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高中說課稿錦集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為推動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真正走進孩子們中間,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減少和避免安全傷害事件的發生。今天我就說一說《校園安全常識教育》。
一、說教材:
根據《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知識和技能,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我選擇了《校園安全常識教育》的教育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對中學七至九年級安全教育目標:掌握基本校園內安全常識,對安全行為和隱患有預見,學會如何減少和避免安全傷害事件的發生,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校園安全基本常識,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和不安全行為,思考分析其原因,并防患于未然。
。2)通過自主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激趣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討----
學以致用----總結升華”五個層面達成目標,組織完成“激趣-探究-歸納-運用-升華”五步操作程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參與各項活動親身體會校園安全直接關系每個同學的生命。
。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生命的珍惜之情。
三、說重難點:
重點: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安全基本知識,知道哪些是危險行為或安全隱患。
難點:把所學知識化為自覺遵守學校安全規章制度,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四、說學情:初中學生的年齡在十三到十七歲左右,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不足,自我調節能力還比較差,難以自束、自約。
五、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主要建構,注重學生參與交流,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直觀演示、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方法,指導學生采取案例分析、假象驗證、自主探究的學法。這一切都是為了改變過去以往舊的“灌輸式”、“問答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法、學法其實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彼此融合的課堂特質。這些理念、方法將具體運用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這在我后面的“說教學過程”環節中,大家是可以體會到的。
六、說教學準備
準備教學課件,收集有關校園安全的事故案例、視頻、圖片、文字、標語等。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運用教法進行學法指導。
1、課件演示,激趣導入。(大約2分鐘)
利用課件直觀展示兩起校園安全事故案例現場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大約5分鐘)
(1) 以案例的形式,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得到更深的感性認識。
(2) 了解基本的校園安全常識,讓學生感受校園安全的重要性。
3、布置任務,合作探討(大約25分鐘)
(1)小組合作探究:在我們的校園里,存在哪些隱患,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組:上下樓梯應當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二組:在走廊里應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三組:在教室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呢?為什么?應如何做?
四組:在宿舍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呢?為什么?應如何做?
五組:在校園里應當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應如何做?
六組:在廁所里應該注意哪些安全?
七組:體育課應注意哪些安全?為什么?
八組:交通安全隱患有哪些,我們應該怎么做?
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并進行適當的指導。(比如說:課間的安全應患有追打、玩鬧,上下樓梯等,廁所、公寓、教室、走廊等;體育課時玩單杠、雙杠等器材時;上放學時的交通安全等)
。2)各小組討論結果匯總,教師給予補充,用課件展示,進行歸納總結。
。3)得到校園安全存在以上安全隱患后,學生選擇自己了解的內容自由發言:應如何防范以上安全隱患。教師給予適當補充。(前三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校園安全基本知識,認識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4、拓展思路,學以致用(大約3分鐘)
通過舉例,總結歸納,學生以對校園安全有了較深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把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編一編、寫一寫校園安全宣傳標語和建議措施,(提示學生注意用語的委婉,語言的風趣)把獲取到知識系統化,從而轉化為自己內在的一種能力,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這樣就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 鞏固提高,總結升華。(大約2分鐘)
師生共同回顧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同桌互相提問應注意的事項,將重點條目抄記在筆記本上。
6、作業布置,課外拓展。(大約1分鐘)
寫一篇校園安全調查報告,調查了解一些在校園內發生的安全事故。從而考查學生實際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做到自我保護。)
7、板書設計:
結束語:
今天我上《校園安全常識教育》這一課,就是讓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思考、分析原因,尋找自救、自護辦法。全面系統的進行自我安全教育,認識生命,珍視生命,懂得安全重于泰山。只要我們時時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注意校園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并伴著孫悅的《祝你平安》結束本課。
各位老師,本節可我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學生的實際,采用了以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意了讓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旨在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2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國家的本質、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2、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3、運用生活實際說明我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分析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辯證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愛國熱情,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
★教學重點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教學難點
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本框題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課,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較大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比較大的難度,建議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具體材料、數據等輔助學習、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樣性質的國家中,我們公民處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權利、政治義務,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本課將我國的國家性質、公民的權利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去揭開國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紗。
(二)進行新課
一、面對新舊社會兩次特大洪災的思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1、從社會制度方面看,兩次洪災發生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中國廢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2、從國家政權方面看,國家政權從掌握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手中,并為其服務,轉變為掌握在人民手中,為廣大人民服務。
二、廣泛、真實的民主
1、國家的基本理論
。1)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從歷史上看,國家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它的產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后作出進行點評。
教師點評:國家是由于生產力發展出現私有制,從而產生階級、階級對抗,統治階級為鎮壓被統治階級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機關。由此可見國家之本質。
。2)從本質上講,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頁“專家點評”,了解國家性質的有關常識。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
。3)國體及其決定因素。
國家的性質又稱國體,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什么問題?)
