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說課稿錦集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科結合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說明使用清潔燃料和開發新能源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本課題教材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小資料核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本課題,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活動來認識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但是針對于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選擇燃料的依據,學生能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通過實驗等方法增強對知識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和理論依據
知識與技能:
了解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形象。
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小資料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及新能源的優點。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發展,就應引導學生主導參與和體驗各種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擺脫以志士為中心的束縛,促進學生轉變學生方式,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討論、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五、教學流程
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燒會污染環境;分組實驗:酸雨危害模擬實驗;觀察圖片: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討論:1、空氣受到污染的原因;2、如何才能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介紹:兩種清潔燃料;閱讀:有哪些可被利用的清潔能源。交流:本節課的收獲。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用一問一答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2、新課探究
(1)通過小組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發揚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在界河圖片對酸雨造成的危害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思想,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清醒地認識。
。2)通過市區的環境,明確造成我們生活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解決的方法,從而從學生內心喚起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的緊迫意識,同時激發對使用清潔能源的渴望。
。3)介紹使用和開發新的能源,通過自學和討論的形式,培養分析對比能力,知道在化學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4)通過閱讀新能源,了解我國在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所作的工作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小結:提出希望,給學生鼓勵,引導努力奮斗的方向。
4、作業
5、質疑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及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等。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因此,可以說對原子的學習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使學生對宏觀物質的性質認識得更為深刻;了解原子的結構,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宏觀物質的組成、結構。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及本節的特點,結合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日常學習態度等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間的相似、相異和相互關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d、認識物質的可分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及閱讀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進行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原子概念;原子的結構
教學難點:原子概念的形成
4、對于教材的處理
要讓學生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結構是本課時教學上最大的難點。故將此種微粒通過電腦制作成形象、生動的模擬動畫,讓學生更直觀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結構模型。
二、說教法
主線:激疑——探索——引導分析——歸納總結
1、對于原子概念的教學,我采用實驗—分析—歸納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從實驗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直觀接受宏觀物質的可變性,并積極思維,逐步認識到分子雖小,在化學變化中卻可以再分的客觀事實;通過演示模擬動畫,分析水分解反應的實質得:在反應過程中,構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氫微粒并沒有改變。從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3、列表比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異及相互關系,進行抽象思維訓練。
4、對于原子結構的教學,仍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結構;充分利用模擬動畫,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組成。
三、說學法
主線: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得出結論
1、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積極思維,并借助形象、直觀的模擬動畫,接受微觀粒子的客觀存在。
3、引導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引出新知識。
4、通過小結、課堂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制取氧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2總括語
為了處理好教育學的關系,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要做到精講精練,還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拓學生思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六個環節加以設計和說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進行教學評判的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主要介紹了制取氧氣的方法,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制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感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產生對化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學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三的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有較強的好勝心,因此我會通過小組PK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6教學教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到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快速提升學習效率。本節課我將采用的教法為講授法,實驗法等。引導學生使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學習。
7教學過程
充分的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而教學活動的精彩開展則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環節。本節課我將從以下4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導入
