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歇后語
年三十夜撥算盆--滿打滿算
年畫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窮債戶過年--躲躲閃閃
朝鮮人過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盡說好話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頭--干什么來了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啞巴拜年------多嗑頭少說話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這個禮
《春節起源于新石器時期》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到底起源于何時?據考證,中國“春節”起源于新石器時期,但“春節”稱謂正式冠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霍尚德介紹,過年對于中華民族可以說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而“春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目前,最早的年節因文獻不足尚難定論,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到漢武帝時,為了讓歷法定型不至錯亂,創立并實行了“太初歷”,以夏歷的孟春之月(即今之農歷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節,也就是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年”卻是另外一種面貌。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
yjbys小編為你推薦
7.迎猴年春節手抄報
10.關于春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