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大全
清明節食俗
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
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做法是用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艾{(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后吃艾{,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就是一種由大米、糯米粉或者木薯粉等做成的一種小吃,類似于糕點,客家人叫做{。
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于閩菜系。福建泰寧縣民間每年在傳統的"春社"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豐登。
馓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扳套印睘橐挥驼ㄊ称,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清明節手抄報花邊設計簡單又漂亮清明節手抄報花邊設計簡單又漂亮。
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大蔥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
樸籽@(guǒ)
一般樸籽@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芥菜飯
芥菜飯是浙江溫州傳統的漢族小吃,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清明節手抄報花邊設計簡單又漂亮。
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口味獨特,棗香濃郁,口感細膩。一經上市,旋既火爆。紅棗糕是適合老人、青年、小孩的上等食品,對身體有百利而無一害。
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
棗錮飛燕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種燕子形的面食,稱為“棗錮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還會留下一部分的.棗錮飛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據說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掃墓祭祖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清明節手抄報花邊設計簡單又漂亮黑板報。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7-13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3-29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3-2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精選06-20
精選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6-20
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06-21
關于清明節手抄報的資料09-24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9-02
走進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7-13
有關清明節手抄報的資料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