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一、該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變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后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占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偈煜こS玫幕瑒幼儎悠鞯慕Y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跁没瑒幼冏杵鱽砜刂齐娐分袩襞莸牧炼取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于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初二學生來說,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于接受。根據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龠@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谡{節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鬯軌蚋淖兞炼鹊脑硎窃鯓拥?
(“導入”中創設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16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學生會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ㄓ^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 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并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 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僮冏杵鹘Y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ㄔ摬糠謨热莺唵,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谡_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ū经h節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白冏杵鳌边@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認識,便于學生筆記和復習,易于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電流和電路》。
一. 教材分析
《電流和電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學好電學的基礎,貫穿整個初中電學的教學,從前后聯系來看,學生在第一節學習了電荷的知識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節課內容,而在本節課里學生要知道電流的形成和方向規定,電路的構成,能規范地畫出電路圖和識別電路的三種狀態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為后面的電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 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學生對“電”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但由于電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所以學生對“電”還是感到非常神秘,這為教師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前提;同時九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技能,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為本節課的探究實驗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學生還沒有真正地連接過電路,再加上年齡小,抽象思維較差,所以,在連接電路、理解電流的形成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三. 教學目標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定,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用的電路元件的符號,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3)能辨別通路、短路和開路(斷路),并能說出短路的危害
2.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從現象中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電路連接、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通過對電池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的意識。
四. 重難點分析
重點:我把本節課的重點定為知道電流的形成和電流的方向規定。 難點: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和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五.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實驗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電的世界里,也許你會感到它很神秘,為什么錄音機通電就能播放音樂,冰箱通電就能工作,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實際都是由最簡單的元件組合而成,讓我們走進這個電的世界,利用我們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激發學生興趣)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ǘ﹪@目標,展開探究
實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首次連接電路,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1)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
。2)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要斷開。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并對他們示范,老師再一次提醒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范實驗操作,(利用教師給出的一些器材即兩節電池、一個開關、一個小燈泡和一些導線來連接電路,小燈泡亮)
實驗結束后讓完成“燈泡亮”的學生展示電路,利用學生展示的電路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電流的定義、電流方向的規定,以及在電路中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在歸納過程中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導體中電荷的定向移動來輔助學生的理解)
然后,教師設問:“剛才連接的電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師引導下,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認識電路的組成及電路元件的作用。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并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各種電源、用電器、開關,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根據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并說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電飯鍋內部的復雜電路,引出畫電路圖的必要性。(從日常生活的現象入手,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學生首次學習畫電路圖,所以對學生要求規范十分重要。進行規范的畫圖示范,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規范畫電路圖的電路圖的要求,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學生經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最后,教師再次設問:“在剛才的實驗中,有的小組的同學滿懷信心地連接了電路,并與電路圖相符,應該是正確的,可是閉合開關后卻發現用電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從而引出電路中的斷路(開路)、通路、短路三種狀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介紹短路帶來的危害,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ㄈ╈柟叹毩,拓展提高
講完如何畫電路圖和電路的三種狀態后都設置相關練習題,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練習,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ㄋ模┱n堂小結,單元回歸
