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質學實習總結精選
第一章 引言
金山鎮地質剖面圖和綱要圖的繪制,是在前幾次構造實習的基礎上的綜合實習,本次實習要求為編出1幅構造綱要圖、4幅地質剖面圖,并對該圖概述地質構造和構造發展史,它的目的是讓我們能比較全面掌握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熟練讀圖和繪制圖。通過繪制剖面圖,判讀褶皺和斷層以及不整合面來恢復金山鎮的地質演化過程。因而得出很多的.信息,包括巖層年代,巖性,主要構造等。其中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均有較好發育,構造方面,斷層和褶皺出露明顯。圖中東北角和西面有斑巖和花崗巖侵入,且存在兩處角度不整合,缺少J和T1、T3地層。
地質圖比例尺1:100000,面積達200多平方千米。
第二章 地層
地質圖上出現地層的地質年代從D2至K2,中間缺失T1和J的一整套地
層,地層走向基本為北東南西向。白堊統K1、K2和中泥盆統D2為砂巖出現在東南角河北村地區,分別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東以及河北村正斷層系一帶為水平巖層,這兩處水平巖層和下面的傾斜巖層形成角度不整合;上泥盆統D3為頁巖,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斷層系一帶;C1至T3均為灰巖廣泛分布于金山鎮地區。東北角陵莊出現斑巖和花崗巖。從地質界限的行跡以及地層產狀看出T2與P2形成平行不整合。
第三章 巖漿巖
金山鎮地區的巖漿巖主要由花崗巖和斑巖組成,位于東北角,面積較小,其構造與巖體邊界產狀平行;◢弾r侵伏早期巖層,邊界線被陵莊—五里河逆沖斷層切割,由此可以判斷花崗巖的形成早于此處逆沖斷層的形成,而花崗巖又覆蓋于下盤的T3、T2、P2之上,說明花崗巖的形成晚于下盤褶皺的形成;斑巖覆蓋與花崗巖之上,其邊界線也被K2截斷,說明斑巖的形成晚于花崗巖而早于K2。
第四章 構造
褶皺構造:
1、河北村—金山鎮線性背斜褶皺
該褶皺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鎮一帶,核部為D2,翼部由D3、C1、C2、C3組成,兩翼走向北東南西,傾角40°,軸面豎直略向北西傾,樞紐傾伏,兩翼夾角約110°。
2、五里河、諸嶺短軸倒轉背斜褶皺組
兩處短軸背斜的核部均為C1,翼部由C2、C3、P1組成,北西翼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角45°;南東翼為倒轉巖層,走向北東—南西,傾角80°。兩翼夾角約35°。
3、奇峰—雨峰短軸背斜褶皺
核部均為C1,翼部由C2、C3組成,北西翼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
角45°,走向北東—南西,傾角50°,軸面傾向北西。
斷裂構造:
1、河北村正斷層系
五個正斷層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皺的樞紐,延伸1—1.5km。延樞紐方向從北東至南西向每個斷層面的傾向依次為北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在第1、2個斷層面中間形成地壘,在第4、5個斷層面中間形成地壘,兩地壘中間形成地塹。
2、奇峰—雨峰逆沖斷層
位于奇峰和雨峰東側近山脊處,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兩端分別延粗圖外,傾角20—30°。上盤(即下降盤)為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C1、C2;下盤(即上升盤)為P1、P2。構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盤的石炭系各統巖層逆沖于下二疊統和上石炭統地層之上。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縱向斷層。斷層中部被兩個較晚期的橫斷層所錯斷。斷層形成時代與同方向、同性質的桑園—五里河逆沖斷層相同,即中三疊世(T2)之后,早白堊世(K1)之前,兩條斷層構成疊瓦式。
【構造地質學實習總結精選】相關文章:
構造地質學社會實踐報告07-21
地質學實習報告寫作指導07-21
關于地質學實習目的意義09-09
建筑構造10-07
地質學實習的心得體會范文12-28
地質學與地貌學專業實習目的11-24
建筑抗震構造要求11-05
工程地質學實習的心得體會12-31
工程地質學實習的心得體會范文12-31
JavaScript精煉之構造函數11-15