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四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初中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冊《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冊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這四種簡單幾何體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四種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我制定三點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平面圖形、白紙、彩筆、印泥等。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一年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教法:
。ㄒ唬摼、探究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教學中,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
。ǘ、觀察、操作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親身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從而達到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說學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本節課主要指導學生以下三種學法:
。ㄒ唬、運用學具發現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時,充分利用學具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和圓柱,通過“摸、看、描”來認識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體會面在體上,突破本課難點。
。ǘ⒊醪竭\用猜測———驗證的方法
課的開始教師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猜測,教師沒有作出肯定和否定,學生通過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經歷了整個驗證過程,,這樣使學生在獲得結論的同時,了解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
。ㄈ、小組合作交流法
《課程標準》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四.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能力以及養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ǘ、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ㄈ⒎此济骼
。ㄋ模、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下面,我就具體講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ㄒ唬﹦撛O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多媒體:a冬天來了,天上下起了漂亮的雪花。圖形王國的小朋友們可高興了,它們堆雪人、打雪仗,好玩的不得了。你們瞧!雪地里還來了一群小畫家呢!孩子們,你們認識他們嗎?來,我們一起和他們打個招呼吧!b小畫家們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會兒就畫出了各種美麗的圖形,你們看—— c孩子們,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誰來告訴大家。(在學生認的時候,教師就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圖形并且讓學生猜一猜這些圖形分別是誰畫的。)
。2)學生猜測。對于學生的猜測,教師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喜歡的童話情景出發,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猜一猜使學生產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ǘ┎僮鹘涣,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教師提出要求:孩子們,要知道你們猜的對不對很簡單,我們只要把這些小畫家們請到我們身邊來,大家親自摸一摸、找一找。
。2)匯報交流
在學生充分活動之后,提問: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并及時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平面圖形!罢J識圖形”)
這樣設計的目的: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然后,根據學生的發現:長方體畫出的是長方形,正方體畫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畫出的是三角形,圓柱體畫出的是圓。(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這樣設計的目的: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2)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想出各種辦法,并及時給予表揚。
。3)然后,全班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這時教師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培養他們語言的條理性,思維的邏輯性。
這樣設計的目的: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游戲:我說你想
孩子們,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我說你想”的游戲,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這樣設計的目的: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說一說
教師談話引入: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ǔ鍪菊n件)誰能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在學生回答后,教師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師接著提問:生活中,你還見過 , , , , 嗎?請你們離開座位去找一找、摸一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這樣設計的目的: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ㄈ⒎此济骼
課堂小結我讓學生自己起來總結: “我學會了什么”“我是怎樣學的?”“我還有哪些不足?”。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ㄋ模、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本節課我設計了趣味練習和開放練習。
1、趣味練習:
摸物體游戲:教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個百寶袋,里面盛有形狀各異的物體。游戲規則是:每個同學聽教師的口令在自己小組的百寶袋里摸出指定形狀的物體。摸完后,哪個小組的同學摸的對就為勝,摸的不對就為敗。(比如先用手摸出面都是長方形的物體,再用手摸出兩個面都是圓的物體,最后用手摸出面都是正方形的物體。)
2、開放練習:
用準備好的`學具(若干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拼出你喜歡的圖案,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拼得圖案最多最美。
教師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具體分析它都是由什么圖形組成。
以上練習的設計,即有鞏固性,又有趣味性,還有創造性,適合不同特點的學生,特別是開放練習,思維空間大,拼法靈活多樣,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施展創造才能的機會,較好的發展個性,同時體現了“人人學好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大眾數學教育思想。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圓 三角形
我的板書設計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它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課稿初中 篇2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液體的壓強》,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說說這節課。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本課時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中的地位: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容之一。
2.本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行為特點:
(1)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2)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動腦。
2.學生認知情況:
(1)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概念已了解,但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仍缺乏理性認識。
(2)學生解答計算題能力有待提高。
課時安排: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情,把本節內容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學習歐姆定律并運用歐姆定律解答計算題。第二課時,用歐姆定律分析電阻串聯、并聯后總電阻的大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聯系歐姆定律的發現史,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舍科學精神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的重點為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并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教法、學法
教法:在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細致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針對物理的教學特點,本人選了如下教法:(1)、分析法;(2)、講授法;(3)啟發式教學法;
學法:在上述教學法的正確實施下,結合本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自學法、概括歸納法、分析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試電筆。
學生:課前查閱歐姆的相關信息,了解歐姆的生平,成就,及對科學的堅持不懈的態度。課前在家長或教師的指導下觀察并使用試電筆。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設疑,啟發探究欲望。
復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么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系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么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系呢?
設疑:
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么這三個量究竟有什樣的數量關系呢?點出本節課題“歐姆定律”。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系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欲望,并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1. 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
1、預備知識: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
2、同桌同學討論: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們學過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①明確研究目的。②確定研究的方法。③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對學生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實驗: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教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
4、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具體做法是:
1、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系”、“成反比關系”的意思。
2、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最后分析得到二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4、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和反饋,知識遷移訓練
1、例題:一個電燈泡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484Ω,如果電燈兩端的電壓是220V,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大小。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燈燈絲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強調電流、電壓、電阻“同一段導體”,“同時性”等。
2、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同一導體”
(四)作業設計
1、課后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了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
(1)、作業本作業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說出實驗方案。
六、板書設計:
一.歐姆定律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應用
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七年級的武術。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武術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有著強身健體,強國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次課以武術基本動作組合為主要教學內容,采用游戲、自編的武術操以及武術的基本動作,結合示范等直觀教學法,讓孩子進入躍躍欲試的狀態,再通過分組自主創編等教學手段,培養孩子展示自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注重創新的能力。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孩子對中國功夫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簡單動作的組合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
針對孩子的身心特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采用了講解示范法、重復練習法、對比練習法、相互評價等教學方法,為孩子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提供了保證。
根據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水平二孩子對武術的認知基礎上,能自由組合三到五個武術動作;
2、通過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3、在集體創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任務。
本節課的重點是弄清動作方向和動作的銜接.