以知識樹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既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回顧、梳理,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ㄎ澹┎贾米鳂I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基礎上引入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方法,培養學生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精神,激發學習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學生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學生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學習動機對于學生學習可以發揮明顯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由學生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問題意識,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學案上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培養學生最基本自學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目標,本節課設計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濐A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物體,當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浮力與所受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辦法。4、排水量是1000t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是_______。)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合作探究題和處理方法為:
。ㄒ浴陡×Α芬还潪槔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學生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質量、體積和密度關系,在這里三個球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解決辦法,即物體重力和液體浮力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關系。
問題(二):學生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狀態時,根據生活中木塊、鐵塊、水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規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狀態,如果物體受到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狀態,向力大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浮力和物體重力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蒸發是常見的一種汽化方式。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是解釋許多現象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學生對于蒸發現象很熟悉,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自己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并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中去。
2、重點:通過探究活動切實認識到蒸發要吸熱這一科學原理。
難點: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出蒸發要吸熱的科學原理。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在常溫下會慢慢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2、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蒸發現象,并分析出蒸發要吸收熱量的科學原理。
3、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常溫下水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能舉例說明蒸發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合作能力、繪圖能力及分析圖表的能力。
三、說設計理念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采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設疑激趣 引出課題——分組討論 解決問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得出結論——教師點撥 解疑釋惑——創意設計 應用實踐——總結評估 交流感受——課后實驗 ----鞏固強化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談話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等。
五、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六、教學準備:溫水、溫度計、脫脂棉、紗布、秒表、酒精燈、蒸發皿、滴管等。
七、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僬n前教給學生表演小魔術“杯里的水哪去了”:三個相同的紙杯,在一個空杯里先倒入水,然后將這個杯里的水分別倒入其余兩個杯里(其中一個杯里塞有棉花,水倒進去后被棉花吸了),結果一個紙杯(空杯)里能倒出水來,另一個塞有棉花的紙杯則倒不出水來,學生會感到很奇怪,“水跑到哪里去”?揭開謎底,借此問學生,“如果把這塊濕棉花放在空氣中,會發生什么現象?(濕棉花會慢慢變干)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谠诤诎迳嫌妹P蘸著水畫“魚”,讓學生仔細觀察看它有什么變化?(這使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視覺體驗,體現了科學的真實性。)
③學生觀察。提問:“魚”哪去了?你看到畫“魚”的水跑哪去了?聞到了嗎?(由此使學生認識到水蒸氣是氣態的水,無色、無味的氣體。蒸發就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苄〗Y:水在常溫狀態下,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的現象,叫蒸發。(板書課題)并強調水是慢慢變成水蒸氣的,而且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水跡慢慢消失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蒸發的現象。即:在觀察中能夠想到跑了的水飛到空氣中,認識水是在平常的溫度下,變成水蒸氣跑的,從而為學生建立蒸發的概念!
2、感受蒸發,學習新知。
、僮杂烧劊涸谌粘I钪,你見到過哪些蒸發的現象?
學 ②課件出示:洗澡后感覺發冷,問學問學生 “你們在夏天游過泳嗎?為什么去游泳?當你從水中上來時,身上會有什么?你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呢?”(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一定難度)
、圩寣W生親自感受“水的蒸發”:將一只手完全伸進水槽,然后拿出來舉起,閉上眼睛,仔細感覺兩只手有什么不同?(學生能明顯感覺到有水的手會“涼颼颼”)
如果學生提出手感到涼是因為“水涼”,那就給每個組換溫水,再次感受一下,這樣,學生就會充分認識到手上有水會感到涼與“水溫”沒有關系。
、茏寣W生暢所欲言,談談對“手為什么會覺得涼?”這一問題的看法,學生認識到手上有水就感到涼,水干了就不會涼了,可能與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帶走熱量有關。
、菰O計實驗驗證猜想。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以常見的游泳后感覺冷的現象為主,并讓學生親身感受“手上有水會感到涼”,自然過渡到用人相當于溫度計進行猜想“手從水中剛剛出來時為什么會感覺到冷?”的模擬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水蒸發會降低溫度的科學知識,易于學生理解知識!
⑥匯報實驗方案,將溫度計放入水中,讀取水溫,再拿出來觀察溫度計的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這時提出“溫度計從水中拿出后,液泡的水很少,蒸發現象不明顯,怎樣能使溫度計液泡的水保留的多一些呢,”讓學生想到并提出“用棉花或棉紗包住液泡,”這樣溫度計的液泡水就會多一些,蒸發現象就會明顯。
、叻纸M實驗,實驗前提出實驗要求,并講解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讓學生根據觀察測得的數據完成實驗折線統計圖。
【通過直觀的統計圖表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水蒸發時會降低溫度的性質,還便于學生直觀地看到溫度的變化,為學生歸納實驗結論服務。雖然學生的猜想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但在學生猜想、制作、實驗、匯報的學習方式中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激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⑧匯報實驗結果,提問:通過觀察這幾張實驗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
1) 溫度計拿出水面溫度下降了,說明了什么?
2) 為什么溫度會回升呢?
3) 剛才的實驗你明白了什么?
、岱治鰧嶒灛F象,得出結論:溫度計拿出水面后溫度會下降,水在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緩慕y計圖中,讓學生談發現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蒸發時會降低溫度,而且讓學生分析溫度計的溫度為什么會回升,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提升,理解蒸發的概念!