根據國家性質不同,可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的國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边@是我國憲法對國家性質的明確規定。
教師活動: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社會各階級、階層在我國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關系。請大家思考討論這個問題,并總結我國政權的特點。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最大特點在于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掌握政權,享有民主,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因此。政權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主要體現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上。
3、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5-6頁,看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現在哪里?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一是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二是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我國現階段享有民主權利的主體包括,工、農、知、干、軍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2)、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一是表現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二是表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實現。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鏈接”,思考、體會我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3)、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民民主真實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人權材料”,舉例說明建國后我國人x保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只能是具體的、相對的。
學生活動:閱讀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基本觀點有(略)。
20xx年中x人權事業的新進展。20xx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6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1%。 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000多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改革開放之初的2.5億人下降到20xx年的2900萬人。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71.4歲。
事實說明,建國后我國人權x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不是空洞的一句話,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權和發展權,保護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經濟得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4、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
教師活動: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除了對人民實行民主的職能外,還具有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的職能。請大家思考為什么要保留專政職能?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保護人民民主權利不受侵犯,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5、民主與專政
。1)民主及其階級性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民主的含義,思考:應該怎樣理解民主的含義及其階級性?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首先,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同專制獨裁制度相對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階級性,他的平等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共同管理國家,都是在一定階級范圍內的,是在統治階級內部進行的,只能是適用于統治階級,而不能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主要是依靠暴力進行專政。
(2)人民民主專政是民主與專政的辯證統一
教師活動:同學們可以看課本P7頁,思考我國的民主與專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區別、互相對立?在什么地方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并運用這一道理評析觀點一、二。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對統治階級實行民主,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是國家政權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點上,一切民主國家是一樣的,但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專政的統一,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只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真正實現了大多數人的統治,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觀點一只看到它們的相同點,觀點二只看到它們的不同點,都是片面的。
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頁,思考下列問題: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現階段如何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性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民民主,才能調動人民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堅持對敵對勢力的專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安定。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的時代內容
突出經濟建設服務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國內外環境;重視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講述了我國的國家性質的有關知識,懂得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是真正的大多數人的統治,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關于國家的說法不正確地是 ( )
A. 國家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 B.國家是為社會謀利益的工具
C. 國家性質是由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的 D. 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
答案:B
〔例2〕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憲法的這一規定直接表明了我國的: (1)國體 (2)國家性質
。3)民主的廣泛性 (4)民主的真實性 ( )
A.(2) B.(3) C.(1)(2) D.(3)(4)
答案:C
〔例3〕下列對民主與專政關系的理解不正確地是( )
A.對一定階級既有民主又有專政 B.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C.民主與專政互為前提 D.統治階級的民主就是對被統治階級的專政
答案:A
〔例4〕 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 )
A. 人民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權利
B. 一切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都是國家的主人
