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呵護,健康需要幫助。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心與健康同行,快樂與成長相伴,使每位同學的明天更美好!下面YJBYS小編整理了關于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近年來,隨著80后獨生子女的成家,為人父母,獨獨家庭組合現象越來越多,在這個家庭結構模式轉型的關鍵期,一批199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目前成了各家庭特別關注的人群。
他們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他們面臨的問題真不少。他們年齡在15-20歲之間,父母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而自己卻成了正兒八經的獨生子女;他們享受到了比父母各方面條件好的多的生活待遇;他們卻失去了迎接艱苦挑戰的寶貴磨練機會;他們同步了中國最快發展的一個時段;他們經受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洗禮;他們處在覺醒卻特別迷茫的青春期;他們志向遠大,抱負比天,卻害怕畏手畏腳;他們的身體指標遠好于與他們同齡時的父母;他們的心理健康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正因為他們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人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一個自以為是的“最好”的生活環境,無論衣、食、住、行,還是教育學校、培訓,每年的旅游幾乎成了規定;他們也被安排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培訓班;他們獨享了將近三代人積累的財富基礎,他們承載了三代人的山一般的期望。
現在人們都在說,這是個知識更新爆炸的年代,每年的知識更新都以多少倍的速度遞增,特別是中國這個發展中的龐大巨輪。中國特有的應試教育考試,正是逼著孩子去死記硬背那些隨時可能被忘卻甚至淘汰的東西,為了取個高分樂此不疲。正如孔乙己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讓人啼笑皆非。也難怪,高考人家就是看分數,差一分你也去不了想去的大學。就是逼著每一個家長來逼著自己的孩子取那關鍵的一分,大好的青春年華都浪費在那看似關鍵的一分上了。
我碰到一個案例讓我深有感觸:一個18歲的小伙子,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然而,整天宅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上網就是玩游戲,社會交往幾乎沒有,愁得父母難以言表。小伙子,白白凈凈,個字高挑,初中畢業就不再上學,成了啃老一族。有著天大的抱負,卻不愿動動手指;整天擔心自己的父母受累,卻不肯自力更生;既憤憤不平,又眼高手低;既明白事理,又夸夸其談;既想孝順父母,又在自欺欺人。心中的矛盾糾結,終于使自己的心理到了嚴重不健康的程度。
我不能說這一代人都這樣,畢竟健康的孩子還是大多數。通過這一個孩子,我們看到了他們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不僅僅是他們自己能不能承受,更多的是父母是否為他們準備承受那些壓力和挑戰準備好。不是去創造便利,而是應該給他們機會。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講的很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 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中學生正處于一個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黃金時期,此時的影響將會根深蒂固。
作為家長,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學習、工作環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當一面,成為社會的棟梁,但是有些人在給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卻背道而馳,讓人唏噓不已。一邊喊著讓孩子獨立,一邊給他端茶喂飯;一邊喊著要樹立信心,一邊卻長吁短嘆;一邊要求他認真學習,一邊卻和別人看球聊天;一邊要求勤儉節約,一邊卻把好好的飯菜當著孩子的面倒進垃圾桶。父母的心比天大,手比海深,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如何讓孩子能正確按照自己的意圖生長。
沒有困難的洗禮,不會感恩;沒有挫折的經歷,不會學會珍惜;沒有失敗的教訓,不會爭取成功。
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有許多人,總是抱怨:“做人難,做事難。”在還沒有嘗試的基礎下就已經開始了抱怨。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觀光團到黃山去攀爬,他們分成兩小隊,想比一比哪個隊伍更快,第一小隊拿好地圖出發了,在路上,一個個愁眉緊鎖,走一小段路就問一句“還要走多遠啊?我們一定拿不到第一的,算了吧,別白費力氣了”這個小隊在走到一半的時候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在也不肯走下去的人超過了一半?墒堑诙£爡s不是這樣想的,第二小隊的人們都是想:我們一定要拿第一名,就算拿不了第一,我們也要加油,爭取爬到山頂。第二小隊把路程分為四個路段,每走完一個路段,人們就高興的說:“啊真好,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了。”結果可想而知,第二隊非常高興的走到了山頂,第一小隊卻累的氣喘吁吁也沒能爬上山頂,第二小隊勝利了,獲得了第一名。
心態決定了兩個隊伍的輸贏,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保證一個好的心態,從而取得雙贏。
讓愛走進心靈
自從參加省培培訓以來,現在已經進入新一門課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了。班主任工作除了做好班級管理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良好的教育和矯正。
學習了林丹華老師的《中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及其教育》,內心感觸頗多。林老師對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刻、透徹的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經常遇到諸如學生厭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說謊話、網絡成癮等問題。通過學習林老師的講義,我知道針對這些心理問題學生,不能單單粗暴批評,要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對他們不放棄,只要方法得當,同樣也可以讓他們得到改變。
(一)先觀察班級中哪些學生具有心理問題。
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對全班學生了解基本情況?磳W生都存在什么樣的心理問題,比如學生厭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說謊話、網絡成癮等,做到心中有數。
(二)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我班外來學生比較多,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有的父母忙于生意顧不上這些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不嚴格。有的學生不愛學習,上課小動作特別多,還有的學生一放學就跑進網吧上網。這些學生的家庭情況不一樣,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我就逐個進行家訪,耐心細致地與家長進行溝通,結合家長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老師不僅要有愛心,還要持之以恒。
有愛才有教育。一個老師只有對學生付出自己真誠的愛,用心靈贏得心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真心地關愛他,才會自然而然地走進心理問題學生的心靈深處,讓他們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光有愛心還不行,對心理問題學生的教育,還要持之以恒。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夠改變的,需要老師經常地教育,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就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有成就感,去幫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去幫助他欣賞自己優點。
讓愛走進心靈,給心理學生更多的關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