、馍钪心男┑胤嚼昧恕罢舭l吸熱,降低溫度”這一原理,先讓學生說一說,課件展示發燒物理降溫、在教室的地上灑水、夏天走在森林里會覺得很涼爽等。
【密切聯系生活,使學生能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大膽設想,探究加快蒸發的方法。
、俦荣悾嚎凑l先讓黑板上的水蒸發掉。讓學生利用各種方法,比如扇風,將水抹開(增大面積)等。
、谀贸鰸褚路,讓學生說出怎樣晾衣服能干得快些?(太陽曬,風吹等)。學生對于“增大蒸發的表面積有可能想不到,現場找兩名學生分別晾同一件衣服,看誰的晾法最好,讓學生明白將衣服全部展開(增大蒸發的表面積)可以使衣服上的水蒸發得快一些。
、塾梢陨蟽蓚活動總結出加快蒸發的方法:溫度高、空氣流動的快、蒸發表面積大。
[對于進一步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將在第二課時進行]
4、聯系生活,實際運用。
、僬f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蒸發快慢的知識,并以課件展示。
②蒸發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課件出示仙人掌和旱田。
5、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傩〗Y。
②根據資料卡制作“晴雨計”。
八、談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從知識上看并不難,但應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在平時有時觀察不是很仔細,在課上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體會,最后得出結論,對于訓練學生思維是大有好處的。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來自謝河鎮廟山中心學校的趙國輝,我今天的說課的題目是《功》,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一節。
一、對本節教材的理解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我計劃用一課時進行新課教學。本節內容主要分成兩部分,對功的理解,功的計算。在學習第七章《力》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力的知識,本節課是對“力”與”功和能“知識的一個銜接和升華。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課程標準》的科學內容的三大主題之一,通過本章的學習,為學生了解“能量”做鋪墊,而本節內容又是學習本章知識的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量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欲,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2、通過討論,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知道力學中“功”的含義;記住功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盡量使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觀察、講授、討論和實例演示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d趣導入:
通過手指頂籃球的這樣一個表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并引出本章的知識點《功和機械能》。緊接著問學生成語“事半功倍”“大功告成”中的功是什么意思?把學生引入到本節課的知識《功》的教學中。
(二)新課教學
1、物理學中的功
。1)用多媒體播放叉車托起物體的過程,介紹力學中的功,并直接給出力學中做功的概念。
。2)用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讓學生加深對力做功的認識,并讓學生舉些做功的例子,加深對功的理解。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緊接著給出課本中兩幅做功的圖片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不做功的情況分析
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結合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討論分析得出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并總結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再用一個隨堂練習采用搶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
4、功的計算
用一個簡單的實驗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受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做功的大小與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關系:在力學中,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從而得出功的公式、單位。用一道課本上的例題加深對公式、單位的理解和掌握。
。ㄈ┱n堂小結:通過小結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課堂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導學案的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ㄎ澹┱n后作業:課本64頁1、2、3題。
五、說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心里有很多感受,雖做了一番準備,但上完后感覺并不是很滿意,我總結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重難點的把握還不是太好,總覺得重點不突出、難點不深入。
2、物理新課程標準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就要多啟發提問,多讓學生思考,但是總體下來自己說的還是太多,過分的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雖然有那么點的小緊張,但還是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今后,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教學:
1.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2.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轉換法等。加強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的了解,使學生加深
對物理知識的領會,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習物理的能力。
3.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多與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問題相聯系。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以后還得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用心備好每一節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在此,我誠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對我的課給予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能更快的成長,謝謝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第三章《聲的世界》第二節《聲音的特性》中的內容。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知識點之后,通過各種各樣的聲音適時提出聲音的特性;并通過實驗得出響度與振幅、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通過生活實例指出聲音的音色;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聲音,并為后面認識噪聲的防治、超聲與次聲奠定基礎。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學習兩種基本探究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在新課程標準對于《聲音的特性》一節的要求是: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運用。