良好的導入就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中。本節課我將以試講的方式來進行導入:同學們好,上課。在上課之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多媒體上的這個視頻,我們看看視頻中講了什么樣的內容呢?視頻播放結束了,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請最后一排靠墻的男同學來回答一下吧。請坐,他告訴我們呢,看到了潛水運動員和登山愛好者都在使用氧氣罐來維持正常呼吸。觀察得很認真。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它非常重要,那同學們知道如何制取這么重要的氣體嗎?老師看到大家的臉上充滿了疑惑,沒關系,我們一起來走進化學實驗室,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可以將生活和學習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會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主閱讀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氣的方法,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和加熱氯酸鉀制氧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專注力。接下來,我會先進行實驗的演示,把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加熱試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并引導學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通過我的演示可以減少學生在后面親自動手實驗時出現不必要的錯誤,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接著我會將全班分為10個小組,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學生在組內進行親手操作。與此同時我會走下講臺,及時的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提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學生可以通過親手操作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實驗成功的喜悅。緊接著我會進行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拿兩個試管,一個只有過氧化氫溶液,另一個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錳,分別用帶有的木條放到試管口,學生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木條在接觸到放有二氧化錳的試管處迅速熄滅,知道用這種方法可以檢驗氧氣是否集滿。我也會補充相關內容,如二氧化錳可以加這個化學反應,它叫做催化劑。學生通過實驗對比和記錄,從而歸納出實驗的步驟,并能夠深刻理解催化劑的作用。最后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工業中是否可以使用這種辦法來制取氧氣?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
小結
在課堂快要結束時,我會通過提問學生的方式,來總結本堂課的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
作業
作業環節,我會請學生查閱,是否所有的催化劑都能夠加快化學反應,下節課分享。
8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我的板書簡單明了,直觀易懂,是一節課內容的濃縮,我會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寫上本節課的題目,黑板正中央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黑板右下方寫上本節課的作業,這樣的板書清晰地展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邏輯,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傾聽。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和分析介紹了水的組成,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又學習了一種新的物質——氫氣,并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在課題之后還提供了稍詳細些的資料——水的組成揭秘,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系統知識。
本節內容是為今后學習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筆,對正確書寫化學符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倭私馑奈锢硇再|。
、谕ㄟ^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為H2O。
、哿私鈿錃獾男再|。
、芰私鈫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區別。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運用知識等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3)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認識水的組成及區分單質和化合物是本課題的重點;從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是本課題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木條,酒精燈,小試管、投影儀。
二、說教法
創設學習情景→實驗探究→驗證實驗→講解總結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1.探究學習
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2.多種感官協同法
化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要耳聽、眼看、腦想、手寫等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做好以下指導:指導正確使用教科書;指導學生正確聽課。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學習情景
在上課之初,先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
觀看之后,學生意識到人們對水寄予的感情和人們對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不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種生物體內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資料
生物體內都含有水
2、實驗探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種元素。直到18世紀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才確認水不是一種元素。
[引導學生看課本P45資料(水的組成揭秘)]
拉瓦錫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槍管,得到了“易燃空氣”,而我們通過電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氣”,并可以揭開水的組成秘密。
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電極上和試管內發生的現象。
在做實驗之前,提醒學生注意:
1.提示學生觀察兩電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有何差異。
2.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
實驗完畢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得出現象:
、偻姾螅瑑筛姌O上都出現氣泡,即產生氣體,氣體都是無色的。
、谝欢螘r間后,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3、驗證實驗
在得出上述現象后,緊接著問:
兩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呢? 在前一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驗證氧氣的方法,自然會想到用木條去檢驗。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試管1中的氣體,用點燃的木條檢驗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向學生提問試管1和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
、僭嚬1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谠嚬2中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火焰顏色呈淡藍色。
教師在學生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講解試管2中產生的這種無色氣體叫氫氣,它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且火焰顏色呈淡藍色,它就是拉瓦錫所謂的“易燃空氣”。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得出以下結論:
①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谂c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簡稱負氫(父親)
4、講解總結
教師向學生提出: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氧氣和氫氣兩種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變化表示出來。
這個反應的反應物為水(化學式H2O),反應條件是“通電”,生成物為氫氣(H2)和氧氣(O2),所以此反應可表示為:水 氫氣+氧氣。
由此可見水中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師向學生提出:電解水這個反應屬于前面我們所學過的哪一種反應類型呢?為什么?
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它的反應物只有一種物質——水,而生成物有兩種物質——氫氣和氧氣,滿足“一變多”的特點,所以它應該屬于分解反應。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氣體——氫氣,大家對于氫氣了解多少呢?
學生討論后得出:
1.氫氣是一種可燃性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2.從網上了解到,氫氣是一種新型能源,將會是未來世紀最主要的能源;
3.查閱資料可知,若是不純的氫氣燃燒會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4.氫氣名稱的來源可能與它的密度有關,因為“輕”“氫”諧音。
看來大家對于氫氣了解得還真不少,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
誰能描述出氫氣的有關物理性質呢?
