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音樂說課稿范文(精選13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音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欣賞課,是一首雙管獨奏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經加工整理成為一首雙管獨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黃海懷移植為二胡獨奏曲后流傳更為廣泛。無論作為雙管獨奏曲,還是作為二胡獨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魅力,樂曲開始,雙管從最低音區起奏,旋律連續四次四度上揚,悲憤之情迸發,隨后旋律即層層下落引出主題。樂曲第二部分音調平穩,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轉調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轉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調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調性色彩的對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由哭訴、沉穩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自己獨立演唱簡單的音樂;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初中階段處于變聲期階段,在進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學生保護嗓音,并注意健康、衛生用嗓。在這一階段學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可以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樂進行組織授課,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忠于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樂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悲憤情感。
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比較、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知道哭腔音樂和樂曲《江河水》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雙管;能夠用語言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分析各段落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感受,并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難點是試著學唱主題部分的旋律,根據音樂要素進行分段分析。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對比法、分析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感受體驗、分段聆聽、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視頻導入法,播放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包括巴烏、鋼琴、葫蘆絲、雙管,學生說一說能聽出哪些樂器的聲音并說出樂器得名稱,之后向學生們展現雙管,觀察雙管的外形特點。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出不同的樂器能夠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一首用雙管演奏的樂曲《江河水》。在學生的回答中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并提問同學們歌曲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歌曲從低音區起奏,整首樂曲讓人感受悲傷、凄涼、低沉。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歌曲的曲式結構是怎樣的?可以拿出之前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學生談論分析后可以回答出,樂曲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音樂特點以及樂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分段聆聽環節
分段聆聽樂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對比聆聽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聽引子部分,學生聆聽后分享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通過聆聽學生可以發現節奏自由、情緒是凄涼地。緊接著聆聽第一段并進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傾訴的,感受樂曲所表達出主人公的茫然無奈,帶領學生學唱歌曲的樂譜旋律,并跟琴彈唱,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樂曲。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二段,并讓學生說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對比有什么樣的不同,學生可以發現速度變換了,第二段為原速,情緒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學生對比聆聽第三段與第一段,學生可以發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速度與力度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有哭訴、沉思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最后學生帶著情緒完整的聆聽歌曲。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并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學生對比欣賞,開拓視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樂情緒,以及不同音色的樂曲特色。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學生又可以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獲,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搜集收集《江河水》有關的其他知識,下節課共同分享。
這樣既可以重新為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同時又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激動人心、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也是中國的國歌,曲調線條流暢振奮人心,內容在本冊書中占有重要地位,能為以后歌曲欣賞打下基礎。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感受欣賞并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連貫歌唱并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學習三連音。
結合本課實際,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學習團結斗爭的民族精神。
2、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紅色音樂,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說教法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重點采用:激趣誘導、引導感受和體驗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參與意識和群體意識。
三、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想以音樂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究、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講求音樂課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滲透必要的音樂知識,為學生更好的欣賞、感受、表現音樂作理論上的儲備。
因此,在學法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營造氛圍。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做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開始上課時我請學生欣賞《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都會放什么歌曲嗎?學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課題。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聆聽歌曲,而是讓學生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使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一定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反復聆聽,適度表現。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吳斌老師也曾經多次指出:真正的音樂是不用教的,是聽出來的。本堂課上,我會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聆聽音樂。并且每次都會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要求去聽賞,避免學生因反復聆聽帶來的逆反心理;诖,我將這個環節又分解為以下幾個小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
。2)深入聆聽,體會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組織學生聆聽伴奏來朗讀歌詞,并展開簡短討論,讓學生體會情感來實現本課的教學重點。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電子琴讓學生跟琴聲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并給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學生質疑,在學生學唱歌曲的同時,找出自己不會唱的小節,例:歌曲中反復出現的三連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開始的弱起,都將在這一環節中加以解決。