二、說學情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門學科,學生對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及好奇心;學生前面通過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學習,已經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學生的腦海中對于生活中的聲音的現象也有一定的經驗積累,這對本節課的學習起著積極的影響;然而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以及在對聲音的特性的認識上,學生會由于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錯誤認識,如聲音的高低與響度混淆,不能很好地區分,從而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為此,通過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認識音調與響度的區別,并進行易錯鞏固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目的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學習物理知識,并通過實驗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親身體會獲得物理知識的過程,激發物理的學習興趣,并在這過程只學會觀察,歸納、總結。
知識與技能方面: 了解聲音的特性;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調與頻率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調與頻率有關”兩個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并從中體驗“轉換法”與“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直觀方面:從各種活動中激發和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參與和體驗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覺得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對于聲音的響度及音色要較容易接受一些。而對于音調的理解及其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由于生活中有時所說的“高”“低”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容易與聲音的高低(音調)混淆,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響度及其影響因素,音調及其影響因素;難點是響度與音調的區別。
五、說教法
本節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法以學生為本,主要采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演示實驗、實驗探究、講解點撥、歸納總結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同時利用多媒體與常規教學相整合,指導學生從活動中總結得到科學知識。因為聲音因學生生活學習緊密相關有助于學習,鼓勵學生多動手實驗,學會觀察、總結,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六、說學法
本節課采用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等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即: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討論歸納、基本運用。還應該開始讓學生接觸“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因為要從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七、說教具準備
鋼尺、鼓、紙屑、梳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對于教學過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包括“新課導入”、“探究新知”“課堂小結和鞏固”、“作業設計”和“板書設計”。
。ㄒ唬┬抡n導入
利用多媒體播放兒歌“小白兔乖乖”動漫視頻,并提出問題:小白兔是根據聲音的什么特性來判斷兔媽媽和大灰狼的聲音的?從而引入這節課的課題《聲音的特性》。(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學生熟悉的故事兒歌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欲,并為聲音的特性(音色)做鋪墊。)
。ǘ┨骄啃轮
1.響度與振幅
學生活動:輕輕拍手兩下和用力拍手兩下,感知聽到的聲音的強弱不同,進而引入“響度”的概念。
教師演示:擊鼓,引導學生思考“響鼓需要重錘敲”的道理,深入提問“響度與振動幅度有什么關系?”后學生開始討論得出自己的猜想的情況下問學生“怎樣觀察鼓面的振動幅度的大小”從而進行“轉換法”這一科學探究方法指導的同時用實驗現象驗證猜想,得出結論“聲音的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學生動手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用刻度尺探究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學生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實驗情況,發現問題后趁機引入科學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如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一定。學生繼續實驗,交流討論歸納得出結論。(設計意圖:在此安排一個演示實驗和一個學生實驗,目的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提出問題:聲音的響度除了與振動的幅度有關以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舉例說明。學生思考并舉例,通過分析例子得出還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與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例:在教學過程中,站在前排減小說話的聲音,前排同學聽得到說話的內容,而后排同學卻聽不到;聽診器。
2.音調與頻率
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合唱社要排練合唱,需要有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聲音的什么特性?從而引出“音調”的概念。
學生利用自己的梳頭發的梳子和刻度尺做實驗:用同樣的力將刻度尺在梳齒上分別快速的劃過和慢慢劃過,比較聲音的該地有什么不同(要求學生判斷出聲音的尖細與低沉即可)并觀察梳齒振動的快慢;交流討論然后歸納總結出結論: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在講到振動快慢的時候簡單介紹頻率。最后介紹古代打擊樂器——編鐘。(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感受聲音的高低,將其與聲音的響度區分開來,而介紹編鐘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下古時對于聲音音調的應用,增強民族自豪感)
讓學生及時對生活中的幾個現象進行判斷:
、佟澳械鸵舾呗暢,女高音低聲伴唱”,“竊竊私語”,“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分別描述的是聲音的什么特性。
、诶吓=械穆曇艉臀米影l出的聲音相比,誰的響度大,水的音調高。
。ㄟ@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區分音調與響度)
3.了解音色
開始播放音頻:學生欣賞用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音樂,然后提出問題:是根據聲音的什么特性判斷出各種不同的樂器的?引入音色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發聲體的材料或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設計的意圖:讓學生在學習中放松一下,并在輕松的氛圍下獲得新知。)
學生回答新課導入環節的問題,將學得的新知識“學以致用”,且起到前后呼應的一個作用。
。ㄈ┱n堂小結和鞏固
本環節分主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引導學生回憶聲音的三要素(聲音的特性),二是學生理解具體概念,并討論影響因素。為了全盤把握,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形成知識結構模型及框架,便于理解記憶。
最后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對“聲音洪亮,音高八度”的理解,對“ 向水瓶灌水”的感受等,從而實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并檢測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
。ㄋ模┳鳂I設計
制作橡皮筋吉他,并完成課本43頁迷你實驗室。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學習用具幫助學習理解聲音的音調,并在過程中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五)板書設計
