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說課稿
高中生物必修2是高中生物的基礎,而相關的說課稿應該要怎么進行設計呢?高中生物必修2說課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中生物必修2說課稿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來自生物必修模塊三,第5章第1節。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態系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的生態系統類型、結構、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第五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類型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并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物質基礎提供了一個平臺,埋下了一個伏筆。
二、說教學目標
鑒于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要求及本課 特點,我在知識、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確立了具體的目標,同時突出重點。
1知識目標:
(1)能夠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
(2).理解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環環相扣、鏈鏈相交”的復雜網絡體系。
2能力目標:
(1)概括生態系統成分,講解各成分之間的聯系與制約關系,發展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2)學會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關系,從而建立食物鏈、營養級和食物網的概念。進而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3)研究生態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占據。當系統運行發生 障礙時,找出問題可能發生在哪一環節,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識圖 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帶領學生做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模擬游戲,培養學生遵循生態學原理去對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時培養一定的團隊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生態系統的成分。 (2)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難點 (1)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2)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的概念。 (3)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等概念。
四、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的落實方案: 1、利用身邊的場景導入法。 2、課件展示的直觀教學法。 3、聯系實際的談話法。
教學難點的突破策略:1、學生模擬實驗法。2、討論教學法。3、圖形直觀 教學難點的突破策略 教學法。
五、學生學習方法
1、構建發現式學習方法。 2、指導學生思維遷移。 3、聯系實際法。
六、教學過程
(一)場景導入
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大家身邊最熟悉的環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與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大家身邊最熟悉的環境和生物, 我們有著聯系,本著注重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在這里用學 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提高學生的興趣。
(投影打出一幅美麗的池塘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塊池塘漂亮嗎?參天的大樹,枝葉間透過的陽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魚兒在歡快地游泳,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蟲鳴鳥唱,此起彼伏。
(二)講授新課
學習生態結構的首要問題要知道生態系統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所以, 有關生態系統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個生態系統中的個生物的成分就是學生在本節課首先要掌握的知識點。針對以上知識點,我設計了以下一些問題,讓學生來討論,并得出答案。
觀察生態系統成分。(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其積極 性。)
教師:這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小型的池塘生態系統了,1.在這個生態系統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說出這些生物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間有無聯系?有怎樣的聯系?
由于這是學生常見的景觀,所以學生只要認真去思考都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有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很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
學生通過討論,生態系統的成分分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 和分解者。 生產者是能以簡單的無機物制造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 指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非生物的能量--太陽能和非生物的物質--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正是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才為一切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物質和能量,才為生態系統的穩定奠定了基礎,所以把綠色植物稱為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動物也不能制造有機物,它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為食。所以, 我們稱這些動物為消費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將有機物 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尤其是對于消費者的等級問題如何區分,一直以來都有學生分不清,因此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以進一步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教師:(問題思考與討論)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質”除了包括水分、空氣、無 機鹽等無機物以外,是否還包括有機物呢?
2、 請說明一下作為消費者的生物有多少種,它們的等級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屬于那種類型?
3、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屬于那種類型?
4、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嗎?
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結論:生產者是能以簡單的無機物制造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還有硫細菌、鐵細菌、硝化細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在生態系統中占主導地位。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植物的傳粉受精、種子傳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費者不同,它們的等級也不同。依據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利用綠色植物制造的 有機物的次序,將其分為:
A、初級消費者: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植食性動物。如:浮游動物,蝗蟲 等。
B、次級消費者: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小型肉食性動物稱。如:蛙、食蟲鳥 等。
C、三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的大型肉食性動物。如:食肉魚類,蛇、 鷹等。此外,一些植物如菟絲子、豬籠草也是消費者。老師總結概括,學生應 用解釋實際問題: 經過以上的教學過程,我已經解決了什么是生態系統的問題,但是這里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就是學生在分析生態系統的時候,總是把生產者,消費者, 分解者三者分開來考慮,但是在考察的時候,但是在考察的時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應用三者之間的關系,去解決實際問題。我選用了兩張照片的對比讓學生討論。
一張是公園的魚池,還有一張是農田的魚池,比較一下有何不同?這兩個都是同樣的池塘生態系統,為什么會造成這么大的差異呢?你是否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
(通過學生討論,從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來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無論哪種生物都不是孤立于生態系統中,它需要其它生物的幫助,同時它們也需要自己的幫助。一個生態系統要穩定平衡的發展,生產 者、消費者、分解者必須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老師:既然三者之間緊密聯系,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何聯系。(學習食物鏈和 食物網) 食物鏈: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營養級: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在講訴此處知識點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圖視講解法,打出一張生物之間的關系圖,然后講解。但這種講法平鋪直敘,沒有給學生多少的思考空間, 此處有幾個知識點都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 課的重點與難:食物網與食物鏈是下一節學習能量的流動和物質的循環的基礎,后面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此貫穿的;同時研究生態的流動和物質的循環的基礎,后面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此貫穿的;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占據。當系統運行發生障礙時, 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占據。學會分析 這種聯系是本節課的.最大難點。因此如何使學生領悟生物的相互關系, 我在這個地方設計了一個模擬游戲:
選 8 位同學上來扮演圖中的 8 種生物。
1.扮演的成分是什么?
