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人沒有理想就會活得失去意義,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理想的手抄報,歡迎大家閱讀查看!
關于理想的手抄報圖片一:
關于理想的手抄報圖片二:
關于理想的手抄報圖片三:
理想的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ideal; aspiration]
(2) 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
(3) 對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觀念
崇高理想
近義詞:愿望、夢想、抱負、志向。
引證解釋
1.理論,學說。 清 譚嗣同 《石菊影廬筆識·學篇六三》:“ 何燕泉 《馀冬敘録》:透光鏡,日中映之,背上花樣文字,盡存影中…… 英 人 傅蘭雅 光緒 三年《格致匯編》互相問答中,時有 華 人以此鏡(透光鏡)問之,答以光學內無此理想。”[1]
2.對未來事物的合理的設想或希望。 茅盾 《開荒》:“如今,懷抱著崇高理想的人們,正在改造這黃土高原。” 老舍 《駱駝祥子》七:“﹝他﹞就按著自己的理想來布置自己的工作與家庭。” 楊朔 《英雄時代》:“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更高的人類理想,個人的生命又算什么?”
3.如所希望的;使人滿意的。 巴金 《秋》二:“還有許多理想的人物,這都是些云端上的影子,不會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這個地方真不錯……人又少,又安靜,理想極了。” 柯云路 《三千萬》:“‘質量也不能說理想。’ 錢工 用力推著一面雪白的墻壁,墻壁彈性地晃動了。”
理想的基本含義
理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既追求眼前的生產生活目標,渴望滿足眼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來的生產生活目標,期盼滿足未來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在一定的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成功學名詞:理想是對事物的合理想象或希望(是符合道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可實現的)
宗教學名詞:
理想:是美好愿望或抱負或宏偉的目標或指好的狀態。恒常、實質、永恒的外觀或現象特質,為深植于完美理念或典型中的審美特質。其極致延伸自柏拉圖的“理型論”,其理論認為完美的概念只能在現實生活中以不完美的鏡像展現。此種完美是特定時期、形式與脈絡下藝術家努力追求的理想。在古典藝術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十七與十八世紀歐洲學術圈中,這是一種特別顯著的概念。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進的動力,是活著的希望。
相關論述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象。理想是一種對未來的想象,但是,并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理想是一種正確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點。
第一,理想具有客觀必然性。理想的客觀必然性就是理想作為一種想象,正確的反映客觀實際,正確的反映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合乎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會性。理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理想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理想的社會性是指理想不是離開社會的孤立的個人的隨意想象,而是由社會制約和決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人們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人們的理想在階級社會中必然具有階級的烙印。各階級統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關于理想的勵志名言
★志須預定自遠到,世事豈得終無成?——(明)徐謙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俄國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
★理想,能給天下不幸者以歡樂。——高爾基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中國近代著名詩人)郭小川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德國)黑格爾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 ——(俄國) 屠格涅夫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美國)愛因斯坦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無志。——(戰國)莊子
★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 (元)郝經
★生活不能沒有理想。應當有健康的理想,發自內心的理想,來自本國人民的理想。
★落葉——樹葉撒下的淚滴,既已落下,何須再彎腰拾起;與其肩負苦澀的回憶,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 (西晉)付玄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為美好的目的而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