1.從電解水的實驗可見氫氣是一種無色的氣體,若聞它的氣味,還會發現它是一種無味的氣體;
2.試管2內既有氫氣又有水,而氫氣的體積沒有減少,可見氫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
向學生展示氫氣爆炸的投影。
氫氣具有“可燃性”這個化學性質。那么該如何去檢驗氫氣的純度呢?你能結合課本圖3—3進行描述嗎?
學生討論并總結: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燈的火焰。然后移開拇指,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如果聽到很小的聲音,則表示氫氣較純。不純的氫氣不能點燃,需重新檢驗氫氣純度,直到聲音很小表示氫氣較純了才能點燃。
接著提問:是不是只要空氣中混有一點點氫氣或氫氣中混有一點點空氣在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出結論
我們知道,世界上絕對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氣中有一點氫氣或氫氣中有—點空氣點燃就會發生爆炸。它有一個限度,我們稱為爆炸極限。若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就是氫氣的爆炸極限。
剛才還有同學說到了氫氣名稱的由來,這確實與它的密度有關。在相同的條件下,氫氣是所有氣體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說,它是最輕的氣體,因此,它的名稱為“氫氣”。
在能源逐漸短缺的當今世界,氫氣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國科學家看好。 展示下列資料
新型燃料——氫氣
現代世界所使用的礦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氣,它們燃燒后產生較多的氣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尋找一種不會產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國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氫氣作為燃料行許多突出的優點:第一資源豐富、以水為原料;第二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多;第三燃燒產物是水,無毒、無污染,且可以循環使用。所以,氫氣被稱作綠色能源。
據報道,1988年,前蘇聯采用液氫及天然氣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進行了圖—154噴氣式客機的試飛。日本研制的氫引擎汽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研制的以氫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貨車已經接近實用階段,大眾汽車公司研制的10輛燃氫汽車,已試運行8萬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輛用氫氣和氧氣作燃料動力的無污染出租汽車已在美國紐約街頭亮相。這輛名為“千年出租車”的環保汽車幾乎聽不見任何嗓音,尾氣排放量為零。
盡管氫能已在一些國家進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這種綠色能源并沒有被普通使用,這是由于氫能屬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別的能源來制取,加之生產成本高,經濟上也劃不來,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學家們預汁,21世紀氫能將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為人類造福,城市空氣污染狀況將因此顯著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將因此進一步提高。
可見。氫氣真是未來世紀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并能為氫氣的普遍使用作出貢獻。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水電解生成的氧氣和氧氣的組成與水的組成有什么不同。教師寫出氫氣(H2) 氧氣(O2) 水(H2O),啟發學生從元素種類的角度去考慮。
學生討論后發現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而水卻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
你能說出以下物質是由幾種元素組成的嗎?
、勹F(Fe) ②銅(Cu) ③過氧化氫(H2O2) ①高錳酸鉀(KMnO4) ⑤四氧化三鐵(Fe3O4)
答案:分別是①1種 ②1種 ③⑤兩種 ①3種
對學生講解化學上我們把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如氧氣(H2)、氧氣(O2)、氮氣(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單質和化合物就是根據純凈物中所含元素的種類來進行分類的,可見分類的方法在化學科的學習中運用的非常的多。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H)、氧(O)兩種元素組成的。我們還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我們還簡要介紹了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根據水、氫氣、氧氣等物質組成中元素的比較,我們還了解了單質和化合物。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于今后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通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說,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堿、鹽的學習。也就是說,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著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佟⒂迷咏Y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后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愿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后我還設置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游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币罁@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后,本著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說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并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后,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說、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說――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于闖關
通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于初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復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么,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盡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后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么,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后,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盡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大量具體的實例,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屏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幾十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著,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后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后,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說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說關于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后,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復述回顧,然后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一、化合價: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用來表示原子之間化合的數目。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數值,就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并且失電子為正價,得電子為負價。
結論:元素的化合價由正、負和數值的兩個方面來表示。 3.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三、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四、化合價規則和一般規律:
五、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化合價的記憶: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于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后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采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松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采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松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于知識的體系化并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并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布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中學生們要想更好地學習化學學科知識,那么必須要懂得看說課稿內容,下面小編為同學們分享滬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希望對同學們學習化學有所幫助。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元素》,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元素》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3。本節課分為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個部分。本節課是化學的“工具性”課程,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是以后學習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和工具。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結構,本節課是對前面知識的一個延伸和后續,而且是學習以后離子,化學式和化合價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對于初中九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不喜歡老師的單純灌輸講解,希望老師創建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創造性和才能。本節課中我多數設置討論、看圖歸納總結,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密切的元素;記住并能正確書寫一些元素的名稱和符號;2.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元素概念的建構,學會從一類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從而獲取概念的能力;
2.通過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學會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問題,認識事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元素符號的學習,初步形成“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化學思維方式。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及含義;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難點】
對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號的含義。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增強學生對分子、原子等抽象粒子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表格總結法等。并通過使用投影展示,將知識體現的更加具體形象。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通過提出疑問: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癥,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補鈣的物質嗎?