C. 對社會的大多數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D.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實現
答案 D
★課余作業
用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分析我國政權與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異同。
★教學體會
本節學習國家的有關知識,要緊緊抓住國家的本質和鮮明的階級性質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關鏈接知識讓學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開,否則,一是沖淡主體知識學習,使學生越學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響教學進度。教學中注意雙相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生活現象中包含的政治學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切忌機械記憶。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政治風云激蕩、新舊詩風交替的時代,戴望舒攜著中國古典詩歌婉約的深蘊,踏著法國象征派詩風的輕云,飽含著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為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以新詩為第一單元來組織文本,顯然突出了它的審美性!队晗铩泛途哂腥捞卣鞯摹对賱e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么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回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學情
《雨巷》是高一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窗口,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并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我由淺入深地設定了如下幾個有層次的教學目標,皆在誦讀中完成:
一讀音韻,品味詩歌的音樂美;
二讀語言,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三讀意象,品味詩歌的意蘊美;
四讀內涵,品味詩歌的思想美。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并由此把握我國傳統詩歌當中的意象情節。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為重要。將本篇的意象理解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意象的解讀結合起來學習,不僅有助于理解本課,也為以后的詩歌鑒賞打下了基礎。
五、說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征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鑒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六、說教法
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的詩歌需要美的心境來欣賞,更需要一顆好奇心牽引著去求索。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
聽慣了北方胡同里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凄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著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后,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么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明確: ①、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一韻到底,每節押“ang”韻二、三次。(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③、使用排比。
、、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2、再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同學們在與錄音朗誦的對比中,思考:該用什么語調去讀?
明確:幽怨、低沉、傷感、惆悵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哪些地方體現出這種感情呢?請學生找出表現感情的詞語。
明確: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悵、太息、凄婉、迷茫、頹圮。
這些都是帶有濃厚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朗讀指導:語速舒緩,注意停頓,帶感情的詞要要從語氣上讀出它的感情來。
(三)深入探究
1、三讀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后,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畫在紙上,并口頭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朧、凄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又是怎樣的?
詩學,其實是詩畫不分的,真正的欣賞需要視聽嗅味觸覺在想象中融為一體。這樣做旨在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獨立品味,并讓本來朦朧難以琢磨的詩歌有了切入口。
歸納學生發言,總結詩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紹和拓展。詩歌是通過客觀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來抒發情緒和情感的,什么樣的景象就會有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就得用相應的景象來抒發。所以詩歌的意象是解讀詩人感情的客觀景象。
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換意象的方法來把握。舉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臘梅等 、油紙傘——小花傘 、 夢——霧。讓學生比較兩種意象的不同的審美效果和負載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長、古老、灰暗、迷離、朦朧的,它蘊含著詩人的彷徨、失望、憂愁、等暗淡的情緒,而小路是曲折、遙遠、清晰的,它負載著一種思念、飄蕩、懷遠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詩詞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扒帏B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薄鞍沤恫徽苟∠憬Y,同向春風各自愁。” 荷花是粉紅或潔白的,給人的感覺是清高脫俗,美麗自賞。
再有油紙傘,做工是精細古老的,顏色是古銅色,所以給人的情緒是懷舊,思念,傷感。而小花傘則是新朝的,現代的,顏色是鮮亮明麗的。給人的感覺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國古詩中常見的的意象,可著重加以介紹,給同學們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詩句,并以此為例,讓學生學會詩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傾注了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又為什么想要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呢?
同學們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詩歌的音樂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學生達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內涵的認知高度。在這一環節中,還是在誦讀中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觀點直接灌輸給學生。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做給了學生足夠的思想空間,給了他們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時,也是對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師也能收獲一些意外的觀點。
在同學們討論之后,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學生再次討論,品評先前討論的觀點,回味開始時對詩的理解。這樣,學生對這首詩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兩種或多種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審美體驗,應該說收獲甚豐!
