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元旦》
殺一口肥豬
燉一鍋酸菜
濃濃的年味飄來
分散的親人團聚
推杯換盞
笑聲驅走嚴寒
琳瑯滿目商品海洋
心儀的
細細挑選
精神大餐慰藉
看大片
欣賞維也納樂團
千里冰封
阻擋不住新年的列車
馳騁向前
元旦發展史
元旦,也被稱為“新年”或“新歷年”,是指公歷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也就是農歷新年。
元旦是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元旦均為法定假日;中國大陸及臺灣均作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習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漢語“元旦”涵義:“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時間,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國以前,元旦即現在的春節。
歷史上,中國各個朝代對“元旦”說法不一致
夏代為正月初一(夏歷1月1日)
商代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時期為十月初一(10月1日)(參見農歷#夏歷、殷歷和周歷的分別
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創立了“太初歷”,定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公歷,所以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名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