程
。4)理解由于地球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現象和由此產生的地方時和時差現象
。5)學會運用地方時和區時概念進行簡單的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
(6)理解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而導致的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7)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現象及其變化規律
。8)學會分析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形成的全球范圍和不同季節之間太陽輻射的分布不均的機制和由此導致的五帶和季節變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關演示活動的學習,比較并概括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異同
。2)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動手描繪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軌跡,理解太陽直射點的運動過程
。3)通過對不同區域水平運動物體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而發生偏移現象的圖像的感知,理解地轉偏向力及其作用特點
。5)通過對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變化的演示動畫和日照圖的判讀,以小組活動的
形式完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總結,闡述全球范圍和不同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的學習,能夠解釋生活中的與之有關的例如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形成科學的宇宙觀和世界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參考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并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狀況,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異同
。2)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3)晝夜交替和地方時
。4)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帶
2. 教學難點
。1)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區別
。2) 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比較
。3) 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4)地方時和區時含義和計算
。5)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6)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四、說教學方法
由于本節內容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多元化而且只是目標的層次要求較高,加上教學內容說理性較強,是整個自然地理教學內容中的典型代表和教學難點,同時學生還未形成成熟的空間思維認知模式,需要教師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內容。再次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講解法:由于本節知識說理性質較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主要知識點給以準確的解讀,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概念,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2、演示教學法:由于本節課知識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求高,因而需要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教具演示的形式對地球運動的方向,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運動以及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理規律性知識進行演示教學,以協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的概念。 3、分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雖然知識的說理性強,但是我們也不能用講授法進行滿堂灌,而應該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框架的建構過程中來,對一些地理規律的運用發現教學法進行分組討論。 五、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節內容知識量大,需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多,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因而將本節內容安排在三個課時內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內容,第二課時完成“晝夜交替和時差”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相關內容,第三課時完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更替和五帶”的相關內容。
第二課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ㄒ唬 1.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16世紀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曾依據相對運動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理論,可從他提出這一理論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理論只能停留在讓人們從主觀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學家,用他自己設計的一項
實驗所證實,這就是著名的傅科擺實驗。這里我們不再對傅科擺實驗作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外進行探討,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一下到底地球自轉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和初中的地理的學習,大家能舉例說明一下是有哪些現象是受地球自轉引起的嗎?(3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講授一個關于地球自轉的證明的例子一方面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道傅科擺及其作用;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地球自轉的影響包括哪幾個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以及教師的補充,讓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能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了解本節主要的教學內容是什么) 2.新課講授:
通過對學生答案的綜合,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三個內容拋給學生,采用總—分—總的模式進行新課教學,帶領學生逐一探討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三部分內容,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1)晝夜交替現象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晝夜交替現象以及并讓其思考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指出一方面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因而有晝夜現象;另一方面因為地球的自轉,在地球上任意地點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這里采用多媒體演示不同原因形成的現象是不一樣,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然后逐一向學生講述晝夜交替現象中需要逐一地知識和內容,幫助他們理解晨昏線(圈)、晝(夜)弧、晝(夜)長的區別和聯系,理解太陽日的意義,由于很多內容和知識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新,在這里主要采用講授法,通過學生觀看日照圖和對不同的知識概念進行判讀的形式完成教學活動。(15分鐘)
。2)地方時
地方時的講解是地球自轉意義中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因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用20xx年倫敦奧運會比賽時間安排(以當時間進行安排)的實例承轉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指出不同地方的時間是不同的,通過這個實例講解地方時、區時的含義和計算的相關內容,最后提問學生自己喜歡的奧運會節目是什么,最后分小組對各自喜歡項目的比賽時間表進行時間換算,制定一個以北京時間為基準的時間表,從而完成教學活動。由于地方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時間不一樣,因而需要采用講述法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地方時的第一是在同一緯度上,由于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和日落,因而在人們的心中就形成時間早遲的區別,所以我們把同一時刻不同經線具有的不同的時間稱做地方時。同時結合多媒體演示來講解不同的經線地方時不同這一概念,進而引出地方時的計算公式,讓學生計算不同經線的地方時。然后指出地方時使用不方便引入區時的概念,和區時的計算,并指出一些地區主要的分區計時方式與區時的區別與聯系。最后結合例子分組討論完成案例教學活動的內容。(20分鐘)
具體的教學模式如下:
教學實例
由來:地方時使用不方便 解決實例的問題
定義和計算
區時
地方時:定義和計算
幾個重要概念的梳理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通過一段視頻資料了解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全球不同地區的事物發生偏移的現象,借視頻之口向學生講述偏移這種現象,進而帶領學生總結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規律,然
后讓學生完成不同地區物體偏移的練習,熟悉這一方面的內容。(5分鐘) 3.課后小結:
再次總結由地球自轉運動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三種現象,讓學生網上查閱資料,了解其他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提供給學生具體的網址)。 六、板書設計 成因
晝夜交替 晨昏線(圈)
太陽日
地球自轉 地方時:定義和計算 時區和區時 地方時 時區和區時 區時的計算 特殊的計時方法:北京時間等 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偏移規律
【高中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勸學》說課稿06-29
高中《雷雨》說課稿10-14
高中說課稿課件10-22
高中漢語說課稿11-08
高中雷雨說課稿12-05
蘇教版高中說課稿11-24
數學高中說課稿11-23
漢語高中說課稿11-21
高中典型說課稿11-29
高中語法說課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