通過第二環節的處理,讓學生達到“唱會歌”的目的。
3、藝術加工,陶冶情操。 “唱會歌”不一定要經過教學,但“唱好歌”必須經過教師的引導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環節中對《國歌》歌詞的討論理解,引導學生將歌曲要表達的情感自覺自信的表達出來。這其中包括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以及進行曲的風格特點等進行處理。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達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華,陶冶情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借助前幾環節的鋪墊,學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來演唱歌曲,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為祖國奮力奪冠,站在領獎臺上,奏響《國歌》,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進而想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正以無比堅定的步伐闊步前進。這樣一來,在升華學生情感的同時,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高潮。
最后,全體起立,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廣場現場升旗儀式,伴隨著嘹亮的國歌,在學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聲中,結束本課。同時也達到了音樂課的終極目標——“會唱歌”!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队昊ㄊ肥且皇仔蓛灻溃浅I钋榈囊皇赘枨。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借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學生在自然中呼吸著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著創造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伴隨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二、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采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表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三、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著《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學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共同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戶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小石頭,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么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安靜的存在著,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并請學生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學生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并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學生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說一說。
請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今天這節課,我選的教學內容是《聲音的產生》!堵曇舻漠a生》是人教版小學自然教科書第十冊的第16課,與《聲音的傳播》、《耳朵的科學》組成一個教學單元。本課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在能力培養方面,屬于“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的系列。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習過《聲音》一課,并從中認識了聲音有高低、強弱,有悅耳與嘈雜等,對聲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本課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以利于進一步學習聲音的傳播。
從知識內容上看,本課的知識點相對簡單,重點要求學生明確聲音的產生過程——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材針對振動發聲設計了多個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反復體會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是在為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礎,幫助學生建立思考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實驗能力是指會做物體振動的實驗,歸納概括能力是指運用求同法歸納物體振動發聲的規律。)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各種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我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實驗用具,讓他們通過自行探究來揭示自然奧秘。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四、教學思路:
本課我擬訂了這樣的教學思路:“實驗—歸納—假設—驗證—應用。”目的在于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
五、教學準備:
橡皮筋、紙盒、小鼓、槌、豆子、塑料瓶、泡沫小球、細線、音叉、玻璃缸、水、尺、紙屑、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一、看圖聽音,激趣質疑;二、操作實驗,討論猜想;三、驗證假設,得出規律;四、實際運用,鞏固認知。
第一部分:看圖聽音,激趣質疑
1、激發興趣: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畫面,聽各種聲音:泉水流動、發動機發動、音樂會、昆蟲振動翅膀、彈吉他。
2、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產生。
(板書課題)
第一部分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和生動的音響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欲望,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為參與后面的學習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部分:操作實驗,討論猜想
1、指導學生做一些小實驗,認識“振動”這個詞。
(1)指導學生用手抖動書頁發聲;(2)用手撥動塑料尺發聲;(3)將橡皮筋繃緊,用手撥動皮筋發聲;(4)在鼓面放幾粒豆子,用鼓槌敲鼓發聲。
小組分工合作,每人任選其中一樣進行實驗,并觀察物體在發出聲音時有什么變化。
(2)學生實驗。
(3)討論:
、僭谝陨蠈嶒炛,發聲的物體相同嗎?發出的聲音相同嗎?
、谶@些物體在發聲時,有什么相同的現象?引導學生用“振動”一詞來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相同現象。
2、指導學生猜測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根據討論的結果進行猜測,學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運用“求同法”來歸納,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設計意圖:《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四個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任選其一進行實驗,并在組中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目的在于使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給每個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第三部分:驗證假設,得出規律
1、音叉發聲時振動的驗證實驗,教師為學生提供音叉,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音叉發聲時也在振動。
2、利用身邊的一切實驗物品和其它物體,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學生分組活動,設計實驗驗證并匯報實驗方法和結果。
3、通過以上的實驗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4、小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5、學生填課文中的空。
6、解決實際問題:怎樣使鼓聲立即消失?通過實驗發現當鼓的振動停止時聲音也隨即消失。
說明:物體振動總能產生聲音,但不是每一種聲音人類都能聽到,例如:超聲波和低次波就是人類聽不到的聲音。
第三部分設計意圖:《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F代科學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簡單地靠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實現的,而是必須通過親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而形成。因此,在驗證假設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音叉在發聲時在振動。教材上是在音叉發聲時用它接觸水面,觀察發生的現象,從而證明音叉發聲時也在振動的。這只是一種證明方法,還可以用手摸正在發聲的音叉,或用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一些物體,如紙、鼓面、繃緊的皮筋等,也同樣可以證明音叉在發聲時也在振動。所以我讓學生自行設計這個驗證過程,這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完全能夠勝任的。在這個環節中,我還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實驗物品,要求用身邊的一切實驗物品和物體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自然科學的開放性。
第四部分:實際應用,鞏固認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振動發聲?
