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的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在行駛的電(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遇到特殊危險時的自救方法。
燃氣泄露時:用濕毛巾后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設法轉移。毒氣泄露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晝繞到上風方向去,并盡量用濕毛由捂住中、鼻。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生產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
如果被埋壓如何處理。
震后,余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要盡量改善自已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時再被埋壓;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積極參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脊椎損傷者,搬運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以待救援。救人原則:先救近,后救遠;先救易,后救難;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
應急百寶箱
專家認為,一個應急百寶箱應該包含———
一副附有加強橡膠指墊的棉線手套;兩罐應急食品;兩罐飲用水;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兩根,火柴一盒;超薄保溫雨衣一件;高強度尼龍攜行袋一個。
一副附有加強橡膠指墊的棉線手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挖掘磚石瓦礫的能力,增強自己挖掘出險的可能。戴上后還可以防滑,如果脫險時需要攀爬,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兩罐應急食品(每罐110克,包括咸味壓縮餅干,冰糖糖塊和熟花生米):這兩罐食品在靜止不動時,能滿足一個成年人堅持4天的營養需要。
兩罐飲用水(每罐340克):此水用雙層金屬罐包裝,盡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擠壓損壞;在必要時,還可以用這種純凈水清洗傷口,避免感染。
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兩根,火柴除照明外,還可以充當火種和判斷氧氣含量,可以連續燃燒4個小時。
超薄保溫雨衣折疊后和一條手帕的體積不相上下,卻可以連頭包裹一個壯年大漢;可以有效隔熱并有較好的韌性,也可以有效地保存體溫,增加生存的希望。
高強度尼龍攜行袋以便在脫離危險地帶后,帶走應急箱中的食品和飲用水。
學校的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的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注意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公共場所的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避免擁擠,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7.小學環保手抄報
8.禁毒教育手抄報大全
10.寒假讀書的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