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由落體運動》是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 節的內容. 本節內容編排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之后,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究,即能復習和鞏固前面的知識,加強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又能通過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后研究比較復雜的運動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趯滩牡倪@些認識,根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后要考慮的重點。
本節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根據生活經驗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就是“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這種前概念對于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正確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難點(2)如何引導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過程
探究過程難點在于,要盡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在對實驗數據處理后,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產生的條件;
(3)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4)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相關物理量變化規律的學習,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發展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擬采用探究式綜合教學法。具體說就是,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分析與推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總結歸納。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對學生來說,主要是啟發主動參與、善于思考、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搜集和處理信息,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結論,而且要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領悟科學思想方法,提高科學素養。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導課
先通過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況下是不同的.從蘋果樹上落下的蘋果和飄下的樹葉能一起同時下落嗎?” 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然后通過演示1:硬幣和紙袋分別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從表面上看得到結論,“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繼續演示2:將等大的正方形紙片,一張揉成紙團,讓紙團與紙張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對得到的不同結果,讓學生討論,提出猜想:物體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關外,還與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有關。
演示3:展示和介紹牛頓管,說明里面裝有金屬片和羽毛兩個物體,已經抽掉了空氣,再把玻璃筒倒立過來。問:誰下落得快呢?
演示4:在上面那只牛頓管中放入空氣,再做以上實驗。問:誰下落得快呢?(現象明顯,引導學生總結出: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在這里著重突出科學探究的兩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在提出問題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發現物理問題和從物理學角度明確表述問題的能力。在猜想與假設環節的實施中,應該讓學生反復經歷假定和解釋這兩個過程,這是一個非邏輯思維和邏輯思維反復交替的過程,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激發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閱讀課文,再進入新課的教學。
【初二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必修1說課稿模板07-28
淺談高中物理的必修與選修10-31
初二英語說課稿11-24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高中語文必修精選《雨巷》說課稿07-20
初二物理知識點08-29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