2、解釋剛上課時聽到的各種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3、唱音階:“1—3—5—1—,1—5—3—1—”,邊唱邊摸頸部喉頭部分,說說人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4、怎樣讓皮筋或尺發出的聲音高低不同?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認識到物體振動得越頻繁,聲音越高,否則聲音低。
5、總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我們是怎樣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個規律的?
第四部分設計意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學的奇妙,體會到各種自然事物都是有規律的。通過最后一個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小結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科學態度。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通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根據教材的內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
2在學習中,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護嗓子。
教學內容:《讓世界充滿愛》
三、教學重點
1、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種表演活動中體驗和感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積極參與活動
教具: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通過運用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等教具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我通過愛心故事導入創設情景向同學們
。1)展示四幅有關愛心的多媒體畫面,然后提問同學們這四幅畫面共同說明了一個怎樣的情感主題?
。2)在我總結學生回答后,展示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3)播放歌曲《讓》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向他們展示多媒體畫面介紹音樂人————郭峰并簡單的介紹《讓》作品。
(4)在學生對《讓》的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在讓學生仔細的欣賞一遍歌曲
歌曲聽完后我提供三種學習新歌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學習習慣選擇學習(A跟鋼琴演唱歌詞 B跟鋼琴演唱歌譜 C跟鋼琴哼唱旋律)
4、跟鋼琴練習,要求找到自己感覺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
5、請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并提出OX節奏與X———在演唱時應如何把握。
6、再次跟鋼琴練習,要求聲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練唱。
要求:
。1)聲音統一氣息通暢
。2)節奏準確充滿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讓學生分析討論:四人一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我的適當的提醒)學生很快便知道問題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風格內容主題《讓世界充滿愛》慢板領唱、合唱柔和、抒情現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問:通過分析你知道音樂情感與人的情感有什么聯系?為什么?
3、在出示多媒體和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愛心感悟和我的總結后便得出答案
A音樂的情感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B音樂形式千姿百態,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永不改變。
七、愛心創作
1、展示多媒體:愛心小天使的愛心創作任務,畫面上有三個愛心寶盒,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任意選擇并點擊其中一個愛心寶盒,愛心寶盒彈開并顯示愛心創作的任務。A請你們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做一個愛心禮物B請你們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寫一首愛心小詩,努力哦!C請你們小組成員在愛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們一定很棒!
2、在音樂聲中學生活動
3、展示各組愛心創作作品,各小組之間進行評價
最后小結,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結束課堂。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菩提樹》是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五課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為E調,3/4拍,情緒是抒情地,旋律性強,表達流浪者見到菩提樹時,對過去甜蜜愛情的回憶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三連音,了解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掌握藝術歌曲的特征,感受作品中濃郁的德奧民歌風格,從而獲得對藝術歌曲的喜愛,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漸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應注意嗓音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菩提樹》,體會對美好生活的回憶,感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范唱、討論、分析等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藝術歌曲基本的創作技巧,提高對藝術歌曲的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掌握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正確掌握三連音。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注意三連音的節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難點是掌握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體會美好的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的期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
學法:試唱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探究學習、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談話法的方式進行導入,運用多媒體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圖,并提問:關于這個人大家了解多少?學生自由回答。我進行總結:這是西方音樂史上非常多產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并順勢揭示課題《菩提樹》。
這樣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導入課堂。
第二環節是整體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樹》,并提問聽完作品后的感受;其次,我會提問學生簡單的問題;然后,我會再次聆聽歌曲;最后,我會將知識點進行總結。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細致、精準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教師介紹舒伯特的生平,介紹生活背景和《菩提樹》的創作背景;其次,我會播放《菩提樹》,并詢問作品的旋律特征,學生自由回答。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這是一首比較抒情、略帶傷感的藝術歌曲,曲調質樸、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現了三連音。然后,我會組織學生跟老師哼唱主題旋律。再次,我會播放鋼琴版本的《菩提樹》進行欣賞。再接著,我會組織學生討論藝術歌曲的特征并總結藝術歌曲的旋律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歌詞都是名人詩篇,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獨立意義,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為音樂會曲目單獨演奏。最后,帶著對作品的理解再次聆聽藝術歌曲《菩提樹》。
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歌曲,是符合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藝術歌曲《野玫瑰》,請學生聆聽,并談談這兩首歌曲的異同之處。并進行實踐展評。
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編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播放《菩提樹》的音頻,并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學生們一定要珍惜時間,立足當下,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
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的設計,我會讓學生聆聽中國作曲家趙元任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能將課堂上的知識點延伸到課堂之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七年級音樂課的一首作品。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復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維吾爾族鄉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三)教學重點: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煉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情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于我們所教的學生,都是鄉鎮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引情激趣
