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名人名言:
●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 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名言
●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 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 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后可以實現。
● 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
● 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 --陶行知名言
●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 “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 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 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
● 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
● 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名人故事:
蘇軾,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詞歌賦寫得出色,對后代有重大影響。 傳說,他小時練習寫文章有這樣一段趣話: 十歲那年,一個早春的夜晚,和暖的東風吹拂著搖曳的細柳,溶溶的月色映照著淡淡的梅花,小蘇軾向父親請教寫文章的秘訣。他的父親蘇洵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他看著小蘇軾那稚氣的樣子,又看看眼前這美好的晚景,對小蘇軾說:“你看,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你能在這兩句中各加一個字,使得這兩句更加合實景,更有韻味嗎?”小蘇軾想了一會兒說:“前一句加個‘搖’字,后一句加個‘映’字,句子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行嗎?” 蘇洵搖了搖頭說:“太平淡,缺乏韻味,再看看,再想想。” 小蘇軾又思考了一番,將兩個字改成“舞”字和“隱”字,念道:“輕風搖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洵聽了,微微點頭說:“有點意思了,但還嫌平了些。”他又摸摸兒子的頭說:“一定要多多觀察,細細揣摩。” 蘇軾看啊,想啊,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夜間,月光透過絲絲垂柳的枝條照在地上,和風吹過,將月影篩碎了,皎潔的月光,照到盛開的梅花上,花朵在溶溶的月光下漸漸淡下去,花色與月色融為一體,消失了。這時有兩個字跳到他腦中,他隨口吟道“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這個“扶”字既寫出了楊柳的輕盈體態,也寫出了春風的情意,把景物寫活了。這個“失”字,寫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分不清是花色還是月色,把詩的境界烘托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