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ǘ┙虒W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二、說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法
好學教育:
。ㄒ唬┙虒W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四、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筑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么?
。ǘ┬抡n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么?又體現了什么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 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
好學教育:
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并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 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并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于檢驗CO2氣體。
。4) 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ㄋ模┱n堂小結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ㄎ澹┚殰y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
好學教育:
CO2+H2O=H2CO3
3.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滅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后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后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實驗室制備氧氣。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第三節《性質活潑的氧氣》,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學地位和作用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初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單元所學知識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中“性質活潑的氧氣”就是我們要仔細學習的內容,本課程是典型的物質制取課,也是學生初次通過化學實驗來獲得新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氧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2)、了解實驗室制氧氣的步驟及驗證氧氣的性質。
(3)、知道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
(4)、認識制氧氣所需儀器的名稱及知道這些儀器的連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與重點
1.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制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2.難點:制取氧氣的儀器連接和組裝,氧氣和驗滿和氧氣性質的實驗。
二 學情分析
<一> 學生情況
九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特別對于化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簡單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所以對于氧氣的制取會更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 教法和學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本節課采用了復習,歸納,閱讀,講解,討論及當堂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這些現代教學媒體和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上課前,我會用PPT向學生展示幾張人類在特殊環境下的工作圖片,然后提問:在這類特殊環境下,人們是怎樣呼吸的?如果在實驗室,我們又會怎樣制取氧氣?層層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進行探討。然后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水的電解,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
<二>實驗探究,探究新知
我會向學生系統的說明實驗室制取氣體應該遵循的方法步驟。
實驗探究1:學生根據我給的資料卡,討論出最佳制取氧氣的藥品和方法: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就能分解出氧氣。但是速度很慢
實驗探究2:學生討論: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過氧化氫的反應速率加快,學生再根據實驗室提供的藥品,探究實驗,相互討論總結出最適合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
化錳,并且根據對二氧化錳的后期處理,發現催化劑的存在,并且定義,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聯系生活,擴展新知(5分鐘)
讓學生根據催化劑的性質,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催化劑,我會適當引導,把生活和化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化學, 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強烈興趣。 <四> 科學探究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 二氧化錳制取氧氣(15分鐘)
實驗步驟(多媒體課件演示),根據演示的實驗,學生能準確選擇實驗儀器。(對于一些實驗的注意事項,我會正確引導,讓學生從這些方面去考慮)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 教學目標
、僦R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谀芰δ繕: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诮虒W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 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 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 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
好學教育:
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采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 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 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
好學教育:
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酸和堿的反應,第一部分內容:中和反應。是在學生學習常見的酸和堿的一些性子后,又把酸和堿的反響單獨列為一節,這就闡明白:一是評釋中和反響的重要性,二是由酸堿中和反響的產品引出鹽,切合由淺到深的了解紀律。課本通過學生的運動與探究引入中和反響,爾后又通過交換與討論的方法了解中和反響在一樣尋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親昵了化學講義知識與天然生活的接洽,同時又富厚了學生的將來生活。
2、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
(1)知識與技能
、僦浪岷蛪A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诹私馑釅A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贂脤嶒炋骄康姆椒ㄟM行學習
、跁梅治,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蹠糜^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倥囵B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
②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難點是: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
二、說學情:
我校的學生大多數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對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習過程中,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才華的機會,因此,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知識。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科學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爆F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為此,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本校的學生情況,我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其模式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系生活。同時配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視野,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這樣,不但使學生始終處干主動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
四、說學法:
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依據本課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從以下方法進行學習:1、實驗探究法。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3、自主學習法。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同學們想看魔術嗎(激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教師播放課件:
、傧蚴⒂袩o色溶液的燒杯中,滴入幾滴無色的溶液,燒杯溶液變紅。
②再向變紅溶液燒杯中滴入無色溶液,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當燒杯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停止。
驚奇的顏色變化,會引起學生發出疑問;有了這“奇”“疑”的問題情境,我就自然地提出了:你們想知道這個奧妙嗎?要想揭開這個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三節酸和堿反應——中和反應。
2、引導實驗,自主探究
前面同學們已學過酸、堿各自具有一些化學性質,那酸與堿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嗎?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用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進行活動與探究(P193)。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3、歸納總結
①氫氧化鈉是堿,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著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不是堿性溶液,說明有新的物質生成,進一步說明了酸和堿發生了化學反應。(借助FLASH動畫展示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過程),其他的酸和堿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谡n件展示酸與堿的反應方程式,請同學們總結反應的特點,反應都生成了水和另外一種化合物(鹽),這類化學反應叫中和反應。
4、聯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下面我們看幾則資料。
課件展示:(讓學生真正理解在人類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
①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根據土壤情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利于植物生長。例如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造成酸雨,導致一些地方的土壤變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長,于是人們將適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谔幚砉S的廢水
工廠生產過程中的污水,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例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塾糜卺t藥
人的胃液里含有適量鹽酸,可以幫助消化,但是如果飲食過量時,胃會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這情況下,可以遵醫囑服用某些含有堿性物質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教師引導:這些資料說明了什么?(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5、交流與討論(P194)
6、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和反響,簡樸認識了中和反響的原理,會寫一些中和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并認識了中和反響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7、課外作業:查資料,生活、生產中哪方面用了中和反響。
8、板書計劃
第三節酸和堿的反應
一、中和反應
1、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堿鹽和水的反應
2、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ㄕ故菊n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后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談話法與講解法。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1頁相關內容,對于化學式的定義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以H2O為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化學式的意義,教師進行指導并及時指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講解,得出化學式的定義及其意義。
講解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是否相同?為什么?并組織學生討論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總結: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不同,因為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呈現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進行指導并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2、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學習了化學式,為化學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如不是這個數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就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引導學生看課本83頁 表4-6“ 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針對表格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問題如下:
。1)化合價有幾種?是哪幾種?(讓學生明白元素化合價有下負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多少價?氫元素通常顯幾價?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
。3)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多少?