最后,將“多家之言”展示出來,加以總結。
反復的討論的目的,不是只要一個結果;要的,是討論中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過程。學生本課學的怎么樣,理解的程度有多深,會不會欣賞,懂不懂品詩,在這個環節中都可以檢查出來。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為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閱讀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詩作。學習他高潔的審美情趣,學習他高尚的愛國情懷。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再次聆聽配樂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范例:
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輕柔纏綿的歌曲。“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音樂美
情感美
意境美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缎畔@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與信息技術之后,對人類獲取信息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為后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于信息技術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中都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信息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導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并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嘗試設計信息獲取的具體方案,并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信息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為:信息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對于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了解,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信息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覺的信息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信息意識。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于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啟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高考志愿的高三學生,不了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么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引出課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啟發學生考慮“在哪里能找到這些信息?怎么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信息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周六去本市的旅游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周六的天氣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里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周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導出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置新的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了解到周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游玩,想提前了解一些關于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信息,怎么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信息獲取事例中對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信息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信息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信息來源,并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信息類型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信息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信息的來源后,推出信息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信息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信息的一般特征,強調信息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征,說明信息評價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信息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獲取的過程內化為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項目內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來源
選擇的信息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后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后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信息需求,從而確定信息來源,然后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信息。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活動,體驗信息獲取無處不在并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信息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宏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信息行為。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布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信息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于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信息獲取的過程。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信息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信息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并感受到信息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信息技術
2.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通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為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5分鐘)
通過提問復習信息的四個特征。
(二)設置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系。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信息,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系。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于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游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信息及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為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ㄈ⿲W生自學并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盡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信息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信息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信息時代
3.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制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通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么?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么或做什么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甄別有用信息、無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4)遵守信息法規,培養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游戲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布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并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舍,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余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后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信息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學會贊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的愿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的贊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贊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于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贊美他人,真誠地贊美他人。
3、體會到贊美他人與被人贊美都是幸福、快樂的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于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贊美
2、小品引路,學會贊美
3、參與體驗,分享贊美
4、總結延伸,升華贊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的。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贊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薄澳愕穆曇粽婧寐!”??提高學生的課堂情緒,自然的引出“學會贊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贊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贊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贊》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猬稱贊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贊小刺猬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勞。聽完故事后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為什么?”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贊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的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贊美
贊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如何去贊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贊美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夸》,看后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為誰最會夸?為什么?以小品為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贊美別人最重要的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贊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的閃光點進行贊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贊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贊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贊美是兒童精神世界的陽光!”。所以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贊美。通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盡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贊美他人與被人贊美的幸福和快樂 ;顒邮沁@樣的:在一個盒子里放著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著一位同學的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后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的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后請被贊美的同學談談受到贊美后的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后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贊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的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贊美的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升華贊美
為了讓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贊美的魅力。在本節課最后一個環節總結延伸,升華贊美中,我配樂朗誦《贊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的贊美,因為贊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贊美,因為贊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贊美也是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愿贊美的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愿贊美的陽光普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最后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值得我們去贊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的園丁、勤勞的清潔工、盡職的警察、還有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的贊美吧,這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和煦的陽光,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通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贊美的巨大力量。做為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恒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贊美我們的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甜蜜的微笑,一道贊許的目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為后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于學習。
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現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杰發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本節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在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二、說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于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诒究蝾}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說教學過程(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導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ǘ﹪@中心,突出重點
。ㄈ⿲訉由钊耄黄齐y點
。ㄋ模w納小結,交流感悟
(五)課后拓展,注重實踐
1、導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么?(提問下)
通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通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著人民重托(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么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系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并能聯系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系?)通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并,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偻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
、诮涍^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垡詧D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布置作業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效果評估
這節課教學效果好,我通過創設情境作為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精華】高中說課稿錦集7篇】相關文章: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錦集八篇06-25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07-26
【精選】高中說課稿錦集六篇07-05
關于高中說課稿錦集三篇06-22
【實用】高中說課稿錦集六篇06-17
高中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06-11
高中地理說課稿錦集五篇07-06
高中歷史說課稿錦集10篇07-06
高中地理說課稿錦集九篇06-22
有關高中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