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集合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7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函數的概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是函數概念。函數內容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條主線,它貫穿整個初中數學學習中。又是溝通代數、方程、、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等內容的橋梁,同時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函數學習過程經歷了直觀感知、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通過學習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函數概念,能對具體函數指出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能夠正確使用“區間”符號表示某些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集合與對應數學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模型化思想,函數的三要素。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符號“y=f(x)”的含義,函數定義域、值域的區間表示,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函數概念。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以問題為主線,我采用啟發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提問:關于函數你知道什么?在初中階段對函數是如何下定義的?你能否舉一個例子。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函數概念》。
利用初中的函數概念進行導入,拉近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框架行程知識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
(1)某山的海拔高度與氣溫的變化關系;
(2)汽車勻速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關系;
(3)沸點和氣壓的變化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并根據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為函數關系。
預設:①都有兩個非空數集A、B;②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③對于數集A中的每一個x,按照某種對應關系f,在數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y值和它對應。
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上述實例的共同點并結合課本歸納函數的概念。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函數的概念是什么?初中與初中對函數概念的定義的異同點是什么?符號“ ”的含義是什么?
問題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么?
問題3:區間的概念是什么?區間與集合的關系是什么?在數軸上如何表示區間?
十分鐘過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預設:函數的概念:給定兩個非空數集A和B,如果按照某個對應關系f,對于集合A中任何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么就把這對應關系f叫作定義在幾何A上的函數,記作f:A→B,或y=f(x),x∈A。此時,x叫做自變量,集合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
函數的三要素包括: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區間: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舊,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定義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被谶@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只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ǘ┳灾魈剿、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僮寣W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復對折,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ㄈ⿷眯轮,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北師版初中數學初一下冊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一節。目的是讓學生在對三角形已有的認識的基礎上,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探究出幾何模型的過程,科學認識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比較等操作活動來探究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是"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的重要體現,是對三角形認識的深化,也是今后繼續系統探究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應體現基礎性,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理念。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視頻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經歷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的過程,掌握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美、數學分類思想,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同時樹立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觀點。
3.教學重難點:
由于學生在小學的學習,對三角形已有所認識,生活中也看到不少的三角形模型,也有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可能并不是特別困難,但對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模型,"數學生活化"思想的理解,以及建立模型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由眾多特例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理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
、僬J識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及表示方法。
、谌切稳呹P系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難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與理解。
4.教材處理: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對教材做了部分調整,以"猜謎、擺圖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生活中的三角形"為切入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的數學理念。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之后的實驗探索中,主動獲取知識。在練習題上巧設坡度,降低難度,弱化學習障礙的影響。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垂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征,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2、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包括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包括
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并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包括
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包括
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為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為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并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霸囋嚿硎帧弊寣W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澳銇懋斃蠋煛、“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白哌M生活”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本節課還有什么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后去思考、去動手制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后去學習、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我想,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精心培育,創新園一定能育出創新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一、 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并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滲透了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二、 說教法與學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2、游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游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游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 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 實物導入,初步感知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表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并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表,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 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我用幻燈機展示本單元的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游樂園的情境中,然后就問學生: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將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
當學生能看圖區分出平移和旋轉以后,我就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3、 游戲探究,鞏固新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而且,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階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后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后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學生做一個游戲,我先點名叫一個學生做示范,讓他聽我口令運動。例如:我說:“某某同學向右平移兩個座位,然后旋轉一圈,再向左平移兩個座位!碑斘易鐾晔痉兑院罂梢越幸慌磐瑢W聽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由點到面的練習,不僅能更好地控制課堂,也可以使學生用身體來加深體會。
接著,我讓學生進行有關平移與旋轉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 情境練習,啟智培能
在這一環節的練習中,我創設小魚找媽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在方格紙上平移物體這一重難點上。
我出示方格紙后說:“喲,這條小魚正著急地找它的媽媽呢。它們該怎樣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對嘴才算碰面哦。請你們兩人一組幫它們設計路線,并把路線記錄下來!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后,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
在最后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四、 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系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 找點→連點→移點
旋轉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集合7篇】相關文章: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集合5篇06-16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四篇06-10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3篇06-04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六篇06-21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八篇06-21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三篇06-17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七篇06-09
初中數學說課稿-《數軸》12-12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垂線》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