1.教師范唱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聽后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并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二)整體感知 引導掌握
1.教師范唱《青春舞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學唱歌曲
(1)隨老師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師唱旋律,學生唱詞。
(4)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拍的韻律感)
(6)分小組和組合進行歌曲的演唱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都已經趨向于成熟階段,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三)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教師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教授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蘊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鑒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五)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說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了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編節奏——課堂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后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著,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以及羊群。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聲練習(1 2 | 3 2 | 1 — ||并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后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后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提問“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于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屬于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說不知道。借此我會順勢說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并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里也會簡要復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奏整齊,結構規整,多為敘事性歌曲。并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分)。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并學會區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后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現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說出本節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并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著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并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后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并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采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的能力,并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并進行情感升華,(請學生在課后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節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是選自人音版音樂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是一節欣賞課,通過聽賞音樂作品,聽辨不同音樂主題、分析演唱形式的知識,學生能夠領會感受情緒變化,理解樂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內涵。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探究音樂。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美,拓寬音樂文化視野,弘揚民族音樂。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著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并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感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美,拓寬音樂文化視野,弘揚民族音樂。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聆聽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音樂欣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知識與技能:能夠聽辨不同的音樂主題,并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聽辨不同音樂主題、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緒變化,完整欣賞歌曲。難點是理解領唱與合唱相結合的演唱方式,并嘗試哼唱歌曲的主旋律,理解樂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內涵。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用具
為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采用以下的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探究學習,擴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用播放圖片的方式為大家展示彝族的服飾和生活的照片,引導學生思考這是哪個民族的裝束?我會引導學生知道這是彝族。隨后我再為同學們介紹彝族的基本情況,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并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抒情的;速度是稍快的。隨后我會追問同學們都聽到了那些演唱形式?發現領唱與合唱相結合的形式,由此再進一步感受彝族人民熱烈的心情,輔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整體的了解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新課標指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為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并能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我采用生動巧妙的啟發式教學,請同學們聆聽作品并思考,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通過反復聆聽作品,能夠得出樂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隨后我會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親身實踐,感受作品的情緒情感,之后學生在感受作品的情緒的基礎上,通過對比欣賞的方法探索作品的音樂本體內容,如第二段音樂節奏更舒展、音區跨度更大、演唱更加抒情等變化。接下來請同學們體會襯詞的作用是什么?通過模唱練習,學生能夠感受到襯詞帶有方言色彩,起到了烘托氣氛、表現情感的作用。在基本欣賞環節以后,請同學/樂曲表達了彝族人民熱情好客、友好,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深刻情感。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后,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在拓展提升環節,我會為大家一起聽賞《彝族舞曲》,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談一談你對彝族音樂的印象,隨后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在作業的設置上,我會請同學們搜集更多有關彝族生活、習俗方面的人文知識,下節課帶來與同學們一起制作一個“走進彝族”的音樂手抄報。
八、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今天的板書設計,包括了音樂本體分析和彝族音樂特點兩部分內容,板書采用了提綱的形式來設計,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版七年級教材第十四冊第三單元《長江兩岸》,本單元主要是學習長江兩岸的民歌,這是第一課時唱歌課。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課程標準》從音樂學習的角度入手,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兩方面,其中對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并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也是我們音樂探求的目的。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他們特別喜歡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夠大聲的演唱歌曲,對音樂的學習表現出極大的探索熱情。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對學生的了解,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認知、能力目標:能夠用深情懷念的情緒演唱《十送紅軍》; 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我國江南地區的民歌級民間音樂,樂于主動了解江南地區的音樂文化。