。4)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多少?
在此基礎上,組織兩個活動。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評出“記憶之星”;活動二:讓學生編寫能幫助記憶的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活動結束后,展示同學們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通過活動,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學習了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之后,應用化合價來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練習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識的學習。練習如下: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元素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價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練習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如:CO2讀作二氧化碳。
3.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引導學生復習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了解相對分子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相對質量。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討論,從而引出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關內容。由于計算比較簡單,啟發學生自己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糾正錯誤。
在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教學完成之后,可讓學生傳看幾種商品(如醫藥、化學試劑、洗滌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教給學生如何查看它們的成分、含量或純度,并適當講解化學試劑按純度分級的情況。
(三)課堂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化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四)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1、基礎習題:完成課本章節后練習題
2、拓展作業:到實驗室查看化學藥品的標簽,了解藥品的成分,以及所含雜質的種類和數量,并對其中三種藥品的有關情況做記錄。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個程序說課,主要說每個程序的要點。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知識,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攔路虎。它是在學習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混合物、純凈物的基礎之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
本節課不僅能帶領學生走入神奇的微觀世界,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事物,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還能為學生們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結構、元素、以及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觀察生活、實驗探究等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從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實驗的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探索物質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儀器:燒杯、試管、注射器、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等。
藥品:濃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紅等
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好課本和學具,課前預習相關內容。
四、設計理念
1、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2、主要以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結合,以實驗探究為主線,結合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順應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
五、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設問激趣,導入新課
實驗探究,了解性質
知能訓練,鞏固知識
學習反思,及時總結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體課件展示:我們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1、現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的季節,走過桂花樹邊,會聞到桂花香;
2、潮濕的衣服會自己晾干,特別是夏天更容易晾干;
3、糖塊放到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
4、教師演示實驗: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
上述這些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嗎?你們會從化學角度來解釋嗎?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從化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也就是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現象。
[板書]課題1分子和原子
二)、設問激趣,導入新課
在緒言中,我知道了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也就是說,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都是物質組成的,世界即物質。我們身邊所熟悉的物質很多。
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圖片:空氣、水、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食鹽等等。
這些物質都是什么由什么構成的呢?為了解釋上面的這些現象,長期以來,很多科學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的設想。
[板書]一、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
比如在緒言中,我們了解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和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在18世紀就提出了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理論。當時這只是一種猜想,但可以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很多化學現象。隨著科學的進步他們的這種猜想已經得到了證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不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還能移動原子。
多媒體展示:視頻、教科書P49中的圖3—2和圖3—3
三)實驗探究,了解性質
為什么必須借助先進的遂道掃描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分子呢?這是因為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板書]1、分子很小
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
1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年才能數完。
分子除了體積和質量很小以外,還有什么性質呢?
[實驗探究]
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步驟
[對比分析]步驟1說明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色,只能起稀釋作用。步驟2說明濃氨水可以使酚酞變紅。步驟3酚酞變紅是因為燒杯B中的氨分子運動到了燒杯A中,使A中酚酞變紅。由此可以得出分子總是不斷地運動著。這樣,就可以解釋開頭的幾個現象了。而且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板書]2、分子總是不斷地運動
激發興趣:請問:1+1在什么時候不等于2?