難點是動作準確,做到有力、有神。
三、說教法
第一部分、興趣導入、活躍身心。
首先通過課堂常規的練習,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
接下來,充分利用孩子喜愛而且熟悉的游戲進入主要學習內容。第一個游戲為:“超級棒棒狼”。游戲的方法是:教師扮演“棒棒狼”,孩子做小羊!靶⊙颉饼R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報一個數字(比如五點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組拉成圈,“離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過來拍拍老師的手)。通過游戲,不僅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進行友伴型分組。在分組的基礎上,兩人一組進行第二個游戲:“石頭、剪刀、布”。在進行游戲時,要求孩子將“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按武術要求做出來。如:“石頭”為“歇步”、“剪刀”為“弓步”、“布”為“馬步”。游戲動作自然過渡到武術的基本步型與手型練習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創新:
首先通過教師的語言與示范讓孩子學會武術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個步形動作。并帶領孩子做模仿練習,讓孩子體會動作的精氣神。
然后在練習中激發孩子的練習興趣,引導孩子互相學習、合作探究和自主練習的方法。讓孩子在練習中適時的配合聲音來提升信心與氣勢。在互練過程中能夠互相發現其錯誤并改正。
最后動作串連,加深印象。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帶領練習,將基
本手形與步型結合到一起,形成串聯動作,讓孩子體會武術動作的流暢與美觀。
讓孩子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聯動作。此時,教師適時的配樂展示《中國功夫》,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大大調動孩子的學武積極性。這時,教師指導孩子分組進行組合學習的練習,就能滿足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創新的心理需求。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ǎ保、分成五組自己進行基本動作組合練習。
(2)、小組為單位展示自編動作。
(3)、由教師評價選擇出每組做的最好的一名孩子委認為小組長。
(4)、由選出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行練習。
。ǎ担、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武術動作。
。6)選擇出創編動作做的好的一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展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既給孩子創設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又培養了孩子的自尊與自信,自練與自評以及組合與創新的能力。
第三部 調整身心、課后延伸:
通過教師點評、孩子互評、孩子評教師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對課進行總結;利用教師的展示進一步提高孩子對武術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之處懇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初中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節內容.。本節內容是對以前所學內容的延伸擴展,是高中物理理學部分的一個重點。進一步介紹矢量運算普遍遵守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這是矢量運算的工具,同樣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工具。因此這節課在物理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2、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貫穿本章始末,所以這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重點。
2.對 “力的合成”所遵循法則的研究,需要運用以前所學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因此這個知識點也是本節課的。
難點:“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運用對學生的遷移知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這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從力作用的等效性角度說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運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
。4).指明合力大小和分力的關系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說出等效思想的價值。
。2).評價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所用到的探究方法,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列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應用到力的合成的現象,并建構起簡單的物理模型加以分析。
三、學情分析
任教班級學生是高一學生,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學習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學習了力的圖示和三種基本性質力,這些都對本節內容起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四、教學方法
高一學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維,但也需要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我采用探究實驗法為主進行教學,同時輔以啟發式教學,并輔之以電教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探究、去得出結論,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真實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由書上兩個小孩提水為什么會和一個大人提水產生相同的效果的漫畫,引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讓學生思考、列舉生活中和教學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來解決問題的例子,加深對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再通過設問:在提水的例子中大人用的力與小孩用的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引出下一個環節:探究活動
。病⑻骄炕顒樱
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猜想,可能會有學生猜想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等。為打破學生對‘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時教師適時的進行實驗演示:用彈簧測力計拉鉤碼,模擬大人、小孩提水桶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合力與分力不是簡單的代數和的關系,似乎還和夾角有關,如何探究他們之間的關系呢?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如何進行實驗?學生面對器材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
此時教師首先演示互相垂直的兩力的合成,為學生的探究作鋪墊。然后讓學生討論
A實驗的目的是什么B怎樣保證合力與分力等效
C力的大小怎樣知道D力的方向怎樣確定
對四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對探究的各個環節印象開始清晰起來。
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記錄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師巡視解惑。
3、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學生探究之后,請每一組同學在白紙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圖示,以分力為鄰邊做出平行四邊形,畫出分力所夾的對角線,看看合力與對角線是否重合,匯報結果,教師補充總結。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定則 (播放動畫)加深理解。
4、例題分析,強化主題
1、例題: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直向上,用作圖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教師要引導學生規范作圖,得出合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作圖習慣
2、閱讀課本63頁兩圖,強調: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只適用于共點力
5、課堂互動
帶同們玩一個游戲,準備一根繩子,兩邊分別站著四五位同學,同學們分別往兩邊拉,教師在繩子的中間輕輕往自己這邊一拉,兩邊的同學都被我給拉過來了,讓同學們建構起簡單的物理模型,并加以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同學們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6、布置作業
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減輕學生的負擔,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時間,作業量控制在一般學生15分鐘的時間,因此,作業為課后第二題和自作合力隨著分力的方向變化而變化的演示教具。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四篇】相關文章: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總5篇07-02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五篇06-10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4篇06-05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合集三篇06-04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4篇06-04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7篇06-03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6篇06-02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6篇06-01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