由于有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所以采用的是綱要式板書,目的是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基本學習內容,也可以在課堂小結環節給與提醒。
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1、響度——振幅 (轉換法、控制變量法)、距離聲源的遠近
2、音調——頻率
3、音色——結構 材料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各位評位老師,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平面鏡》!镀矫骁R》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單元,F就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四方面談談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鏡生活中比較常見。平面鏡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線傳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鋪墊。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正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梢哉f,平面鏡在光現象這一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在整個幾何光學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WK %vr"Cy
2、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理解平面鏡中像的主要特點,知道實象與虛象之間的區別,了解平面鏡在實際中的應用。 4;8"d3A
。2)能力目標
經歷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學習通過觀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計劃,動手操作,搜集證據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養成甄別假設、調整探究計劃的意識。 #e4Vr_f
。3)德育和情感目標
通過探究物、像和鏡面三者之間的關系,領略平面鏡成像中的簡潔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增進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1t|
3、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對虛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動中的難點是如何確定平面鏡中像的位置
4、教材處理
采用“統放結合”的半開放處理思路(學生對“虛象”和“虛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難,所以要“統”;對于平面鏡成像的其他特點采取“半放”的方法;對于平面鏡成像的次要特點采取“全放”的方法)
5、設計思想
。1)通過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領略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
。2)課的重點是:在“探究”和“設計”的過程上,“如何探究像與物是否等大”(實驗目的)→怎樣比較虛像與物的大小→找一個跟物體完成相等的物體(替身物)與像比較大小→怎樣才能同時觀察到像與替身物→把平面鏡改為白玻璃(實驗基本思想方法),從而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訓練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技巧性,開拓學生思路,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進行訓練,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 _
。1)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2)引導發現法(學生實驗時,教師在教室內走動,引導學生完成實驗);
。3)演示法(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在講臺上再完成一遍);
。4)實驗法。
2、教學手段——板書、學生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三、學法
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兩人一組,相互配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提出問題:照鏡子平面鏡能成像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ǘ┬抡n教學
1、提出猜想: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教師不做任何暗示,讓學生充分想象)
[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這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
。1)成虛像;
(2)像與物等大;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確探究目的]
[老師給學生思考空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像與物是否相等呢?[設疑]——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明確探究方法]——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比較。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同學們找桌子上的器材試試看,行不行。[白玻璃放在抽屜里]
——用兩支相同的筆。
——用兩只相同的棋子。
同學們成功了嗎?有什么障礙?
——從平面鏡的正面看見了像,想把“替身物體”放到平面鏡后面的像位置上,從平面鏡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體”,而看不見像,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為什么像不見了呢?[學生:思考、討論]
——平面鏡成的像不是真實存在的。
有沒有真實存在的像,你們見到過嗎?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線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儀投射到銀幕上的像。
——電影院放映機投射到銀幕的像。
——樹林里地面上圓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陽的像。(通過翔實的例子來證實有真實存在的像)
平面鏡成的像是不是有實際光會聚而成的呢?(設疑,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不是的,平面鏡的背面有一層漆,光線是不能透射過去的。
[小結] 好!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夠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們叫它實像,而平面鏡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實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虛像。怎樣才能同時看見像和“替身物體”?
[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
——要同時觀察到像和替身物體,必須要讓物體通過鏡面的反射光線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都能進入人眼。(教師在此可作適當解釋“光的反射”,具體下面要學習)
好![激疑] 我們看見物體(棋子)在平面鏡內成的虛像是由于物體射出光線(或反射)經過鏡面的反射進入人眼的。怎樣才能同時看見鏡后的替身物呢?
——必須使平面鏡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線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現在鏡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線為什么沒有透過平面鏡進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鏡后面的漆擋住,光線無法透過平面鏡。那么怎么辦?
——把涂在鏡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沒有其它辦法?
——換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現在我們拉開抽屜,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選擇器材試一試實驗。[學生選擇器材實驗]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像較弱,看不清。
同學們,棋子的像比較弱,看不清楚,你有辦法讓物體所成的像明亮起來?