引導學生聆聽和感受音樂,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歌曲演唱情緒的理解、把握。為了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在一節課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對學生的情感投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作為一個音樂教育老師,在唱歌課教學中應力求通過范唱這一鮮明的藝術形象誘發學生興趣,引起美感,產生共鳴,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鑒賞美,在審美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提高素質。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我先范唱歌曲,激發學生興趣。在學唱歌曲時,再欣賞歌唱家的演唱,使學生置身其中,聆聽并感受音樂,并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表現音樂。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會走進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學唱,解決問題;
2、啟發、討論法:對本節課的難點--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師啟發,師生討論法,加深學生對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
(二)學法指導:體驗式音樂學習:是指在從“體驗”中實行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為一體,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
最后,我來具體說說教學過程。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三、查找音樂,拓展延伸
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導入環節,我將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紅軍》。既給學生直觀感受,又能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這是那個地區的音樂?你知道歌名嗎?隨之,結合地理知識,了解長江兩岸的省份。 導出課題《長江兩岸》。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1、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賞過程中,要求學生隨音樂哼鳴,這樣既完成簡單的發聲練習,又讓學生熟悉了旋律。欣賞完后回答問題:這首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這首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們可能會說出一些比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給予學生肯定與可觀的評價,并激發鼓勵學生學會這首歌。
2、學唱歌曲。學生只有在熟唱歌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
讀歌詞,品意味。 歌詞教學也是本課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我采取了讓學生朗誦歌詞--加方言朗誦,增加學生朗誦歌詞的趣味性,并體會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詞,聽范唱,學歌詞,唱旋律。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采取教師范唱、學生輕聲吟唱,全體學生合唱,分組練唱等方式來達到熟唱歌詞的目的。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學生分組練習過程中,我將在學生中間進行單獨指導,適當的提問個別學生,詢問他們認為的難點并和學生一起解決。在唱熟練歌詞的情況下,我會和學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討論旋律的特點。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演唱評比,提高學生的演唱激情。
3、體會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課除了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完成教學難點,也為了培養他們表現的意識和能力,我向學生介紹歌曲地創作背景(※),并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探討比較適合的演唱情緒。為了更好的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師生共同賞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認識。 最后,我們師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繹《十送紅軍》。
(三)、搜集音樂,拓展延伸:最后,我將總結全課,推薦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讓學生欣賞,同時要求學生課下搜集長江兩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課上學習交流。通過課后延伸,再次啟發和調動學生繼續求知的欲望,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1
(一) 說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花卉一直是人們進行創作的主題,它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單元以“百卉含英”為主題,通過讓學生聆聽、演唱描繪花卉的藝術作品,感受音樂作品與相關文化結合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審美體驗。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鮮花調”。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礎上,改編后進行了聲部處理,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節拍為四四拍,表現了賞花人對純潔美麗的茉莉花的贊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胖R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茉莉花》,讓學生掌握二聲部合唱知識及電子琴演奏技巧。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感情來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嘗試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創造《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
、乔楦袘B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學生熱愛祖國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3.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電子琴演奏形式表現茉莉花,因為器樂演奏是學生很重要的藝術實踐。
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習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體驗不僅有利于引導歌唱時的發聲,而且讓人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難點之二是讓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二聲部的和諧,充分體會歌曲的旋律美。
。ǘ┱f教學策略
八年級的學生參與意識和交往愿望增強,我將采用聽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造為目的”的原則, 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ㄈ┱f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
首先我會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關的圖片,從視覺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麗的茉莉花圖片,伴隨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歌曲茉莉花旋律,讓學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發學生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這時,學生對茉莉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不自禁地想要來說說,于是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談談對它的感受。這一導入設計,營造了氛圍,讓學生在情感上,對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視聽結合 學唱新歌
“ 同學們,茉莉花這樣美,那描寫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樣的呢?”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談話引入第二部分內容。
