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小論文
環境問題不僅是個生活質量問題,更是一個直接影響人尖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環保雖如此重要,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和法規,可是在社會上仍有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去破壞環境,有的救災屢禁不止。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依法規范人們的行為。
環保小論文1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熬染鹊厍颉币殉蔀槭澜绺鲊嗣褡顝娏业暮袈。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币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后路,98洪水、20xx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真不敢想象,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于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于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環保小論文2
【摘 要】地理教育中強調的“人 與自然(地)的關系”與環境教育中所倡導的生物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在環境教育中,為了加強學生的環境教育,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充分挖掘現行地理教材中環保教育資源,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能使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教育,實現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雙贏。
【關鍵詞】教育資源;環保意識;環保教育
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每一個公民都應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而這種意識的培養,要從孩子開始,從中小學抓起。初中學生正是培養環保意識的關鍵時期,中學地理是闡述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所以地理教師應承擔起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任務。
一、挖掘教材環境教育資源
地理現行教材中有許多與環境教育密切相關的章節,教師可以以這些章節為藍本,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質疑解惑的過程中,自覺地引起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從而受到環保教育。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持續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闡述環境 問題的現狀、起因與解決辦法,揭示人地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教材同時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 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 環保事業。例如,在教《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的活動能否影響到我們當地的氣候?請舉出一些實例來說明。學生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解答,自然就能對環境問題有所關注了。
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么,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能體會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后,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家鄉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造成本地的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形成原因。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學生深入社區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到附近的養殖場、手工作坊去考察,觀察這些廠區的環境污染及污水處理設備。這樣,同學們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到加強環保的重要性。
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環境中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更有可操作性,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在實際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學科興趣活動,通過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四、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 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 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因為環境問題本來就有多種解答方法,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學生不掌握這個過程,就無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高也無可談起,因為真正使學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參與學習過程后獲得的。
在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能使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教育,實現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雙贏。
環保小論文3
摘要:注重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中學地理教學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環保知識的重任,中學階段又是學生形成環保心態和環保觀念的關鍵時期,但中學地理中環保知識的傳授是知識講解性的,不具有任何強制效力,不利于中學生環保理念的形成,因而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地理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美好情感的培養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篇地理論文范文由top期刊論文網地理論文欄目提供
關鍵詞:地理論文
一、結合目前普遍認同的“關于環境的教育,在環境中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的環保教育模式,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1、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關于環境”的知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中學環境教育大綱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標題與地理有關。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在實際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2、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地理學科第二課堂豐富多樣,通過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3、地理教育能夠幫助環境教育成為“為了環境的教育”。向學生闡釋人地關系,培養他們的全球觀念,使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投身于環保事業。
二、充分挖掘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內容應以課本為主要依據,F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智能教育內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持續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闡述環境問題的現狀、起因與解決辦法,揭示人地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2、道德教育內容。
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
3,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環保事業。
三、嘗試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1、通過設計爭議性問題開展討論,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茖W技術是雙面刃劍,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在教學高中《地理》下冊“新能源”一節時,設計“要不要發展核電”這一爭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組織討論。核電站是全世界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焦點之一,有些學生認為核能是一種清潔、廉價、能量密集、地區適應性強、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應積極發展核電站;另外一些學生則認為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災難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見,但人們不能忽視來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廢料的威脅,應削減或停止核電發展計劃。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對核電不同的看法。通過激烈的爭論,其意義遠不止是讓學生知道應該不應該發展核電站。
2、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
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因為環境問題本來就有多種解答方法,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下冊“城市形成和發展”一節時,結合成立不久的臺州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設立臺州市?”學生在課余到圖書館、閱覽室、信息部門去搜集信息、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通過資料綜合、數量統計,得出臺州市的成立是臺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人類認識、利用、改造環境的表現。也有些學生認為臺州市的成立象“攤大餅”破壞了大量優質的耕地,對于人均耕地本來就很緊張的臺州來說,臺州市的設立是不合理的。
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學生不掌握這個過程,就無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高也無可談起,因為真正使學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參與學習過程后獲得的。
四、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環保意識。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臺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到工業區考察,參觀工廠的污水處理設備,并聽廠領導的介紹。同學們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3、結合春游,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環境保護的必要性。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旅游業的現狀、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4、結合當地政府的重點工程或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钡膭訖C。讓學成為社會的責任人。
5、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