[實驗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紅溶液,使其充滿玻璃管容積的二分之一,再滴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用手指堵緊兩端,顛倒數次。
現象:總體積小于1玻璃管。
[課件展示]哲理故事
解釋: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
[板書]分子之間有間隔
課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時體積變化的模擬圖
[實驗探究]
一打氣筒,用手堵住出氣孔,用勁推,可以推動活塞。再吸入一針管水,看能不能推動活塞。
解釋:這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間隔比較大,容易壓縮,而固體和液體分子間隔較小,不易壓縮。
課件展示:物質狀態變化時,分子之間間隔的變化示意圖。
說明:石油氣可裝入鋼瓶中,是因為氣體受壓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間隔減;相同質量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體積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因為受熱時分子間隔增大,遇冷時減小的緣故。
四)知能訓練,鞏固知識
多媒體展示:課堂練習
五)學習反思,及時總結
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你有哪些收獲?
六)課后思考:
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圍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給你稍稍冷卻或加熱,你又會怎樣?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學的微觀世界中翱翔吧!
通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啟迪思維,激發探究欲望。
培養學生世界是物質的哲學觀點
展示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化學物質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品質。
通過對物質構成的認識過程介紹,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是一個猜想——驗證的過程。
讓學生了解現代高科技,并培養愛國主義品質。
通過水分子的自述將分子的特性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同時讓學生領會分子的“小”,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好奇心理。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探究的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對比、歸納、總結的科學探究能力。
通過腦筋急轉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哲理故事讓學生知道學無止境,通過類比遷移理解現象本質。
便于學生直觀理解。
讓兩名學生合作完成此實驗探究,培養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便于學生直觀理解。
增強用化學解釋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化學的能力,讓自己擁有化學的眼睛。
鞏固新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讓學生學會總結反思。
給學生一個思考想像的空間。
六、板書設計
課題1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3、分子間有間隔
一般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一般壓強越大分子間隔越小
七、課件說明
課件中有很多視頻及動畫很好的幫助我把握了教學的關鍵,是用任何生動語言無法替代的,在這節課中使用課件是初中化學中最恰當且必不可少的。
八、設計反思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課程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發現別人的長處,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不斷地提高,不斷的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并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后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ǘ、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ㄈ、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實驗2-2]至[實驗2-5]
多媒體課件:(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
二、說教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1的內容。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經驗出發,運用宏觀現象幫助理解微觀的原理,反過來,微觀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釋這些宏觀現象。將探究活動聚焦于“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這一核心問題。本節課對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經認識了物質發生的不少奇妙變化,并且有了“物質之間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物質到底由什么構成”等疑問。這些問題正是本課題的切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對初學化學的中學生來說,分子、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的確非常抽象,因此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應該注意形象直觀,幫助學生建立微粒的觀點。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能說出分子的三條性質。
2、能夠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某些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日常現象,學習日常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據、音像資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質,提高對奇妙的化學世界的探索興趣,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子的性質。
【難點】運用分子的性質特點,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五、說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情境創設法、講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結合實際創設問題情景: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做過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雖然實驗是在實驗臺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聞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不僅如此,生活中還存在很多類似的現象,由此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提起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致。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在這里我會向學生演示品紅在水中擴散的實驗,他們通過觀察品紅分子在水中運動的現象和特點,會得出物質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猜想。接著我會肯定他們的猜想,提出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并且會通過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圖片,說明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類已經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直接觀察到分子、原子,使學生感受到科學進步可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接下來我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微觀粒子及其運動特點。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首先通過1滴水中分子數目的介紹讓學生意識到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間有間隔
接著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總體積是否等于100ml,請學生觀看視頻并解釋原因。之后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是存在空隙的。我會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來分析固體、液體、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小關系,通過物質熱脹冷縮的現象判斷物質分子間的間隔與溫度有關。
接下來是分子的第三個性質,我會通過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
。3)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首先根據生活中衣服曬干、酒精蒸發等現象提問學生“分子還具有什么性質”引發學生猜想,接下來我會通過氨分子擴散現象來檢驗學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擴散現象需要的時間較長,所以我會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來進行。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結論:分子在不斷運動。并且利用這一結論解釋品紅在水中擴散、水蒸發、桂花飄香等現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認識生活中的化學,感受化學的奇妙。
接下來補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幾分鐘菜就可以變咸,腌蘿卜需要很多天,引發學生思考: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最終得到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的結論。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用本節課學過的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并思考,從分子的角度來說,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下節課的知識做好鋪墊。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根據我的板書設計學生很明顯能看出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哪些,并且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便于學生抓住要領。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九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6篇07-21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07-19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9篇05-24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5篇07-10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集合9篇07-08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七篇07-27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5篇07-07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9篇06-17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