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近日前往殯儀館、墓園等地進行祭祖的市民逐漸增多。記者獲悉,清明期間,廣東佛山市民政局各大殯儀館、墓園將禁止燃放封建祭品。但記者發現,最近仍有不少市民依舊堅持陋習,“拜山”時大肆放鞭炮燒紙錢,不但污染環境,還帶來火災隱患。
每逢清明節,浩浩蕩蕩的掃墓大軍,不僅造成交通擁堵、增加安全隱患,而且帶來大面積噪音、環境污染。清明節演繹成安全、環境、衛生、交通的“大戰”,傳統的清明節文化卻被“淹沒”的無影無蹤。
其實,掃墓只是清明節祭奠文化的一種活動。祭奠祭在心,不在于形式,如果沒有緬懷先人美德、傳承尊老愛幼優良傳統、感悟心靈升華、教育后人的責任和使命,花費再多錢物祭奠也毫無意義。
每個節日都有積極向上的使命,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是萬物生長、培養生機精神的季節。著名民俗學家、河南大學教授高有鵬說,清明節的主體內容并不僅僅是去掃墓,而是豐富多彩的春日娛樂。謳歌春天,盡情歡樂,身心健康,才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文化主體。清明節是我國農耕時代形成與發展的重要節日,它最早起源于遠古時期宗教活動祓禊之一的水禊,神話傳說中曦和浴日的故事便是其蹤影,即上巳節晨起,人們到河邊沐浴、求得清新的娛樂活動。
山東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說,清明節的人文精神有兩個層面,一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二是維護新生。因此,把清明僅看成掃墓的節日,是一種偏見。民俗專家此說,主要是提醒人們要懂得清明節的意義,傳承尊老愛幼的孝文化,弘揚珍愛生命、呵護大自然、維護環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國民俗文化的魅力,締結海內外親情,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如果把清明節理解為單純的掃墓,而割斷了政治、文化、經濟內涵,就會偏離時代賦予清明節的靈魂。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4.五一勞動節手抄報圖片
6.國際勞動節手抄報圖文資料
8.冬至節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