——增強光的亮度(照度)。用點燃的蠟燭做。
同學們,試試看。
[學生選擇器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
Α、實驗時間長,點燃的蠟燭燒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Β、蠟燭不容易放置,有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學們實驗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和問題。
——點燃的蠟燭時間長燒短了,像比物短。
——蠟燭不容易放豎直。
——蠟燭容易倒下。
想什么辦法改進實驗呢?打開抽屜中紙盒看看里面有什么器材。[抽屜紙盒里藏有兩把手電筒]
——用手電筒作為物體,代替蠟燭。
你們再試一試看。
[有的學生沒開亮做,像較弱,看不清;有的學生開亮手電筒,但燈光豎直向上射出同樣效果不好]
同學們,手電筒的像為什么比點燃的蠟燭的像弱;看不清楚,動一動腦筋,有沒有辦法使手電筒成的像明亮起來?
——把當作物體的手電筒開亮,并把手電筒的頭旋下來做。
對,這樣可以增強光的亮度。再來試試看。
[啟發]作為替身物的手電筒(沒開亮的)應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與開亮的手電筒的像完全重合。
[學生的主動積極探索實驗,幾經挫折,實驗成功后表現出了異常喜悅的成就感。
平面鏡成的虛像與物體的大小?
——等大。
4、實驗驗證: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把上面實驗放在白紙上做,只要記錄兩手電筒和玻璃的位置。改變開亮手電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實驗兩次。如圖3,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實驗中兩手電筒的位置。
分析實驗記錄:
。1)量出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到玻璃板的距離。
。2)連接每次實驗中兩把手電筒的位置,觀察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得出實驗結論]
5、交流與評價:
(1)、同學們各自的探究結果是否相同?
。2)關于平面鏡成想的特點還有那些猜想?準備怎樣去驗證它?
學生課后自己探究:
(1)改變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是否改變?
。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左右相反的嗎?
三、課堂
小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虛像;
。2)像與物等大;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2、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分析與認證
。6)評估
。7)交流與合作。
四、布置作業:
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包括探究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結論)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在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節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關于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學生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對于教法的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相關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間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澋念A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ㄒ浴陡×Α芬还潪槔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學生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學生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關于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其中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ㄒ⒁夂诎宕蟛糠质墙o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學習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重力”是“力學”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處理
在授課中本人認為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后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知識的認知邏輯順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生對重力的現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農場孩子,純樸上進,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
根據20xx版物理課程標準對重力學習要求,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3、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牛頓關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認識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過“重錘實驗”“找重心實驗”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重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認識“質量”與“重力”關系。
2、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頓的貢獻,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義。 為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讀書自學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下落物體視頻、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坐標紙、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教學
1、導學內容:
播放視頻: 石往山下滾,水往低處流,雨從空中下落,月球圍繞地球轉,拋物下落。演示系繩橡皮圓周運動,撒手后運動情況。
問題:以上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萬有引力?誰發現萬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體只要在什么附近就會受到重力?
2、學生活動:
學生觀看視頻,引發思考;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
3、設計意圖:
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課題。
。ǘ⿲嶒炋骄浚瑢で笠幝
1、導學內容:
托起不同的鉤碼,感受它對手的壓力,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系?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么規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表格。
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繪圖像,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
2、學生活動:
學生感受后回答,質量大的鉤碼對手的壓力越大,說明重力越大。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測力計測量相應鉤碼重力,利用直尺鉛筆描點、作圖,分析規律;填入表格并計算比值,總結G = mg 。(一次函數類型)
3、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會正確的探究規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理論來源于實踐,規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ㄈ┓治鰵w納,理解應用
1、導學內容:
P11,先閱讀后例題解析,分析小結整理過程;重力的方向;解決用什么工具確定豎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國與美國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嗎?有何規律?p12,重心,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物體重心在哪里?
2、學生活動:
學生即時解答例題,板書解析;學生閱讀重力方向與重心部分內容,回答問題,學生小組討論重力的方向應用及規律。學生尋找規則物體重心。
3、設計意圖:
熟悉公式,規范解題步驟;理解力與重力關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課堂訓練 鞏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確的?
A.物體被拋出后總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B.籃球拍到地板上有彈起,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很遠后,可認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關于物體重心,下述正確的是?
