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說課稿
以下是初中語文文言文《小石潭記》說課稿,僅供參考!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缎∈队洝肥橇谠闹剿斡“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么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么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游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郁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游,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布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于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于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借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調
1、聆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么風格的音樂?
2、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3、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了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并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復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課件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么,并說出原因。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文章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
3、質疑:為文章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在這個環節中鍛煉學生靈活模仿文章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游
1、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缎∈队洝肥且环澎o清幽的圖畫。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郁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么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小石潭記》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導游詞10-19
小石潭記導游詞12篇01-15
小石潭記導游詞13篇01-09
小石潭記讀后感300字04-22
小石潭記導游詞600字10-19
小石潭記讀后感500字(通用5篇)04-22
小石潭導游詞15篇01-16
小石潭記讀后感范文400字(精選5篇)04-22
小石潭記讀后感范文600字(精選14篇)03-13
小石潭記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0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