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放風箏是南方一些地方很傳統的民俗,既然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就自然帶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并與各地農時相關,形成一種節令性的活動。
從我國地理氣候來說,北方地區,一般自十月起,玩賞和制作售風箏者,逐漸活躍。由于新春天始到清明節前的三個月內,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這是因為北方這個季節風向最穩,適宜放風箏。
過了清明季候風一來,黃沙滿天,放風箏就不適宜了,所以,所以清明節放風箏成了習俗。清明一過,農活漸忙,天空上幾乎連一只風箏了看不到了。
而在南方,如臺灣等地則習慣于重陽節前后(農歷九月九日)放風箏,廣東陽江風箏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陽江背山面海,曠野遼闊,到處都是天然的放飛場。
每逢九月初九重陽,秋高氣爽,正是紙鷂放飛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成了民間最興盛的賽事。陽江是南國風箏之鄉為南派風箏的代表之一。風箏最具名氣的南北兩派:北有濰坊,南有陽江。
由于山、海之間的特定地理環境,每年中秋至重陽期間,天氣晴朗,秋風勁且順,是紙鳶上天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自然成了民間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