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歌曲
長期以來,經常唱的圣誕歌有:
《平安夜》(Silent Night)
《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
《鈴兒響叮當》(Jingle Bells)
《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 Upon A Midnight Clear)
《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 tched Their Flocks)
《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
《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圣誕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想你,特別是在圣誕夜》
《當圣誕節降臨在小鎮》(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
英文兒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Rudolf the Red Nosed Reindeer》
《Jingle Bell Rock》
《Rrosty The Snowman》
圣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這種風俗盛于美國。英國人的圣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澳大利亞人愛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圣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痣u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后,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于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并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于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圣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圣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誕節。每當圣誕節的到來,人們總會想到香噴噴的火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