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什么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大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有關于元宵節的詩句】
元宵
(清)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
孤燈猶喚賣湯元。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
試燈風里賣元宵。
詠元宵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
不得金錢不肯回。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
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
何處聞燈不看來。
正月十五聞京師有燈恨不得觀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
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
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關于元宵節的傳說】
關于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莸凵耘橙,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闭f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關于元宵節的燈謎】
愛好旅游(打一成語)——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會計(打一成語)——足智多謀
逆水劃船(打一成語——力爭上游
快刀斬亂麻(打一成語——迎刃而解
翹翹板(打一成語)——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自力更生
脫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是道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四分五裂
節日的焰火(打一成語)——五彩繽紛
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相聲(打一成語)——裝腔作勢
逆水劃船(打一成語)——激流勇進
傘兵(打一成語)——從天而降
照相底片——顛倒黑白
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云
桁(打一成語)——行將就木
圓寂(打一成語)——坐以待斃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不言而喻
仙樂(打一成語)——不同凡響
零存整取(打一成語)——積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語)——日新月異
暗中下圍棋(打一成語)——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語)——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語)——入木三分
超好牙刷(打一成語)——一毛不拔
打邊鼓(打一成語)——旁敲側擊
感冒通(打一成語)——有傷風化
魯達當和尚(打一成語)——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語)——白玉無暇
【鬧元宵】
“元夜琴鼓奏,花街燈如晝!庇质且荒暝箷r,闔家歡樂!
我們一家人下樓賞燈。瞧溫柔可愛的小白兔向我們頻頻招手。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栩栩如生;含苞待放的荷花燈,嬌嫩、柔軟的花瓣白里透紅,紅里夾著粉;明亮的星星燈更是讓人喜歡,它全身金黃,不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我們這些人連連叫好。
在欣賞花燈后,為慶祝元宵節的到來,我在家也舉行了一個活動。我把家里到處都掛滿了燈謎,猜燈謎也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猜燈謎對我來說,可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已經躍躍欲試了!映入眼簾的是“遠看像頭牛,近看沒有頭。”(打一字)我眉頭緊皺,眼睛盯著謎面,苦苦思索
著,終于,想到了“午”這個字。我趕緊把自己的答案貼到了謎語下面。終于,我的眉頭松開了,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吃完元宵后,抬頭一看,天空中滿是綻放的煙花,各式各樣,五彩紛呈,有的五顏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的、紅色的、金色的、綠色的等等,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太陽,它們一串串飛向天空,散落大地。煙花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它的璀璨卻長留人間,帶給人愉快。
“東方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彪m然今年的元宵節已經結束,但它在我的記憶中是最美好的一頁。
古代元宵節習俗
爆竹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痹诨鹚幇l明之后,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
拜帖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代《燕臺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燈謎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焙弥i者更組織有謎社。
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云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
偷菜
民俗專家介紹,在中國古代,元宵節還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約燈下”的浪漫節日,一些地區至今仍保有“偷菜傳情”的元宵節習俗。
在古代,漢族人還有在元宵節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習俗。至今,在貴州省黃平一代的苗族中仍保留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傳情的習俗。這天,姑娘們會去偷非本族人家異性的青菜,希望能“偷”的一段好姻緣。
放燈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
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敖鹞岵唤埂笔钦f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舊時,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特別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婦女們便三五成群,結伴出游,她們一邊賞燈散步,一邊遛彎兒“走”除百病。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嬌,銀花火樹過元宵;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的詩句。這天,婦女們不僅可以回娘家,還可以串門,走親戚,到各處閑談玩耍。
摸門釘
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門釘”,方能求吉除疾。 “摸門釘”,又稱“摸釘”。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正月十五這天的夜晚,婦女們出游,到各城門去“摸門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的有照明設備,一次便摸中者視為生子的吉兆。不去城門摸釘的,要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來祈盼家庭人丁興旺。
元宵節來歷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元宵節美食——元宵節要燃燈。
又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闭f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節日習俗的發展歷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
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02-21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07-11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11-11
關于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07-06
元宵節手抄報英語內容02-21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內容07-03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2-04
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7-11
關于元宵節的手抄報內容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