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會采用聽唱法學習歌曲。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我創設美境,讓學生閉上眼,在空氣中噴灑茉莉花香水,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叢中,滿園芬芳,啟發他們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導氣沉丹田,保持感覺,再緩緩地呼氣,隨著呼氣時的感覺模唱旋律(教師示范),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會,這樣,呼吸順了,聲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覺也就找到了。接著我用電子琴范唱歌曲,請大家在聽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歌曲的節拍、情緒是怎樣的?(教師范唱)聽完這首歌曲,請大家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隨琴輕聲哼唱旋律。這時,我再讓他們分小組自學,之后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導學生每一樂句用不同的手的動作來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讓我們的身邊也開滿茉莉花(教師示范)。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茉莉競放的場景,又能讓學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個樂句的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歌曲旋律已經熟練,再把歌詞加入進來就很容易了。這時,再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合唱前我會先向學生講解二聲部合唱的基礎知識,如:聲部之間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間壓制對方的聲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聲音等。這首歌曲的旋律時而相同,時而不同,是典型的多聲部民歌,容易唱錯的是這兩個地方(教師示范)。在聲部合唱成功后,可讓學生互換聲部,再進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創新 參與表現
這一環節我將全班分成兩個聲部,我先用電子琴彈奏歌曲的第一第二聲部旋律,接著再讓學生用電子琴彈奏各自的聲部,讓他們自主的練習。在練習之前我會先講解彈奏這首歌曲時用到的指法(教師示范)。電子琴的難點在于節奏和音色的選配,我會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節拍、情緒等方面為歌曲選配合適的節奏和音色,把節奏和音色都選好后進行合奏。 音樂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會提問:歌曲為我們展現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的花朵時,你還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現歌曲?學生分組討論,誘發學生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的用邊畫邊唱的形式,有的用優美的舞蹈表現歌曲,最后全班同學用電子琴邊彈邊唱《茉莉花》,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也就輕松的完成了。
(四)說教學評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圍繞歌曲《茉莉花》為主線,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準上,通過聽、說、唱、奏、演等藝術表現手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視覺與共同感觀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2
一、首先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選用的教材是
2、教學目標分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過程的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過程與方法:
。3)知識與技能:
基于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3、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4、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為了講清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我的想法。
二、說教法: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在教學中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于本課的特點,我還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還運用了學科整合的方法,在聯系生活和拓展創編這兩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說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形象、直觀、概括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狂歡節。這首歌曲由金波作詞,劉莊作曲,很有生氣。以小鳥為主題,抒發了青少年熱愛大自然,向往與小鳥一樣自由、快樂的心情。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選材都與動物有關,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音樂來感受動物的活潑可愛,啟發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為建立綠色的地球而努力。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類同頂一片藍天,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裝扮這美好的世界。
3、教學目標: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初中生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通過學唱《小鳥,小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x慣,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對于表現歌曲情緒所起的作用。
、诩寄苣繕耍耗茏孕庞懈星榈难莩枨,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聲部合協統一,撐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矍楦心繕耍和ㄟ^感受歌曲中活潑可愛的小鳥形象,啟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類同頂一片藍天,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
4、教學重、難點
、僦攸c: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對于表現歌曲情緒所起的作用。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②難點: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聲部合協統一,撐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二、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x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學生是學x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去學x,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跳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體會愉悅學x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x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海陸空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俾犢p法:教學中播放歌曲《小鳥,小鳥》通過對歌曲的聆聽、聯想、想象等,進一步激發學生自覺愉悅的學x,促使其形成對音樂學x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欲望。
②討論法: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中心問題,各抒己見,使每個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培養學生鉆研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酆献魈骄糠ǎ涸跒楦枨幣浯驌魳钒樽嗟倪^程中,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播放電影《苗苗》片段,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最喜歡什么動物。學生回答,老師接著說:“對,是小鳥,我們今天要學唱的歌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小鳥,小鳥》首先請同學們先欣賞一遍,并回答老師的一個問題。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2、新課教學:
、偻瑢W們回管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由老師補充:這首歌曲描寫了小鳥在藍天陽光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抒發了作者對小鳥的熱愛,同時也暗示了人們渴望自由的心情。
、诟枨鸀镕大調,二段體結構
③八六拍,表現了歡快活潑的情緒
④弱起小節要注意把握
、輲е陨细星閺吐牎缎▲B,小鳥》讓學生輕聲跟唱
、藿處煆椬嘈,學生填詞唱
、邔⑷鄬W生分為兩組,合唱部分分開練x,再合唱
、嘧詈笸暾匮莩枨,要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3、歌曲表演:
、俜中〗M研討分排創編任務角色
②教師引導他們進行創編活動,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劬幣浒樽嗾故
、茉u價(自評、互評、師評)通過評價,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參與程度。積極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表現,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
、萁處熜〗Y。
【初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音樂說課稿初中模版11-28
初中音樂說課稿精選11-08
初中音樂說課稿11-24
初中音樂《櫻花》說課稿11-07
初中音樂雨花石說課稿11-13
初中音樂說課稿模版11-11
人教版初中音樂說課稿11-10
初中音樂教材說課稿11-10
初中音樂化蝶說課稿11-10
初中音樂國歌說課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