教師通過投影展示幾種常見的補鈣食品(或藥物)。提出疑問幾種食品名稱中的“鈣”、“鋅”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還是……?)通過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并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建構元素概念,并區分元素與原子的概念
教師提出疑問:那么什么是元素呢?運用投影展示兩組物質:
從組成上分析每組物質的共同點,學生討論交流,得出規律,得出“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中的質子數”的結論。最后教師總結:元素是質子數(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用來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的,只論種類,不論個數。這樣的設計,從知識上,是為學生建構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礎;從能力上,是為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氧氣、鐵、硫酸銅,講解物質從微觀上來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粒子構成的;從宏觀上來說是由元素組成的。并建構物質的組成(或構成)的關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物質組成與構成的關系。培養學生思考、理解能力。
2.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化學觀念,并認識元素的分類
教師通過投影展示:兩個化學反應方程式比較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元素種類不變;分子種類發生變化。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并總結提煉規律的能力。
3.認識身邊物質中的元素
教師組織活動學生看教材圖2—8,將構成地殼成分元素的質量分數做一些常識性介紹,并簡單向學生說明地殼中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怎樣測定的。學生觀看圖片、了解、討論認識到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氧、硅、鋁、鐵。
教師總結:地殼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養閨女貼給哪家美)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4.元素符號的書寫及元素符號的含義
教師講解(投影教材P61圖3-19)一個不懂漢語的外國學生走進了我們的實驗室,看著試劑瓶上的標簽的情景。引出“元素符號”。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認識體會學習元素符號的必要性。
提出問題(投影教材P62表3-4)請同學觀察一些常見元素的元素符號,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教師講解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并投影規范的元素符號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圖文并茂,將抽象的規則形象化,有利于學生記憶書寫規則,并養成良好的規范書寫習慣。
5.認識元素周期表
教師講解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科學家把它們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它們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這樣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投影介紹門捷列夫。提問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發現規律。
教師總結:元素周期表的工具性。元素周期表共有7橫行,18縱列,每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每個縱列叫做一個主族,按核電子數遞增順序進行,對于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用不同顏色標注。進一步學習元素周期表,體會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通過習題練習鞏固理論知識。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歸納總結并填寫“原子和元素比較表”,體會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分為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以學生親身參與的兩個“活動與探究”和兩個“討論”為線索組織教學過程。第一個活動后通過討論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個活動鞏固和應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過討論引出氣體溶解度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上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課題將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第一課時的重點、難點為以下三點:
【重點、難點】
1、飽和溶液的涵義及“活動與探究”。
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3、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及應用
二、學情分析
學 生已學了溶液的形成,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對生活中的現象 雖熟悉卻不一定會解釋,如家里沖糖水時,加到一定量時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節課通過一些生活中實驗引入本課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再精心設計幾個小實 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并討論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并會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
【過程與方法】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好學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條件的改變,讓學生感受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存在和轉化是有條件的,逐步建立用辯證
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和逐步培養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并培養學生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
四、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啟發——再現,引導——探究,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下面談談授課過程的設計,授課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引入課題>
我先設計了課堂小實驗“蔗糖和食鹽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較”,根據實驗的現象和結果,由同學
總結以下幾點:(1)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在一定量溶劑中_____(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2)在同一條件下蔗糖比食鹽的溶解能力______(大、小)。(3)在不同的水溫下,蔗糖和食鹽的溶解能力______(能、不能)比較。然后提問“食鹽從能溶到不能繼續溶解,溶液體現了幾種狀態?什么樣的狀態?”“如果要比較多種物質的溶解能力(如還有味精、淀粉等物質)僅用“大”或“小”能否分得清?”