A.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B.一個均勻鐵環,它沒有重心
C.籃球打足氣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處
D.向一個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會越來越高。
3、某同學用彈簧秤稱一盒牛奶,示數如圖,則這盒牛奶
的質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學的“體重”(質量)為50kg,則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頓?當他乘坐飛船,離地球較遠時,質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設計意圖: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ㄎ澹┱n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于重力
。ㄒ唬┲亓Ξa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ǘ┲亓Υ笮=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六)課下作業 鞏固升華:
p14,動手動腦學物理 1----5.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范與準確。4、5題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呈現本節課重點內容,便于學生系統掌握本節知識。
初中物理溫度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1節的內容《溫度》。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內容有溫度的物理意義、溫度計的原理、結構、攝氏溫度的規定、溫度的寫法和讀法、自然界的一些溫度以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等。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本節的教學首先是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的,它不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特別在后面的實驗探究以及人們的生活、生產、氣象測量中,溫度計的使用也將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節課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使學生認識溫度的有關知識。本節內容知識面寬,但難度不大。因此教學方法易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學情分析
學生對溫度這個詞是非常熟悉的,但對它的含義的理解卻不準確。通過教材的開篇的感受溫水的感覺以及“想想做做”內容,指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對溫度的感覺是靠不住的,引導學生關注溫度的科學內涵,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自制溫度計的過程,讓學生領會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從而順利進入溫度計的教學過程。
3.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我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放在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以及正確讀出溫度計上的示數,因為平時學生很少接觸溫度計,有些東西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所以,要把它轉換為理性認識,我將主要用小實驗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5.教學準備
只有準備了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教學以及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而且實驗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能為學生提供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同時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是發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獲得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選擇了以下教具:
教師:演示溫度計、燒杯(2只,分別裝熱水、冷水)多媒體設備等
學生:實驗用的溫度計、燒杯(3只,分別盛熱水、溫水、冷水)、試管、滴管、燒杯(內盛紅墨水)、帶細長玻璃管的橡皮塞、透明吸管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結合課標的要求,在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制作和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培養對生活環境溫度的感知能力,對攝氏溫度的規定只作初步了解,重點鍛煉學生的認讀能力和溫度計的規范使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能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說,不能用教師的一味說教代勞,采用教法:實驗、觀察、討論、訓練和講解相結合,啟發式綜合教法。
學法: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采用學法:小組討論學習、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以炙熱的鋼水和寒冷的霧凇兩幅圖片,引入溫度的概念:是用來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以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到生活當中。隨后引導學生做課本第47頁圖3.1—1“想想做做”,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感覺冷水,熱水,溫水的感覺,交流論證感覺有時并不可靠。
第二環節: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自制溫度計:初二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學生對溫度計有一定的認識,但并不全面。因此,學生通過自制溫度計,然后把自制溫度計先放入熱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這樣使得效果很明顯),讓學生觀察溫度計中的液柱的變化情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通過自制溫度計演示,讓學生體會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環節: 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1.以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為例(預先將溫度計發放下去),觀察溫度計的基本構造(玻璃外殼,液體,玻璃泡,刻度)。溫度計這一小節的內容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的內容。
2.通過看桌上的溫度計,看書和觀看播放的課件,學生互相總結溫度計的基本構造、量程、分度值、攝氏溫度的讀法、如何規定零度和100攝氏度等知識。并通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加以深化。
3.介紹一些常見的溫度。書上給學生準備了常見的一些溫度計的資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分組實驗測量冷水和熱水的溫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先用手估
測一個溫度,再實際用溫度計測量一下,并比較估測的與實際測量的溫度的不同。學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體會使用溫度計的正確方法(四個會:會認、會放、會讀、會看)。老師相應地設計一些問題以補充知識點。在此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在使用溫度計前要注意的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方法。再配以多媒體,把常見的錯誤集中展現,讓學生印象深刻。
第四環節:深化理解,延展新知
學生對體溫計的使用應該不陌生。為了講清楚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別,可以設計場景,讓學生分別用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來測量人的體溫。讓學生自己發現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并從中分析出體溫計的結構特點。
第五環節: 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采取口頭小結的方式總結這節課的內容,強調學生要掌握溫度數值的讀寫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記憶,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通過練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七環節: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1節 溫度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攝氏度(℃)
2.攝氏溫度?在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 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
構造:
會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3.溫度計??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
液體中,不要接觸容器的底或壁?使用方法?
會讀:示數穩定,不能離開液體???會看: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工作原理:液體熱脹冷縮符號t
?構造特點:縮口4.體溫計?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四、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使用了指導——探索式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層層創設情境來不斷引導學生學習,是教學模式從傳統的重結論轉變為重過程,教學目標從傳統的傳授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只
起創設情境、主持,激勵和歸納總結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師多批評,多指正,謝謝大家!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06-02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六篇07-06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5-23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07-02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6-20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6-20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06-07
有關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四篇06-09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