2.所處的營養級是幾級?
3.如果把游戲中的鳥拿出來,臺上的同學是否還可以都在上面么?
如果是把蟲拿掉呢?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4.這個模擬場景中一共有幾條食物鏈?最長的和最短的分別是哪條?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在某種生態系統中,分析與判斷因某種生物減少或增多時其他生物的變動情況,主要依據該生物在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具體位置關系 來分析判斷。
(1)處于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減少,其它生物都將減少;
(2) 天敵一方減少, 則被捕食者數量因此會先迅速增加后減少, 最后趨于穩定;
(3) 處于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減少, 另一種生物的變化情況視具體的食物鏈確定。 經實驗討論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
2.生產者總是為第一營養級。
3.各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此外,為下節課鋪墊,在這里埋下伏筆: 此外,為下節課鋪墊,在這里埋下伏筆:
4.一條食物鏈中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
5.分解者不屬于任何一個營養級。
( 三)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的成分,即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以及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以營養為紐帶,把生物和非生物緊密地結合起來,自然界中的能量(光能)和礦物質從綠色植物到草食動物,然后到肉食動物,都是通 過食物鏈進行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它們的營養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生態系統的物質總是處于經常不斷的循環之中,而能量也是在各營養級之間進 行流通。因此,食物鏈和食物網即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結 構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2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DNA分子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前面已學習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進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個遺傳的基礎。這一部分內容幾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學習好這一節顯得很重要。通過科學的有效的學習,不但可以理解本節知識點還可以進一步加深高二學生對后面各章節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情
對與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核酸的元素組成,認識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學基礎,掌握了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的化學組成等相關知識,懂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而且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他們的心智還不能有效控制其行為沖動,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構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核苷酸種類、堿基種類、元素種類;
2.DNA分子的平面結構和空間結構;
3.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嘗試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曉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構法,學科知識的交叉應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到與人合作的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討論技術的進步在探索遺傳物質奧秘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DNA立體結構的主要特點。
難點:分析DNA結構中的堿基數量關系及DNA分子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方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紤]到我校高二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探究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定向激趣,引入課題)
我采用的是圖片導入,課前投影:Flash、DNA三維動畫結構、印度洋海嘯事件及薩達姆的圖片,如何確定人的身份并造勢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是什么。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思考、討論。從而引入今天的課題DNA分子的結構。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畫面,學生自主參與,導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奮點,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
(二)新課教學
1.回顧DNA的基本化學組成知識
教師向學生提問,并作出肯定和鼓勵學生并播放課件,DNA化學元素組成?基本單位?結構?等元素---小分子----大分子。
設計意圖:為后面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以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
2.回眸科學家的探究歷程
策劃學生活動
討論1:上述資料中涉及到哪些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這對你理解生物科學的發展有什么啟示?
討論2: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作為科學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學界傳為佳話。他們的這種工作方式給予你哪些啟示?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了解兩位科學家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過程,總結科學史中包含的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綜合思維能力。啟迪學生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要善于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研究小組成員在知識和背景上最好是互補的,對所從事的研究要有興趣個激情。
3.DNA分子的平面和立體結構
教師手拿學生制作的DNA模型并播放多媒體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體結構
學生參照并思考制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師生討論,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從形象和意境方面切入DNA分子結構,增加感性認識。從多媒體畫面上自我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運用知識的遷移能力,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圖文互換,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4.DNA分子結構的特點
策劃學生活動
討論3:DNA分子是由幾條鏈組成的,它具有怎樣的立體結構?
討論4:DNA分子的主鏈是由什么組成的?排列在什么位置?
討論5: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在哪里?有什么規律嗎?
學生思考討論和歸納“DNA分子結構的特點?”
學生參照自制的DNA模型得出結論:
(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是:A和T配對,G和C配對。(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設計意圖: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生動的直觀到形象的思維”的認知過程,以及符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規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規律,也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啟發性原則。
5.展示: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師生共同得出制作模型的原則和要求
學生參照并思考制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引導學生嘗試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小結作業
DNA的化學組成,DNA的結構和DNA的結構特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高中生物必修2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英語必修2說課稿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11-03
高中化學必修1說課稿模板07-28
高中語文必修精選《雨巷》說課稿07-20
高中生物說課稿四篇06-23
高中數學必修五《正弦定理》說課稿11-12
【必備】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07-12
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六篇07-11
【精華】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07-10
高中生物說課稿集合10篇07-10
有關高中生物說課稿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