創設這些情境與問題是為了把同學們引入角色,通過思考及回答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對兩
個聯系生活實際似簡單又一下說不清的問題,激發了同學產生對知識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這時引入課題《溶解度》以及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
<步入重點>
在老師講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涵義后,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飽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設計的是在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KMnO4晶體。(投影)當同學們看到紫色的KMn04在溶液中擴散的現象時受到啟發,領悟到定義中“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是指原溶質,不是指其它溶質)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質)”,對書本上的定義有了完整、精確的理解。
2、“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嗎?”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在兩個培養皿中盛相同體積的水,一個里面加食鹽(用藥匙大頭取),一個里面加熟石灰(用藥匙小頭取)。(投影)很明顯此時溶質取用量不同。攪拌后可見食鹽全溶,熟石灰部分溶(飽和)。為了證明食鹽溶液未飽和再加食鹽少許,攪拌后仍全溶。觀察了這組實驗,同學們展開了討論,從實驗現象的啟迪中逐步對“飽和”和“濃”、“不飽和”與“稀”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嚴格的區分,并且進一步認識到,如果這組關系相互成立,必須滿足前提與條件。用實驗輔助教學后,使這個過去一直用數據來解釋的問題變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好學教育:
這一教學過程是以探索性實驗為主要線索,以教師的設疑、演示、點拔和學生的觀察、分析、釋疑關
聯互動為主要教學手段。因為通過直觀的實驗增加了同學的興趣,為啟發式教學創設了成功的前提,加上具有坡度的思考性題目與之相結合,誘導和激發了同學思維的積極性。
<突破難點>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嗎?”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
了學生分組實驗:1.飽和食鹽水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再加少量食鹽;2.飽和硝酸鉀溶液加熱后,再加少量的硝酸鉀,再冷卻到室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很快得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條件。
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而自己總結出的規律比老師講很多邊學生只是機械記憶要強得多。
在分析溶解度概念時,我展示了一些數據表:
在20℃時,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克)NaCl KNO3 KClO3 CaCO3 36 20.9 7.4 0.013
請同學們從這張表中比較出四種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
<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設問:得出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什么?由于同學們通過對“蔗糖與食鹽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較”
這一實驗的觀察與討論,具備了對這個問題的初步認識,立即感悟到是“20℃、100克水、達到飽和”,并且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條件缺一項都使數據沒有比較的意義。有了這一層知識鋪墊,我讓同學們自己歸納總結。在老師的點拔下,他們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加以梳理,并用較少的文字歸納出要比較精確地討論溶質的數量問題一定要滿足兩點:其一是條件:一定溫度,100克溶劑;其二是狀態:飽和溶液。這時所研究的溶質克數恰好與書本上溶解度概念相吻合,一個不需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學們的觀察、分析、整理中輕松地建立了。
<鞏固應用>
按照教育心理學規律,新知識概念建立以后,需要鞏固與強化。如何將已經獲得的知識在具體間
題中加以運用,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在本課的最后階段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濃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繼續溶解任何其他物 質的溶液;2)為何汗水帶有咸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涼干后,常出現白色的斑跡,為什么?
好學教育: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加以說明:25℃時將10克氯化鈉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5℃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克。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我及時獲得了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同學們也學會了從新信息的轉換中分析解決新問題,使溶解度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點落到實處。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設計,我體會到啟發—研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是當前形勢下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它打破了傳統教育中“一言堂”的被動局面,倡導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心與智力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本課中啟發—研究教學模式在實施策略方面始終圍繞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到學會從一個現象概括出對一類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無不體現了培養人的思維素質和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錦集7篇】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7-18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錦集8篇06-25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錦集八篇05-25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07-22
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07-20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06-26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06-25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7-27
初中化學《原子》說課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